顯出關心——通過敏於觀察
1 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敏於留意人的實際需要,並提出適時的幫助。(代下16:9;可6:34)逐戶傳道時,只要我們知道對方有什麼興趣或關注什麼事,就會因應他們的需要來調整話題。
2 細心觀察 耶穌觀察入微。(可12:41-43;路19:1-6)照樣,我們上門探訪時,也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比如:門上的宗教裝飾品、掛在門窗上的物品、門口有沒有小孩的用品或玩具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線索」來調整自己的話題,有效地為好消息作見證。
3 面部表情和言行舉止也可以顯露一個人的內心感覺。(箴15:13)住戶也許剛失去親人或面對困境,極需安慰。我們讀出合適的經文,或許能讓他心情舒暢一點。(箴16:24)住戶正急著出門?懷中的嬰孩正大聲啼哭?那麼,我們改天再來拜訪,也許會好一點。我們體恤別人,顧及他們的感受,說不定下次續訪時,對方願意聆聽聖經的好消息。(彼前3:8)
4 調整話題 使徒保羅到了雅典,看見一座壇,上面寫著「獻給未知的神」。於是他馬上調整傳道話題,說:「現在我要向你們傳揚的,就是你們未知而又敬奉的神。」保羅說話很有技巧,令一些在場的人都樂意接受王國的信息,成了信徒。(徒17:23,34)
5 同樣,我們敏於觀察,看出對方的興趣所在,就能靈活變通,調整話題。要善用問題,探知住戶對事情的看法。要選用合適的經文,好引起對方的興趣。(箴20:5)我們敏於觀察,關心別人,就能隨機應變,更有效地傳講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