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華洞悉聖經(下冊)
-
-
同樣,大部分所謂的「新約」譯本也都沒有上帝的名字。不過,這個名字的縮寫式卻在啟示錄19:1,3,4,6(和合,新譯,呂譯,現譯)的「哈利路亞」(英語Alleluia或Hallelujah)一句中出現。這幾節經文說,上帝的靈體兒子大聲呼喊:「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新世)由此可見,上帝的名字絕不會過時而被淘汰;相反,這個名字仍然意義重大,跟我們有切身關係,就像在基督之前的時代一樣。那麼,我們在《希臘語經卷》中,為什麼見不到上帝名字的全貌呢?
我們在現存的《希臘語經卷》古抄本中,為什麼見不到上帝名字的全貌?
長期以來,學者們辯稱,《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受上帝啟示寫作時,所引用的是《希伯來語經卷》的《七十子譯本》;既然這部譯本用了「基里奧斯」(主)或「提奧斯」(神或上帝)去取代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自然就不再使用「耶和華」這名字了。但正如上文所述,這個論點現已站不住腳。P.卡勒博士指出,最古老的《七十子譯本》殘片其實是有 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的。他評論說:「現在我們確知,希臘語的經文[《七十子譯本》]最初是猶太人寫給猶太人看的,所以無需將上帝的名字譯做『基里奧斯』,只須用希伯來字母或希臘字母將上帝的名字保存在抄本裡就行了。後來基督徒不再明白用希伯來字母寫成的上帝名字是什麼意思,就用『基里奧斯』取代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開羅祕庫》,牛津,1959,222頁)但《希伯來語經卷》的希臘語譯本是在什麼時候作出這種改變的呢?
看來這種改變發生在耶穌和使徒們去世後的幾個世紀期間。在阿奎拉的希臘語譯本(成於公元2世紀)中,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仍然以希伯來字母寫成。在公元245年左右,著名的學者奧利金編輯了《希伯來語經卷》的《六文本合參》,以六欄分別列出:(1)希伯來語和阿拉米語文本,(2)希臘語音譯本(及以下各希臘語譯本),(3)阿奎拉譯本,(4)西馬庫斯譯本,(5)《七十子譯本》,(6)迪奧多蒂翁譯本。研究過現存的抄本殘片之後,W.G.沃德爾教授說:「在奧利金的《六文本合參》中……希臘語的阿奎拉譯本、西馬庫斯譯本和《七十子譯本》全都以希臘字母ΠΙΠΙ代表JHWH;在《六文本合參》的第二欄,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則是用希伯來字母寫的。」(《神學研究雜誌》,牛津,第45卷,1944,158-159頁)有些學者相信在奧利金的《六文本合參》的最早版本裡,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在各欄中全都 是用希伯來字母寫的。奧利金本人評論詩篇2:2時說:「在最準確的抄本裡,上帝的名字是用希伯來字母寫的,但不是今天的希伯來[字母],而是最古老的字母。」(《希臘教父學》,巴黎,1862,第12卷,1104欄)
到了4世紀,《通俗拉丁文本聖經》的譯者哲羅姆在他所寫的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序言中說:「甚至在現今,我們仍在某些希臘語的經卷裡見到上帝名字的四個古希伯來字母[יהוה]。」在公元384年寫於羅馬的一封信中,哲羅姆列出《希伯來語經卷》中十個代表上帝的名字,並說:「第九個是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是人們認為『無法讀出來的』[希臘語a·nek·phoʹne·ton『阿內克福內通』],而組成這名字的字母是Iod,He,Vau,He。有些缺乏知識的人在希臘語的讀物中見過這些字母,由於字形相似,就常將這些字母讀作希臘字母ΠΙΠΙ[相當於羅馬字母PIPI]。」(《聖經希臘語紙莎草紙殘片》,F.迪南著,開羅,1966,47頁腳注4)
所謂的基督徒在《七十子譯本》中用「基里奧斯」(主)去取代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這些人並不是耶穌的早期門徒,而是之後幾個世紀的人。當時,聖經所預告的叛道勢力已經形成,結果把基督教的純正道理玷污了。(帖後2:3;提前4:1)
耶穌和門徒常使用上帝的名字 在耶穌和門徒的日子,人們肯定可以在聖經裡,不論是希伯來語的抄本還是希臘語的抄本,讀到上帝的名字。耶穌和門徒有沒有在言談和寫作中使用上帝的名字呢?鑑於耶穌強烈譴責法利賽派的傳統(太15:1-9),我們要是認為耶穌和門徒在這方面竟會受法利賽派的主張(例如《密西拿》提及的)所影響,就太不合理了。耶穌自己的名字,意思就是「耶和華是拯救」。他宣告說:「我奉我父親的名而來」。(約5:43)他還教門徒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你的名彰顯為聖。」(太6:9)他說自己的工作是「奉我父親的名所做的」。(約10:25)他殺身成仁之前的晚上向上帝禱告,說他已經向門徒顯明天父的名,然後懇求說:「聖潔的父親啊,為了你自己的名,就是你託付給我的名,求你看顧他們」。(約17:6,11,12,26)因此,耶穌引用《希伯來語經卷》或朗讀其中的經文時,無疑會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華」。(比較太4:4,7,10和申8:3;6:16;6:13;也比較太22:37和申6:5;太22:44和詩110:1;路4:16-21和賽61:1,2)在這方面,耶穌的門徒,包括受上帝啟示寫《希臘語經卷》的門徒,必定會跟隨耶穌的榜樣。
那麼,《希臘語經卷》(即所謂的「新約」)現存的抄本中,為什麼都沒有上帝的名字呢?看來是因為這些抄本製成時(從公元3世紀開始),使徒和門徒的原抄本已經被人竄改了,是後期的抄經士用「基里奧斯」(主)和「提奧斯」(神或上帝)去代替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見上冊324頁圖片)事實表明,這正是《希伯來語經卷》的《七十子譯本》較後期抄本的遭遇。
在譯本中恢復上帝的名字 有些譯《希臘語經卷》的人看出,上述抄本顯然被人竄改了,就著手在他們的譯文裡恢復「耶和華」這名字。本傑明·威爾遜在19世紀翻譯的《雙語對照強調譯本》,其中不少地方都有「耶和華」這名字,特別是在基督教執筆者引用《希伯來語經卷》的地方。其實早在1533年,安東·馬加里塔的譯本面世時,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已開始在《希臘語經卷》的希伯來語譯本中出現。自那時以來,在多部《希臘語經卷》的希伯來語譯本中,每逢執筆者引用《希伯來語經卷》中有上帝名字的經文時,譯者都使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
《希臘語經卷》的不少譯本都包含上帝的名字,以下是其中幾本
馬太福音21:9 《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新約全書》(馬薩諸塞語),約翰·艾略特譯,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出版,1661
馬可福音12:29,30 《梵蒂岡抄本新約英語譯本》,赫爾曼·海因費特譯,英國倫敦出版,1864
以弗所書5:17 《主耶穌基督的新約》(希伯來語部分),埃利亞斯·胡特爾譯,德國紐倫堡出版,1599
羅馬書15:11 《新約全書》(德語),約翰·雅各布·施托爾茨譯,瑞士蘇黎世出版,1781-1782
這種做法是非常正確的。請留意牛津大學威克里夫學院的已故校長R.B.格德爾斯通的評論。他發表評論時,原本有「耶和華」這名字的《七十子譯本》的早期抄本尚未被發現。他說:「如果那部譯本[《七十子譯本》]保留了上帝的名字[耶和華],或用一個希臘語詞去指『耶和華 』,另一個詞去指『阿多奈 』[主或至高主宰],那麼這種做法必能在『新約』所記述的演講和論據裡見到。這樣,我們的主引用詩篇110篇時,就很可能說『耶和華對阿多奈說』,而非『主 對我主 說』。」
基於上述理由(現在已有事實證明以上論點正確),他補充說:「假設一個基督教學者要把希臘語的『新約』譯成希伯來語,每逢希臘語『基里奧斯』(主)出現的地方,他就得仔細考慮上下文,好確定用哪個希伯來語詞才對。如果『舊約』[《七十子譯本》]的譯文曾保留『耶和華 』這名字,那麼譯者把『新約』譯成其他各種語言時,也必遇到同樣的問題。在許多情況下,參考《希伯來語經卷》的經文可以起指引作用。比方說,每逢『主的天使』這個詞組出現時,我們就知道『主』是指『耶和華 』;至於『主的話語』一詞,我們參考『舊約』的經文就能作出類似的結論;『萬軍之主』這頭銜的情況也一樣。每逢『我的主』或『我們的主』這兩個詞組出現時,我們就知道不該將『主』改為『耶和華 』;相反,我們必須用『阿多奈 』或『阿東尼 』一詞。」(《舊約同義詞》,1897,43頁)基於這個論據,之前提及的《希臘語經卷》各譯本都在譯文中加上了「耶和華」這個名字。
在這方面很傑出的一部譯本,是本書自始至終均引用的《新世界譯本》。在這部譯本的英語《希臘語經卷》部分,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出現了237次。正如上文表明,這樣做是有充分根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