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愛滋病——遍及全球的殺手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愛滋病——遍及全球的殺手

      若干醫學權威人士認為愛滋病已達到成為全球災禍的邊緣。紐約《時報》聲稱:「愛滋病也許是我們終生的健康災禍。」微生物學家奧康納(William O’Connor)博士說:『我們要應付的可能是歷來打擊世界的最大疫病。』

      世界衛生組織的馬勒(Halfdan Mahler)醫生聲稱:『我們赤手空拳地站在一種非常嚴重的流行病面前,它比以前發生過的任何流行病的致死程度更加厲害……愛滋病使什麼情況都越來越壞。』

      隨著歲月流逝,愛滋病的死亡人數逐漸增加。不久因染此病而死的人會激增多倍。即使受愛滋病毒感染的人數不再增添一人,情形也不能逆轉。原因何在?因為有極大數目的人已經有病毒深藏在體內,他們終生都擺脫不了。

      多少人已經帶有病毒呢?據稱普世已有1000萬這樣的人。《愛滋病與第三世界》報告估計,不久之後,愛滋病『可能感染到5,000萬至1億人。』

      這項估計是以在非洲、歐洲和北美洲發生的事例為根據的。但愛滋病已蔓延到拉丁美洲和亞洲。丹麥的《政治報》評論說:『愛滋病若在南美和亞洲蔓延開來至嚴重的程度,情形將會怎樣呢?……受感染的人數必不下於5,000萬至1億之眾。』即使這項數字有點誇張,但染病人數已達百萬是毫無疑問的。在未來的多年可能還加添千百萬人。

      同時,在現時已帶有愛滋病毒的人當中,大多數並不知道自己是帶菌者。他們在表面上健康良好,但能夠隨時把病毒傳給別人。因此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自然會越來越多。

      美國衛生局醫務主任庫普(C. E. Koop)說:『以前的疾病從沒有立刻就這麼神祕、這麼致命、這麼抗拒治療和疫苗接種的。』他聲稱:『我們仍未有醫治方法,也未有預防疫苗,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也不會有普及的預防措施。』庫普醫生同時說:『我當了外科醫師差不多50年,從未見過一種疾病有如愛滋病這般惡毒的。』

  • 愛滋病帶菌者——多少人會死去?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愛滋病帶菌者——多少人會死去?

      愛滋病在1981年被人辨認出來時,衛生官員估計在所有染上病毒的人當中,約有百分之5至10的人會發病和死亡。可是,後來證明病毒的潛伏期很長,也許需時五年或以上才出現病徵。

      如今,憑著過往八年的經驗,有些衛生官員估計約有百分之40至50的愛滋病毒攜帶者會發病和死去。《愛滋病與第三世界》一書聲稱:「據說電腦預測將有百分之50的HIV-攜帶者在5年之後,百分之70會在7年之後,體內的病毒便會發展成為成熟的愛滋病。」(“HIV”一詞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即愛滋病毒的簡稱。)

      該刊物繼續說:「許多醫學專家和大多數的病毒學家如今認為HIV-攜帶者的死亡率將會接近百分之100。……認為所有帶菌者終必染病死去之觀念的部分根據是,事實上隨著時間逐年過去,越來越多在三年或五年前感染了病毒的人已出現愛滋病病徵。另一部分的根據是對HIV病毒本身的研究所得。」當然,這些看法是純屬估計。估計會成真與否,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美國國立衛生機構的一位研究家,福西(Anthony Fauci)醫生指出,在檢驗證明帶有HIV抗體的人當中,在五年之內發現免疫機能受到損害的約佔百分之90。

      即使現時的5000萬至1億帶菌者「只有」百分之50在最近的將來會死去,這也意味到在未來的十年內,每年均有數百萬人死於愛滋病。一項資料來源指出,發病死亡的人數只在非洲一地就可能有幾千萬人。

      與戰爭相較

      愛滋病疫症在人命喪失、社會損害和經濟消耗方面的結果可與多場大戰的結果相較。

      例如,美國已經有4萬人死於愛滋病。據說還有100萬至200萬人受了感染。只在紐約一地,估計已有25萬至40萬居民染有病毒。在紐約市的某些地區,愛滋病已成為最普遍的新生嬰兒傳染病。

      在美國,雖然在染病危險性高的人士當中,愛滋病的增加率已緩慢下來,但異性戀者對愛滋病爆發的恐慌正方興未艾,死亡人數在最近將來仍會極高。據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估計,到了1991年末,將會有20多萬美國人死於愛滋病。只在1991這一年就預期會有五萬多人發病而死。到了1992年末——距今只有三年——死於愛滋病的美國人會比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的人數總和還多。

      事實上,《未來學家》一書聲稱:「到了本世紀末,愛滋病所殺的人數將會多於我們[所有國家]在所有戰爭中的總死亡人數。」預計的金錢損失大得驚人。

      在美國,估計每名愛滋病者每年要耗資5萬美元或以上。因此在未來的歲月,每年耗於護理病人的金錢便達數十億元之巨。有些人害怕目前的健康護理制度會無法應付病人數目或金錢開銷的增加。

      非洲情況更惡劣

      在非洲,沒有或很少有任何戰爭像愛滋病那麼具殺傷力。英國《新科學家》周刊評論說:「愛滋病在非洲全境橫行無忌。」丹麥《政治報》的一篇文章說:「烏干達的愛滋病控制局首席官員聲稱,「除非情況有所改變,否則這個國家到了2000年,每兩名成人中就會有一人證實帶有HIV病毒。」非洲的愛滋病例差不多有半數是生育年齡的婦女。盧安達的記錄是五名兒童當中有一名患上愛滋病。在贊比亞,本年將有6000嬰兒生來就有愛滋病。內羅畢的800名妓女經過檢查後,十居其九證明帶有HIV病毒。這些妓女每年平均接客1000名。」

      「我們若袖手旁觀,非洲就會成為死洲,」比利時一位專家皮奧特(Pieter Piot)如此說。主辦世界衛生組織運動的曼因(Jonathan Mann)聲稱:「其他的選擇是放棄非洲,好像世界並不是單一顆行星似的。但這種流行疫症在所有國家被遏止蔓延之前,不能單在任何一國遏止。」

      因此,不少醫學權威人士認為,全球性的愛滋病災禍已經開始了。聯合國祕書長古拉爾稱之為「全球衝突」,它「以有如戰爭的一切後果威脅著我們。」

      在若干方面,愛滋病比戰爭更糟。何以故?因為看不出它有結束的希望,傷亡人數繼續增加,「受傷者」不會復元。

      [第5頁的精選語句]

      「現在許多人認為HIV帶菌者的死亡率將會接近百分之百」

      [第5頁的精選語句]

      「到了本世紀末,愛滋病所殺的人數將會多於我們在所有戰爭中的總死亡人數」

  • 愛滋病何以如此致命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愛滋病何以如此致命

      為了更加明瞭怎樣保護自己不致患上愛滋病,我們需要知道何以愛滋病這麼致命。什麼使這種病毒比其他病毒更難對付?

      病毒是一切致病有機體中最小的東西,比微菌細小得多。流行性感冒、小兒痲痺和傷風都是不同種類的病毒所造成的。病毒一經進入宿主細胞,就可能殺死那細胞或僅是「睡」在那裡,待時而動。至於愛滋病毒,它可能需時五年或以上才發展成為病徵。

      何以如此致命

      使愛滋病毒如此致命的是,它攻擊和癱瘓許多主要細胞,包括身體所產生的抗病白血細胞在內。這些白血細胞(稱為T-4淋巴細胞)乃是人體的主要抗病細胞。

      白血細胞一經被愛滋病毒所癱瘓,就無法執行任務。因此,人體免疫系統就受到破壞。以前不致威脅生命的感染病,現在就威脅生命。這些感染包括其他病毒、寄生蟲、微菌、真菌或各種癌症。

      既然身體無法擊退這些感染病,它們於是變本加厲,直至受害者死去為止。這些感染病被稱為機會主義者,它們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受到壓抑的機會而大肆活動。愛滋病人也許會同時患著幾種感染病。

      愛滋病的早期病徵是:長期和無法解釋的疲勞感;腺體腫脹多月不消;持續的發燒或盜汗;下痢不止;無端消瘦;皮膚褪色損傷或黏膜不散;無故咳嗽不息;舌上或喉間起了一層白色厚膜;容易瘀傷或無端出血。這些早期跡象許多時被稱為「有關愛滋的綜合病徵,」或ARC(AIDS Related Complex)。

      愛滋病毒一到成熟階段,就發展成致死的病患。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肺感染病——這種病由所謂「卡氏肺囊蟲」的寄生病菌所造成——以及稱為卡普氏肉瘤的皮膚癌,這種病也牽連到內部器官,此外,愛滋病毒也影響到腦部,造成痲痺、失明、痴呆,最後是死亡。約翰·霍金斯大學的神經病學教授約翰遜(Richard Johnson)博士聲稱:「在美國,HIV(愛滋病毒)已侵入了至少一百萬人的腦內。」

      隨著發展完滿的愛滋病而來的是痛楚和無法控制的體重下降,身體也日益衰弱直至死亡為止。《刺血針》雜誌說,在非洲,愛滋病「使人聯想到『消瘦病』,顧名思義,它是指一種體重銳降兼下痢的病。」從開始發病至死亡也許需時多月或一年,甚至纏綿數載。

      頑強的病毒

      還有另一項因素有助於使愛滋病毒比其他病毒更為致命。它含有一種求生的內裝機械作用,這是其他病毒所不常見的。

      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侵入人體只能持續數天或數週,它所激起的抗體能夠保護受害者不致受這種特殊病毒的進一步感染。時疫一經過去,就消失無蹤。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大疫也只持續了一年左右。黃熱病毒靠蚊蟲傳播,蚊蟲數目隨著季節轉變而減少。天花也只在易受感染的人當中流行一時,很快就消失了。

      然而,愛滋病毒是被認為會一直持續下去的。它停留在宿主的體內,終其生不會自動消失。受害者不會從發展完滿的愛滋病復元過來,因此不能培養出一種免疫基礎,抵抗這病的復發。

      此外,愛滋病毒在遺傳結構方面已顯出變化多端,使它更難於培養疫苗。病毒通常會作出突變,那便是,在性質上發生變化。例如,流行性感冒和傷風病毒就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現已有第二型愛滋病毒出現。不同的類型可能需要培養不同的疫苗。

      可是,何以愛滋病蔓延得那麼廣泛?有什麼行為因素使它得以陰毒地滲入了人類大家庭呢?

      [第7頁的附欄]

      為愛滋病鋪路的種種因素

      據英國醫學雜誌《刺血針》所載,普世每年增加3億以上的人感染到性傳播的疾病,例如淋病、梅毒、疱疹、尿道炎等。這些疾病可能削弱身體,甚至使身體更易沾染愛滋病毒。以之為娛樂或非法的濫用麻醉藥也能減弱身體對愛滋病的抵抗力。

      同時,在低度發展的地方,由於貧窮而缺乏營養和適當健康護理措施,以致難於培養身體健康來抵抗愛滋病。在那些地方,無數人的健康情況未及標準,病毒遂更易侵襲受害者。

      [第7頁的圖片]

      人體免疫系統的T型白血細胞正常地擊退有害的侵入者

  • 愛滋病何以蔓延得那麼廣泛?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愛滋病何以蔓延得那麼廣泛?

      愛滋病何以到處蔓延?它雖未確定是如何、何時或何處起源的,但某些形式的行為卻可以解釋為它蔓延的因素。例如,在美國和歐洲,傳播愛滋病的主要路線是男同性戀行為。這種疫病首次出現時,它專門出現在同性戀(和兩性戀)的男人身上。直至最近,成年病人有百分之70以上是同性戀的男子。

      後來愛滋病開始出現在靜脈注射的吸毒者身上。在幾年之間,來自這群人的病例已超過百分之15,它正在日益增加。在某些地方,靜脈注射的吸毒者半數患上愛滋病。因此,《科學》周刊聲稱;「今日大多數沾染愛滋病的美國人若非男同性戀者便是靜脈注射吸毒者。」

      在三藩市,百分之50以上的男同性戀者帶有愛滋病毒。該市的同性戀社會大受愛滋病死亡所蹂躪。對男同性戀者的長期研究顯示,病人多被診斷出在七年前已潛伏著愛滋病毒,其中有百分之78若非發展為完滿的愛滋病而出現較早期的病徵,便是免疫系統損壞。在男同性戀者當中的病例雖然稍減,但已經受了感染的人仍然無法可治。

      關於海地,洛杉磯《時報》指出:「新的資料顯示,愛滋病毒傳播到迦勒比海諸島,首先是由島民和美國人的同性戀接觸所引進的。」

      何以這麼容易感染?

      男同性戀者何以這麼容易染到愛滋病呢?原因是他們的性行為。雖然愛滋病也可以由口交傳播,但肛交行為(雞姦)卻是男同性戀者當中傳播愛滋病的主要途徑。

      人的肛門是設計成用來排泄廢物——糞便——而不是用來性交的。它只有一層薄薄的上皮細胞,這層組織成了肛門的襯裡。肛交的結果是把這層襯裡撕開以致破裂出血。受了感染的精子從性伴侶一方射入對方的直腸,於是成了愛滋病的來源,男性器官上的磨損之處亦然。同時,在接受者方面,損傷了的直腸組織會發出受了感染的分泌物把感染病毒傳到性伴侶身上。

      此外,男同性戀者可能有多個性伴侶,在一生中也許有數百——甚至數千——之多。一個男青年同性戀者在患愛滋病死去之前曾把病毒傳染給許多人,據報他在10年之內曾和2500名男子發生過同性戀關係。另一人聲稱他在20年內曾作過5000次同性戀接觸。這樣的人極可能傳播愛滋病是顯而易見的。

      另一因素是,由於他們的濫交,以致其他疾病,例如肝炎、淋病和疱疹等,在同性戀者當中都非常普遍。這些疾病削弱了人體健康,因而更易感染愛滋病。

      同性戀違反自然?

      這是毫無疑問的:同性戀關係大大加速了愛滋病的蔓延。這樣的行為違反了人體的生物學設計。

      因此同性戀不能被視為「另一種生活方式」而一笑置之。它是違反自然的,歪曲了我們受造的設計。聖經將它列入「存邪僻的心」所導致的種種惡行之中,說:「上帝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成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羅馬書1:26-32。

      同樣,上帝賜給古代以色列的律法聲稱:「[男]人若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他們二人行了可憎的事。」——利未記20:13。

      同性戀的違反自然從這件基本事情可以見之:如果人人都是專一的同性戀者,人類種族就會在一代之後滅絕。

      這是否說,正如有些人所稱,上帝使愛滋病為禍同性戀者呢?不,聖經沒有這樣說。相反地,這件事是他們「收取自己所種的。」(加拉太書6:7)上帝的話語提出這項原則:「他們行事邪僻;自取其咎。」——申命記32:5。

      異性戀者也受到感染

      可是,愛滋病不單是同性戀者的疾患;它也在異性戀的男女當中蔓延;感染的途徑之一是,兩性愛的男子與其他男子性交而受到感染,然後把病毒傳給與之性交的女子。

      靜脈注射的吸毒者與別人共用染污了的注射器和注射針也能把愛滋病傳給別人。然後再把病毒傳給與之發生性關係的男人或女人。在許多地方,患上愛滋病的妓女佔了很高的百分率,這種妓女會把病毒傳到嫖客身上。

      在非洲,愛滋病蔓延於異性戀者當中。許多婦人也和男子一樣患著這病。雖然異性戀者傳播愛滋病在歐洲、美國和其他地方不若非洲之甚,但在異性戀者當中也日益增加。因此越來越多既非同性戀者,亦非兩性戀者,的男女在感染愛滋病之後又傳給別人。一項報導聲稱:「在紐約市,愛滋病已成為25-34歲婦女們的第一號殺手。」很可悲地,有很大數目——據說約達百分之50——的婦女本身攜帶愛滋病毒,她們所生的嬰孩也有這病。

      由於以往數十年間,世人對性道德採取放任態度,通姦和淫亂遂變成非常普遍。男人和女人時常有許多不同的性伴侶。已經受了感染的人會把愛滋病傳給別人。這樣的雜交行為也是聖經所譴責的。——哥林多前書6:9,10;啟示錄22:15。

      血——感染的另一來源

      其他的感染是從輸血而來。加拿大的《醫學郵報》報導說:「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愛滋病科的流行病學家彼得曼(Thomas Peterman)醫生……估計,從1978-1984年,已有1萬2000美國人由污染了的輸血感染到HIV[愛滋病毒]。」

      不少接受輸血者已經死去或垂死。許多醫院已勸告那些在1985年新檢查方法面世之前已接受過輸血的人要去檢驗是否患上愛滋病。

      據亞特蘭大的聯邦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估計,早在1985年患過嚴重血友病的1萬名美國人大多數已感染了愛滋病毒。此外,一般血友病患者也有百分之30至50受到感染。在巴西,據估計在全數血友病者當中已有泰半感染了愛滋病毒。

      紐約醫院——康奈爾醫學中心的希爾加納(Margaret Hilgartner)醫生說:「一個嚴重的血友病患者每年要暴露在80萬至100萬不同的人的血液之下。在藥物公司開始用熱力處理血產品之前,感染機會大到令人吃驚。」她又說:「我們正看見越來越多青年血友病患者自殺。他們非常憤怒,自覺有如代罪羔羊。」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在奧馬哈血友病科中心的戈德史密斯(Jonathan Goldsmith)聲稱輸血醫術「一向都是危險的,因為你所應付的是生物學產品。但愛滋病使它變成更加危險。它在醫生當中造成極大憂慮。我們絕不預期到有這樣的事發生。」

      已婚人士若從輸血染上愛滋病,就可能通過性關係把病傳給配偶。在以染了愛滋病的已婚男子為對象所作的研究顯示,他們的妻子當中患上愛滋病的佔百分之14。

      在非洲,據報有百分之10左右的男女身上的愛滋病毒是從接受染污了的輸血或從使用染污了的注射針而來的。既然據估計在非洲有500萬愛滋病帶菌者,這可能意味到在中非洲有50多萬人從染污了的血液感染到愛滋病毒。

      既然愛滋病如今已蔓延得這麼廣泛,人可以怎樣行以保護自己呢?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在非洲,愛滋病蔓延於異性戀者當中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在非洲,大約有百分之10的帶菌者是通過受感染的血液傳來的

      [第9頁的圖片]

      愛滋病主要在同性戀者和吸毒者當中蔓延。輸血也能傳播愛滋病

  • 怎樣避免患上愛滋病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怎樣避免患上愛滋病

      許多政府和私人機構都發起教育運動去幫助人學習怎樣避免患上愛滋病。可是,這樣的勸諭往往忽略了考慮到道德的因素。例如在呼籲人避免某種行為時就很少指出這是由於道德上的差錯所致。

      關於這點,電視報導員科佩爾(Ted Koppel)對一群大學畢業生說:「我們事實上已說服自己相信那些口號會拯救我們。如有必需可以打一針[麻醉藥],但要用清潔的注射針。隨時可和你喜歡的人享受性愛,但要戴上避孕套。不!答案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因並非這樣行不夠浪漫或聰明,或者可能導致入獄或進入愛滋病房,而是因為這是錯事,作為一族有理性的人類而言,我們已花了5000年……去尋求絕對的真理和道德。在純粹的意義上來說,真理並不是拍拍人的肩膀微言勸責幾句。相反是針對人的錯誤而發出的怒吼。摩西從西乃山頒下來的並不是十項建議。」

      避免患上愛滋病的方法

      愛滋病災難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正如紐約《時代》雜誌說:「這種形式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生的,它的進退是完全以我們的故意行動為依歸的。」

      若要避免患上愛滋病,一項確定的基本法則是:過道德清白的生活。這意味到不攪婚外性關係和不濫用麻醉藥。不錯,必須改變行為模式,因為,正如《科學通訊》季刊指出,「愛滋病顯然是由行為所傳播的病毒而起的。」

      過著道德清白生活的人極少患上愛滋病。誠然,配偶的一方也許道德清白,但對方也許由於不道德行為而染上愛滋病,因而把病傳播到清白的配偶身上。當然,清白的一方若懷疑配偶的道德有問題或濫用麻醉藥,就有權採取自保的步驟。清白的人不必像別人一般自殺。

      東京的《朝日新聞》引述衛生官員的話說:「你過的若是正常生活,就不會染上愛滋病。因此沒有理由為此而過度擔心。可是,你若『放蕩不羈』,以身試法,就有染上愛滋病的危險。」厚生省官員長屋祥子勸告說:「要認識你的伴侶。」

      然而,在這人慾橫流的放任世界,真的可能「認識你的伴侶」嗎?你怎能確知自己的伴侶從未犯過性不道德,或從未試過濫用麻醉藥,因而受到愛滋病影響?

      如今需要的是以教育感動人去憎惡道德敗壞的事。同時,儘管今日流行放任的觀點,婚外性關係仍屬不道德,非法使用麻醉藥亦然。這些行為可能導致惡疾和早死。

      沒有保證

      某個國家在接受訪問的18和19歲少男少女之中,有百分之93承認從事過不道德的性關係。只有百分之25的男子和百分之20的女子聲稱曾經用過避孕套——有些衛生官員建議人用來預防愛滋病的橡皮套。在另一個地方,調查顯示在診斷之後證實患上愛滋病的同性戀男子,在六個月內只把性伴侶數目從12人減至5人。很多同性戀者認為使用避孕套是萬全之策。

      但使用避孕套是一項保證嗎?多個地方的衛生官員估計,避孕套的失敗率從百分之2至百分之10或以上,天然薄膜避孕套的功效及不上以乳膠製造的。加拿大的《金融郵報》報導說:「多倫多衛生委員會主席萊頓(Jack Layton)聲稱,預防性感染裝備[避孕套]在避孕方面的失敗率高達百分之30。」

      奧布(Beth Aub)在牙買加《新聞集錦日報》寫道:「今日的避孕套並不比以前安全。事實上,它越來越不安全,因為愛滋病毒比人類精子還小,因此更容易穿過小孔,雖然女人在每月只有幾日能夠受孕,但與染了愛滋病的男子發生性關係就隨時都受到影響。避孕套絕不安全。」(美國)衛生局長庫普(Koop)警告說同性戀者使用避孕套的失敗率「奇高」。

      因此,這些措施並不保證可以抗拒愛滋病。相反地,按照聖經的崇高道德標準而生活卻是最佳的保護。

      血液供應是否安全?

      在1985年開始血液試驗之前,數以千計(包括非洲在內也許達到數十萬)的人已從污染的血液感染了愛滋病。在若干地方,帶菌者的數目依然十分龐大。去年來自非洲的一頂報告聲稱:「新近的調查發現,在接受輸血以抵抗與瘧疾有關的貧血症的中非洲兒童當中,每15人便有1人結果受到愛滋病毒感染。如今輸血在該區已成為傳播愛滋病的第2號來源。」

      據說在西方各國,現時血液供應是安全的。但安全到什麼程度呢?通常愛滋病檢驗是以抗體來驗明病毒的存在。可是,正如《經濟學家》週刊所稱,「在檢驗中所查出的抗體是要相當時間才顯現的。」人所捐的血可能含有愛滋病毒,但還未發展到出現抗體的程度。因此,人雖然在檢驗時驗不出愛滋病,但他們的血若用作輸血,他們的血液便可以傳播病毒。據紐約血液中心估計,接受輸血的人將近百分之90,即使只接受過一個單位含有愛滋病的血,也會感染到愛滋病毒。

      美國國立衛生機構的克萊因(Harvey Klein)醫生說,抗體的出現需時六週至三個月。在這期間,新近染病的人的血液也許沒有抗體,或者在檢驗時沒有足夠的抗體出現。

      加拿大的《醫學郵報》聲稱:「能夠在現行的篩別檢查法查得出的抗體要長達六個月時間去培植。」美國國立癌科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有些人要在感染了愛滋病毒14個月之後才培植成檢查得出的抗體。英國醫學雜誌《刺血針》報導,較新近的發現顯示,愛滋病毒在某些人體內繁殖,甚至要更長時間才可以檢查得到。雖然現正努力發明一些方法,甚至在抗體未出現時也可以檢查得到,但這些方法只在初期階段而已。

      據西德美因茨大學一群專家的醫學報告聲稱:「輸血必須接受一項事實,那便是完全不含HIV的血液已不再存在。」

      其他血液傳染病

      使情形更加惡化的一件事實是,除了愛滋病以外,還有許多疾病通常是從輸血傳播的。克萊因醫生聲稱:「愛滋病現已眾所週知。但在以往25年間,輸血方面最大的難題其實是輸血後遺症的肝炎。甚至在今日,與輸血有關的主要死因仍是肝炎後遺症。」

      此症的一種類型稱為非A/非B型肝炎。在美國,每年有19萬人以上從輸血罹了這病。其中約有1萬人不治或受到永久傷害。病毒尚未清楚辨認出來,現時還沒有肯確的檢驗方法。

      因此,法國的《醫學日報》聲稱:「也許耶和華見證人拒絕使用血液產品是對的,因為多種病原體可以從輸血傳播是千真萬確的事。」

      你要作出抉擇

      在這件事上,每個人必須自行抉擇。所選擇的若是繼續從事不道德的關係或非法使用麻醉藥,這人就必須面臨種種後果:為所播的不道德種子而自食其果。

      然而,正確道德價值是誰訂立的?試想想,誰最了解我們的身體結構以及違反道德標準有什麼後果呢?當然非人類的創造主莫屬。在他的話語——聖經——中,他坦率地聲稱:「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加拉太書6:7,8。

      毫無疑問,人的創造者已把同性戀、通姦和淫亂定為道德上的差錯,非法使用麻醉藥亦然。他的話語告訴我們說:「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都不能獲得上帝的嘉許。——哥林多前書6:9;參看哥林多後書7:1。

      聖經警告說:要「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使徒行傳15:29)這裡所用的「姦淫」一詞的希臘文原意包括夫妻以外的一切性關係在內。你有留意到這項命令包括叫人避免使用血嗎?

      這節經文繼續所說的話在今日應用起來甚至有更大驅策力。它說:「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請想想有多少人患了愛滋病而死去或垂死,為的只是不道德的性行為和吸毒,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人(在非洲可能有數十萬人)從染污了的血得病。請也想想,今日有億萬人由於其他性感染的疾病,以及從輸血和濫用麻醉藥以致健康受損。

      這些因素連合起來時,就造成了數目眾多的人的健康損壞以及過早死亡。鑒於種種後果,我們的確可以看出創造者在嚴禁這些行為方面所表現的智慧。

      巴西的感染病科專家納杜(Vicente Neto)教授說:「我屢次說過,愛滋病的最佳預防方法莫如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因為這個宗教的成員既非同性戀者,也非兩性戀者,他們忠於婚姻配偶——把婚姻與生育後代相提並論——也不使用麻醉藥,畫龍點睛的是,他們不接受輸血。」

      多倫多《時代》雜誌聲稱:「對愛滋病的惟一正確解決方法是,守身如玉和一夫一妻的婚姻生活。」蘇聯醫學院院長波高魯夫斯基(Valentin Pokrovsky)證實說:「對抗愛滋病不能僅限於醫學上的努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兩性間的純潔關係和夫婦間的互許忠貞乃是預防愛滋病的最佳方法。」

      不錯,接納創造者為人類所訂的行為準則才是避免愛滋病的最佳途徑。

      [第13頁的精選語句]

      「摩西從西乃山頒下來的並不是十項建議」

      [第13頁的圖片]

      輸血曾使愛滋病蔓延——現在仍然如此

      [第15頁的圖片]

      婚前守身如玉能夠防止許多傷心的事,包括愛滋病在內

  • 纖維性囊腫治療法?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纖維性囊腫治療法?

      據加拿大的《因次》雜誌報導,今日受胸部纖維性囊腫病影響的婦女達百分之80之多。這種疾病使乳腺肥大,形成了疼痛的囊腫。可是,自1971年以來,加拿大安大略省昆士大學的格因特(William Ghent)醫生與美國賓雪法尼亞州費城的埃斯金(Bernard Eskin)醫生協力實驗以天然碘素治療這病,已相當奏效。結果顯示,在接受纖維性囊腫治療的315名婦女當中,有百分之75的病者已經復元,未見功效的病人只佔全數的百分之2。不過,少數接受過治療的婦人出現輕微的副作用。據格因特醫生所說,有個好消息是,許多婦女若在日常飲食上多點攝取碘素,這病就能不藥而癒,支持這種說法的事實是,據紐約市報導,該市患纖維性囊腫的婦女比東京多一倍,原因是東京的婦女較多攝取含碘豐富的食物。

  • 磁石縫合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磁石縫合

      據蘇聯的《旅伴》月刊報導說,蘇聯的外科醫生曾在百多宗手術上以磁石代替縫線去縫合傷口。「他們以兩個細小的,直徑與腸管直徑相同的磁輪」去接合腸管。兩個磁輪分別插在腸管兩端,《旅伴》月刊說:「磁石安全地把腸管『黏』在一起,使接縫密閉,讓切口比針縫的痊癒得較快。」這種新方法可以減少手術後的併發症,因為縫針未能達至妥善的密閉效果,且會使其他組織感染受損。但磁輪可以留在腸管裡面,據說不會造成障礙或損害。

  • 癌症的共通點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癌症的共通點

      《呼聲》雜誌科學專欄作家杜沙(Laszlo Dosa)檢討過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的第14屆國際癌症會議研究成果之後,在《呼聲》雜誌為文指出:「全球癌症的唯一共通之點是,各地癌症都以煙草為可以預防的最大病因,這是一件無可否認的事實。」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稱,吸煙造成的肺癌佔全數的百分之90。此外,腎癌病人約有半數是長期的大量抽煙者。有些國家已採取步驟去控制吸煙。《呼聲》雜誌指出,埃及政府現已敦促各宗教領袖、醫生、教師以及軍事人員停止吸煙,「為其餘的人立下榜樣。」中東其他國家也採取限制吸煙的類似方法。人民對此有響應嗎?多項報告指出,香煙銷量不斷上升!

  • 秋葉——何以這麼美麗?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秋葉——何以這麼美麗?

      在秋高氣爽的蔚藍天空之下,山間一片秋光如畫,紛陳著紅、紫、金、黃、橙、棕各種色彩。不錯,每年一度的秋葉燦爛景象在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等地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什麼使樹葉呈現這麼多種顏色呢?某些主要因素雖然還是個不解之謎。但科學家的確知道,這種過程其實是退場表演的一項改變。

      葉綠素——使葉子呈綠色的物質——在平時是要吸收蛋白質的。但清爽的秋風在樹裡觸發起連串的改變,使蛋白質分解成為氨基酸。像節儉的農夫儲存準備過冬一樣,樹木在落葉前先吸收了氨基酸,儲存在樹幹或樹根裡。由於蛋白質易位,葉綠素就開始瓦解以致綠色消失,葉的組織遂露出天然顏色——黃、橙、棕——這些顏色是一向存在的。

      可是,糖楓、漆樹和其他樹木那如火的赤紅和猩紅葉子又如何?關於這點,據專家所稱,還牽涉到其他因素。清涼的秋夜減緩了樹液在樹裡的流動,因而阻礙了糖分從葉上流移。爽朗的秋天陽光把殘餘的糖分轉變成一種稱為花青苷的色素,這種色素使樹葉呈現濃豔的紅色。

      由此可見,秋天陽光普照和夜涼如水的悅目美景原來是與樹木每年收拾妥當,為將臨的另一生長季節作出準備有密切關係的。這都是為了我們的享受而設計的——並且提醒我們,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和設計家存在。

  • 奇妙的構造是要人活下去,而非死亡
    警醒!1989年 | 4月8日
    • 奇妙的構造是要人活下去,而非死亡

      衰老能夠延緩就好了!你渴望有這樣的突破嗎?啊,是的。誰不想免卻皺紋、白髮、骨骼脆弱、體力衰退、健忘、易病和死亡呢?

      既然商業制度深知世人對老化的感慨,廣告宣傳於是投合人對掩飾或延緩老化影響的渴望。雜誌和書籍的題材往往以此作為特色。有些甚至作出驚人的聲稱。《長壽大全》一書在開始時這樣說:

      「本文讀者之中,有些也許會置身於第一批長生不老者之列。年老多病——和死亡本身的機械作用——將會在科學大進軍面前敗陣下來,但問題並不在於不死的突破是否會發生……而是在於怎樣繼續活下去,直至這樣的突破發生為止。」

      從科學既得的成就看來,這種樂觀看法有任何正確的根據嗎?

      科學曾否為人添壽?

      在本世紀,各先進國家在估計壽命方面經歷到戲劇性的增加。例如,1900年,美國男子的平均預期壽命是46歲。美國《老年學雜誌》說:「在1900至1980年內從出生起計的男子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了百分之51而到69.9歲。如今男子的預期壽命為71.8歲,女子為78.8歲。其他多國在預期壽命方面甚至更高,其中以日本為最——男子平均74.2歲,女子平均79.8歲。這是否證明人壽已經延長了呢?

      以上指出的戲劇性增加大部分是由於嬰兒夭折率低降。今日比以往多個世紀有更多嬰兒能夠長大成人。《人體之書》解釋,「醫學進步已增加了平均的預期壽命,但最高的壽數卻沒有增加。」正如英國雷丁大學的生物學家斯特布爾福(Brian Stableford)在《未來的人》一書中說:「我們的壽命自聖經時代推斷為70歲以來,雖然二千年來的科學進步使許多人活到這個歲數,但科學家至今仍然相信無法加以延長。」

      斯特布爾福所指的是古代以色列人摩西在3500年前寫下來的話,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詩篇90:10)你也許納罕,「現代醫學何以不能改變這件事實呢?」

      老化——據科學所說

      老化的經歷是這麼普遍,以致很少人會質疑它為什麼會發生。可是,對有科學頭腦的人說來,老化久已是個謎團。何以故呢?薩巴夫(Karl Sabbagh)所著的《活的人體》一書解釋說:「老化似乎與大部分人體活動的力求生存潛質互相衝突。」那麼,科學家們對老化原因的了解精確到什麼程度呢?

      「沒有一種單一的學說可以解釋老化的所有現象。」——《新大英百科全書》。

      「當代老年學研究者所面對的學說多於蜈蚣的百足。」——生物學名譽教授莫門特(Gairdner Moment)博士。

      「許多老年學專家一致認為我們這時代是個高度混亂的時代。我們既不知道老化的機械作用的潛在因素,也不能以精確的生物化學方式去衡量老化的程度。」——《老年學雜誌》,1986年9月刊。

      「盲人摸象的比喻可以用來說明老年學研究家的難題。」——生物學和老年學教授芬奇(C. E. Finch)博士。

      解釋老化過程的一個方法,正如《活的人體》一書所建議,乃是細胞含有「一個內裝時鐘」,讓細胞繁殖到,「停止的時候」。那麼,在出生之後就不再繁殖的腦細胞又如何?大多數的神經元從人的出生一直活到老年。在百歲老人的例子上,同樣的神經元就可以運作百年之久。

      可是,在人的一生中,有千百萬神經元死去,神經元的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另一項關於老化的理論是,細胞的功能由於損耗而逐漸減少效用。「可是,既然人體有自行修補和重新建造作用,那麼又為什麼不充分利用這些能力去修補損耗呢?」卡特勒(Richard Cutler)博士在《老化生物學》一書中問道。他補充說:「關乎損耗的假說的另一困難是,怎樣解釋各種哺乳類動物壽命長度的巨大差距。」

      黑猩猩的預期壽命是40年,而比牠巨大的大猩猩只有30年壽命。如果老化是由於損耗,為什麼人類的壽命又較牠們長得多呢?有些爬蟲,例如大龜,何以比人活得較久?為什麼有些生物的壽命似乎可以永遠延續下去?

      從最小和最大的東西學得教訓

      請考慮一下那種稱為阿米巴的有機體。《科學文摘》聲稱:「這種單細胞原生動物在物理學上說來是不死的。這個細胞可以一分為二,分裂的兩半個都比原來的一個更活力充沛。」在單細胞有機體之中,阿米巴並不例外。正如索恩本(Tracy Sonneborn)博士在《老化生物學》一書中強調說:「許多較低等的生命形式……並不經歷老化或死亡;它們可以充滿活力地生活、長大、生殖,直至永遠。」

      多細胞構成的較高等生命形式又如何?美洲杉樹是地上最大的植物。有些幼樹早就被火所毀而死,但有些卻能生存,長成為森林中的巨無霸。紅色的樹皮逐漸長厚,對火的威脅具有更大抵抗力。的確,抗火的樹皮也許厚至二呎以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