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波尼度洞悉聖經(上冊)
-
-
後來,希羅多德的著作(第1卷,188節)又提到波斯人居魯士跟拉比尼圖、尼托克里斯二人所生的兒子交戰。
《耶魯東方叢書》中有一卷叫《拿波尼度與伯沙撒》,R.P.多爾蒂教授在書中提出一個推測,說尼托克里斯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兒,所以拿波尼度(拉比尼圖)就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婿。(1929,63頁;另見17,30頁)希羅多德提到尼托克里斯和拿波尼度(拉比尼圖)所生的「兒子」,相信就是伯沙撒,居魯士也確曾跟這人交戰。這個見解雖然主要基於邏輯推理,卻足以解釋拿波尼度為什麼能登上巴比倫的王位,況且這跟聖經的記載也是一致的。聖經的希伯來語原文說,尼布甲尼撒是拿波尼度之子伯沙撒的「父親」(但5:11,18,22),其實希伯來語「父親」一詞有時指祖父或祖先。這樣,伯沙撒就是尼布甲尼撒的外孫了。(又見伯沙撒)
-
-
拿波尼度洞悉聖經(上冊)
-
-
一些稜柱記載了拿波尼度向月神的禱告,他在禱告中提到自己和長子伯沙撒。(《舊約時期的文獻》,D.W.托馬斯編,1962,73頁)一篇銘文顯示,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委任伯沙撒在巴比倫作王,他則率軍遠征阿拉伯的提瑪,終於攻下這個地方。
-
-
拿波尼度洞悉聖經(上冊)
-
-
關於居魯士的挺進,這部編年史說,居魯士在俄庇斯取得勝利後,接著攻取西巴爾(巴比倫以北約60公里[37英里]),「拿波尼度出逃」。文獻接著記述米底亞-波斯聯軍攻佔巴比倫,並說拿波尼度返回巴比倫時就被俘擄了。(《古代近東文獻》,306頁)公元前3世紀的巴比倫祭司貝羅索斯記述,拿波尼度曾跟居魯士的軍隊交戰,卻敗下陣來。拿波尼度逃到博爾西帕(位於巴比倫西南偏南),巴比倫覆亡之後,他向居魯士投降,被流放到卡曼尼亞(位於波斯南部)去。這個記載跟但以理書第5章一致,聖經的但以理書表明巴比倫陷落時,伯沙撒是執政王。
但以理書第5章雖然沒有直接提到拿波尼度,但值得留意的是,但以理書只記載了巴比倫陷落之前的幾件事,至於巴比倫帝國覆亡當晚的情形,更只用了寥寥數語。不過,但以理書5:7,16,29看來暗示拿波尼度的統治地位,因為伯沙撒應許要使但以理在國內位列第三,這表明拿波尼度位列第一,伯沙撒位列第二。因此,多爾蒂教授評論說:「但以理書第5章完全沒有提及拿波尼度,這跟事實是相符的,因為拿波尼度看來跟古巴魯[居魯士軍隊的首領]進城時所發生的事沒有關係。」(《拿波尼度和伯沙撒》,195-196頁;另見73,170,181頁;見但5:1,Rbi8 腳注)
-
-
拿波尼度洞悉聖經(上冊)
-
-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這部編年史很明顯提到伯沙撒。雖然伯沙撒這名字沒有出現,但史密斯在《巴比倫的歷史文獻:巴比倫的陷落》(倫敦,1924,100頁)一書中根據編年史後部分的內容(第2欄,第5,10,19,23行)指出,第1欄第8行顯示拿波尼度把王權交給伯沙撒,讓他與自己共同執政。編年史中反覆說「王儲在阿卡得[巴比倫尼亞]」,而拿波尼度則在提瑪(位於阿拉伯)。雖然《拿波尼度編年史》沒有提到伯沙撒的名字和他的死亡,但這不該令人質疑但以理受啟示所寫的記載的真實性。但以理書第5章很生動地記述巴比倫陷落的經過,當中伯沙撒的名字出現了八次,並以伯沙撒之死為結束。在另一方面,研究楔形文字的專家承認,《拿波尼度編年史》過於簡短,況且,正如上文所說,這份文獻的寫作目的是要貶損拿波尼度,而不是要記述詳盡的歷史。R.P.多爾蒂在《拿波尼度與伯沙撒》(第200頁)一書中指出:「聖經的記載可說更勝一籌,因為 其中提到伯沙撒的名字。」(楷體本書所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