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基督徒尊敬老年人!守望台1987年 | 12月1日
-
-
真正的基督徒尊敬老年人!
「老年人,」研究家斯坦美茲(Suzanne Steinmetz)說,「在經濟生產力方面已達到盡頭,而經濟生產力乃是我們的文化對個人的重視和給予尊敬、地位、敬重和酬報的根據。」因此,現代社會對老年人的看法是黯淡和消極的。所以,難怪我們時常讀到老人受忽視和虐待的報導。
可是,聖經對老年人採取什麼看法呢?上帝的道很現實地承認老境並不易過。詩篇執筆者禱告說:「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詩篇71:9)他在年老的時候感到比以前更需要耶和華的扶持。但聖經的觀點也是積極的,因為它表明我們應該留意老年人的需要。
誠然,所羅門把老年稱為「衰敗的日子」,人在那時會「毫無喜樂」。(傳道書12:1-3)但是聖經也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來自上帝的福分相提並論。(箴言3:1,2)例如,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說:「你要享大壽數……被人埋葬。」(創世記15:15)上帝無疑並非判處忠心的亞伯拉罕要經歷淒涼的『衰敗日子』,當其時他會「毫無喜樂」。反之亞伯拉罕在晚年非常和平安詳,以滿足的心情回顧為耶和華服務的歲月。他同時能夠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上帝的王國。(希伯來書11:10)因此他能夠『壽高滿足』而死。——創世記25:8。
那麼,所羅門為什麼稱年老為「衰敗的日子」呢?所羅門所指的是老年無可避免的健康衰退而言。可是,人若不在『年輕時記念偉大的造物主』,在晚年就會自覺特別衰敗。(傳道書12:1)因為他已浪費了一生的年日,這樣的老人在較後的歲月會『毫無喜樂』可言。他那無神的生活方式也許甚至造成健康的難題以至加重老年的煩惱。(參閱箴言5:3-11)因此他在向前瞻望時看不出除了墳墓之外還有什麼前途可言。當然,把自己的一生用來事奉上帝的人也會因年老力衰而經歷「衰敗的日子」。可是這樣的人可以像亞伯拉罕一樣因善用一生而感到喜樂和滿足,並且能以尚存的精力去為上帝服務。聖經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言16:31。
事實上,老年甚至有若干好處。「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所羅門說。年輕人雖然在健康上活力充沛,但往往缺乏經驗和判斷力。可是老年人卻積聚了一生的經驗。上了年紀的人能夠「克去邪惡」,不像衝動的少年人一般急於滿足自己的私慾。(傳道書11:10;提摩太後書2:22)因此,所羅門遂可以說:「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言20:29。
所以,聖經是尊敬老人的。這種觀點怎樣影響到基督徒對待老年人的方式呢?
在老年人面前『站起來』
上帝把敬老定為以色列的國策。摩西律法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利未記19:32)後來猶太人顯然把這條律法視為實際的規定。伯德(Samuel Burder)博士在他所著的《東方習俗》一書中說:「據猶太作家們聲稱,老人在行到四肘左右的距離時,就要在他們面前站起來;他們一走開就再度坐下,看來站立只是為了尊敬老人之故。」這種尊敬不僅限於對待顯要人物而已,「甚至對於失聰的老人也要尊敬,」《猶太法典》宣稱。一位律法師辯稱這種尊敬應該對目不識丁的老人也一視同仁。「他既已長到那麼老,」他推理說,「就必然有點功勞。」——《猶太百科全書》。
今日基督徒已不再受摩西律法所約束。(羅馬書7:6)但這並非意味到他們不再有義務對老年人表示特別的尊敬。這從使徒保羅給予基督教監督提摩太的訓示可以見之:「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提摩太前書5:1,2)保羅告訴年輕的提摩太他有權「囑咐」人。(提摩太前書1:3)可是,若有比他年老的人——特別是作監督的人——作出錯誤的判斷或說錯了話,提摩太就不應把他看作下屬而加以「嚴責」。反之,他應該尊敬地「勸他如同父親」。提摩太對小組中的年老婦人也要表示同樣的尊敬。不錯,他在實際上有如『在白髮的人面前站起來』一般。
因此基督教是一個敬老的宗教。可是很諷刺,大多數虐待老人的事件是在自稱信奉基督的國家中發生的。即使如此,謹守聖經標準的崇拜者依然大有人在。例如,耶和華見證人就有成千上萬的老年人在他們當中,但他們絕不把老人看作擔子或負累。雖然健康衰退也許使老人不再像以前一般活躍,但其中許多人卻在作基督徒方面有長期的忠心服務記錄,從而鼓勵年輕的見證人效法他們的信心。——參閱希伯來書13:7。
因此,老年人並非被視為只能在小組中擔任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而已。反之他們受到鼓勵在「節制、莊重、自律……信心……生活虔敬」方面立下優良榜樣,把智慧和經驗與別人分享。(提多書2:2,3,《新譯》)約珥先知預言到,在參加傳揚聖經信息的人當中有「老年人」在內。(約珥書2:28)無疑你已親自觀察到,許多年長的見證人依然很樂意參加逐戶傳道的活動。
在表示尊敬方面「更加勉勵」
耶和華見證人在許多方面予老年人以特別的照顧。例如,在每年一度的宗教大會中,許多時有專為老年人而設的座位。老年人也個別受到照顧。日本有一位見證人讓出他在家庭汽車裡的座位給一個87歲的老婦,使她能乘車參加小組的聚會。他本人怎樣去參加呢?乘自行車。在巴西,有一位全時的福音宣揚者已屆92高齡。觀察者報導說見證人「對他很尊敬,和他交談。……他是小組中的有用分子。」
這並非意味到在尊敬老年人方面已沒有改善餘地了。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的信中說:「論到弟兄們相愛,……你們向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固然是這樣行。但我勸弟兄們要更加勉勵。」(帖撒羅尼迦前書4:9,10)在對待老年人方面,今日有時我們也需要同一的勸告。例如,有一位85歲的基督徒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取不到一本基於聖經的新書刊。難題何在?原來他的聽覺不靈,聽不到提醒各人訂購該書的宣布;小組中也沒有人想到要為他訂取一本。當然,這件事很快就糾正過來,但卻足以說明老年人的需要有時要受到特別考慮才行。
上帝的百姓在今日有許多事情是可以「更加勉勵」的。基督徒的聚會提供機會在『愛心和善工』方面『激勵』老年人。(希伯來書10:24,25)青年人和老年人雖然在耶和華見證人的王國聚會所中聚首一堂,但也許在『彼此鼓勵』方面可以作出更大的努力。例如,有些父母鼓勵兒女採取主動恭敬地與小組中的年長成員交談。
在非正式的場合也可以繼續對老年人表示尊敬。與耶穌在路加福音14:12-14所訂的原則一致地,在社交集會方面可以作出更大努力邀請老年人參加。他們即使不能赴會,也會感激你記得他們。聖經勸勉基督徒要對人作「熱誠的款待」。(羅馬書12:13,《新譯》)這樣行無需準備特別菜色或大事鋪張。德國一位見證人建議:「請老年人來喝杯茶,聽聽他們講述以往的經驗」就行了。
使徒保羅說:「在互相表現恭敬方面要帶頭。」(羅馬書12:10,《新世》)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受任命的小組長老在尊敬年老的基督徒方面特別有帶頭作用。長老們許多時能夠委派合適的工作給老年人,如訓練新人作傳福音者或協助聚會地方的維修工作等。在小組中作長老的青年男子對較年長的監督表示尊敬的方法之一是謙卑地向他們求教,用悟性汲取他們的成熟觀點。(箴言20:5)在長老會議中,青年長老會效法聖經中年輕的以利戶的榜樣,恭敬地聽取經驗較豐的年長者的意見,讓他們有機會先行發言。——約伯記32:4。
顯然,對老年人表示不耐煩是很容易的事,因為老年人在行動和思想方面也許未能像青年人一般敏捷。巴特勒(Robert Butler)博士描述年老所帶來的若干難題,說:「老年人體力衰退而無法追上別人,這件事本身可以變成極之可怕。老年人,可能失去若干重要的感官功能,例如聽覺或視覺等。」了解到這點,青年人豈不應該表示同情和體貼嗎?——彼得前書3:8。
不錯,今日基督徒有義務對他們當中的老年人表示仁愛、關懷和尊敬。耶和華見證人在這方面是堪作模範的。可是,年老的基督徒——或基督徒的父母——若變成貧乏或患病,那又如何呢?誰有責任去照顧他們?以下兩篇文章會考慮聖經對這些問題所提供的答案。
-
-
要留意年長者的利益守望台1987年 | 12月1日
-
-
要留意年長者的利益
「不要只留意自己的個人利益,也要留意別人的個人利益。」——腓立比書2:4,《新世》。
1,2.(甲)第一世紀的治理機構怎樣對年長者的需要表現關注?(乙)有什麼證據表明傳道工作並沒有受到忽視?
公元33年的五旬節之後不久,「講希臘話的猶太人,埋怨本地的希伯來人,因為在日常的供給[分發糧食給窮人]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無疑這些寡婦中有好些是年長而無法維持自己生活的。無論如何,使徒們設法補救,說:「應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見證、滿有聖靈和智慧的人,我們就派他們負責這[必需的]事。」——使徒行傳6:1-3,《新譯》。
2 因此,早期基督徒把照顧有需要的人視為「必需的事」。若干年後,使徒雅各寫道:「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崇拜],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各書1:27)那麼,這意味到他們忽略了至為重要的傳道工作嗎?不然,因為使徒行傳的記載說,使徒們把照料寡婦的賑濟工作適當地組織起來之後,「上帝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使徒行傳6:7。
3.腓立比書2:4鼓勵我們怎樣行?為什麼這項勸告對今日特別適用?
3 今日我們正面對「難以應付的危險時期」。(提摩太後書3:1,《新世》)照料日常生活和世俗工作的種種要求可能使我們精疲力竭而沒有什麼精力——或願望——去關心年長者的需要。因此,腓立比書2:4很適當地敦促我們「不要只留意自己的個人利益,也要留意別人的個人利益。」(《新世》)我們可以怎樣以一種平衡而切合實際的方式這樣行呢?
敬重寡婦
4.(甲)第一世紀的教會為何及如何「敬重」寡婦?(乙)這樣的安排總是必需的嗎?
4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五章(《新世》)表明早期的基督徒怎樣照料教會裡的年長寡婦。他吩咐提摩太說:「要敬重那些真正是寡婦的人。」(第3節)保羅表示年長的寡婦特別配受敬重而獲得經常的經濟支持。這些人沒有維持生活的能力,因此「只好寄望於上帝,鍥而不舍地晝夜祈求禱告。」(第5節)她們祈求上帝扶持的禱告怎樣獲得垂聽呢?藉著小組的安排。配得援助的寡婦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獲得小量的經濟援助去維持生活。當然,寡婦若有經濟能力,或親屬能夠維持她的生活,就無需接受這樣的安排了。——4,16節。
5.(甲)有些寡婦怎樣「耽於享樂」?(乙)小組有責任要維持這樣的人的生活嗎?
5 「但那耽於享樂的[寡婦]雖然活著,也是[在靈性上]死了。」(第6節)保羅並沒有解釋有些人怎樣像《王國隔行對照譯本》所說一般「行事驕奢淫逸」。有些人可能與她們的「性衝動」作戰。(11節)可是,據《利得爾與斯科特希英辭典》說,「行為驕奢淫逸」可能包括『生活安逸、過度舒適或耽於逸樂』。因此,也許有些寡婦要小組資助她們去過一種奢侈、放縱的生活。無論情形如何,保羅表示這樣的人沒有資格獲得小組的資助。
6,7,及注腳。 (甲)當時所「登記」的是什麼?(乙)為什麼60歲以下的人沒有資格獲得資助?(丙)保羅怎樣幫助年輕的寡婦不致被『定罪』?
6 保羅接著說:「登記[接受經濟援助]的寡婦必須年紀不少過六十歲。」在保羅的日子,看來凡超過60歲的女子便被視為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亦頗少再婚的可能。a「在另一方面,」保羅說,「不要接納較年輕的寡婦[去登記],因為一旦性衝動介入她們和基督之間,她們就想結婚;由於背棄了起初所表現的信心,她們被定了罪。」——9,11,12節,《新世》。
7 如果較年輕的寡婦也能「登記」,有些人可能輕率地宣布自己打算保持獨身。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她們也許發覺難於控制自己的「性衝動」,於是便想再婚,以致由於「背棄了起初所表現的信心[打算保持獨身],她們被定了罪。」(可參閱傳道書5:2-6。)為了防止這樣的難題發生,保羅進一步說,「我寧願較年輕的寡婦結婚,生兒育女。」——第14節,《新世》。
8.(甲)保羅所提出的指導方針怎樣保護小組?(乙)貧窮而較年輕的寡婦或年長男子也受到照顧嗎?
8 使徒也把登記的人限於在基督徒的善行上有悠長紀錄的人。(10節)所以,小組並不是縱容懶惰或貪心的「福利國家」。(帖撒羅尼迦後書3:10,11)但是年長的男子或較年輕的寡婦又如何呢?這些人若真正有困難,小組無疑會個別加以照顧。——可參閱約翰一書3:17,18。
9.(甲)為什麼今日照顧年長者的安排與第一世紀所作的不同?(乙)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5章論及寡婦的話幫助我們今日的人體會到什麼?
9 這樣的安排很可能已足以應付第一世紀各小組的需要。但是正如《註解者聖經評注》指出:「今日由於有保險收入、社會福利金和就業機會等,情勢已迥異了。」由於社會和經濟情況的改變,今日小組很少需要登記年老的受惠者。可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話幫助我們體會到:(1)年長者的難題應當是整個小組——特別是長老們——所關心的事。(2)照料年長者應當有適當的組織安排。(3)這樣的照顧僅限於對真正有需要的人施行。
作為長老,要留意他們的利益
10.今日的長老們可以怎樣帶頭對年長的人表現關懷?
10 今日的監督們怎樣帶頭對較年長的人表現關懷呢?他們可以不時把年長者的需要列入長老會議的議程中。當有特別的需要時,他們可以作出安排給予協助。他們也許無需親自主持其事,因為小組裡時常有許多甘心樂意的人——包括青年人在內——能夠予以協助。可是,他們可以仔細督導這樣的安排,也許派一位弟兄去統籌給予某個人的照顧。
11.長老可以怎樣獲悉年長者的需要?
11 所羅門勸告說:「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箴言27:23)監督可以親自探訪年長的人以決定怎樣以最好的方式「按照……需要與他們分享。」(羅馬書12:13,《新世》)一位周遊監督說:「有些年長者極不願倚靠別人;因此,只是問他們有些什麼需要是沒有用的。你最好看出需要做些什麼事,便直截了當地去做!」在日本,有些監督發覺一位80歲高齡的姊妹需要很多照顧。他們報導說:「現在我們留意派人一天兩次在早上和晚上與她聯絡,若非親自上門探訪便是打電話給她。」——可參閱馬太福音25:36。
12.(甲)長老可以怎樣留意使年長者從小組的聚會得益?(乙)我們可以怎樣善用社方所製的錄音帶?
12 監督們也關心要使年長的人從小組的聚會得益。(希伯來書10:24,25)有些人需要交通工具嗎?有人由於聽覺不靈而無法『聆聽和明白』聚會嗎?(馬太福音15:10)也許切合實際的方法是為這些人購置耳機。類似地,現在有些小組用電話線將聚會的節目傳送到體弱的人家裡,使他們能夠在家裡聽見聚會的節目。還有些人則將聚會的節目用錄音帶錄下來給那些臥病在床無法參加聚會的人聽——有時甚至購買錄音機送給他們。談到錄音帶,德國的一位長老說:「我探訪過幾位年長的人,他們僅是坐在電視面前觀看一些很難形容為對靈性有所造就的節目。」何不鼓勵他們聆聽社方所發行的錄音帶,例如含有王國旋律和聖經誦讀的錄音帶呢?
13.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年長者繼續作活躍的王國宣揚者?
13 小組有些年長的分子在傳道工作上變成不經常或不活躍。可是,年紀老邁並不一定可以阻止人宣揚「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新世》)有些年長的人,你只需邀請他們與你一同從事傳道工作,他們便很可能會同意。也許你能夠將一些傳道經驗與他們分享,藉此把他們對傳道的喜愛重燃起來。如果上下樓梯是個難題,可以安排讓他們在一些有電梯的公寓住宅或沒有樓梯的住宅區工作。有些傳道員也可以請年長的人與他們一同去主持家庭聖經研究,或把研究轉到年長的人家裡舉行。
14,及箱內資料。 (甲)若有年長的弟兄或姊妹變成一貧如洗,長老們可以怎樣行?(乙)有些小組怎樣照顧年長的傳道員的需要?
14 『金錢能護庇人。』(傳道書7:12)可是許多年老的弟兄姊妹卻貧無立錐,也沒有親屬願意加以援手。可是,小組裡的人一旦知道有這樣的需要,通常都很樂意提出協助。(雅各書2:15-17)長老們也可以看看是否有政府援助或社會福利服務、保險金、退休金等。可是,在有些國家中很難獲得這樣的服務,也許唯一的方法便是跟從提摩太前書第5章所立的模式,由整個小組作出賑濟的安排。(可參閱《組織起來完成我們的傳道職分》122-3頁。)
尼日利亞的傳道員經常協助一位82歲的經常先驅及他的妻子,給予物質上的饋贈。當政府決定拆毀這對夫婦所住的房屋時,小組邀請他們搬到王國聚會所的一個房間裡,直至能夠為他們安排其他的居停為止。
在巴西,一個小組僱請一位護士去照料一對年老的夫婦。同時,他們派一位姊妹為這對夫婦清潔房屋,煮食及照料身體上的其他需要。每個月小組撥出若干金錢給他們使用。
15.(甲)小組所能提供的協助是有限度的嗎?(乙)路加福音11:34的勸告怎樣對一些要求過高的人適用?
15 像在第一世紀一樣,這樣的安排是為了一些配得而真正有需要的人而設的。人若提出奢求或所要求的照料達到不合理的程度,監督就沒有義務要允其所請。年長的人也必須保持『眼睛單純』。——路加福音11:34,《新世》。
作為個別的人,要留意他們的利益
16,17.(甲)為什麼除了長老之外,其他的人對年長者表現關懷也十分重要?(乙)忙碌的傳道員可以怎樣『贖回時間』去幫助年長者?
16 不久之前,一個年長的姊妹被送入院留醫。診斷的結果是她患了營養不良。一位長老寫道,「小組裡若有更多人對她表現個人的關注,也許這件事就不會發生了。」不錯,並非唯獨長老才應當關心年長的人。保羅說:「我們彼此是肢體。」——以弗所書4:25,《新譯》。
17 無疑你們當中有些人已經負有沉重的個人責任。但是,『不要僅在自己的事務上留意你的個人利益。』(腓立比書2:4)藉著適當的個人安排,你時常能夠『贖回時間』。(以弗所書5:16,《新世》)例如,你能夠在從事組外傳道之後探訪一位年長的人嗎?對有些人來說,週中的各日是特別寂寞的時刻。青少年也能夠參與探訪年長者的工作,為這些人做點家務。一位獲得一個青年人幫助的姊妹禱告說:「耶和華,我為了年輕的約翰弟兄而感謝你。他這個人真好。」
18.(甲)為什麼與年長的人談話有時頗為困難?(乙)我們可以怎樣使我們對年長者所作的探訪或與之所作的談話能夠彼此造就?
18 在聚會裡,你是否只是對較年長的人打個招呼便算了呢?誠然,與一個聽覺不靈或口齒不清的人交談並不容易。既然健康衰退帶來若干艱辛,並非所有年長的人都心情愉快。可是,『忍耐的比較好。』(傳道書7:8,《呂譯》)你只要稍作努力,便可以收『彼此鼓勵』之效。(羅馬書1:12,《新世》)你可以敘述一個組外傳道經驗,或將你在《守望台》或《儆醒!》裡讀到的一個要點與他們分享。或甚至更好的是,仔細聽他們說話。(可參閱約伯記32:7。)如果你給年長者機會,他們有很多經驗可以與你分享。一位長老承認說:「探訪那位年長的弟兄對我有很大好處。」
19.(甲)我們對年長者的關懷應當伸展到誰身上?(乙)我們有些什麼方法可以幫助那些照料年老雙親的家庭?
19 你對年長者的關注豈不也應當伸展到照顧這些人的家人身上嗎?一對要照顧年老父母的夫婦評論說:「小組裡有些人非但不鼓勵我們,反而對我們諸多批評。一位姊妹說:『你若繼續錯過聚會,就會在靈性上有病了!』但是她卻不願意盡一點力去幫助我們更常參加聚會。」同樣使人灰心的是一些空泛的應許,例如,如果你需要幫助,讓我知道好了。這些應許時常與僅是說「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無異。(雅各書2:16)將你的關懷化作行動無疑好得多!一對夫婦報導說:「朋友們對我們好極了,他們大力支持我們!有些人自願照顧母親一兩天,使我們能夠不時有點休息。其他的人則帶母親去主持聖經研究。別人向我們探詢母親的近況的確給我們很大鼓勵。」
20,21.年長者可以怎樣行以幫助那些照顧他們的人?
20 以一般而言,我們當中的年長者受到適當的照顧。可是,年長的見證人本身可以怎樣行,使這樣的工作成為樂事而非苦事呢?(可參閱希伯來書13:17。)要與長老為了照料你而作的安排通力合作。無論別人對你們做些什麼仁慈的事,都要表示感謝和體會,同時要避免對別人要求過高或諸多批評。雖然年老的各種病痛是相當實在的,要盡力表現愉快、積極的態度。——箴言15:13。
21 『弟兄們真好。沒有他們,我就不知道我會變成怎樣了,』我們聽見許多年長的人這樣說。可是,照顧年長者的首要責任落在兒女身上。這牽涉到什麼呢?兒女怎樣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去接受這項挑戰?
[腳注]
a 利未記27:1-7提及購贖一些(藉著發誓)『獻給』聖殿作勞工的人一事。贖價按年齡而有別。到60歲贖價便劇降,顯然是由於這麼年老的人被視為無法像較年輕的人工作得那麼辛勤。《猶太百科全書》進一步說:「據猶太法典說,老年……始於60歲。」
你記得嗎?
◻ 在第一世紀有什麼為年長的寡婦而作的安排?
◻ 監督們可以怎樣作出安排去照顧小組裡年長的人?
◻ 小組裡的各人可以怎樣對年長的弟兄姊妹表現關懷?
◻ 年長的人可以怎樣行以協助那些照顧他們的人?
[第11頁的附欄]
幫助年長的人——有些人正怎樣行?
巴西的一個小組發現有一個方便的方法可以照顧一位住在王國聚會所附近的年長弟兄的需要:奉派清潔聚會所的研經班同時也清潔這位弟兄的房屋。
該國另一個小組發現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使一位體弱的弟兄繼續參加神治傳道訓練班。當輪到他作演講時,小組派一位弟兄帶兩三個傳道員前往探視這位弟兄。他們以禱告開始一個簡短的聚會,體弱的弟兄作出指派給他的演講。然後指導員提出所需的評論。這項探訪對年長的弟兄有多大的鼓勵!
週遊監督們也在帶頭方面立下好榜樣。在一個小組裡,一位年長而需要坐輪椅的弟兄變成脾氣暴躁,結果很少人前往探訪他。可是,一位周遊監督卻作了安排在這個弟兄家裡讓他觀看環務監督的幻燈片演講。年長的弟兄看完之後感動到流下淚來。監督說:「見到一點留意和愛心竟帶來這樣的結果,使我感到獲得很大獎賞。」
尼日利亞有些長老對一位年長的弟兄作了一次牧養探訪,發覺他患了重病。他們立即將他送入醫院。他們發覺這位年長的弟兄需要相當廣泛的醫藥治療,但他卻沒有錢支付醫藥費。當小組獲悉他的需要時,傳道員捐出足夠的錢去支付他的開銷。兩位長老輪流駕車接送他到醫院,雖然這樣行需要他們為此特別請假。可是他們卻很高興見到弟兄病癒,並且經常作輔助先驅,直至他在四年之後去世為止。
在菲律賓,一位年長的姊妹沒有家人。小組作了安排在她患病的三年中照顧她。他們為她安排一個細小的居停,每天為她煮食,並且替她沐浴。
[第10頁的圖片]
所有人都可以盡一份力尊敬小組裡的年長者
-
-
對年老的父母實踐敬虔守望台1987年 | 12月1日
-
-
對年老的父母實踐敬虔
「兒孫[當]學會先在自己家裡實踐敬虔,繼續給父母和祖父母適當的報酬,因為這在上帝眼中是可悅納的。」——提摩太前書5:4,《新世》。
1,2.(甲)聖經表明誰有責任要照顧年老的父母?(乙)為什麼基督徒若忽視了這項責任,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你在童年時代受他們所養育和保護,成年後則獲得他們的勸告和支持。但現在他們已年紀老邁了,因此需要有人支持他們。使徒保羅說:「寡婦若有兒孫,就應當讓兒孫學會先在自己家裡實踐敬虔,繼續給父母和祖父母適當的報酬,因為這在上帝眼中是可悅納的。如果有人不供養屬於自己的人,特別是自己家裡的人,就背棄了信仰,比不信的人還不好。」——提摩太前書5:4,8,《新世》。
2 今日有數以千計的耶和華見證人照料年老的父母。他們這樣行並非僅由於「仁慈」(《活用聖經》)或「責任」(《耶路撒冷聖經》),而是出於「敬虔」,意即對上帝的崇敬。他們體會到在父母有需要時袖手旁觀便等於『背棄了[基督徒]的信仰』。——可參閱提多書1:16。
在照顧方面『負起自己的擔子』
3.為什麼照料父母可能成為一項真正的挑戰?
3 照料年老的父母已成為一項真正的挑戰,特別以在西方國家為然。家人時常散居各地。生活費用不斷高漲,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主婦時常要出外工作。因此照料年老的父母可以成為一項艱巨的工作,特別是負責照料的人本身已不再年輕了。「我們現在已50多歲,有長大了的兒女和需要人幫助的孫兒女,」一個很吃力地照顧父母的姊妹如此說。
4,5.(甲)聖經表示照顧父母的擔子時常可以由誰分擔?(乙)在耶穌的日子,有些人怎樣逃避對父母所負的責任?
4 保羅表示責任可以由「兒孫」分擔。(提摩太前書5:4)可是有時弟兄姊妹卻不願在照料父母方面『負起自己擔子』。(可參閱加拉太書6:5。)一位長老埋怨說,「我的姊姊表示對事情一概不理。」但是這樣的途徑可能是耶和華所喜悅的嗎?要記得耶穌有一次告訴法利賽人說:「摩西說:『當孝敬父母。』……你們倒說:『人對父母說,我應該給你的供奉,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意思是奉給上帝的供物),你們就不讓那人再為父母作什麼。這樣,你們藉著所領受的傳統,把上帝的話廢棄了。」——馬可福音7:10-13,《新譯》。
5 一個猶太人若不願意幫助赤貧的父母。他只需宣布他的財產是「各耳板」——撥出供聖殿之用的禮物——便行了。(可參閱利未記27:1-24。)可是,顯然他無需立即將這所謂的禮物交出來。因此他能夠無限期地保留(無疑亦使用)他的財物。但是他的父母若需要經濟援助,他只需故作虔誠地宣布他所有的財產都是「各耳板」,就無需負起責任了。耶穌譴責這樣的騙局。
6.什麼可能使今日有些人也逃避對父母所負的責任?這樣行是上帝所喜悅的嗎?
6 基督徒若運用空虛的藉口去逃避責任,他並不能騙倒上帝。(耶利米書17:9,10)誠然,經濟難題、健康不良或類似的環境可能使人能夠給予父母的援助大受限制。但是有些人可能只是將資產、時間和私生活看得比父母的福利更重要。可是,人若一方面傳講上帝的道,但卻對父母的需要袖手旁觀、漠不關心而「廢棄」了這道,這樣行是多麼偽善!
家人彼此合作
7.家人可以怎樣彼此合作去照顧年老的父母?
7 有些專家提議當有牽涉到年老父母的危機形成時,家人可以舉行會議。一個家人也許能夠負起大部分的責任。但是藉著鎮靜、客觀地彼此「商議」,家人時常能夠找出辦法分擔工作的擔子。(箴言15:22)有些住得遠的家人也許能夠作出經濟上的支持及不時前往探訪父母。其他的人也許能夠照顧家務或提供交通工具。事實上,僅是同意經常探視父母便可以是一項有價值的貢獻。一位80多歲的姊妹論及兒女的探視說,「這好像補品一樣!」
8.(甲)從事全時服務的家庭分子無需分擔照顧父母的責任嗎?(乙)有些從事全時服務的人作出多大的努力去履行對父母的義務?
8 可是,若有一個家人從事全時服務,家庭便可能面對一個不易處理的難題了。全時的傳道員並不以此為藉口而不願負起義務,反之,有許多人作出異乎尋常的努力去照料父母。一位環務監督說:「我們從沒有想像到照料父母可以在身體和感情上多麼吃力,特別是我們需要同時應付全時服務的各項要求。的確,我們達到了耐力的極限而覺得需要『異乎尋常的能力』才能夠應付。」(哥林多後書4:7)願耶和華繼續扶持這樣的人。
9.我們可以對那些為了要照料父母而不得不停止全時服務的人提出什麼鼓勵?
9 可是,有時在考慮過其他所有可能的辦法之後,一個家庭分子除了停止全時服務之外別無選擇。我們可以了解這人對於放棄自己的服務權利可能經歷內心的掙扎。『我們深知,身為基督徒,我們有責任要照料我年老有病的母親,』一位前任海外傳道員說。『但是有時我感到很不自在。』可是要記住,『在家裡實踐敬虔在上帝眼中是可悅納的。』(提摩太前書5:4,《新世》)也要記住,「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希伯來書6:10)有一對不得不放棄多年的全時服務權利的夫婦說:「我們的看法是,現在我們照料親人和從事傳道工作一樣重要。」
10.(甲)為什麼有些人可能過早停止全時服務?(乙)家人對全時服務應當懷有什麼看法?
10 可是,也許有些人過早停止全時服務,因為他們的親屬想道:『你們沒有職業和家庭的負累,為什麼你們不能照顧爸媽呢?』可是,傳道工作豈不是今日最緊急的工作嗎?(馬太福音24:14;28:19,20)從事全時服務的人正做著一件極為重要的工作。(提摩太前書4:16)此外,耶穌表示在某些環境之下,上帝的工作可能比家庭事務更值得優先考慮。
11,12.(甲)為什麼耶穌勸一個人「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乙)有些家庭雖有一個分子從事全時服務,卻能作出什麼安排?
11 例如,有一個人曾不願接受耶穌的邀請去跟從他,說:「請准我先回去安葬我的父親吧。」耶穌回答說:「讓[靈性上的]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你應該去傳揚上帝的國。」(路加福音9:59,60,《新譯》)既然猶太人在死者去世之夜即加以埋葬,很少可能這人的父親實際死了。也許這人只是想回去照顧年老的父親,直至後者去世為止。可是,既然其他的親屬顯然可以負起這項責任,耶穌便鼓勵那人去「傳揚上帝的國」。
12 有些家庭類似地發覺,如果人人都通力合作,時常能夠安排讓從事全時服務的人盡一份力照料父母,但卻無需停止全時服務。例如,有些全時傳道員在週末或假期前往協助父母。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有不少年老的父母堅持兒女繼續從事全時服務,即使父母需要為此作出頗大的自我犧牲亦在所不惜。耶和華大大祝福那些將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的人。——馬太福音6:33。
與父母同住需有「智慧」和「辨識力」
13.兒女若邀請父母與他們同住,便可能有什麼難題發生?
13 耶穌曾安排使他的寡居母親與相信的親屬同住。(約翰福音19:25-27)許多見證人也同樣邀請父母與他們同住——結果經歷到許多喜樂的時光和福分。可是,無法協調的生活方式、有限的私生活和天天照顧老人家的壓力時常令與父母同住一事對一切有關方面均成為一項令人受挫折的經驗。「照顧婆婆使我更為緊張,」婆婆患了奧爾齊默氏症的安說。「有時我甚至失去忍耐而對婆婆說出不仁慈的話來——這使我有很大的罪咎感。」
14,15.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智慧」和「辨識力」可以怎樣有助於「建造」家庭?
14 所羅門說,「[家室]因智慧建造,又因[辨識力]立穩。」(箴言24:3)例如安曾試圖更體諒她婆婆的難題。「我記住她有病而非故意與我為難。」即使如此,「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書3:2)但是當有衝突發生時,要表現智慧;不要讓憤恨繼續加深或脾氣失去控制。(以弗所書4:31,32)要一家人討論事情,設法作出妥協或調整。
15 辨識力也可以幫助人以有效的方式與別人溝通。(箴言20:5)也許父母覺得難於適應新居停的日常慣例。也許由於欠缺判斷力,他不願意合作。在若干環境之下,兒女也許只能很堅定地發言。(可參閱創世記43:6-11。)「如果我不制止母親,」一位姊妹說,「她就會把她所有的錢都花光了。」可是一位長老發覺有時他可以借助於他母親對他的感情。「許多時我與她論理不能生效,我就只是說,『媽,你可以只是為了我的緣故這樣做嗎?』她果然聽我的話。」
16.為什麼仁愛的丈夫必須對妻子表現「辨識力」?他會怎樣如此行?
16 既然照顧父母的責任時常大部分落在妻子身上,有辨識力的丈夫會留意不讓妻子變成筋疲力竭——在感情上、體力上或靈性上。箴言24:10說:「你在患難之日若[灰心],你的力量就微小。」丈夫可以怎樣行以恢復妻子的熱心呢?「我的丈夫回家時,」一位姊妹說,「摟著我說他多麼體會我的幫助。若沒有他的鼓勵,我就無法支持下去了!」(以弗所書5:25,28,29)丈夫也可以與妻子一同研讀聖經及經常一起禱告。不錯,甚至在這些困難的環境之下,家庭仍然可以「立穩」。
療養院的照顧
17,18.(甲)有些家庭被迫採取什麼步驟?(乙)在這種情形之下,成年的兒女可以怎樣幫助父母適應環境?
17 一位研究老年的醫學家說:「到了某個階段,家人就不再有足夠的專門知識或金錢把『父母』留在家裡了。」正如一位丈夫說:「我的妻子若繼續試圖對媽媽作一日24小時的照顧,她的健康就無法支持下去了。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只好將媽媽送進療養院。但這樣行使我們非常痛心。」
18 在若干情形之下,療養院的照顧可能是父母能夠獲得的最佳照顧。可是,被送進這些地方的老人時常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們覺得兒女捨棄了他們。「我們仔細向母親解釋何以我們不得不這樣行,」一位我們姑且稱為葛麗泰的姊妹這樣說。「她已學會適應環境,現今將療養院視為家了。」經常的探視也可以幫助父母作出調整,同時證明你對他們的愛的確真摯。(可參閱哥林多後書8:8。)距離若是個難題,要藉電話、書信和不時的探訪保持聯絡。(可參閱約翰二書12。)可是,生活在世俗的人當中顯然有不利之處。因此要留意他們的『靈性需要』。(馬太福音5:3)葛麗泰說,「我們給母親充分的閱讀資料,並且盡可能與她討論屬靈的事。」
19.(甲)在選擇和監察療養院所作的照料方面,兒女應當怎樣小心?(乙)基督徒盡力照顧父母怎樣對自己有益?
19 《華爾街日報》報導,對美國406間療養院所作的研究透露,「大約有五分之一被視為可能對留院的人造成危險,差不多有一半僅是符合最低的標準而已。」不幸的是,這樣的報導相當常見。因此,若必須把父母交給療養院照顧,要留意選擇。要親自去看看是否地方清潔、管理良好、設有具備資格的職員、有家庭氣氛和適當的膳食等。要盡力仔細留意你父母所獲得的照顧。要支持他們,幫助他們避免可能發生的令人尷尬的各種情形(也許與世俗的節日或娛樂有關)。你若竭盡所能給予你父母環境許可的最佳照顧,便不致受到罪咎感所困擾。——可參閱哥林多後書1:12。
樂意的施予者,樂意的受惠者
20.為什麼兒女作樂意的施予者是至為重要的事?
20 「情形相當困難,」一位基督徒女子論及照顧父母一事說。「我要為他們煮飯,清潔,應付他們不時感到的沮喪,在他們小便失禁時替他們換床單。」「但無論我們為他們做什麼事,」她的丈夫說,「我們都歡歡喜喜地去做。我們盡力永不讓父母覺得我們把照料他們視為苦事。」(哥林多後書9:7)老人時常猶豫不願接受幫助,因為他們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因此,你所表現的態度至為重要。
21.(甲)父母可以怎樣作樂意的受惠者?(乙)為什麼父母為老年預先作出計劃乃是明智之舉?
21 同時,父母所表現的態度也很重要。一位姊妹回憶說:「無論我為母親做什麼事,她總是覺得不夠。」因此,父母們要避免不合理的態度或要求過高。畢竟聖經說,「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哥林多後書12:14)有些父母浪費了自己的資產,以致對兒女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可是,箴言13:22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至可能的程度,父母應當為老年預先作準備,儲蓄一點錢及作出若干照顧自己的安排。——箴言21:5。
22.人對於自己在照顧年老父母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應當懷有什麼看法?
22 保羅說得不錯,照顧父母乃是「適當的報酬」。(提摩太前書5:4,《新世》)正如一位弟兄說:「母親照顧了我20年。我所作的事有什麼能夠比得上呢?」願一切有年老父母的基督徒都同樣受到感動『在家裡實踐敬虔,』深知他們必定會從上帝獲得豐盛的獎賞。上帝對一切尊敬父母的人說:「[你必]在世長壽。」——以弗所書6:3。
應記得的要點
◻ 在耶穌的日子有些人怎樣試圖逃避對父母所負的責任?
◻ 誰應當照顧年老的父母?為什麼?
◻ 與父母同住的家庭可能經歷什麼難題?他們可以怎樣克服這些難題?
◻ 為什麼兒女可能必須將父母交給療養院照顧?兒女可以怎樣幫助父母適應這件事?
[第15頁的圖片]
兒女可以舉行家庭會議討論怎樣分擔照料父母的責任
[第17頁的圖片]
若必須將父母送進療養院,兒女的經常探視對老人在感情和靈性上的健康均至為重要
-
-
「急謀對策」守望台1987年 | 12月1日
-
-
「急謀對策」
「教會提出警告要對抗耶和華見證人,」意大利羅馬的《共和國報》以此為新聞標題。新聞報導1985年11月在波隆那召開的天主教大會的經過。大會的主題是:「基督我們的天主和我們的希望:基督徒如何應付耶和華見證人。」文章解釋說:「憑著教皇若望保祿二世的批准,教會正動員主教轄管區、教區和信徒去抵抗」見證人。天主教會何以如此擔心呢?報導繼續說,「憂慮的主要原因是,見證人每年至少從天主教會『奪』去1萬信徒,這是個空前的記錄。」
現時見證人在意大利的數目日增——從1984年增加了百分之10而超過12萬7,000人——反映出意大利人渴望明白上帝的道聖經。請留意1984年11月一份天主教月刊(Piccolo Missionario)怎樣論及天主教徒何以對見證人感覺興趣,說:「他們對道德所懷的嚴謹態度是值得稱讚的。他們主張棄絕姦淫、墮胎、離婚、婚前性關係……身為基督徒,我們實在應該感到慚愧:我們對天主的道竟是這麼不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