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撒但
    洞悉聖經(下冊)
    • 使徒保羅把撒但歸入「天上的邪靈」之列,並稱他們為「統治這個黑暗世界的」。(弗6:11,12)撒但操控著地球上空靈界的隱形惡勢力,可說是「空中掌權的首領」。(弗2:2,新譯)啟示錄說他「迷惑了普天下的人」。(啟12:9)使徒約翰指出,「全世界都受那惡者控制」。(約一5:19)因此撒但是「統治全世界的王」。(約12:31)由於這緣故,雅各寫道:「誰想跟世俗做朋友,誰就淪為上帝的仇敵。」(雅4:4)

      力圖消滅女人的「苗裔」 撒但自始就力圖阻止應許的「苗裔」從亞伯拉罕的後代中產生。(創12:7)撒但顯然想使撒拉受到玷污,以致不配產生應許的苗裔。但上帝插手干預,使撒拉得以保持清白。(創20:1-18)撒但千方百計要消滅蒙上帝選作亞伯拉罕後裔的人,即以色列這個國族。正如聖經歷史自始至終顯示,他再三誘使以色列人犯罪,又促使其他國族前來攻打他們。有一次,撒但在攻擊上帝方面看來相當成功,令他不禁躊躇滿志。當時,聖經歷史上第三個世界霸權巴比倫的國王攻下了耶路撒冷,推翻了大衛子孫西底家王的統治,摧毀了耶和華的聖殿,使耶路撒冷和猶大淪為荒土。(結21:25-27)

      尼布甲尼撒創立的巴比倫王朝成了撒但的工具,把以色列人擄去,奴役他們達68年之久,直到巴比倫本身被推翻為止。巴比倫從不釋放被擄的人,由此反映出撒但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試圖跟宇宙的至高主宰耶和華抗衡。巴比倫的諸王崇拜馬爾杜克神、伊什塔爾女神和其他許多神。他們所拜的其實是邪靈。既然巴比倫諸王屬於跟耶和華疏遠的世界,自然受撒但轄制。(詩96:5;林前10:20;弗2:12;西1:21)

      撒但使巴比倫王野心勃勃,要統治全世界,甚至超越「耶和華的寶座」(代上29:23),凌駕「上帝手下的星」,即出自大衛世系的列王,他們都坐在設於摩利亞山(引申為錫安山)的寶座上。巴比倫王(即巴比倫的王朝)在心裡「高舉自己」,在自己和擁護者眼中彷彿「明亮之星、黎明之子」。(有些英語譯本沿用《通俗拉丁文本聖經》中的Lucifer一詞。這詞譯自希伯來語heh·lelʹ[赫萊],意思是「發光者」。赫萊不是名字或頭銜,而是描述尼布甲尼撒所創立的巴比倫王朝的顯赫地位的一個字眼。)(賽14:4-21)巴比倫既然是撒但的工具,它的「王」也反映了撒但的野心和慾望。耶和華再次搭救自己的子民,使他們得以重返故土,直到應許的真正苗裔來臨。(拉1:1-6)

  • 撒但
    洞悉聖經(下冊)
    • 其中一次,撒但把世上萬國和萬國的榮耀都指給耶穌看,並聲稱自己擁有這一切。耶穌沒有反駁撒但的聲稱,但他絕不會考慮走任何「捷徑」作王,也不會只取悅自己,甚至容不下這樣的念頭。他立即回答撒但說:「撒但,走開!因為經上記著說:『要崇拜耶和華你的上帝,單要敬奉他。』」於是撒但「就離開耶穌,窺伺別的機會」。(太4:1-11;路4:13)由此可見雅各後來所說的話的確很對:「你們要……反抗魔鬼,魔鬼就會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

  • 撒但
    洞悉聖經(下冊)
    • 耶穌傳道期間曾面對許多危險。撒但利用手下的臣僕阻撓耶穌,若不是設法使他犯錯,就是試圖將他殺死。有一次,民眾想拉住耶穌叫他作王,但他不願意這樣做,因為他只願在上帝所定的時間,以上帝認可的方式作王。(約6:15)另一次,他家鄉的人要殺死他。(路4:22-30)撒但不斷利用人施計陷害耶穌。(太22:15)撒但雖然費盡心思,卻從未能使耶穌在思想和行為上有任何偏差。事實充分證明,撒但是個說謊者,他詆毀上帝的至高統治權,又質疑上帝僕人的忠誠,卻以失敗告終。正如耶穌在死前不久說:「這個世界現在要受審判。統治全世界的王現在要被趕出去。」(約12:31)撒但利用罪轄制全人類。耶穌深知自己不久就會被撒但害死,但他在最後一次跟門徒守逾越節之後滿懷自信地說:「統治全世界的王將要來到。他對我是無能為力的。」(約14:30)

      幾小時之後,撒但果然把耶穌害死。他首先控制了耶穌的一個使徒,然後利用猶太領袖和羅馬世界霸權的力量,使耶穌在痛苦和屈辱中死去。(路22:3;約13:26,27;18,19章)通過這件事,撒但表明自己是「有能力使人死的魔鬼」。(來2:14;路22:53)但撒但這樣做其實弄巧成拙,反而促成了聖經預言的實現,因為聖經早已預告耶穌會犧牲生命為人贖罪。耶穌至死都清白無辜,因此能為人類付出贖價。耶穌藉著自己的死(以及上帝隨後把他復活過來),使有罪的人類能脫離撒但的魔掌。正如聖經指出,耶穌成為血肉之軀,「這樣,藉著他的死,他就能消滅有能力使人死的魔鬼,又能釋放所有因怕死而終生受奴役的人」。(來2:14,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