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比喻
    洞悉聖經(上冊)
    • (15)走失一隻綿羊(路15:3-7) 路加福音15:1,2顯示,法利賽派和抄經士看見耶穌樂意接待罪人和收稅人,就竊竊私議,於是耶穌說了這個比喻。馬太福音18:12-14記載了一個類似的比喻,但場合並不一樣。

      猶太人憎恨羅馬人,因此也憎恨替羅馬人收稅的人,尤其是做這種工作的猶太人,更加受人鄙視。當日聽耶穌講話的人,很容易從日常生活中明白他那關於走失一隻綿羊的比喻。一隻走失的綿羊是很孤立無援的,需要牧人去尋找,把羊帶回來。天上為悔改的罪人喜樂,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卻為耶穌關心罪人而大發牢騷,兩者形成強烈對照。

      (16)丟失一個銀幣(路15:8-10) 背景見路加福音15:1,2。這個比喻緊接在走失一隻綿羊的比喻後講出。第10節說明比喻的應用。

      一個銀幣(希臘銀幣「德拉克馬」)差不多等於一天的工資。可是,這個丟失的銀幣也許是一套10個錢幣(如傳家寶或一串珍貴的項鏈)中的一個,因此特別有價值。要找就得點燈,因為家裡就算有窗,也通常相當小。掃地會比較容易找到失物,因為那時的房子通常只有泥地。

      (17)浪子回頭(路15:11-32) 法利賽派和抄經士看見耶穌樂意接待收稅人和罪人,跟他們一起吃飯,就竊竊私議,於是耶穌說了走失綿羊和丟失銀幣兩個比喻,然後再說這個比喻。

      按照猶太人的律法,小兒子繼承的財產是長兄的一半。(申21:17)比喻中的小兒子到遠方去了,猶太人也認為收稅人離棄同胞去為羅馬服務。在猶太人看來,被迫放豬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為根據摩西律法,豬是不潔的。(利11:7)小兒子回家後,懇求父親把他當做雇工,而不是把他看做兒子。在當日,雇工連奴隸也不如,因為根本不算是家中的一分子。雇工只是叫回來打工的外人,往往每次只雇用一天。(太20:1,2,8)父親吩咐人把最好的袍子拿來給小兒子穿上。這不光是一件簡單的衣服,可能是一件精工繡成的錦衣,是專為貴賓而設的。戒指和鞋可能是尊嚴和自由人的象徵。

  • 比喻
    洞悉聖經(上冊)
    • (22)自以為義的法利賽派和懺悔的收稅人(路18:9-14) 耶穌說這個比喻的背景和用意,分別載於第9和14節。

      上聖殿禱告的人不能進聖所或至聖所,只可以進周圍的院子禱告。這兩個人都是猶太人,很可能站在外院,一般稱為女院。法利賽派向來十分驕傲,自以為義,總是看不起別人。(約7:47,49)他們每星期禁食兩次,儘管摩西律法並沒有這樣的規定。據說,他們選擇在集市的日子禁食;因為當天鎮上有許多人,會堂舉行特別的集會,本地的公議會也開會,這樣人們就能看見他們多麼虔誠。(太6:16;另見10:17,Rbi8 腳注)負責收稅的猶太人可以到聖殿去,但他們由於為羅馬服務而受人憎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