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登記洞悉聖經(下冊)
-
-
大衛登記人口,招災惹禍 聖經也記載了大衛在位後期擅自進行人口統計,結果招惹災禍。撒母耳記下24:1說:「耶和華再次向以色列人發怒,因為有個惡者挑動大衛,陷害以色列人,說:『你去統計一下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的數目吧。』」經文沒有說挑動大衛的是誰。是大衛的一個謀臣嗎?是撒但嗎?還是上帝嗎?歷代志上21:1提供了一些線索:「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挑動大衛去統計以色列人的數目。」《新世界譯本》這個譯法跟希伯來語原文和希臘語、敘利亞語及拉丁語的譯本是一致的,跟其他譯本的譯法同樣相符。(和合,新譯,呂譯,現譯,思高)
不過,《聖經新世界譯本詳注本》(英語)在歷代志上21:1的腳注指出,希伯來語sa·tanʹ(薩坦)也可以譯作「敵對者」。《拜因頓譯本》譯作「一個撒但」。揚格的譯本譯作「一個對頭」。所以,挑動大衛統計人口而惹禍的,也可能是他手下一個奸臣。
值得留意的是,《聖經新世界譯本詳注本》(英語)在撒母耳記下24:1的腳注說這節經文可以譯做:「耶和華再次向以色列人發怒,因為他 挑動大衛。」《基本英語聖經》的譯法是這樣:「主再次向以色列人發怒,推使大衛對付他們。他說去統計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的數目吧。」因此,有些評注家認為挑動大衛去統計人口的是耶和華。他們認為,耶和華在大衛統計人口以前就惱恨以色列人了,原因是他們再三叛逆耶和華和他所膏立的君王大衛,先是跟隨野心勃勃的押沙龍,後是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無賴漢示巴,去跟大衛作對。(撒下15:10-12;20:1,2)如果說撒但或大衛手下一個奸臣挑動大衛統計人口是耶和華所容許的,包括從大衛身上撤去保護或者沒有制止他犯錯,那麼在這個意義上,上述說法也算說得通。(參看王上22:21-23;撒上16:14;見預知,預定條下的「跟個人有關的事」)
至於大衛,他統計人口很可能出於錯誤的動機,也許因為自驕心作祟,因為信靠軍力,而沒有全心信靠耶和華。無論是哪個原因,大衛這樣做顯然不是為了尊榮上帝。
約押提出異議 大衛吩咐元帥約押去登記人口,約押持不同意見,說:「願耶和華你的上帝使人民的數目比現在多百倍,願我主我王也親眼看見。不過,我主我王為什麼要喜歡做這件事呢?」(撒下24:3)約押的話暗示,以色列的國力是強是弱不在於人口的多寡,而在於耶和華。如果是耶和華的旨意,他隨時可以增添人民的數目。可是,大衛一意孤行,約押只好聽命,聖經記載:「約押厭惡王的話,所以沒有登記利未人和便雅憫人的數目。」(利未人不在統計之列是跟民數記1:47-49的律法相符的。)約押可能在登記便雅憫部族之前已把工作擱置下來,又或者他故意拖慢工作的進度,但無論如何,約押還沒完成統計之前,大衛已醒悟過來,下令停止登記了。(代上21:6)約押沒有統計便雅憫人,也許是不想招惹這個掃羅所隸屬的部族。便雅憫人在聯合其他部族歸附大衛以前,曾跟約押所統領的大衛部隊作戰。(撒下2:12-17)顯然,由於這次統計是不該做的,因此有關數字「沒有記在《大衛王大事記》裡」。(代上27:24)
根據歷代志上21:5的記載,統計的結果是以色列的男子有110萬,猶大的有47萬,撒母耳記下24:9則說以色列的男子有80萬,猶大的有50萬。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抄寫的錯誤。不過,在還沒完全了解當時的情況、統計的方法等因素以前,就貿然認定經文抄錯是不智的。這兩個記載也許用了不同方法去計算人數。例如,有關數字可能包括常備軍和隊中軍官,也可能不包括;計算方法不同,歸類方式也會不同,比如某些人究竟歸猶大名下,還是歸以色列名下,處理方法也就不一樣了。歷代志上27章或許是個例子。經文列出了侍候王的12分隊,除了迦得和亞設兩個部族之外,提到其他所有部族,包括利未部族和分成兩半的瑪拿西部族。這可能是因為當時迦得和亞設兩個部族一併歸了其他首領管轄,也可能是因為其他沒有說明的理由。
耶和華的判決 耶和華差先知迦得去見大衛,即這次統計的始作俑者,要他在三種懲罰中選一種:饑荒三年,被仇敵的劍追趕三個月,或遭瘟疫打擊三天。大衛深知耶和華慈悲為懷,因此「情願落在他的手裡」,也不願落在人的手裡。於是耶和華降下瘟疫,結果有7萬人倒斃。(代上21:10-14)
關於這一點,撒母耳記下和歷代志上的記載也有所不同。撒母耳記下24:13說七年饑荒,歷代志上21:12則說三年。(希臘語《七十子譯本》的撒母耳記說「三年」。)其中一個解釋是,撒母耳記下所說的七年饑荒,包括掃羅和他的家殺害基遍人而招致的三年饑荒。(撒下21:1,2)接著的那一年(人口登記花了9個月零20天[撒下24:8])是第四年,再加三年就等於七年。雖然兩個記載的差別有可能是抄寫的錯誤,但值得記住的是,任何人在對相關的事實和情況還沒有全盤了解之前,妄下結論都是不適當的。
-
-
人口登記洞悉聖經(下冊)
-
-
後來的人口登記 後來的以色列王和猶大王也進行了一些登記。在亞瑪謝王的日子,猶大部族和便雅憫部族中滿20歲的男丁共有30萬。(代下25:5)烏西雅王手下登記的軍隊有30萬7500人,由2600個宗族首領負責統領。(代下26:11-13)
公元前537年,在所羅巴伯帶領下返回故土的以色列人也曾進行人口統計。結果顯示共有4萬2360個以色列人,7337個僕婢,還有200個歌手(馬所拉文本的尼希米記說有245個歌手)。(拉2:64,65;尼7:66,67;見尼希米記)
耶穌出生前的人口登記 根據《希臘語經卷》記載,羅馬接管猶地亞以後,進行過兩次人口登記,主要目的是為了徵稅和徵兵,而不僅僅是統計人口。路加福音論到頭一次登記,說:「在那段日子[公元前2年左右],凱撒奧古斯都頒布法令,要在全地登記戶口。這第一次登記,是居里紐做敘利亞總督的時候進行的。人人都回鄉登記,各歸各城。」(路2:1-3)奧古斯都這道法令證明是上帝的旨意,因為當時快要分娩的馬利亞也不得不跟約瑟一起從拿撒勒前往伯利恆登記,結果耶穌在大衛的故鄉伯利恆誕生,使聖經的預言得以應驗。(路2:4-7;彌5:2)
居里紐任內進行的兩次登記 聖經批評家聲稱,居里紐任敘利亞總督期間,只在公元6年左右進行過一次戶口登記。這次登記觸發了叛變,加利利人猶大和奮銳黨起來作亂。(徒5:37)其實,這是居里紐任總督時進行的第二次登記,因為在安提阿以及鄰近地區發現的銘文顯示,在此之前若干年,居里紐曾是羅馬皇帝派駐敘利亞的副將。(《新近的發現證明〈新約〉真實可靠》,W.拉姆齊著,1979,285,291頁)關於這點,克朗蓬譯的法語聖經(1939,360頁)引述《新約詞典》說:「聰普特(《銘文評注》,第2卷,86-104頁;《羅馬行省敘利亞》,97-98頁)和莫姆森(《聖奧古斯都的功績》)這兩位學者的研究證實,居里紐曾兩次被委任為敘利亞總督。」許多學者認為,居里紐第一次的總督任期在公元前4年至公元前1年期間,可能從公元前3年到公元前2年。然而,他們推算的方法並沒有確鑿根據,因此居里紐當總督的年份至今仍然難以確定。(見居里紐)不過,從約瑟夫斯記述的細節來看,居里紐第二次的總督任期應該包括公元6年在內。(《猶太古史》第18卷26節[2章1段])
因此,歷史家和聖經執筆者路加說得一點沒錯:耶穌誕生前的戶口登記是「第一次 登記,是居里紐做敘利亞總督的時候進行的」,跟居里紐後來再做敘利亞總督時所進行的第二次 登記有所不同,後者就是路加在使徒行傳5:37記載迦瑪列所提到的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