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法洞悉聖經(上冊)
-
-
遠在人類被造之前,上帝已奠定這種計算時間的基礎。創世記1:14,15說:「天空要有光源」,目的之一是可以「定季節、日子、年月」。因此太陽日、太陽年、太陰月都是依照自然法則去計算的,這些自然法則包括:地球繞著地軸自轉一周是一日,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是一年,而月球跟地球和太陽的相互關係就形成月相的周期。至於一週多少天和一天幾小時,倒是世人自己定出來的。
從人類的始祖亞當開始,時間就是以年來計算的。這樣,亞當生塞特時「一百三十歲」。(創5:3)
-
-
曆法洞悉聖經(上冊)
-
-
同一個記載也表明,挪亞以12個月為一年。(見年)
-
-
曆法洞悉聖經(上冊)
-
-
早期的曆法主要是陰曆,即每個月份是以月球運轉的周期來計算的,例如從一個新月到下一個新月為一個完整的周期。平均來說,一個太陰月約有29天12小時又44分,所以月份一般是以29天或30天來計算的。但在聖經中,「月」這個詞通常指30天。(對照申21:13和34:8;也對照啟11:2,3)
陰曆年以十二個太陰月為一年,比起太陽年的一年(365 1⁄4天),約莫少了11天。既然四季的周而復始是以太陽年去定的,世人就要調整陰曆去配合太陽年了,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太陰太陽年(陰陽年),即月是太陰月,年是太陽年。方法是每年加幾天(閏日),每幾年加一個月(閏月),去彌補一年十二個太陰月的不足。
希伯來人的曆法 以色列人所用的,就是這種太陰太陽曆。從耶和華上帝定立聖年開始的時間,就能看出這一點。上帝把春季的亞筆月定為聖年的開始,並把若干個收割的日子定為以色列人應該慶祝的節期。這些日子如要配合某種莊稼的收割,就得有一個跟四季更替一致的曆法安排,好彌補陰曆年和陽曆年之間的差異。(出12:1-14;23:15,16;利23:4-16)
圖表:聖經月份名稱對照表
聖經沒有說以色列人最初怎樣在曆法中插入相差的日數或月份。不過合乎情理的是,他們可以根據春分和秋分去衡量少算了的日子,然後修改曆法以彌補差異。雖然聖經沒有特別提及這種調整,但以色列人獲釋回鄉之後把第十三個月插入曆法中,稱為「閏亞達月」(第二個亞達月)。
沒有任何存世的記載表明,猶太人曾使用固定的或標準的曆法,直到公元4世紀(約公元359),希勒爾二世明文規定,每十九年的第三、六、八、十一、十四、十七、十九年是閏年,即該年有十三個月。這個十九年的周期一般稱為「默冬周期」,是以希臘數學家默冬(公元前5世紀)為名的,雖然也有證據顯示這個周期是默冬之前的巴比倫人所定的。(見R.A.帕克與W.H.杜伯斯坦合著的《巴比倫編年史,公元前626-公元75》,1971年,1,3,6頁)這個周期的開始,是以每十九年的新月和滿月於太陽年中的相同日期重現來計算的。
-
-
曆法洞悉聖經(上冊)
-
-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奉上帝之命將春季的亞筆月(尼散月)定為聖曆的開始。(出12:2;13:4)聖經的記載表明,在此之前,以色列人將秋季定為一年的開始,上帝認同這個安排。結果,他的子民採用兩套曆法:聖曆和民曆(即農曆)。(出23:16;34:22;利23:34;申16:13)以色列人獲釋回鄉之後,民曆是以下半年的提斯利月一日為一年的開始,而猶太人現今仍在這一天慶祝新年(歲首節)。
1908年,基瑟出土了一個近似古希伯來語的手寫曆法,一般相信是公元前10世紀的物品。這是個農曆曆法,記載從秋季開始的一切農事活動。簡單說,它先記載了收藏、撒種和春耕,每項活動兩個月;接著是收割大麥和麻,以及一般的收割,每項工作一個月;隨後兩個月修剪葡萄;最後一個月收割夏季的果子。(利26:5)
本文附帶的對照表,說明各月份跟聖曆和民曆的關係,以及相當於今天公曆的哪個月份。
-
-
曆法洞悉聖經(上冊)
-
-
儒略曆和格雷果里曆 公元前46年,尤利烏斯·凱撒(儒略·凱撒)頒布法令,將羅馬曆法從陰曆年改為陽曆年。這個稱為「儒略曆」的曆法,所根據的是希臘天文學家索西琴尼計算時間的方法:由一月一日起計算一年的開始,一年十二個月,時間固定,平年有365天,每四年有一個閏年,就是在這一年多加一天去彌補回歸年(太陽年,一年有3651⁄4天)所沒有計算的時間。
事實上,儒略曆的年比實際的太陽曆的年長了逾11分14秒。因此到了16世紀,兩者就相差了整整十天。公元1582年,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將儒略曆稍為修改,保留每四年一個閏年,但閏年的年份必須能被400除盡的才算數。1582年頒下的教宗諭旨,使該年有十天被刪除了,結果10月4日成了10月15日。目前大多數地區所用的是格雷果里曆,本書記載的歷史日期,所根據的也是這個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