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說不定這次他會改過呢!」
    警醒!2001年 | 11月8日
    • 「說不定這次他會改過呢!」

      桑娜a活潑開朗,楚楚可人,有四個孩子,丈夫是南美洲一個很有名望的醫生。她說:「我丈夫很受人歡迎,無論男女都喜歡他。」可是,桑娜的丈夫也有黑暗而鮮為人知的一面。「他忌妒心很重,在家裡簡直是個惡魔。」

      桑娜說話的時候,臉上露出焦慮不安的神情。「我們結婚不過幾個星期,問題就出現了。有一天,媽媽和弟弟來探望我,我們有說有笑,多麼愉快。但他們一走,我丈夫就大發雷霆,把我推倒在沙發上。我不敢相信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可悲的是,桑娜的苦難只是剛剛開始。過去多年來,她不斷被丈夫毆打。桑娜的丈夫每次對她拳打腳踢之後,總會連連道歉,並答應以後不再打她。但她丈夫的態度改進了一陣子以後,噩夢又重新開始了。看來不難預料,她所受的虐待會周而復始。桑娜說:「我每次都以為,說不定這次他會改過呢!所以,我離家出走之後,總會返回他身邊。」

      桑娜擔心丈夫會變本加厲。她說:「他曾經威脅要把我和孩子殺死,然後自殺。有一次,他把剪刀擱在我的脖子上。另一次,他拿手槍指著我的太陽穴,更扣上板機來恐嚇我!幸好手槍裡沒有子彈,但我已經被嚇個半死了。」

      默默忍受

      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婦女像桑娜一樣被男子虐待。b很多婦女雖然受盡折磨,卻默默忍受。她們覺得舉報根本無濟於事,因為很多虐妻的男人斷然否認指控,說:「我太太反應過敏!」「她說話就是這麼誇大的!」

      家,本該是個安樂窩,但很多婦女常常提心吊膽,害怕在家裡被丈夫毒打,這實在令人惋惜。可悲的是,旁人往往同情犯過者而非受害者。的確,有些人就是不能相信,一個看來為人正直的市民,竟然會毆打妻子。就以妮塔為例,她丈夫受人敬重,但當她坦言被丈夫虐待的時候,親友有什麼反應呢?「有個朋友對我說:『你怎麼能誣衊一個好人呢?』另一個朋友卻一口咬定,是我激怒了丈夫。後來,我丈夫的惡行被揭發了。即使這樣,有些朋友仍迴避我。他們認為我本該逆來順受,因為『男人就是這樣的嘛』。」

      妮塔的事例表明,許多婦女很難接受被配偶虐待的殘酷現實。男人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配偶,到頭來卻打妻子,原因是什麼?別人可以怎樣扶助受虐待的婦女呢?

  • 男人為什麼打女人?
    警醒!2001年 | 11月8日
    • 男人為什麼打女人?

      有些專家說,婦女被丈夫或同居男友殺害的可能性,比她們被其他罪犯殺害的可能性還要大。為了遏止虐待配偶的浪潮,專家做了許多研究。哪一類男人會毆打妻子呢?打妻子的人童年是怎樣的?戀愛期間,他曾經打過女朋友嗎?要是打妻子的人接受輔導,他會改變過來嗎?

      專家發現,打妻子的人不都一樣,其中一類男人只是偶爾動武。他不會用武器傷害配偶,也不會經常毆打對方。他動手打妻子,看來是受外界因素影響,而不是出於本性的。另一類男人長期毆打妻子,已經習以為常。他一次又一次地虐待配偶,絲毫沒有悔意。

      雖然有的男人經常打妻子,有的只是偶爾動武,但這並不表示,有些虐妻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沒什麼大不了。任何 類型的身體虐待都會導致損傷,甚至死亡。因此,就算某人打妻子不像別人那麼多、那麼狠,這也不能成為開脫罪責的理由。無論如何,虐妻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當初男人信誓旦旦,保證一輩子愛惜妻子,到頭來卻對她拳打腳踢。這究竟是什麼因素促成的呢?

      家庭因素

      不少暴虐的男人都出自暴虐的家庭,這也不足為奇。邁克爾·格勒奇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研究虐妻問題。他說:「打妻子的人多半在衝突頻繁的家庭裡長大。他們從幼年起,就一直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中生活,捱打捱罵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一位專家說,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男性,「從小耳聞目睹爸爸輕蔑婦女,習染了爸爸的作風。他學到的是,男性必須時刻轄制女性。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得恐嚇她們,傷害她們,貶低她們。此外,兒子也學到仿效爸爸的行徑,一定能討爸爸的歡心」。

      聖經清楚表示,不論好壞,父母的行為都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箴言22:6;歌羅西書3:21)家庭背景固然不能成為男人打妻子的藉口,卻能使別人從中看出,他的暴戾性情是怎樣習染得來的。

      文化因素

      在一些國家,毆打婦女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是認可的。聯合國一份報告說:「在許多社會裡,做丈夫的認為自己有權毆打或威嚇妻子。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

      在其他地方,儘管社會大眾不接受虐妻行為,許多人還是動不動就訴諸暴力。在這方面,有些男人的想法簡直荒謬得驚人。南非《每週前衛郵報》報導,研究發現,從開普敦南面到好望角一帶,自稱沒虐待過配偶的男人當中,大部分都認為毆打婦女沒什麼不對,也算不上暴行。

      很明顯,這種歪曲的觀念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就以英國為例,研究顯示,十一二歲的男孩子當中,有百分之75認為,男人被激怒的時候,動手打女人沒什麼問題。

      百詞莫辯

      上述因素也許說明,人為什麼會虐待配偶,但這些因素絕不是開脫罪責的理由。簡單來說,在上帝眼中,毆打配偶是嚴重的罪行。我們在他的話語聖經裡讀到:「丈夫應該愛妻子,好像愛自己的身體。愛妻子就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只會餵養愛護,好像基督對待會眾一樣。」——以弗所書5:28,29。

      很久以前,聖經已經預告,在現行制度的「最後的日子」,許多人「沒有親情」,為人「兇悍」。(提摩太後書3:1-3)毆打配偶的風氣蔓延全球,只不過是另一個徵象,表明我們正生活在聖經所說的最後日子。可是,別人可以怎樣扶助受虐待的婦女呢?打妻子的人有希望改變過來嗎?

      [第5頁的精選語句]

      「毆打妻子跟揮拳打陌生人沒有分別,同樣是犯罪行為。」——《男人毆打女人》

      [第6頁的附欄]

      大男人主義彌漫全球

      大男人主義是指男性高傲自大的思想作風,含有欺壓女性的意思。男性虐待女性的風氣彌漫全球,從以下的報導可見一斑。

      埃及:在亞歷山大,一項為期三個月的研究顯示,家庭暴力是婦女受傷的主因。婦女到外傷治療中心求醫的人次總數中,有百分之27.9是因為被家人打傷的。——第四屆世界婦女會議分析報告第5號。

      泰國:在曼谷市最大的郊區,有一半已婚婦女經常捱打。——太平洋婦女衛生研究所。

      香港:「自稱被丈夫或同居男友毆打的婦女,人數比去年增加了超過百分之40。」——《南華早報》2000年7月21日刊。

      日本:到庇護中心暫住的婦女,從1995年的4843人增加到1998年的6340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婦女表示,她們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不得不尋求庇護。」——《日本時報》2000年9月10日刊。

      英國:「在英國境內,每六秒就有一個人在家裡被強姦、毆打或刺傷。」倫敦警察廳的一份報告指出,「警方每天從家庭暴力受害者接到1300次求助電話,每年接到超過57萬次。百分之81的受害人是女性,她們被男人毆打。」——《泰晤士報》2000年10月25日刊。

      祕魯:向警方舉報的罪行當中,虐妻案佔百分之70。——太平洋婦女衛生研究所。

      俄羅斯:「僅在一年之內,俄羅斯就有1萬4500個婦女被丈夫殺死;另外,有5萬6400個女子受到家人虐待而傷殘或重傷。」——《衛報》。

      中國:京倫家庭中心主任陳一筠教授說:「家庭暴力是個新問題,而且日趨惡化,城市裡的情況尤其嚴重。……鄰里再三勸阻也無濟於事。」——《衛報》。

      尼加拉瓜:「在尼加拉瓜,越來越多婦女被毆打。調查顯示,僅在過去一年,就有百分之52的婦女受到丈夫或同居男友的虐待。」——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報導。

      [第7頁的附欄]

      危機指標

      根據美國羅得島大學的理查德·吉利斯督導的調查報告,以下是女性在家裡受虐待的危機指標:

      1.丈夫或同居男友曾經在家裡動手打人。

      2.他目前失業。

      3.他每年至少吸毒一次。

      4.他跟爸爸媽媽同住的時候,曾經見過爸爸打媽媽。

      5.男女雙方沒有結婚,只是同居。

      6.他就算有工作,工資也偏低。

      7.他沒有完成中學課程。

      8.他介於18至30歲之間。

      9.男女雙方或其中一方在家裡虐待孩子。

      10.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貧困。

      11.男女的文化背景不同。

      [第7頁的圖片]

      家庭暴力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 扶助受虐婦女
    警醒!2001年 | 11月8日
    • 扶助受虐婦女

      我們有什麼辦法扶助受虐待的婦女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她們的苦況。受虐待的婦女不但要常常忍受皮肉之苦,還要捱罵,受威嚇,使她們自覺一無是處、孤立無援。

      請看看桑娜的例子,頭一篇文章記載了她的經歷。桑娜的丈夫有時候對她破口大罵。桑娜吐露心聲,說:「他用種種難聽的話侮辱我:『你讀不成書,要是沒有我,你哪能把孩子養大?你這個做媽媽的,又懶惰又沒用。如果你離家出走,你以為法官會把孩子的監護權判給你嗎?』」

      桑娜的丈夫為了轄制妻子,緊握財政大權,不許桑娜開他的車。他一天到晚打電話回家,查問桑娜在做什麼。要是桑娜對丈夫的意見表示異議,她丈夫就大發脾氣。結果,桑娜就有意見也不敢提了。

      由此可見,虐待配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要扶助受虐待的婦女,就得同情她們的處境,聽她們訴苦。要記住,受害人往往有說不出的苦楚,很難向別人傾吐。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受害人振作起來,讓她按自己的能力應付困難。

      有些受虐待的婦女也許需要報警或向有關部門求助。有時候在危急關頭,例如警方前來干預,打妻子的人會看出事情的嚴重性。但危機過後,當事人又故態復萌了。

      受虐待的妻子應該離開丈夫嗎?聖經並不主張夫婦隨便分居,也沒有規定妻子在健康和生命受到危害的情況下,繼續與丈夫同住。基督的使徒保羅說:「[妻子]如果真的離開了,就該安於現狀,不再結婚,不然就跟丈夫重修舊好。」(哥林多前書7:10-16)既然聖經並不禁止人在極端的情況下跟配偶分居,受虐待的婦女可以自己決定怎樣做。(加拉太書6:5)誰都不該勸做妻子的離開丈夫,但也不可向受害人施加壓力,要她在身心和靈性受到危害的情況下,繼續跟虐待她的丈夫同住。

      虐妻的人能改變嗎?

      人虐待配偶,就是明目張膽地違犯聖經原則。我們在以弗所書4:29,31讀到:「污穢的話一句也不可出口。……一切惡毒、怒氣、憤恨、尖叫、詆毀,連同一切惡念,都該從你們當中除掉。」

      要是自稱基督徒的丈夫虐待妻子,他就不能說是愛妻子了。如果他惡待妻子,他的一切善行又有什麼價值呢?「打人」的,沒有資格在基督徒會眾裡擔任職責。(提摩太前書3:3;哥林多前書13:1-3)凡自稱基督徒的,如果常常大發脾氣而又屢教不改,就會被逐出基督徒會眾。——加拉太書5:19-21;約翰二書9,10。

      暴虐的男子能夠洗心革面嗎?有些的確能夠。不過,打妻子的人一般不會輕易改變,除非他們(1)承認自己行為不當,(2)甘願改過自新,(3)樂意尋求幫助。耶和華見證人發現,聖經能夠感化人遷善改過。跟他們學習聖經的人大都有強烈的願望,要叫上帝的心歡喜。這些人從聖經中學到,「凡喜愛暴力的人,[耶和華]必恨惡」。(詩篇11:5)當然,打妻子的人要改變,就得停止毆打妻子,還要重新學習怎樣待她。

      男子學習聖經之後,就知道妻子不是奴隸,而是「助手」。他應該「尊重」妻子,而不該貶低她。(創世記2:18;彼得前書3:7)他要學會體貼妻子,聽取對方的意見。(創世記21:12;傳道書4:1)耶和華見證人提供的聖經課程,使很多夫婦得益不淺。在基督徒家庭裡,專制、獨裁和欺壓的行為絕無立足之地。——以弗所書5:25,28,29。

      「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力量的。」(希伯來書4:12)因此,聖經所含的智慧對夫妻大有幫助,讓他們知道怎樣分析問題,使他們有勇氣去解決困難。此外,聖經還提出令人安慰的穩確希望:耶和華所立的君王要在天上統治全地,那時候人人都衷心順服,暴行就不復存在了。聖經說:「求救的窮人,他要解救;淒苦無助的人,他要援助。他要救贖他們的性命,使他們不受欺壓和暴行所害。」——詩篇72:12,14。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在基督徒家庭裡,專制、獨裁和欺壓的行為絕無立足之地

      [第8頁的附欄]

      糾正錯誤的觀念

      • 妻子遭受虐待,咎由自取。

      打妻子的人大都否認自己做錯了,還辯稱是妻子激怒他們而造成的。有時候,連當事人的朋友也誤認為做妻子的很難相處,所以丈夫偶爾失控,也怪不得他。他們的看法等於指摘受害的,偏袒動武的。老實說,受虐待的妻子對丈夫已百般忍讓,盡量順從。但不管有理沒理,毆打配偶都是說不過去的。《虐待配偶的人的心理概況》一書指出:「男人因為虐待妻子,被判接受輔導。他們打人成癖,用暴力把心裡的憤怒和抑鬱發泄出來,迫人就範;也用暴力解決紛爭,紓緩壓力。……他們不敢承認自己有毛病,也不肯正視問題。」

      • 男人喝多了,才會毆打妻子。

      誠然,有些男人喝醉後變得更加暴戾。可是,把問題歸咎於酒精合理嗎?卡琳·威爾遜在《暴力始於家庭》一書裡說:「打妻子的人喝醉了,就有藉口推卸責任。……看來,我們的社會認為,醉酒打人是情有可原的。這樣,受虐待的婦女就有藉口逃避現實,把丈夫或同居男友看做酒鬼而非暴徒。」威爾遜指出,這樣的想法使受虐待的婦女誤以為,「只要男方戒酒,她就不用再捱揍了」。

      目前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酗酒和毆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畢竟,許多吸毒酗酒的男人並不毆打妻子。《男人毆打女人》一書的兩位作者注意到:「受虐待的婦女持續捱揍,主要是男的認為毆打女的能起威嚇作用,使她聽命屈從。……酗酒和吸毒是一般虐待婦女的人的生活方式。可是,認為他們的暴行是這些惡習誘發的,那就錯了。」

      • 虐待婦女的男人也會對其他人動武。

      打妻子的人有兩種不同的面孔。在朋友面前,他常常裝出一幅和藹可親的樣子。正因為這樣,當事人的朋友可能覺得,他虐待妻子的傳聞難以置信。但實情是,當事人用粗暴的手段對待妻子,迫她就範。

      • 婦女不介意被配偶虐待。

      人們有這樣的想法,可能因為不了解受虐婦女的處境,她們孤立無援,投靠無門。親友可能會收留受虐待的妻子,讓她住上一兩個星期。然後,這個妻子該怎麼辦呢?她一想到自己日後要獨力照顧孩子,又要掙錢養家,就感到徬徨無助了。法律可能禁止父母帶兒女離家出走。有些受虐待的婦女曾經這樣做,後來卻被丈夫找著,用威逼利誘的手段把她們帶回家去。不知實情的朋友可能誤以為這些婦女不介意被配偶虐待。

  • 「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呢!」
    警醒!2001年 | 11月8日
    • 「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呢!」

      樂婷凝視著窗外的鬧市,用手掩著微微顫動的嘴唇。樂婷住在拉丁美洲,二十多年來受著丈夫富德的粗暴對待。她不但要忍受皮肉之苦,還遭受精神虐待。後來,富德受到開導改變過來。雖然這樣,樂婷講述過去的痛苦經歷時,心裡仍然隱隱作痛。

      「結婚不到兩星期,他就開始對我拳打腳踢,」樂婷低聲說。「有一次,他把我的兩顆牙敲掉。另一次,他一拳把衣櫃打破,幸好我閃避得及時。但最叫我痛心的是,他經常破口大罵,說『你真窩囊』,又把我當白痴看待。我本想離開他,但三個孩子怎麼辦呢?」

      富德溫柔地輕拍著樂婷的肩膀說:「我是個資深的專業人員,收到法庭的傳票和妻兒保護令時,我感到很丟臉。我嘗試改變自己,但老毛病很快又發作了。」

      那麼,富德是怎樣改變的呢?樂婷緊張的心情現在看來緩和了。她說:「有個婦人在路口的商店工作,她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她說可以幫助我學習聖經。我從聖經中學到耶和華上帝十分重視婦女。我開始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富德知道了就勃然大怒。但對我來說,在聚會裡跟朋友交往是一種新的體驗。我發現原來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也可以有自由把信仰告訴別人,甚至教導別人認識自己所相信的宗教。由於意識到自己在上帝眼中十分寶貴,這使我勇氣大增。」

      「有一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有一次,富德照常在星期天去望彌撒,我則去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他再次表示反對,但我定睛看著他,然後理直氣壯、泰然自若地說:『富德,我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要跟你一樣。』他竟然沒有打我!之後不久,我就受浸了。五年來,他再也沒打過我。」

      後來富德有更大的改變。他說:「樂婷受浸三年後的一天,有一位同事邀請我到他家去,他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用聖經向我指出一些發人深省的事。我沒告訴樂婷就開始跟這位同事學習聖經了。不久,我跟樂婷一起參加聚會,在聚會裡聽到很多關於家庭生活的原則,叫我感到無地自容。」

      聚會結束後,富德看見會眾的成員,包括男子,一同打掃聚會所,心裡很感動。他探望會眾成員時,看見做丈夫的協助妻子洗碗。這些生活小節讓富德學會對妻子體現真愛。

      不久之後,富德也受了浸。現在他跟妻子都是全時傳道員。樂婷說:「飯後,富德經常幫我收拾桌子,還幫我鋪床。他誇獎我的菜做得很好,又讓我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買自己想要的家庭用品。富德以前從沒有這樣做過!最近,他送花給我,這是頭一次!有時候,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