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快樂——恩待困苦的人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要快樂——恩待困苦的人
「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箴言14:21。
1,2.菲律賓的三家人有什麼遭遇?這使我們考慮到什麼問題?
菲律賓潘加辛南省的三家人正在參加基督徒的聚會之際,一場意外的失火將他們的住宅焚毀。他們回家時發覺自己沒有食物,也沒有棲身之地。基督徒同工聽聞這場災禍,便迅速帶來食物及安排小組中其他的人收容他們。次日早上,基督徒帶著竹竿和其他建築材料抵達。這種弟兄友愛使鄰近的人大受感動。遇事的三家人也受到良好的影響。火災燒毀了他們的住宅,但是他們的信心和基督徒的其他品德卻得以無損,並且由於弟兄們的仁愛反應反而增加了。——馬太福音6:33;可參閱哥林多前書3:12-14。
2 像這一類的經驗豈不令人振奮嗎?這樣的經驗使我們對人的仁慈信心大增,特別對真正基督教的力量更深信不疑。(使徒行傳28:2)可是,我們體會到基督徒「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一事所具有的聖經根據嗎?(加拉太書6:10)我們個人可以怎樣在這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給我們的優良榜樣
3.關於耶和華對我們的關注,什麼是我們可以肯定的?
3 門徒雅各告訴我們:「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1:17)鑒於耶和華為了我們在靈性和物質上的福利給予我們這麼豐富的供應,這句話是多麼真實!可是,耶和華將什麼置於首位呢?屬靈的事。例如,他賜給我們聖經,使我們能夠獲得屬靈的指引和希望。這個希望集中於他將愛子賜給我們一事之上。他愛子所獻的祭物乃是我們得以獲得寬恕及有永生希望的根據。——約翰福音3:16;馬太福音20:28。
4.我們可以怎樣清楚看出上帝也關心我們的物質需要?
4 耶和華對我們的物質福利也十分關注。使徒保羅就這件事與古代路司得的人推理。雖然他們並非純真的崇拜者,他們卻無法否認造物主『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我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使徒行傳14:15-17)耶和華憑著愛心供給我們靈性上的需要,也作了安排維持我們的肉體生命。你豈不同意這有助於使他成為「快樂的上帝」嗎?——提摩太前書1:11,《新世》。
5.我們從上帝對待古代以色列人的方式可以獲悉什麼?
5 上帝對待古代以色列人的方式足以說明他對手下敬拜者的靈性需要及物質環境予以平衡的注意。首先,他將律法賜給他的百姓。他所立的君王必須親自抄寫一份律法,人民則要定期聚集起來聽人誦讀他的律法。(申命記17:18;31:9-13)律法規定要設立一個帳幕或聖殿,並有祭司負責處理各種祭物,使人民能夠贏得上帝的喜悅。以色列人經常聚集起來守一些屬靈的節期,這些乃是他們每年所作的崇拜的高潮。(申命記16:1-17)由於這一切安排,個別的以色列人能夠在上帝面前獲得靈性上的富足。
6,7.耶和華怎樣在律法中表明他也關心以色列人身體上的需要?
6 可是,律法也表明上帝對手下僕人的物質環境多麼關注。也許你會想到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中關於衛生和防止疾病傳染的各項步驟的規定。(申命記14:11-21;23:10-14)可是我們不應當忽視上帝也作了特別的安排去幫助國內貧窮困苦的人。健康不良以及火災或水災一類的災禍可能使以色列人陷於貧窮之中。耶和華在他的律法中承認並非所有人都會在經濟上平等。(申命記15:11)但是他並非僅是對窮人和困苦的人表示同情而已。他也作出援助的安排。
7 食物會是這些不幸者的一項迫切需要。因此上帝規定以色列的窮人可以隨意拾田中的遺穗,摘葡萄園或橄欖樹剩下的果子。(申命記24:19-22;利未記19:9,10;23:22)上帝的處事方式並不助長人懶惰或即使有工作能力也倚賴別人救濟。以色列的拾穗者必須作出努力,也許在驕陽之下花很多時間採集食物。可是我們不應當忽視,上帝以這種方式很體貼地照顧貧窮的人。——可參閱路得記2:2-7;詩篇69:33;102:17。
8.(甲)上帝促請個別的猶太人為弟兄怎樣行?(可參閱耶利米書5:26,28。)(乙)你可以怎樣將上帝吩咐猶太人表現的態度與今日常見的態度作一比較?
8 耶和華進一步強調他對困苦的人的關注,例如他在以賽亞書58:6,7所說的話便是一個例證。當時有些自滿的以色列人故作虔誠之狀而禁食,上帝的先知宣布說:「我所揀選的禁食……[豈不是]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麼?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漂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體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麼?」今日有些人嚴守著可稱為他們的『舒適地帶』的界限。他們唯獨在自己不需要作出任何犧牲或遭受任何不便的時候才願意幫助貧窮的人。但上帝通過以賽亞所說的話卻強調一種多麼大異其趣的精神!——也可參看以西結書18:5-9。
9.關於借貸,律法提出什麼勸告?上帝鼓勵人懷有什麼態度?
9 以色列人也可以在借貸方面對貧窮的弟兄表現關懷。以色列人借錢給人,對方若打算將錢用來做生意或擴展業務,他便可以收取利息。可是,耶和華說錢若借給貧窮的弟兄,就不可收取利息,不然後者的窮困便可能誘使他行差踏錯了。(出埃及記22:25;申命記15:7,8,11;23:19,20;箴言6:30,31)上帝對不幸者所懷的態度乃是供他的百姓效法的榜樣。聖經甚至應許我們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19:17)請想想——借給耶和華而蒙他保證他必定會充分償還你!
10.考慮過上帝所立的榜樣之後,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10 因此我們所有人都應當問問自己:對我來說,上帝看待困苦之人的方式具有什麼意義呢?我有向他的完美榜樣學習,並且努力加以效法嗎?在這方面,我能夠進一步表現上帝的形像嗎?——創世記1:26。
有其父必有其子
11.耶穌的關注怎樣與他天父的關注相埒?(哥林多後書8:9)
11 耶穌基督「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3)因此我們可以期望他將天父對一切關心純真崇拜的人的關注反映出來。他的確如此行。耶穌表明最需要解救的貧窮是靈性上的貧窮:「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因為屬天的王國是屬於他們的。」(馬太福音5:3,《新世》;可參閱路加福音6:20。)基督也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翰福音18:37)因此,耶穌主要以導師的身分而非以行奇跡者或醫病者的身分為人所知。(馬可福音10:17-21;12:28-33)在這方面,請留意馬可福音6:30-34的記載。我們讀到有一次耶穌希望有點時間私下稍作休息。但後來他「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他有什麼反應呢?「於是[他]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不錯,耶穌不辭勞苦去照料人們最大的需要:可以為他們帶來永生的真理。——約翰福音4:14;6:51。
12.關於耶穌的觀點,我們從馬可福音6:30-34和馬可福音6:35-44可以獲悉什麼?
12 雖然耶穌將注意力集中在卑微的猶太人的屬靈需要之上,他卻沒有忽視他們的物質需要。馬可的記載表明耶穌也留意到人們對實際食物的需要。使徒們起初提議將群眾遣走,讓他們『自己買點東西吃』。耶穌表示不同意。然後使徒們提議將他們所攜帶的錢拿一部分出來買食物。反之,耶穌選擇施行一個著名的奇跡,用幾塊餅和幾條魚的基本食物餵飽了5000人,婦孺尚不計在其內。今日有些人可能覺得耶穌施行奇跡滿足群眾的需要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即使如此,我們仍然不應當忽視一件事實:他對人懷有真摯的關懷,並且採取與之一致的行動。——馬可福音6:35-44;馬太福音14:21。a
13.耶穌提出什麼證據表明他對人們的福利十分關注?
13 你很可能讀過福音的記載,這些記載證明耶穌對不幸者的關懷並非僅限於窮人。他也幫助有病和困苦的人。(路加福音6:17-19;17:12-19;約翰福音5:2-9;9:1-7)他也不是僅醫治碰巧在他身旁的人。有時他特地到病人那裡以便提出幫助。——路加福音8:41-55。
14,15.(甲)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耶穌期望門徒表現與他相若的關注?(乙)我們最好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14 可是,是否唯獨有能力行奇跡予人舒解的人才應當關心窮苦門徒(或尋求真理者)的需要呢?不然。耶穌所有的門徒都應當對此感覺關懷而行事與之一致。例如,有一次耶穌促請一個渴望得永生的富人說:「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路加福音18:18-22)耶穌也提出勸告說:「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路加福音14:13,14。
15 基督徒既是基督的跟從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我效法耶穌對窮人、困苦的人、不幸的人所懷的態度和採取的行動到什麼地步呢?我能夠忠實地像保羅一樣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嗎?——哥林多前書11:1。
保羅——一個快樂的榜樣
16.使徒保羅特別關心什麼?
16 在這方面提及保羅是適當的,因為他也是個堪作模範的榜樣。正如我們所料,他的注意主要集中在別人的靈性需要之上。他是『基督的使者,懇求別人「與上帝和好。」』(哥林多後書5:20)保羅的特別任務是要在非猶太人當中傳道及建立小組。他寫道:「主託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加拉太書2:7。
17.我們怎麼知道使徒保羅也留意到別人身體上的需要?
17 既然保羅說他效法基督,他有(像耶和華和耶穌一樣)留意到信徒同工在身體上遭受的困苦或難題嗎?我們讓保羅自己回答這個問題。他在加拉太書2:9繼續說:「雅各、磯法[彼得]、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然後保羅在下一節補充說:「只是[要]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加拉太書2:10)因此保羅體會到,即使他是個在海外傳道的使徒,要負責照料許多小組,他卻不能夠忙到沒有時間留意弟兄姊妹們在身體上的福利。
18.保羅在加拉太書2:10所指的很可能是什麼「窮人」?為什麼他們應當受到注意?
18 很可能保羅在加拉太書2:10所提及的「窮人」主要是指耶路撒冷和猶太的猶太籍基督徒。在較早時候,「講希臘話的猶太人,埋怨本地的希伯來人,因為在日常的[糧食]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使徒行傳6:1,《新譯》)因此,保羅提及他是負責向列國傳道的使徒時,他同時清楚表明他並沒有忽視基督徒弟兄團體中的任何人。(羅馬書11:13)他體會到以下的一段話把照料弟兄們身體上的需要一事也包括在內:「好使肢體能夠互相照顧,免得身體上有了分裂。如果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書12:25,26,《新譯》。
19.我們有什麼證據表明保羅和其他的人將他們對窮人的關注化作行動?
19 當耶路撒冷和猶太的基督徒由於貧窮、在當地發生的饑荒或逼迫而受苦時,有些遙遠的小組對這件事作出響應。當然,他們會在禱告中記得貧窮的弟兄,求上帝予以支持和安慰。但是他們並非至此為止。保羅在信中提及「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捐了一些錢,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羅馬書15:26,27,《新譯》)對困苦的弟兄提出這種經濟援助的人得以「凡事富裕,就可以慷慨的捐輸,使眾人藉著我們對上帝生出感謝的心。」(哥林多後書9:1-13,《新譯》)這豈不是令他們快樂的因由嗎?
20.為什麼捐輸幫助「窮人」的弟兄們可以快樂?
20 將自己的錢財與「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分享的弟兄們還有進一步的理由感到快樂。他們對困苦的人的照顧有助於使捐輸的人贏得上帝的嘉許。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事實看出原因:在羅馬書15:26和哥林多後書9:13(《新譯》),譯作「捐輸」的希臘字含有「交誼的記號、弟兄團結的證據、禮物」的意思。希伯來書13:16也使用這個字,說:「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上帝所喜悅的。」
我們會快樂嗎?
21.我們可以肯定什麼會成為令我們快樂的因由?
21 在這項討論中,我們查考過聖經的證據,表明耶和華上帝、耶穌基督和使徒保羅對困苦的人十分關注。我們也留意到他們都一致承認,靈性上的需要應當首先受到留意。但他們同時也以非常切合實際的方式表現他們對貧窮、有病和經歷不幸的人的關懷。他們提出切合實際的幫助而尋得快樂。對我們來說情形會有所不同嗎?使徒保羅鼓勵我們「[要]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22.這個問題還有些什麼方面值得你留意?
22 可是,你也許會問:究竟我個人可以做些什麼事呢?我怎能知道誰真正有需要?我怎能以適當的方式提出幫助,不致助長懶惰,仁慈而切合實際,考慮到別人的感覺,並且與宣揚好消息的基督徒責任保持平衡?下一篇文章會考慮事情的這些方面,從而使你尋得更大的快樂。
-
-
不要僅是說:「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不要僅是說:「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
「若是……你們中間有人對[貧乏的弟兄]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5-17。
1.尼日利亞的一位弟兄怎樣陷於困境?
據估計利比齊·奧克華拉奧查生於1880年之前,因此他已一百多歲了。他是尼日利亞人,從父母承受到物神而加以崇拜。後來他在80多歲時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他將所學得的知識應用出來,後來受了浸。這樣,他作見證人已大約有30年之久。不久之前,他小組的長老在一場豪雨之後前往探視他和他那72歲、屬於英國教會的妻子。兩人均十分沮喪——他們茅舍的地板被水所浸,而他們沒有親戚能夠收容他們或幫助他們修葺房屋。當時你若在場,你會怎樣行呢?在探知有什麼事發生之前,讓我們首先考慮一下聖經的若干勸告。
2.為什麼我們關心「善工」?
2 基督耶穌「為我們捨己,為的是……潔淨我們作[他]自己的子民,熱心善工。」(提多書2:14,《新譯》)這些善工集中於救生的王國傳道工作之上。(馬可福音13:10;啟示錄7:9,10)可是,基督徒的「善工」卻並非僅限於重要的傳道工作,因為耶穌的同母異父弟雅各解釋說:「在父上帝看來,純潔無玷污的[崇拜],就是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被世俗所污染。」——雅各書1:27,《新譯》。
3,4.我們從提摩太前書3-5章論及「善工」的話可以獲悉什麼?這引起了什麼問題?
3 第一世紀的各小組在兩種「善工」方面均努力參與。在提摩太前書第三章,使徒保羅列舉監督和助理僕人的資格之後寫道,「上帝的教會[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3:1-15)他表明緊守這些真實道理的基督徒能夠救自己,也能救那些聽他們的人。(提摩太前書4:16)然後保羅討論在物質上照顧一些『一貧如洗』的忠心寡婦的「善工」。——提摩太前書5:3-5。
4 因此,除了傳福音之外,我們也應當留意其他的「善工」,例如「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長老和助理僕人既在這方面「帶頭」,他們可以怎樣行呢?(希伯來書13:17,《新世》)我們其他的人可以怎樣在這件事上協助他們?我們個人可以怎樣行以從事這種「善工」?
踴躍帶頭的長老們
5.保羅怎樣照料一項特別的需要?在現代有什麼類似的事?
5 當猶太有特別需要發生時,身為長老的保羅帶頭作出賑濟的安排。這樣的領導可以盡量減少混亂的情形發生;賑濟品可以按照需要公平地分配給各人。(哥林多前書16:1-3;使徒行傳6:1,2)現代的長老們也在洪水、山泥傾瀉、海嘯、龍捲風或地震造成災禍之後帶頭執行賑濟的工作;這樣,他們『不是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3,4。
6.當一場災禍在美國加州發生時,長老們作出什麼響應?
6 1986年10月8日的《儆醒!》雜誌(英文)提出基督教敏於採取行動的一個例證。當美國加州的一道河堤崩決而造成洪水泛濫時,長老們作出響應。這些屬靈的牧人迅速查看他們的羊群有沒有人失蹤或需要醫藥治療、食物或居停。長老們在救濟安排上與耶和華見證人的總部合作。他們設立一個賑濟委員會。見證人同工紛紛抵達現場提出協助,他們隨即被組織成多個工作隊去清潔和修理損壞的房屋。長老們也主持購置和分發供應品的工作。這足以說明當有類似的特別需要發生時,『每個門徒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決定作出捐輸』或提出援助,但與當地的監督商討而自其獲得適當的指示乃是明智之舉。——可參閱使徒行傳11:27-30。
7.我們也應當對什麼較尋常的需要作出響應?
7 雖然你(無論是否長老)也許有時能夠在災禍發生之後對別人的重大需要作出響應,有些較常見的需要其實也一樣重大——就在你自己小組裡的需要。由於這些需要不像重大的災禍一樣引人注意,它們很容易受到忽視或只受到很少的注意。但是當地的需要其實便是雅各書2:15-17所提及的那類需要。不錯,在表明你的『信心是有行為證實的抑或是死的』方面,最大的挑戰可能來自你自己的小組。
8.監督們在處理小組的需要方面可以怎樣表現智慧?
8 長老帶頭時應當力求表現『智慧和見識』。(雅各書3:13)憑著智慧,他們能夠保護羊群不致受騙子所愚;這些人逐一向各弟兄(或各小組)借錢或捏造故事以求贏得別人的「幫助」。長老們明智地對懶惰絕不表同情,因為聖經所訂的律則是:「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15)即使如此,他們卻不願「塞住憐恤的心」或帶領弟兄們如此行。(約翰一書3:17)他們必須表現智慧的另一個原因是,聖經對於照料貧苦的人一事並沒有為我們訂下無數的規條。情況隨著時代和地點而異。
9.(甲)在第一世紀,配得的基督徒寡婦怎樣受到照顧?(乙)這樣的人在今日可以從什麼形式的幫助得益?
9 例如,保羅在提摩太前書5:3-10論及配得幫助的『貧窮』寡婦。她們若有相信的親屬,這些人便負有首先的責任要幫助她們;親屬若忽略這項責任,就可以對他們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有不利影響。可是,如果一個配得的貧窮寡婦無法在這方面獲得幫助,長老們就可以作出安排由小組給予若干物質援助。在近年來,有些小組曾協助他們當中特別貧苦的人。可是,大部分國家現今均設有由稅款支持的計劃去援助年老、體弱或願意但卻無法尋得工作的人。可是,基督徒長老也許願意在另一方面予以幫助。有些真正貧窮的人雖然有資格接受公眾援助,但卻由於不知道怎樣申請或膽怯不敢探詢而沒有獲得這樣的協助。因此長老可以代他們向政府機構查詢或通知一些在這些事上有充分經驗的見證人。然後他們可以安排請一位勝任的弟兄或姊妹去幫助貧乏的人領取可得的裨益。——羅馬書13:1,4。
組織起來提供切合實際的幫助
10.長老們牧養羊群之際應當留意到什麼事?
10 在留意使困苦貧窮的人從仁愛的弟兄姊妹獲得協助方面,保持警覺的監督時常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長老們在牧養羊群的所有分子之際應當留意後者在靈性和身體上的需要。我們可以了解到長老們所注重的是「祈禱傳道」。(使徒行傳6:4)因此,他們會設法安排各事,使羊群中臥病在床或入院留醫的分子在靈性上獲得餵養。長老們可以將聚會節目錄下來給無法參加聚會的人聆聽。輪流負責將錄音帶帶給病人的長老和助理僕人發覺他們的探訪使他們同時能夠作其他的屬靈施予。(羅馬書1:11,12)他們也能夠查詢目前的需要。
11.請舉例說明我們可以怎樣作出安排協助一位有需要的姊妹。
11 他們可能留意到一個殘廢或年老的姊妹有時能到王國聚會所或用一點時間參加組外傳道,若有姊妹幫助這人沐浴和穿衣的話。(可參閱詩篇23:1,2,5。)監督甚至可以派他們當中一分子去作出這樣的安排。類似地,他們可以請小組的分子自告奮勇與有需要的人同行或接送他們。為這件事訂出時間表來會使事情甚至更有秩序。
12.其他的人可以怎樣與監督合力幫助有病或年老的人?
12 長老可能留意到在其他事上他們也能提供幫助或作出仁愛的安排。例如,一位年老或有病的姊妹未能夠像以往一般照料自己的住所。有些助理僕人和其他的人能夠予以援手嗎?他們為姊妹修剪草地或花草甚至可能使她心情較好,因為她知道現在她的住宅不致在鄰里間成為受人非難的因由了。花園需要人拔草或淋水嗎?也許一個出外購買食物的姊妹能夠探詢這人有什麼需要,然後為她購買所需的項目?要記住,使徒們也關心到這些實用的方面,而且將教會中一些勝任的人組織起來提供幫助。——使徒行傳6:1-6。
13.長老們協助本文在較早時候提及的尼日利亞弟兄導致什麼結果?
13 我們在上文提及有些長老在作牧養的探訪時發覺利比齊·奧克華拉奧查和他的妻子陷於困境中。他們表現基督徒的關注。長老團迅速處理這件事,讓小組知道他們打算做的事——將房屋加以重建。各弟兄姊妹捐出材料,並且樂於參與這項計劃。在一週之內,他們築成了一間有金屬屋頂的穩固小屋。來自尼日利亞的報告說:
「村民對此大感驚訝,他們帶了食物和飲品前來慰勞忙碌工作的弟兄姊妹,後者每天工作很長的時間以求在下次豪雨來臨之前完成工程。許多村民埋怨其他宗教團體非但沒有幫助窮人,反而剝削人民。弟兄們的善舉成為當地社區的話題。村民開始很樂於接受真理,結果有許多家庭聖經研究建立起來。」
你在這些「善工」上的參與
14.對於從事造益弟兄的「善工」,我們應該懷有什麼看法?
14 當然,我們對於周遭一般年老、體弱、有病或有其他難題的人的需要時常能夠私下作出直接的響應。我們若看出有方法表現真正的基督教精神,何不毅然提出援助呢?(使徒行傳9:36-39)推使我們採取行動的不是來自別人的壓力而是基督徒的愛心。若要提出任何切合實際的幫助,首要的因素是我們懷有真摯的關懷和憐憫。當然,我們沒有人能夠使年老的人時光倒流,施行奇跡醫病或使小組裡所有的人在經濟上平等。但我們無疑應當具有一種關注和施予的精神。我們若有這種精神,並且按之而行事,就可以加強我們與接受幫助的人之間的友愛。這的確曾經強化了保羅和阿尼西母之間的友愛;後者雖然歸信基督教不久,卻『在保羅被囚期間伺候他。』——腓利門書10-13;歌羅西書3:12-14;4:10,11。
15.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一些真正有需要而配得的人?
15 有時我們能夠以仁慈的饋贈去響應別人在物質上的需要,不論以匿名的方式抑或私下贈予。有弟兄失業而未能找著另一份工作嗎?有姊妹面對出乎意外的醫藥費嗎?她遭遇意外或被人搶劫嗎?與此類似的情形可能在我們四周發生。當我們「施捨」時,天父在暗中留意到而嘉許我們的行動。(馬太福音6:1-4)或者,我們不是贈送金錢而是像約伯一樣將衣物贈送給窮人或饋贈食物給孤兒寡婦。——約伯記6:14;29:12-16;31:16-22。
16.有時我們可以用其他什麼切合實際的方式予人幫助?請舉例說明。
16 你的經驗或人事關係也可以予人切合實際的幫助。一位弟兄問W弟兄借錢。他仁慈地反問:『為什麼你覺得我有額外的錢可以借給你呢?』前者提出的答覆是:『因為你將自己的錢處理得較好。』W弟兄雖然時常借錢給貧窮的人,他卻表現洞察力而向對方建議:「也許你真正需要的是有人幫助你學會怎樣處理自己的金錢。你若想我幫助你,我會很樂意這樣行。」特別是一些需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標準去適應新環境,或願意努力工作而甚至接受較不體面的差事的人,特別賞識這樣的幫助。當然,對方若真正需要貸款,就最好簽寫一份記錄以免在日後有難題發生。可是,許多不願舉債的弟兄卻很體會別人予以個人的協助,對他們提出勸告或將經驗與他們分享。(羅馬書13:8)以下來自西非洲的經驗足以說明這點。事情牽涉到一個名叫伊曼紐爾的男子:
雖然伊曼紐爾是個受過訓練的理髮師,顧客卻很少,以致他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而感到沮喪。後來小組裡一位敏於觀察的長老問伊曼紐爾他是否願意考慮從事另一類型的工作。他說他願意,因為他不願讓職業的自驕心妨礙他謀生。長老向同事談及這件事,結果為伊曼紐爾找到一份在醫院裡作服務員的工作。他在這件工作上做得很好,並且能夠進一步幫助小組裡其他的人。
17.你可以怎樣幫助一位入院留醫的弟兄?(詩篇41:1-3)
17 若有基督徒同工在醫院或療養院留醫,我們便有些特別的機會可以予以協助。再次地,衷誠的關注是基本的要素。你可以藉著向病人誦讀富於造就的基督教書刊或敘述富於鼓勵的經驗而表現關注。可是,病人有任何身體上的需要是你可以加以協助的嗎?在有些地方、醫藥設備供不應求,以致除非病人有親友願意為其沐浴或供應食物,不然病人就得不著這樣的服務。因此,醫生若同意,你也許能夠帶點營養豐富的食物給病人或幫助他洗頭或沐浴。他會喜歡得著一件溫暖的袍子或一對拖鞋嗎?(提摩太後書4:13)或者你能夠自告奮勇照料一些使病人擔心的事嗎?也許他擔心怎樣兌現他的薪金支票或支付他的水電費。你可以提供一些使病人安心的協助,即使僅是為他做一些簡單的事,例如留意不讓郵件在他家裡堆積起來,給植物淋水或留意將火爐熄掉等。
18.關於有需要的弟兄,你決心怎樣行?
18 無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找著方法去改善我們給別人的幫助,而非僅是說「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而已。(雅各書2:16)請想想你自己小組裡的弟兄姊妹。有些配得的人真正在物質方面貧乏,身體不適、殘廢或臥病在床嗎?你可以怎樣以切合實際的方式幫助小組裡這些蒙愛的分子呢?他們也是基督為之捨命的人。懷有這樣的態度可以幫助你作較佳的準備在有困難發生時迅速作出響應。
19.(甲)為什麼在這件事上保持平衡如此重要?(乙)我們能夠對別人所行的最大善事是什麼?為什麼是如此?(詩篇72:4,16)
19 藉著努力協助弟兄,我們可以證明自己的信心不是死的。同樣的信心推使我們在基督徒的傳道工作上孜孜不倦。我們需要在給予別人物質幫助及經常參加基督徒的傳福音工作方面保持平衡。(可參閱馬太福音15:3-9;23:23。)耶穌對馬大和馬利亞提出的勸告便反映出這種平衡的精神。他說人若將物質供應與屬靈的糧食比較,後者是「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10:39-42)在這個事物制度裡,我們時時均會有生病和貧窮的人。我們可以,而且也應當,對他們行善。(馬可福音14:7)即使如此,我們所能夠行的最大和最恆久的善事乃是教導別人認識上帝的王國。這便是耶穌所專心致志的事。(路加福音4:16-19)這乃是貧窮、有病、受苦的人能夠獲得永久舒解的方法。我們幫助弟兄和其他的人寄望於上帝而「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會是多大的喜樂。——提摩太前書6:17-19。
你記得嗎?
◻ 基督徒組織所從事的最重要的「善工」是什麼?
◻ 當地的長老可以怎樣對一些與弟兄們的物質環境有關的「善工」予以平衡的注意?
◻ 長老可以採取什麼切合實際的步驟?
◻ 你可以做些什麼切合實際的事去幫助有需要的弟兄姊妹?
[第17頁的附欄]
小組表現關懷
一對曾遷到鄉村地區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組服務的夫婦提出以下發人深省的報告:
『三年前內子和我賣去住宅,遷到遠地一個需要成熟協助的小組去,因為當地有些難題存在。不久我便在小組裡持有四個負責的職位。我們深愛當地的弟兄,很願與他們一同工作。經過數月之後,小組的精神改善了,並且有兩位優良的長老遷到小組裡。
『內子開始在健康上有難題,去年她需要接受大手術。她入院的那天,我染上了肝炎。兩個月之後,由於當地經濟不景,我被僱主辭退。我們用盡了儲蓄,當時我正失業,而且我們兩人都正在試圖恢復自己的健康。我感覺十分沮喪,因為區務大會不久便會舉行,我有一個節目要擔任。我在數週之後也在環務大會中接獲工作委派。但既然我不名一文,我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前往參加大會或甚至維持家人的生活。一天早上,內子出去參加組外傳道,我坐下來檢討一下自己的處境。
『我望出窗外,問問自己,我對耶和華的信賴究竟在哪裡?我叫妻子不要憂慮,但現在我卻開始發生懷疑。我於是向耶和華表達我那『微小的信心』,懇求他幫助我。我禱告完之後,一位弟兄敲門。他要我與他出去喝一杯咖啡。我解釋說我最好還是不去了,因為我要為當晚聚會的一個節目作準備。可是他卻十分堅持,說只需花幾分鐘而已。於是我們便出去。我們半小時之後回來,我從他的汽車出來時感覺心情好一點。
『我進入屋內,留意到廚房的櫃台上堆滿各種食品。我以為妻子必然購物回來。『但是且慢,既然我們沒有錢,她怎可能出去買東西呢?』然後我留意到櫃上有一個信封。信封前面寫著:
『「深愛你們的弟兄姊妹敬贈。不要將這筆錢放入捐款箱裡。你們不用在這件事上操心。」
『我禁不住流下淚來。我想到自己那『微小的信心』,這使我哭得更厲害。後來內子回來,我僅是指著食物和其他的禮物。她也禁不住哭起來,陪她回來的兩個姊妹也一樣。我們試圖解釋我們無法接受這麼多的饋贈,但是姊妹告訴我們沒有人知道各樣東西是誰送的。整個小組都有分;他們甘願這樣行,因為他們覺得我們曾經教導他們怎樣對別人施與。這使我們禁不住又哭起來!』
後來,當這位弟兄寫以上的報告時,他的工作情形已有改善,他和妻子當時正參加輔助先驅服務。
[第18頁的附欄]
基督徒愛心的明證
美國西部的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小組面對一種獨特的情況,使他們有機會按照聖經的勸勉表現基督徒的愛心。州政府在他們的地區裡開設了一個護理中心去照料由於腦痲痺而嚴重傷殘的病人。最早遷進護理中心的病人之一是加里;加里年25歲,他的家人無法再在家裡照料他。他的病使他四肢癱瘓,而且說話能力也受到影響。
加里受浸成為見證人已有七年之久。他遷進新的護理中心之後希望參加當地小組的聚會。他的父母住在不遠之處,有一段時期他們帶他參加聚會。但鑒於父母的年齡,小組裡的其他弟兄開始予以協助。一位弟兄擁有一架客貨車。因此他和妻子及兩個女兒在聚會之前45分鐘便離家,使他們有時間接加里到聚會所去。他們在聚會之後將他送回護理中心,因此回到家裡時已相當晚。
可是護理中心出現了一種新的情勢。其他的腦痲痺患者也對聖經真理表現興趣。不久其中兩個病人接受了一個聖經研究。後來其他的人也表現興趣。他們怎能全部參加聚會呢?小組裡另一家人買了一架客貨車,當地見證人所開辦的一間公司也借出他們的客貨車。可是有時這些方法並不足夠或不方便。小組能夠作更大的努力嗎?
長老們討論這件事,然後提議小組購置一架客貨車專供接送傷殘人士參加聚會之用。小組一致同意,並且很樂意捐出款項:有些鄰近的見證人聽聞這件事也慷慨捐輸。結果他們購置了一架客貨車,並且將其裝配成能夠把輪椅放在車裡。
現在,每個月由一個不同的小組研經班負責駕駛客貨車到聚會和大會。腦痲痺護理中心有五個病人經常參加聚會,其中四個已受浸成為見證人。許多弟兄姊妹都認識和深愛他們,並且經歷到助人的快樂。以什麼方法呢?藉著在聚會中為他們拿起歌集和查閱經文。在環務大會和區務大會中,他們甚至幫助一些無法餵自己的人進食。這產生了一種十分感人的互愛之心。加里又如何?他現今已在這個表現愛心明證的小組裡成為助理僕人。——使徒行傳20:35。
-
-
以音樂讚美耶和華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以音樂讚美耶和華
耶和華的僕人有許多方式可以為他帶來讚美。毫無疑問,最美麗和最使他歡喜的方式之一是「向他唱詩歌頌」。(詩篇105:2)有人說得不錯,音樂乃是「人性的標誌」之一。
人也把音樂稱為「人類所獨有的天賦,既富於創造性,也娛人身心」。動物,不論野生抑或家畜,均沒有音樂才能。誠然,有些雀鳥歌聲清脆美妙,但卻全是基於本能而已。牠們對音樂並不體會,正如受過訓練能說話的鸚鵡對所說的話並不了解一般。然而,藉著美妙的音樂,我們能夠扣人心弦,正如通過語言,我們可以與別人溝通思想一般。
不錯,音樂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一項恩賜。這項恩賜多麼美好!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嬰孩甚至在尚未出生之前已表示他們喜愛怎樣的音樂——美妙悅耳的音樂——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