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手勢和表情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課題12

      手勢和表情

      目標

      運用手勢和動作來表達概念、感情和態度。

      借助眼神、表情和頭部的動作來強調語意,表達感情。

      理由

      手勢、動作和表情能使你的話有聲有色、富於感情,也能帶動你的情緒,使你說話時聲情並茂。

      有些民族說話時表情和手勢都很豐富,有些民族卻比較含蓄。儘管這樣,無論是在談天說地還是在發表演講,我們總會有不同的表情,也或多或少做些手勢。

      耶穌和他的門徒對人說話時,都自然而然地使用手勢。有一次,有人告訴耶穌,他母親和弟弟來找他。聖經記載,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然後,我們讀到:「他向門徒伸手 說:『看!這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馬太福音12:48,49)使徒們說話時也善用手勢。例如,使徒行傳12:17和13:16記載,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羅就曾以手勢來示意。

      思想與感情不單可以通過聲音,還可以借助手勢和表情來傳達。如果你沒有好好掌握這些溝通的技巧,別人也許會認為你不夠熱誠。反過來說,要是你的聲音、手勢和表情配合得宜,你的話就更有感染力了。即使你是用電話向人傳道,如果你有適當的手勢和表情,你的聲音就自然更有感情,聽的人也更能感受到你的信息有多重要。可見,無論你是在發揮大綱上的論點,還是在朗讀,無論聽眾看著你還是看著聖經,你善用手勢和表情都大有好處。

      手勢和表情貴乎自然,切忌生硬。你畢竟不用去學怎樣笑,怎樣惱。說到底,手勢和表情所反映的,是你真實的情感。因此,手勢越自然越好。

      手勢主要分為兩類:描述式和強調式。描述式 手勢可以用來表示大、小、遠、近和動作。你在訓練班練習使用手勢時,不要只做一、兩次手勢就了事。要盡量在課堂練習期間,自然地做不同的手勢。如果你覺得有困難,可以在稿子上劃下那些表示方向、距離、大小、位置等的詞語。可是,最重要的,還是全情投入,不去擔心自己的表現,像平常一樣說話和打手勢就行了。人如果感到輕鬆自在,就自然曉得該做什麼手勢。

      強調式 手勢是用來表達感情和信念的。它能強調語意,使說話充滿生氣,加深聽者的印象。強調式手勢十分重要,也最容易被濫用。如果你頻頻做同樣的手勢,不但不能增加說服力,還會叫人分心。如果訓練班監督指出,你的強調式手勢過多,你不妨暫時只做描述式手勢,過一段時間後才逐步加上強調式手勢。

      要知道做多少強調式手勢才算恰當,以及做哪一種手勢比較合適,你得考慮一下聽眾的感覺。比方說,用手指指向聽眾也許令人感到不自在。在一些文化裡,男人表示驚訝時用手掩口,會被視為不男不女。在一些地區,女人說話時手勢太誇張也被視為不莊重。在這些地區裡,姊妹們特別需要善用面部表情。此外,無論在哪裡,如果你的聽眾數目不多,誇張的手勢往往被視為滑稽可笑。

      隨著你的經驗越來越豐富,說話時越來越鎮定,你所做的強調式手勢就能充分反映出你的堅定信念和真摯感情,為你的話增添效力。

      表情 相對於身體的其他部分,面部最能泄露你內心深處的感情。你的眼神怎樣,你有沒有笑容,你昂首還是垂頭,全都能表達感情。人就算一言不發,他的表情也能流露出內心的高興、冷漠、厭惡、茫然或驚訝。這些表情配合言詞,會使一番話聽來更有聲有色。造物主獨具匠心地為人造了30多條面部肌肉。一個動人的微笑,需要牽動半數的面部肌肉。

      無論你站在講台上還是向人傳道,你要是面帶親切的笑容,別人就能看出,你衷心希望向他們傳達一個叫人舒暢的美好信息。另一方面,你說話時要是面無表情,別人就難免以為你是口不對心了。

      此外,你的微笑也顯示你的善意。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今天人們對陌生人大都存有戒心。親切的微笑能叫別人感到輕鬆自在,更願意聽你說話。

  • 目光接觸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課題13

      目光接觸

      目標

      只要不違反當地的文化習俗,你對人講話時最好看著對方,跟他有數秒的目光接觸。要跟聽眾中個別的人有目光交流,不要只是望著全部聽眾。

      理由

      在許多文化裡,說話的人看著聽者,既表示他尊重對方,也顯示他有信心。

      我們的眼睛能傳情達意。眼神能流露驚訝、恐懼、溫情和愛意。內心的猜疑或悲痛,也能從眼神中泄露出來。一位老先生談及他那些飽歷風霜的同胞說:「我們是用眼睛說話的。」

      我們講話時,別人會根據我們的目光來判斷我們以及我們所說的話是否可信。在許多文化裡,你跟人說話時,如果親切地看著對方,他們就更容易信任你。相反,一個人說話時老是左顧右盼,別人就會懷疑他的誠意和辦事能力了。可是,在另一些文化裡,定睛注視別人會被視為無禮或咄咄逼人。對異性或者達官貴人說話時,就要特別留意這個禁忌。此外,在一些地區裡,後輩跟前輩說話時也不該直視對方,否則會被視為尊卑不分。

      可是,只要跟當地文化沒有抵觸,你跟人說些重要的事情時,看著對方確實能使你說話時更有說服力,別人也會覺得你信念堅定。有一次,耶穌的門徒驚訝地問:「這樣誰能得救呢?」請留意耶穌當時的反應。聖經說:「耶穌定睛看著他們 說:『在人,這是不可能的;在上帝,凡事都可能。』」(馬太福音19:25,26)此外,聖經報導使徒保羅也很敏於觀察聽者的反應。有一次,一個天生跛腳的人聽保羅向群眾講話。使徒行傳14:9,10說:「他聽保羅講話,保羅定睛注視他,看出他有信心,可以痊癒,就大聲說:『你站起來,兩腳直立。』」

      傳道時善用目光接觸 傳道的時候,我們的態度應該親切友善。要善用激發思考的問題,跟對方談些大家都關心的事情。交談的時候,要設法跟對方有目光接觸,或者起碼以尊敬仁慈的目光看著他的臉。一張笑容可掬、目光親切的面孔,誰也抗拒不了!再說,親切的目光足以透露你是怎麼樣的人,也能使對方感到更自在。

      不時留意對方的眼神,能幫助你隨機應變。對方是心裡不高興嗎?是根本沒興趣嗎?是不明白你的話嗎?是有點不耐煩嗎?還是興致勃勃想談下去呢?這一切都會從他的眼神透露出來。你也許可以從他的眼神看出:你要說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你應該讓他多發表意見;你應該結束討論,還是繼續示範怎樣研讀聖經。

      無論你向人傳道還是主持聖經研究,都要以尊敬的態度跟對方保持目光接觸。可是,要避免目不轉睛地盯著別人,叫人覺得難為情。(列王紀下8:11)在不少地區,說話時經常用自然、友善的目光看看聽者,可以表明說話的人態度誠懇、關心對方。當然,你在朗讀經文或其他材料時,眼睛要看著書上的字句。可是,如果你想強調某個重點,就應該不時看一看聽者,留意他的反應。

      你起初練習跟別人有目光接觸時,如果由於生性羞怯而做得不好,也不必灰心放棄。只要多加練習,你慢慢就能習慣跟人有目光接觸,跟別人溝通的效能也會大大提高。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