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腳注

a 在便雅憫·威爾遜所譯之《顯明新約》按字母排的附錄中第18頁,我們讀到以下的資料:

「磯漢那,在通俗譯本中被譯為地獄(hell)之希臘字,共出現過12次。這是希臘文將希伯來文『欣嫩谷』譯過來的拼音形式。這個谷又被稱為托弗(Tophet),意為一個令人厭嫌,憎惡的地方。各種污穢的東西,包括牲畜的屍體,被處死之重犯的屍首,都被扔入其中。裡面的火不斷地燃燒著,以焚化這些穢物。因此在新約中所出現的磯漢那一字乃象徵死亡和徹底的毀滅……,而從沒有在任何地方表示過它是一個令人永遠受苦的地方。」

在欣嫩的標題下,麥克陵托與史特朗的《百科全書》說:

「我們從約西佛斯的記載悉知猶太人和羅馬人之間最後一場可怕的爭鬥就是在這裡發生的(《戰爭》VI,8,5),同時看來在城陷後戰死者的屍骸均被拋入其中(V,12,7)。……大多數的評釋家均跟從波斯托、賴特福等的說法,斷言那裡的火被保持不斷地燃燒,以焚化其中重犯與牲畜的屍體和凡是可燃燒的東西;但通常用來支持這種說法的共同權威看來均不甚充分。……」——第四卷(1891年版)第266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