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聖經
    洞悉聖經(下冊)
    • 作者 本文的附表顯示,大約有四十個人受一位作者耶和華上帝任用,像祕書一樣記錄他所啟示的話語。「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這包括《希臘語經卷》和「其他經文」。(提後3:16;彼後3:15,16)「上帝用聖靈啟示」這個詞組,譯自希臘語the·oʹpneu·stos(泰奧普紐斯托斯),意思是「上帝呼出」。上帝向忠信的人「呼氣」,使他的聖靈(發出的動力)作用在他們身上,指引他們記下上帝的意思,正如經上記著說:「預言從來不是人憑自己意思說的,而是人受聖靈感動,把上帝的話說出來。」(彼後1:21;約20:21,22;見聖靈啟示)

      上帝那隱形的聖靈好比他的「指頭」,所以當人們看見摩西施行超自然的奇事時,不禁喊道:「這是上帝的指頭所做的!」(出8:18,19;比較太12:22,28和路11:20中耶穌的話)上帝再次顯示力量,「用指頭」開始寫下聖經,把十誡刻在石版上。(出31:18;申9:10)耶和華要任用人作為他的祕書簡直輕而易舉。就算他們「是沒有學問的普通人」,沒受過高等學府的訓練,也不成問題。(徒4:13)不管他們以製造帳幕為業,還是牧人、農夫、漁夫、收稅人、醫生、祭司、先知、君王,都無關緊要。耶和華發出動力,把他的思想傳到執筆者的腦海裡。有時候,上帝容許人用自己的措辭表達上帝的思想,讓執筆者的性格和個人特徵通過作品流露出來,同時始終保持一貫的主題和宗旨。這樣,寫成的聖經所反映的,就是耶和華的思想和旨意,無論是價值,還是涵蓋的範圍,都遠超過凡人的著作。全能的上帝命人寫下他的話語傳達真理,他必確保寫作的語言容易明白,也容易翻譯成差不多所有語言。

  • 聖經
    洞悉聖經(下冊)
    • 耶穌和《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把這部神聖著作的集子稱為「聖經」。(太21:42;可14:49;路24:32;約5:39;徒18:24;羅1:2;15:4;提後3:15,16)在《希臘語經卷》裡,希臘語名詞gra·pheʹ(格拉費,字面意思是「著作」)單指上帝的話語聖經。《希伯來語經卷》和《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也曾引用其他文獻,例如讓公眾翻查的官方世系記錄和史書等等。可是,那些文獻沒有被視為受上帝啟示,跟正典的地位也不一樣。除了正典的書信外,使徒們也曾給某些會眾寫過其他書信。例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9說,「我從前寫信告訴你們」,顯示他在寫哥林多前書以前,曾寫過另一封信給哥林多人,只是目前已經失傳了。上帝的聖靈顯然沒有為基督徒會眾保存某些書信,因為只有收信人才必須知道信的內容。

      希臘語名詞gramʹma(格蘭馬,意思是「字母」)來自動詞graʹpho(格拉福)。假如「格蘭馬」用來指「文件」,某些譯本有時翻作「聖經」,某些譯本翻作「聖典」。(約5:47;提後3:15;見《希臘語經卷》;《希伯來語經卷》)

      聖經這套叢書是上帝向人傳達他思想的書面形式,是上帝的話語。以下的用語確認了這點:「耶和華所說的……話」(申8:3;書24:27)、「耶和華的誡命」(拉7:11)、「耶和華的律法」「耶和華的提醒」「耶和華的命令」(詩19:7,8)、「耶和華口裡所出的……話」(太4:4)、「耶和華的話」(帖前4:15)。聖經執筆者屢次把這些神聖著作稱為「上帝的聖言」。(羅3:2;徒7:38;來5:12;彼前4:11)

      基督和使徒引用聖經作為權威 耶穌基督和《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引用摩西和眾先知的著作,作為權威去支持自己的教導和著作,因為這些前人的著作是上帝所啟示的。他們引用這些著作的時候,常常用上「格拉費」這個詞。這些希伯來語著作往往總稱為「聖經」(原文是複數詞形)。(太21:42;22:29;可14:49;約5:39;徒17:11;18:24,28)有時,執筆者引用某一句經文,就會用「聖經」一詞的單數詞形,表示所引經文是《希伯來語經卷》整部著作的一部分。(羅9:17;加3:8)此外,執筆者也會把一句經文稱為「經」「經文」「聖經」(原文是單數詞形),指一句有權威的話。(可12:10;路4:21;約19:24,36,37)在提摩太後書3:16和彼得後書1:20,看來保羅和彼得都把上帝啟示的希伯來語和希臘語著作稱為「聖經」(原文是單數詞形)。在彼得後書3:15,16,彼得說保羅的著作是「經文」(原文是複數詞形)的一部分。

      「先知所寫的聖經」這個詞組(羅16:26),指的也許是整本《希伯來語經卷》包含預言的性質(參看啟19:1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