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自行其是
    根據聖經而推理
    • 就消失了。你們倒該說:『如果耶和華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件事,做那件事。』」

      人意圖自行其是,以致仿效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世人,就會受誰操縱?上帝對此有什麼看法?

      約翰一書2:15;5:19:「不要愛世界和世界的事。誰愛世界,愛父親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全世界都受那惡者控制。」

      雅各書4:4:「誰想跟世俗做朋友,誰就淪為上帝的仇敵。」

  • 宗教
    根據聖經而推理
    • 宗教

      定義:宗教源於崇拜,包括由某個人或某個組織所主張的一套道德規範、信仰和禮儀。宗教一般牽涉到信奉上帝、天神、鬼靈,或把某些人、物、慾望、力量等當做神靈來崇拜。大多數宗教基於人類對自然的探索,也有一些基於神明的啟示。宗教有對錯真偽之分。

      為什麼有這麼多宗教?

      統計顯示,全世界有十大宗教,有一萬多個教派,其中約有六千個在非洲,一千二百個在美國,其餘分布各地。

      許多因素促使新的宗教團體成立。有些人說,不同的宗教只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宗教道理而已。可是,把各宗教的教義和行為跟聖經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世上有這麼多宗教,主要在於信眾聽從的是人,而不是上帝。值得注意的是,各宗教的教義有不少大同小異,卻都源於古巴比倫,跟聖經背道而馳。(另見48-52頁「大巴比倫」)

      這麼混亂的宗教情況是誰造成的呢?聖經說是「現行制度的神」魔鬼撒但。(哥林多後書4:4)聖經告訴我們,「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獻給邪靈,不是獻給上帝」。(哥林多前書10:20)所以,我們應該確保自己崇拜的是創造天地的真神,也該確保我們的崇拜蒙真神悅納。這樣做十分重要。

      所有宗教都蒙上帝悅納嗎?

      士師記10:6,7:「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去事奉巴力神、亞斯他祿像、敘利亞的神、西頓的神、摩押的神、亞捫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他們離棄耶和華,不事奉他。耶和華向以色列人發怒」。(只有創造天地的真神耶和華才配受崇拜,崇拜其他人或物都不會蒙真神悅納。)

      馬可福音7:6,7:「耶穌[對法利賽派和抄經士]說:『虛偽的人,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說得一點不錯。經上記著說:「這個民族口頭上尊重我,心卻遠離我。他們不斷崇拜我也是枉然的,因為他們把人的命令當做教義去教人。」』」(不管一個團體聲稱 崇拜誰,如果謹守的是人所主張的道理,而不是上帝所啟示的話語,他們的崇拜就是枉然的。)

      羅馬書10:2,3:「我可以為他們作證,他們對上帝有熱心,但不是按照確切的知識。他們不知道上帝的正義,想要確立自己的正義,結果沒有順服上帝的正義。」(人也許擁有聖經,卻由於沒有受到適當的教導,結果不能確切地認識聖經。儘管他們熱心事奉上帝,還是達不到上帝的要求,這樣的崇拜自然不會蒙上帝悅納。)

      宗教不都是導人向善的嗎?

      的確,許多宗教都勸人為善,不要說謊,不要偷竊等等。但宗教只是勸人不做這些事就行了嗎?假如有人給你一杯放了劇毒的水,告訴你裡面大都是 水,你會喝嗎?

      哥林多後書11:14,15:「撒但也時常假扮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僕人時常假扮正義的僕人,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聖經在這裡提醒我們,源於撒但的事物表面上不一定邪惡。撒但騙人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讓各種誤導人的宗教看來十分正派。)

      提摩太後書3:2,5:「人……有敬虔的形式,卻沒有體現敬虔的力量。你要避開這樣的人。」(跟你信仰相同的人也許聲稱自己很愛上帝。可是,假如他根本不想按照聖經的標準生活,聖經勸你不要再跟這樣的人來往。)

      放棄父母的宗教有什麼不對嗎?

      如果父母所教的確實來自聖經,我們就該謹守。即使父母的信仰和宗教習俗不符合聖經真理,我們也該孝敬父母。可是,如果你明知父母有某個壞習慣,可能會危害他們的健康,縮短他們的壽命,你會怎樣做呢?你仍會仿效他們,甚至叫兒女也仿效他們嗎?還是你會尊尊敬敬地把所知的事告訴父母呢?照樣,認識聖經的真理帶來責任。只要可能,我們就該把學到的聖經真理告訴家人。我們必須問問自己:我真的愛上帝嗎?我真的願意服從上帝的兒子嗎?如果我們真的愛上帝,愛耶穌,也許要放棄父母的宗教,改變信仰。這樣做並不容易,但對上帝和基督的愛,不是應該超過對父母的感情嗎?耶穌說:「誰對父母的感情比對我的感情更深,就配不上我;誰對兒女的感情比對我的感情更深,就配不上我。」(馬太福音10:37)

      約書亞記24:14:「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純全無疵,按真理事奉他。你們要清除你們祖先在大河那邊和埃及所事奉的神,去事奉耶和華。」(這節經文不是清楚顯示,以色列人要放棄祖先的宗教嗎?以色列人要事奉耶和華,蒙他悅納,就必須除去祖先所拜的偶像,也不能再留戀這些東西。)

      彼得前書1:18,19:「你們以往秉承祖宗的傳統而生活,徒勞無功。但你們知道,你們得救脫離了這樣的生活,不是憑著能朽壞的東西,不是憑著金銀,而是憑著寶血,好像無瑕疵、無污點的綿羊羔的血,也就是基督的血。」(早期基督徒放棄了祖宗的傳統,這些傳統根本不能帶來永生。基督犧牲生命,早期基督徒深表感激,甘願捨棄從前徒勞無益的生活,不再耽於羞辱上帝、毫無價值的活動。我們不是應該有同樣的態度嗎?)

      聖經對宗教聯合有什麼看法?

      耶穌對假裝正義、不尊重上帝的宗教領袖有什麼看法?「耶穌對他們說:『如果上帝是你們的父,你們就會愛我了,因為我是從上帝那裡來的。我不是自作主張來的,而是他差我來的。……你們是從你們的父魔鬼那裡來的,你們想照你們父的慾望行事。他從最初就是殺人兇手,沒有在真理中站穩,因為真理不在他裡面。他說謊,是按照自己的性情說的,因為他是說謊者,也是謊話之父。另一方面,因為我說真理,你們就不相信我。……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約翰福音8:42-47)

      有些宗教寬容惡行,任憑屬下的信徒做上帝譴責的事,上帝的僕人如果跟這些人稱兄道弟,還算得上忠於上帝和上帝的正義標準嗎?「凡稱為弟兄的人,如果是淫亂的、貪心的、拜偶像的、咒罵的、醉酒的、敲詐的,就不要再跟他來往,連跟他一起吃飯也不可。……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通姦的、做孌童的、同性戀的、偷竊的、貪心的、醉酒的、咒罵的、敲詐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哥林多前書5:11;6:9,10)「誰想跟世俗做朋友,誰就淪為上帝的仇敵。」(雅各書4:4)「愛耶和華的人啊,你們要憎恨惡事。上帝守護他忠貞子民的性命」。(詩篇97:10)

      哥林多後書6:14-17:「你們跟不信的人毫不相配,不要與他們同負一軛。正義跟不法有什麼交情呢?光明跟黑暗有什麼交誼呢?基督跟彼列怎能和諧呢?忠信的跟不信的怎能相合呢?上帝的殿跟偶像怎能一致呢?……『耶和華說,「所以,你們要從他們當中出來,離開他們,不要接觸不潔淨的東西」,「我就收納你們」。』」

      啟示錄18:4,5:「我聽見另一個聲音從天上發出,說:『我的子民啊,你們要是不想分擔她的罪,不想有分受她的災殃,就要從她裡面出來。她的罪累累滔天,上帝已經追想她的不義了。』」(詳見48-52頁「大巴比倫」)

      一定要屬於一個宗教組織嗎?

      大多數宗教組織都劣跡昭彰。但問題的關鍵不是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宗教團體這件事。許多宗教組織鼓吹錯誤的道理,只注重禮儀,卻沒有提供健全的屬靈指導;被人用來達成自私的目的,操縱別人的生活;過度關心所得的捐款,熱中於興建富麗堂皇的崇拜場所,而不是倡導屬靈的價值觀;屬下的成員時常假冒為善,只做些表面工夫。喜愛正義的人顯然不想加入這樣的組織。可是,純正的宗教跟這些組織截然不同。崇拜上帝的人要符合聖經的規定,就得組織起來。

      希伯來書10:24,25:「要彼此關注,激發愛心,促進善行。不要放棄聚會,像有些人習慣了一樣,倒要彼此鼓勵。你們既然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要這樣做。」(要聽從聖經這個規定,就必須有聚會讓我們經常參加才行。在聚會裡,我們有機會向人顯出愛心,而不是只關心自己。)

      哥林多前書1:10:「弟兄們,我憑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要說話一致,不可分裂,也要想法相同,意念一致,好使你們團結和諧。」(不同的人要團結和諧,就必須經常聚集,領受相同的靈糧,並且尊重供應靈糧的代表。另見約翰福音17:20,21。)

      彼得前書2:17:「愛整個弟兄團體」。(這裡說的僅是指在家裡聚集起來崇拜上帝的一小群人嗎?當然不是。加拉太書2:8,9和哥林多前書16:19表明,基督徒會眾是個國際弟兄團體。)

      馬太福音24:14:「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對所有國族作見證;到時終結就會來到。」(為了讓所有國族都有機會聽到聖經的好消息,傳道工作必須受到適當的督導,有秩序地執行。不管我們住在世上什麼地方,只要我們愛上帝,愛別人,就會團結合一地做好這件工作。)

      另見423-427頁「組織」。

      只要愛人如己就行了嗎?

      愛人如己無疑很重要。(羅馬書13:8-10)但基督徒不是只對人友善就行了。耶穌說,他的真門徒彼此相愛,別人就能夠清楚認出他們來。(約翰福音13:35)聖經再三表明這樣做十分重要。(加拉太書6:10;彼得前書4:8;約翰一書3:14,16,17)可是,耶穌指出愛上帝更加重要。只有遵守上帝的誡命,才是真的愛上帝。(馬太福音22:35-38;約翰一書5:3)我們愛上帝,就會研讀上帝的話語聖經,謹守遵行,而且跟上帝的僕人聚集起來崇拜上帝。

      真正重要的只是跟上帝建立感情嗎?

      跟上帝建立感情當然很重要。只循例參加宗教集會是絕對不夠的。可是我們要謹慎。為什麼呢?公元1世紀,有些人自以為跟上帝感情很好,耶穌卻指出他們大錯特錯。(約翰福音8:41-44)使徒保羅說有些人顯然對信仰很熱心,自信跟上帝感情深厚,其實根本不了解上帝的要求,也不蒙上帝悅納。(羅馬書10:2-4)

      我們不重視上帝的誡命,還能夠說跟上帝有深厚的感情嗎?上帝的誡命之一,就是要我們經常跟信徒聚集。(希伯來書10:24,25)

      自行閱讀聖經就夠了嗎?

      的確,許多人通過自行閱讀聖經學到不少道理。他們這樣做,如果是為了認識上帝和上帝的旨意,就很值得稱讚。(使徒行傳17:11)不過,老實說,我們單靠自己,真的能完全明白聖經嗎?聖經提到一個謙虛的大臣,他坦言需要幫助才能明白聖經的預言。結果基督徒會眾的一個成員奉派幫助他。(使徒行傳8:26-38;另見使徒行傳6:1-6;8:5-17提到腓力的經文)

      當然,只是閱讀聖經,不付諸實行,就不會得到什麼益處。人如果相信聖經,實踐聖經的道理,就會經常 參加聚會,跟上帝的僕人密切來往。(希伯來書10:24,25)他也會跟他們一起傳講聖經的好消息。(哥林多前書9:16;馬可福音13:10;馬太福音28:19,20)

      怎樣辨明哪個宗教是對的?

      一、這個宗教的教義以什麼為根據?這些教義來自上帝還是主要來自人?(提摩太後書3:16;馬可福音7:7)例如,聖經說過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嗎?說過人有不死的靈魂嗎?

      二、這個宗教顯揚上帝的名嗎?耶穌向上帝禱告說:「你從世人當中賜給我的人,我已經向他們顯明你的名。」(約翰福音17:6)耶穌說:「要崇拜耶和華你的上帝,單要敬奉他。」(馬太福音4:10)你的宗教有沒有教你「崇拜耶和華」呢?你認識名叫耶和華的上帝和他的旨意、作為、特質,能夠充滿自信地親近他嗎?

      三、這個宗教真的信從耶穌基督嗎?基督為人犧牲生命,獻出贖價,人真的信從基督就會堅信贖價的作用,而且深信基督今天已經在天上作王。(約翰福音3:36;詩篇2:6-8)對贖價有信心的人會服從耶穌,親自參與耶穌委派給門徒的工作,熱心行善。正確的宗教不但基於信心,還把信心化作行動。(雅各書2:26)

      四、這個宗教注重的是禮儀形式還是生活內涵?上帝絕不悅納徒具形式的宗教。(以賽亞書1:15-17)正確的宗教擁護聖經的道德標準,倡導純潔的語言,而不會無奈地附和世俗潮流。(哥林多前書5:9-13;以弗所書5:3-5)這個宗教的成員在生活上結出聖靈的果實。(加拉太書5:22,23)他們努力在生活上實踐聖經的原則。無論在聚會的地方、工作的地方,還是在家裡、學校裡,以至娛樂的時候,他們都謹守聖經的標準。因此,人們可以看出他們信奉的是正確的宗教。

      五、這個宗教的成員真的彼此相愛嗎?耶穌說:「你們要是彼此相愛,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這種愛超越種族、社會、國界的藩籬,使人精誠團結,成為真正的弟兄團體。他們切實彼此相愛,表明他們真正與眾不同。列國開戰的時候,誰深愛其他國家的基督徒弟兄,拒絕拿起武器殺害他們呢?早期基督徒就這樣做了。

      六、這個宗教真的跟世俗分離嗎?耶穌說他的真門徒「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15:19)我們希望上帝悅納我們的崇拜,就必須「不讓自己被世俗玷污」。(雅各書1:27)一個宗教的領袖和信徒都參與政治,或者專注於追求物質、滿足私慾,這樣的宗教可說是跟世俗分離嗎?(約翰一書2:15-17)

      七、這個宗教熱心傳講上帝的王國嗎?耶穌預言說:「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對所有國族作見證;到時終結就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哪個宗教真正宣揚上帝的王國,堅信這是人類惟一的希望,而不是勸人仰望世上的政府去解決難題呢?你的宗教有沒有教你執行傳道工作,例如挨家逐戶傳道,像耶穌教使徒所做的一樣呢?(馬太福音10:7,11-13;使徒行傳5:42;20:20)

      耶和華見證人認為只有他們的宗教才是對的嗎?

      見「耶和華見證人」346-347頁。

      為什麼有些人信上帝,有些人卻不信呢?

      見318-322頁「信心」。

      假如有人說

      「我不信教」

      你可以說:「很多人跟您一樣。這一點我明白。請問您是不是一向都不信教呢?」然後說:「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就是今天教會的主要教義,幾乎都不是 來自聖經的。(也許用「耶和華見證人」346,347頁強調上帝的王國,也可以用342-344頁的論點,逐一說明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跟各教會有什麼不同。)」

      另見「延續傳道話題」16,17頁。

      「我覺得教會很虛偽」

      你可以說:「我贊同您的看法。很多信教的人說一套,做一套。可是您對聖經怎樣看呢?您認為聖經是本怎樣的書?(詩篇19:7-10)」

      「我生活得很好,對別人也很好。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你可以說:「您說生活得很好,我想,您一定很快樂了,對不對?……您喜不喜歡在啟示錄21:4描述的情況下生活呢?……請看看約翰福音17:3,經文說明要怎樣做才能夠享有這些幸福。」

      另見本題目410頁。

      「我對去教會沒興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誠心」

      你可以說:「您的話很有意思。您是不是一向都有這個想法呢?……您以往是不是屬於某個教會呢?……(也許用本題目409-411頁)」

      「我不是完全同意自己的教會,但也不覺得有必要換一個教會。我寧可為改良自己的教會做些事」

      你可以說:「謝謝您告訴我這件事。我想,您一定會同意,對我們所有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上帝悅納我們所做的事,對不對?」然後說:(1)「上帝在啟示錄18:4,5提出的事很值得我們認真想想。……聖經在這裡表明,如果我們支持的組織做壞事,即使我們自己沒有參與,也要分擔這些組織的罪。(另見48-52頁『大巴比倫』)」(2) (也許用本題目411-413頁)(3)「上帝正在找尋喜愛真理的人。他把這些人召集起來,同心同德崇拜他。(約翰福音4:23,24)」

      「所有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你有你的教,我有我的教」

      你可以說:「看來您挺開明的。您也看出,人人都需要一個宗教。我想,這也是您有宗教的原因吧。」然後說:「我讀過一本經書,裡面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想請您看看。(讀出馬太福音7:13,14)……您認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另見本題目406,407頁。

      「只要信耶穌,屬於哪個教會都沒關係」

      你可以說:「信耶穌無疑很重要。我想,您的意思是只要聽從耶穌的一切吩咐就夠了,對不對?也許您像我一樣,看到很多自稱基督徒的人都名不副實。」然後說:(1)「請看看馬太福音7:21-23耶穌怎麼說。」(2)「任何人只要努力認識上帝的旨意,切實遵行,就會有幸福的前途了。(詩篇37:10,11;啟示錄21:4)」

      「為什麼你認為世上只有一個正確的宗教呢?」

      你可以說:「我衷心相信,每個宗教都有誠心崇拜真神的人。但真正重要的是聖經怎麼說。聖經說正確的宗教信仰有多少個呢?請看看以弗所書4:4,5。」然後說:(1)「其他經文也表達類似的看法。(馬太福音7:13,14,21;約翰福音10:16;17:20,21)」(2)「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辨認出這個宗教。怎樣認出來呢?(也許用本題目411-413頁)」(3)(另見頁「耶和華見證人」342-344頁)

      「我覺得自己在家裡閱讀聖經,求上帝幫助我明白就夠了」

      你可以說:「您有沒有讀過整本聖經呢?」然後說:「您如果讀下去,就會在馬太福音28:19,20讀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話。……這段話很重要,因為聖經在這裡表明,基督任用一些人幫助我們明白,做基督徒牽涉到什麼事。這就是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人的原因了。我們樂意免費提供每週一小時的聖經課程。您想知道這個課程是怎樣的嗎?我可以用幾分鐘示範一下。」

      另見本題目411頁。

      「我覺得信什麼宗教是很私人的事」

      你可以說:「今天一般人都有這個看法。如果您對聖經沒興趣,我們尊重您。我們會繼續探訪別人。但您知道嗎?我來探訪鄰居是因為聽從耶穌的吩咐。……(馬太福音24:14;28:19,20;10:40)」

  • 宗徒繼承
    根據聖經而推理
    • 宗徒繼承

      定義:按照羅馬天主教教義,十二宗徒(使徒)立了繼承人,由主任命,授予權力。在教會裡,主教們集體稱為宗徒的繼承人,教宗則稱為伯多祿(彼得)的繼承人。據教會說,羅馬主教(教宗)直接繼承伯多祿的職位和職權,享有基督授予的最高權力,管理整個教會。不符合聖經真理。

      伯多祿(彼得)是用來建立教會的奠基「磐石」嗎?

      瑪竇福音16:18(蕭靜山):「我也告訴你,你是伯多祿,我將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地獄的門不能攻勝他。」(請留意上下文[13和20節],經文要說明的是耶穌 的身份。)

      伯多祿自己和保祿(保羅)認為「磐石」和「屋角基石」是誰?

      宗徒大事錄4:8-11(思高):「伯多祿充滿聖神,向他們說:『各位百姓首領和長老!……憑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即是你們所釘死,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就是憑著這人,這個站在你們面前的人好了。這耶穌就是為你們「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基石。」』」

      伯多祿前書2:4-8(思高):「你們接近了他[主耶穌基督]……你們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這就是經上所記載的:『看,我要在熙雍安放一塊精選的,寶貴的基石,凡信賴他的,決不會蒙羞。』所以為你們信賴的人,是一種榮幸;但為不信賴的人,是『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並且是『一塊絆腳石,和一塊使人跌倒的磐石。』」

      厄弗所書2:20(思高):「[你們]已被建築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礎上,而基督耶穌自己卻是這建築物的角石」。

      被天主教會奉為聖人的奧斯定(奧古斯丁)有什麼看法?

      「我當教士期間也寫過一本書,駁斥多納圖斯的一封信。……在這本書裡,我有一段論到宗徒伯多祿的話,說:『教會在他這磐石上建立起來』。……但是我知道,後來在解釋主說的『你是伯多祿,我將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時,我常常說,既然伯多祿宣認主是基督,是活天主子,主說的這句話自然應該表示,教會要在伯多祿所宣認的主上面建立起來,被稱為『這磐石』的伯多祿代表在『這磐石』上建立的教會,取得了『天國的鑰匙』,因為主對他說的是『你是伯多祿』,而不是『你是磐石』。『磐石就是基督』。由於西滿[西門]宣認基督,正如整個教會宣認基督一樣,基督就稱他為伯多祿。」(瑪麗·博根譯:《教父聖奧斯定改變主張》,第1卷,90頁,美國首都華盛頓,1968)

      其他宗徒有沒有認為伯多祿在他們當中佔首位?

      路加福音22:24-26(思高):「在他們[宗徒]中又起了爭論:他們中數著誰最大。耶穌給他們說:『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們,那有權管治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卻不要這樣。』」(如果伯多祿是「磐石」,在他們當中「誰最大」還有疑問嗎?)

      既然教會的元首耶穌基督仍然活著,他需要繼承人嗎?

      希伯來書7:23-25(思高):「[在以色列],肋未人成為司祭的,人數眾多,因為死亡阻礙他們長久留任,但是耶穌因永遠長存,具有不可消逝的司祭品位。因此,凡由他而接近天主的人,他全能拯救,因為他常活著,為他們轉求。」

      羅馬書6:9(思高):「我們知道:基督既從死者中復活,就不再死。」

      厄弗所書5:23(思高):「基督是教會的頭。」

      伯多祿(彼得)受託管理的「鑰匙」是什麼?

      瑪竇福音16:19(蕭靜山):「我還要給你天國的鑰匙;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捆綁[新世作『已經捆綁』,李譯也作『已經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釋放[新世作『已經解開』,李譯作『已經釋放』]。」

      在若望默示錄,耶穌提到一條鑰匙,象徵他要親自打開比喻的門,讓人有機會得到殊榮

      若望默示錄3:7,8(思高):「那聖潔而真實的,掌有達味[大衛]鑰匙的,開了無人能關,關了無人能開的這樣說:……我在你面前安置了一個敞開的門,誰也不能關閉它。」

      伯多祿運用耶穌交託給他的「鑰匙」,讓猶太人、撒瑪黎雅人(撒瑪利亞人)和外邦人都有機會獲得天主的聖神(聖靈),可以進入天國

      宗徒大事錄2:14-39(思高):「伯多祿就同十一位宗徒站起來,高聲向他們說:『猶太人和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他們一聽見這些話,就心中刺痛,遂向伯多祿和其他宗徒說:『諸位仁人弟兄!我們該作什麼?』伯多祿便對他們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因為這恩許就是為了你們和你們的子女,以及一切遠方的人,因為都是我們的上主天主所召叫的。』」

      宗徒大事錄8:14-17(思高):「當時,在耶路撒冷的宗徒,聽說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便打發伯多祿和若望往他們那裡去。他們二人一到,就為他們祈禱,使他們領受聖神,因為聖神還沒有降臨在任何人身上,他們只因主耶穌的名受過洗。那時,宗徒便給他們覆手,他們就領受了聖神。」(請看20節,經文顯示當時伯多祿是帶頭的。)

      宗徒大事錄10:24-48(思高):「次日,他到了凱撒勒雅[凱撒里亞]。那時,科爾乃略[沒有受割禮的外邦人哥尼流]……等候他們來。……伯多祿遂開口說……。伯多祿還在講這些話的時候,聖神降在所有聽道的人身上。」

      天上要等伯多祿作了決定,然後跟從他的指引嗎?

      宗徒大事錄2:4,14(思高):「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教會的元首基督傾注聖神充滿他們之後,]伯多祿就同十一位宗徒站起來,高聲向他們說」。(請看33節)

      宗徒大事錄10:19,20(思高):「聖神[對伯多祿]說:『看,有三個人找你。起來,下去,同他們一起[到外邦人科爾乃略的家裡]去罷!不要疑惑,因為是我打發他們來的。』」

      另見瑪竇福音18:18,19。

      伯多祿有權施行審判,決定誰可以進入天國嗎?

      弟茂德後書4:1(思高):「那要審判生死者的基督耶穌」。

      弟茂德後書4:8(思高):「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就是主[耶穌基督],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而且也賞給一切愛慕他顯現的人。」

      伯多祿(彼得)有沒有到過羅馬?

      聖經裡有九節經文提到羅馬,卻沒有一節說伯多祿到過羅馬。伯多祿前書5:13透露,伯多祿當時身在巴比倫。在這節經文,「巴比倫」是個暗語,暗示羅馬嗎?迦拉達書2:9透露,伯多祿奉派向猶太人傳道。既然巴比倫有很多猶太人聚居,伯多祿曾在巴比倫自然順理成章。《猶太百科全書》(英語版,第15卷,755欄,耶路撒冷,1971)在論述《巴比倫塔木德》的編寫過程時指出,在公元1世紀前後,猶太教「在巴比倫設立了重要學府」。

      從伯多祿(彼得)到現代教宗,其間一直有繼承人嗎?

      耶穌會會士約翰·麥肯齊就任美國聖母大學神學教授期間說:「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表明,教會的權柄一直有繼承人。」(《羅馬天主教會》,4頁,紐約,1969)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第1卷,696頁,1967)說:「由於缺乏文獻,主教職權的早期發展相當模糊。」

      人不服從天主和基督,即使自稱蒙主任命也沒有意義

      瑪竇福音7:21-23(思高):「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到那一天有許多人要向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因你的名字說過預言,因你的名字驅過魔鬼,因你的名字行過許多奇跡嗎?那時,我必要向他們聲明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罷!」

      另見耶肋米亞7:9-15。

      自稱繼承宗徒的人有沒有遵循耶穌基督和宗徒的訓誨和榜樣呢?

      《天主教詞典》聲稱:「羅馬教會是以宗徒為本的,因為教會的教義就是天主一度向宗徒啟示的信仰。教會負責捍衛和解釋這個信仰,既不增添,也不刪減。」(W.E.艾迪斯和T.阿諾德合著,176頁,倫敦,1957)這個聲稱符合事實嗎?

      主張天主是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是基督教的中心教義。」(《天主教百科全書》,第15卷,47頁,1912)

      「三位一體這個名詞和三位一體的明確教義,都沒有在《新約》裡出現。……這個教義是經過幾百年和許多爭論之後才逐漸確立的。」(《新不列顛百科全書·簡編》,第10卷,126頁,1976)

      「聖經注釋家和聖經學者,包括越來越多的天主教學者,都承認對《新約》的三位一體論有所保留。研究教義的歷史學家和系統神學家也同時承認,每當談到完全的三位一體論時,指的已不是基督教創立初期的教義,而是4世紀最後二三十年才確立的教義了。」(《天主教百科全書》,第14卷,295頁,1967)

      規定聖職人員獨身

      教宗保祿六世在1967年頒布的《司鐸獨身》通諭中贊成聖職人員必須獨身,可是他承認說:「《新約》保存了基督和宗徒的訓誨……其中沒有明文規定聖職人員必須獨身。……耶穌在揀選十二宗徒的時候沒有規定獨身是先決條件,宗徒也沒有規定早期管理各地基督教會的人必須獨身。」(《教宗通諭1958-1981》,204頁)

      格林多前書9:5(思高):「難道我們沒有權利攜帶一位為姊妹的婦人[新譯和現譯作『信主的妻子』],如其他的宗徒及主的弟兄並刻法一樣嗎?」(「刻法」或「磯法」是伯多祿的阿拉米語名字;參看若望福音1:42。另見馬爾谷福音1:29-31,那裡提到西滿[西門、伯多祿]的岳母。)

      弟茂德前書3:2(思高):「監督必須……只作過一個妻子的丈夫。」

      在基督教創立以前,佛教早就要求僧侶保持獨身。(亨利·萊亞:《基督教會教士獨身制度發展史》,修訂第4版,6頁,倫敦,1932)根據A.希斯洛普著的《兩個巴比倫》(219頁,紐約,1943),甚至在更早時期,巴比倫的祭司階級已經規定,高層必須獨身。

      弟茂德前書4:1-3(思高):「聖神明明地說:在最後的時期,有些人要背棄信德,聽信欺詐的神和魔鬼的訓言……禁止嫁娶。」

      跟世俗分離

      教宗保祿六世在1965年對聯合國發表的演說中指出:「世上萬民都把協調與和平的最後希望寄於聯合國。我等信徒謹與世人一起致以敬意和厚望。」(《教宗造訪聯合國》,《時代生活》特刊,26頁,紐約,1965)

      若望福音15:19(思高):「[耶穌基督說:]若是你們屬於世界,世界必喜愛你們,有如屬於自己的人;但因你們不屬於世界,而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為此,世界才恨你們。」

      雅各伯書4:4(思高):「你們不知道:與世俗友好,就是與天主為仇嗎?」

      參與戰爭

      天主教歷史家E.I.沃特金說:「儘管承認事實十分痛苦,我們卻不能為了顧全大局或出於愚忠,就否認或無視歷史真相:那就是,主教們始終如一地支持本國政府發動的大小戰爭。據我所知,教會從沒有譴責戰爭是不義的,連一次也沒有。……不管教會有什麼理據,戰時天主教的主教們在實際上奉行的格言是:『祖國永遠是對的。』」(查爾斯·湯普森編:《道德與飛彈》,57-58頁,倫敦,1959)

      瑪竇福音26:52(思高):「耶穌遂對他說:『把你的劍放回原處;因為凡持劍的,必死在劍下。』」

      若望一書3:10-12(思高):「天主的子女和魔鬼的子女在這事上可以認出:就是凡……不愛自己弟兄的,就不是出於天主。……我們應彼此相愛;不可像那屬於惡者和殺害自己兄弟的加音。」

      上述證據表明,自稱繼承宗徒的人真的遵循基督和宗徒的訓誨和榜樣嗎?

  • 組織
    根據聖經而推理
    • 組織

      定義:由一群人所組成的團體,合力執行某項工作或達到某個目的。組織的成員接受同一的管理安排,遵守同一的標準或規定,藉此團結起來。人獻身受浸成為耶和華的見證人,加入他的組織,並非只因為父母是這個組織的成員,也不是受人強迫的緣故。相反,這是他們個人的決定。他們受耶和華的地上組織所吸引,因為他們衷心同意這個組織的主張,欣賞這個組織的表現,並且渴望參與這個組織所從事的工作。

      耶和華真的在地上有個組織嗎?

      關於這個問題,請考慮以下的資料:

      上帝在天上創造的眾生(天使)是有組織的嗎?

      但以理書7:9,10:「我繼續觀看,見有寶座安放好了,萬古常在者坐在上面。他的衣裳潔白如雪,頭髮好像潔淨的羊毛。他的寶座是火焰,座輪是燃燒的火。在他面前有一道火河流出來。事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萬萬。審判者就座開庭,書卷都打開了。」

      詩篇103:20,21:「他的天使啊,大有能力、聽從他的話、遵行他話語的使者啊,你們都要稱頌耶和華。他所統率的全軍啊,遵行他旨意的僕役啊,你們都要稱頌耶和華。」(既然聖經把天使比做軍隊,他們自然是有組織的。)

      以往上帝怎樣將訓示傳達給地上的僕人?

      當敬拜耶和華的人數目尚少的時候,上帝將訓示授予家主,例如挪亞和亞伯拉罕,讓他們代表他向家人發言。(創世記7:1,7;12:1-5)耶和華把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的時候,他通過摩西授予人民所需的訓示。(出埃及記3:10)在西奈山,上帝將以色列人組織成一個國家,賜下律法和條文,規定他們該怎樣崇拜他,以及該怎樣彼此相待。(出埃及記24:12)耶和華設立了祭司團,讓他們在崇拜的事上帶頭,並教導人民認識上帝的規定。有時他也興起先知,向人民提出所需的勸勉和警告。(申命記33:8,10;耶利米書7:24,25)這樣,雖然耶和華垂聽每個崇拜他的人的禱告,卻通過組織的安排給予他們所需的訓示。

      耶和華定意要藉著耶穌基督,使真正崇拜他的人與他自己聯合起來。隨著他所定的時間逐漸臨近,就把耶穌差到地上來作代言人。(希伯來書1:1,2)後來他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把聖靈傾澆下來,基督徒會眾就產生了。耶穌返回天上之後,耶和華通過這個會眾提供指引,並統籌基督徒所執行的工作。各地的會眾都有監督領導。此外,有一個中央長老團負責作必要的決定和統籌各地會眾的活動。顯然,耶和華在地上興起了一個由真基督徒構成的組織。(使徒行傳14:23;16:4,5;加拉太書2:7-10)

      耶和華所創造的宇宙萬物,顯示他是個重視組織和秩序的上帝嗎?

      以賽亞書40:26:「你們向天舉目吧!這一切是誰創造的呢?是上帝創造的,他率領星辰如領大軍,悉數號召,一一點名呼喚。他能力充沛,力量強大,所以連一顆星都不缺少。」(眾星各有特色,並組成許多星系,各自運行,卻保持固定的關係。各行星以分秒不差的速度在指定的軌道上運行。在每種物質元素的原子裡,電子也循著軌道而行。從原子結構來看,所有元素都可以按照數字順序排列起來,因此科學家在實際發現某些元素之前,已能推測有這些元素存在。這些事實顯示,宇宙萬物井然有序,組織精密,叫人驚嘆不已。)

      聖經表明真基督徒是一群組織起來的人嗎?

      馬太福音24:14;28:19,20:「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對所有國族作見證;到時終結就會來到。」「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如果沒有組織,這件事又怎可能成就呢?耶穌訓練早期門徒從事傳道工作時,不是隨便讓他們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信仰跟別人分享,而是給他們明確具體的訓示,然後以有條不紊的方式把他們差遣出去。見路加福音8:1;9:1-6;10:1-16。)

      希伯來書10:24,25:「要彼此關注,激發愛心,促進善行。不要放棄聚會,像有些人習慣了一樣,倒要彼此鼓勵。你們既然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要這樣做。」(如果沒有組織經常舉行聚會,讓基督徒和對聖經感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又怎能聽從這條命令呢?)

      哥林多前書14:33,40:「上帝不是要人混亂,而是要人和諧。……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安排去做。」(使徒保羅在這裡談及會眾的聚會,是按有條不紊的秩序舉行的。人要實行上帝所啟示的這個吩咐,就必須尊重組織的安排才行。)

      彼得前書2:9,17:「你們『是一族蒙揀選的人,是有王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族,是上帝特別擁有的子民,好叫你們宣揚他的美德』,因為他已經召你們從黑暗出來,進入他那奇妙的光裡。要……愛整個弟兄團體」。(一群人齊心合力執行一件工作,無疑可說是個組織。)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