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學洞悉聖經(上冊)
-
-
從公元前1943年到出埃及 出埃及記12:40,41說:「住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在異地共住了四百三十年。四百三十年結束的那一天,耶和華的大軍都從埃及地出來了。」雖然許多聖經譯本在40節的譯法都指以色列人在埃及一共住了430年,但原本的希伯來語卻容許《新世界譯本》以上的譯法。再者,在加拉太書3:16,17,保羅說亞伯拉罕之約生效430年以後,就訂立律法之約。可見,當亞伯拉罕依照上帝的應許採取行動,在公元前1943年過幼發拉底河前往迦南時,他實際上正前往上帝指示他的「地」去,當時亞伯拉罕之約就生效了。(創12:1;15:18-21)然後過了整整430年,他的後代果然在公元前1513年得到上帝拯救,從埃及出來,同一年,上帝跟他們訂立了律法之約。證據顯示,很久以前已經有譯者認為出埃及記12:40,41提到的那430年是從以色列人的祖先前往迦南時開始計算的,例如希臘語《七十子譯本》譯作:「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和迦南地[一共]住了四百三十年。」
從亞伯拉罕遷往迦南,到雅各下到埃及去,合共215年。這個數目是按照以下事實計算出來的:從亞伯拉罕離開哈蘭到以撒出生過了25年(創12:4;21:5),從以撒出生到雅各出生過了60年(創25:26),雅各進埃及時130歲(創47:9),這幾個數目合共215年(公元前1943-前1728)。這意味著以色列人後來在埃及同樣生活了215年(公元前1728-前1513)。在這段時期,以色列人有足夠時間繁衍後代,單是「男人」的數目就達到60萬人,詳見出埃及。(出12:37)
耶和華告訴亞伯蘭(亞伯拉罕):「你要確實知道,你的苗裔要僑居外地,事奉當地的人。當地的人必苦待他們四百年。」(創15:13;另見徒7:6,7)這番話是上帝在應許的「苗裔」以撒出生之前說的。公元前1932年,埃及婢女夏甲給亞伯蘭生了以實瑪利,到了公元前1918年,以撒出生。(創16:16;21:5)以色列人出埃及,結束了被「苦待」的日子。(創15:14)由此倒數400年就來到公元前1913年,那時以撒大約五歲。看來當時以撒剛斷奶,正「僑居外地」,也初嘗了預言所說被「苦待」的滋味,因為約19歲的以實瑪利「戲弄」他。(創21:8,9)在今天看來,以實瑪利戲弄亞伯拉罕的繼承人可能微不足道,但在族長時期就大為不同了。從撒拉的反應和上帝贊同她趕走夏甲和夏甲的兒子以實瑪利,就可以看出事態嚴重。(創21:10-13)聖經詳盡地記述了這件事,也顯示了這件事標誌著預言所說亞伯拉罕的苗裔被苦待的那400年就在當時開始,直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為止。(加4:29)
從公元前1513年到以色列國分裂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第四百八十年」,就是所羅門作王的第四年,這一年他在耶路撒冷動工建造耶和華的殿。(王上6:1)「第四百八十年」是個序數,即整整479年零若干時間,這次是一個月。從出埃及(公元前1513年尼散月)計算479年就來到公元前1034年,那年聖曆二月,即西弗月(相當於公曆4月下半個月至5月上半個月),聖殿的工程展開了。既然這是所羅門統治第四年(另一個序數),那麼他在整整三年前,即公元前1037年,就登基作王。他在位的40年顯然從公元前1037年尼散月直到公元前997年尼散月,而他的王國也在公元前997年分裂了。下圖列出了這段時期的年代計算。
事件
年份
相距年數
從離開埃及
公元前1513
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
公元前1473
40年
到士師時期結束以及掃羅開始作王
公元前1117
356年
到大衛開始作王
公元前1077
40年
到所羅門開始作王
公元前1037
40年
到以色列國分裂
公元前997
40年
從離開埃及到以色列國分裂的總年數(公元前1513-前997)
516年
圖中的年數都是有經文依據的,例如申命記2:7;29:5;使徒行傳13:21;撒母耳記下5:4;列王紀上11:42,43;12:1-20。一些聖經學者評論這段時期有四個40年,是聖經執筆者「但求數目勻稱」的結果,而非基於準確的年代計算。事實剛相反,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前,在曠野流浪了近乎整整40年,從而應驗了民數記14:33,34所記載的判決。(參看出12:2,3,6,17;申1:31;8:2-4;書4:19)另外三個40年都可能有零數。根據撒母耳記下5:5,大衛作王的時期實際是40 1⁄2年。如果上述君王的在位年是從尼散月計算到尼散月的(這看來是慣常的做法),那麼掃羅作王的時間就只有39 1⁄2年,但距離下一個尼散月還有幾個月,這幾個月都算作掃羅在位的時間,因此,沒有正式 包括在大衛在位40年的這段時期裡。這個做法起碼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閃族統治者當中是慣常的,在君王去世至下一個尼散月之間的時期稱為繼任君王的「登基年」,但繼任君王正式統治的元年要到尼散月才開始計算。
從進入迦南地到士師時期結束之間的年數,聖經沒有明確交代,只能通過扣減去推算。方法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所羅門在位第四年之間的479年扣減已知的123年(包括在曠野流浪的日子、掃羅和大衛統治的時期、所羅門在位的頭三年),就剩下356年。
至於怎樣劃分這356年(從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73年進入迦南地到掃羅在公元前1117年開始統治),聖經則沒有說明。顯然,當中有不少時期重疊。何以見得?因為如果將士師記列出的年數,包括以色列人受壓迫的不同時段、士師管治的不同時段及得享太平的不同時段,接連加起來,總共410年。這410年要跟上文提到的那356年相符的話,某些時段就必然是重疊的,而不是一個接一個的,許多評注家也認同這個看法。士師記描述的情況確立了這個觀點。壓迫的事件發生在國內不同地區,影響不同部族。(見上冊743頁地圖)因此,每當以色列人戰勝壓迫者後,士師記說境內太平,意思不一定每一次都指十二部族所居住的整個地區,也可能指某個受外族壓迫的地區得享太平。(士3:11,30;5:31;8:28;另見書14:13-15)
在使徒行傳13章,使徒保羅複述上帝跟以色列人交往的一段時期,從揀選以色列人的祖先起,敘述了他們僑居埃及、出埃及、在曠野流浪、征服迦南地及劃分土地的時期,然後說:「這一切歷時約有四百五十年。此後上帝賜給他們士師,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徒13:20)《和合本》的譯法使人對這節經文產生了誤解,《和合本》說:「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可是,最古老的抄本(包括《西奈抄本》《梵蒂岡抄本1209號》《亞歷山大抄本》),以及大部分的現代譯本(例如新譯,現譯,思高等;呂譯19,20節)都認同前一個譯法,也就是說450年後 才進入士師時期。這段「約有四百五十年」的時期始於上帝揀選以色列人的祖先,因此,看來始於公元前1918年,也就是上帝當初應許賜給亞伯拉罕的「苗裔」以撒出生的那一年,然後終結於公元前1467年左右,也就是征服迦南地的第一階段完結的時候,隨後就是分地。既然聖經在這裡所用的是概數,因此相差一兩年是不成問題的。
從公元前997年到耶路撒冷荒涼 以西結書4:1-7記述先知以西結按照上帝指示,模擬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情景,這個記載有助於計算列王時期到底有多長。以西結要向左邊側臥390天,好「擔當以色列家的罪過」,又要向右邊側臥40天,好「擔當猶大家的罪過」,一天算一年。這兩段時期(390年和40年)顯然代表耶和華容忍這兩個王國崇拜偶像的時間長度。《松奇諾聖經書集》(以西結書評注,20-21頁)論述猶太人對這個預言的理解:「北方的以色列國作惡犯罪超過390年([根據]《塞德·奧蘭》[以色列人獲釋回鄉之後最早一部編年史,用希伯來語寫成],以及拉希和伊本·埃茲拉[這兩位拉比])。馬勒比引述阿巴伯內爾的評論說,撒馬利亞的罪責由王國從羅波安手中分裂算起……直到耶路撒冷陷落為止。……右邊[以西結側臥的那邊]表示南方,即位於南方或右邊的猶大國。……猶大國在撒馬利亞陷落之後不久就開始墮落犯罪,長達40年。馬勒比說,這段時期從約西亞作王第十三年起計算……那時候,耶利米開始傳道。(耶1:2)」(A.科恩編,倫敦,1950)
從王國於公元前997年分裂到耶路撒冷於公元前607年陷落,總共390年。北方以色列國的國都撒馬利亞固然在公元前740年,也就是希西家在位第六年(王下18:9,10),落入亞述人的手中,但在亞述人進犯之前,很可能有一些以色列人逃到南方的猶大國。(請留意代下10:16,17怎樣描述猶大國在王國分裂之後的情形)然而,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耶和華上帝繼續看顧北方以色列國的遺民。撒馬利亞淪陷多年之後,上帝的先知傳講的信息仍然包括北方王國的以色列人,可見他們的福祉和利益仍然由猶大國的國都耶路撒冷所代表。公元前607年猶大國淪陷,不單表示耶和華對猶大國執行判決,也表示耶和華對整個以色列民族執行判決。(耶3:11-22;11:10-12,17;結9:9,10)當耶路撒冷被攻陷時,整個民族的希望(除了少數仍然保持忠心的人之外)都破滅了。(結37:11-14,21,22)
隨後的附表按照這段390年的時期編排各個年代。附表列出了猶大國列王從羅波安到西底家在位的日子,合共393年。雖然有些聖經年代學家嘗試加入許多共同執政期和「王位過渡期」,把猶大列王的資料並列對照,以示同時發生,但看來有必要說出的共同執政期只有一個,就是在約蘭登基的時候。據說(至少馬所拉文本和一些最古老的聖經抄本都這樣說)當約蘭登基作王時,「約沙法還是猶大王」。(王下8:16)這提供了一些資料,推斷當時出現了一段共同執政期。因此,整段列王時期不會超過390年。
隨後的附表不是要用作一個精確無誤的年表,而是根據聖經推斷兩個王國的君王在位的時期。古代受啟示的聖經執筆者記載的史實和數字是他們和當日的猶太人所熟知的,他們記載某些事時採用不同的年代計算方法並不會產生問題。今天的情形卻不一樣,因此按照聖經的記載合理地編排一個年表,可能已足以讓我們了解各事發生的次序。
從公元前607年到獲釋回鄉 這段時期的長度基於上帝對猶大國的判決:「這塊土地必全然荒涼,使人驚駭。這些國家要事奉巴比倫王七十年。」(耶25:8-11)
聖經預告的這70年僅用來指猶大地淪為荒涼,包括耶路撒冷的毀滅,直到居魯士下旨釋放猶太人回鄉的那段時期。聖經清楚地指出,猶大地荒廢的年數 是70年。先知但以理也是這樣理解聖經的預言,他說:「我但以理憑著經書所記耶和華曉諭耶利米先知的話,辨明耶路撒冷荒廢 的年數共七十年。」(但9:2)歷代志下36章描述過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後,在20,21節說:「凡沒有被刀劍所殺的,他都擄到巴比倫去,做他和他子孫的奴僕,直到波斯王朝掌權的時候。這樣就實現了耶和華藉耶利米所說的話,直到這個地方清還了所欠的安息年。這個地方在荒涼的日子守安息,直到滿了七十年。」
西底家在位第九年(公元前609),耶路撒冷遭到最後一次圍攻,到了西底家在位第十一年(公元前607),即尼布甲尼撒實際掌權的第十九年(從他於公元前625年登基開始計算),城就被攻破了。(王下25:1-8)那年聖曆五月(阿布月,相當於公曆7月下半個月至8月上半個月),巴比倫人放火燒城,拆毀城牆,把城內大部分人擄走。然而,「境內有些窮人」獲准留下來,直到尼布甲尼撒所委任的官員基大利被刺殺後,才全都逃到埃及去,使猶大地最終完全荒廢了。(王下25:9-12,22-26)這件事發生在聖曆七月,即以他念月(或提斯利月,相當於公曆9月下半個月至10月上半個月)。因此,70年的荒廢時期必定從公元前607年10月1日左右起計算,直到公元前537年為止。那年聖曆七月,第一批獲釋回鄉的猶太人抵達猶大地,從猶大地開始荒廢直到那時,足足70年。(代下36:21-23;拉3:1)
從公元前537年到哥尼流歸信基督教 以色列人獲釋回鄉第二年(公元前536),聖殿在耶路撒冷再次奠基,但聖殿的重建工程直到大流士一世(波斯人)在位第六年才完成。(拉3:8-10;6:14,15)大流士並沒有到過巴比倫,直到公元前522年12月,他擊敗造反的尼布甲尼撒三世,不久就在巴比倫擒獲他,並把他殺了。這樣,公元前522年可以視為大流士一世的登基年,他在位的元年就始於公元前521年春季。(《公元前626-公元75年的巴比倫編年史》,30頁)因此,大流士在位第六年就始於公元前516年4月12日,延續到公元前515年3月底。按照這個計算,所羅巴伯重建耶和華聖殿的工程,就在公元前515年3月6日完成。
另一個重要的日期是亞達薛西(長手君)在位第二十年,那年尼希米獲准回鄉重建耶路撒冷。(尼2:1,5-8)本書認為那年是公元前455年,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公元前445年,理由見條目波斯,波斯人的資料。耶路撒冷城和城牆在那年重建,標誌著但以理書9:24-27預告的「七十個七」的時期開始。這段時期指的是「七十個七年」(但9:24,RS,AT,Mo),總共490年。正如條目七十個七的時期的資料表明,聖經預言耶穌以彌賽亞身份出現的時間是公元29年;「一個七的時期過了一半」,就是最後一個七年過了一半,也就是公元33年,耶穌就死去;上帝特別恩待猶太人的時期在公元36年終結。因此,隨著哥尼流歸信基督教,七十個七年就完結,從公元前455年起,過了整整490年。(徒10:30-33,44-48;11:1)
耶穌以彌賽亞身份在預告的那一年準時出現,當時可能是施浸者約翰於「凱撒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開始傳道大約六個月之後。(路1:36;3:1,2,21-23)既然提比略在公元14年9月15日由羅馬元老院冊封為皇帝,那麼他在位第十五年就從公元28年下半年算起,直到公元29年。(見提比略)因此,證據顯示耶穌在公元29年秋季受浸和受膏。
公元29年,耶穌受浸時「年約三十歲」(路3:23),那麼他就在30年前出生,大約在公元前2年秋季。他生於凱撒奧古斯都和敘利亞總督居里紐執政的時期。(路2:1,2)奧古斯都從公元前27年開始統治,直到公元14年。羅馬元老院議員居里紐曾兩度出任敘利亞總督,第一次顯然接替瓦魯斯。瓦魯斯曾任敘利亞的副將,任期到公元前4年為止。一些學者認為居里紐在公元前3-前2年出任敘利亞總督。(見人口登記)當時希律大帝是猶地亞王,上文曾說證據顯示希律大帝很可能在公元前1年去世。由此可見,現存所有證據,尤其是聖經的記載,都顯示上帝的兒子在公元前2年秋季降生為人。
-
-
年代學洞悉聖經(上冊)
-
-
[第1207-1209頁的附欄]
猶大國和以色列國歷任君王在位期間的重大年份
注:這個年表旨在列出猶大國與以色列國歷任君王在位期間發生的大事。聖經記載了各猶大王在位的年數,可以用來確定其他年份。猶大王在位的時期從表上所說的那一年的春季到下一年的春季。以色列國歷任君王在位的年份跟猶大國歷任君王在位的年份並列。聖經記述了兩國許多同期發生的事,本表根據這些記載列出有關年份。
本表也羅列了列王在位期間聖經指名提到的大祭司和先知,但不是全都列出來。出於亞倫家族的大祭司最先在聖幕供職,後來在聖殿,看來從不間斷,直到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除了列出的先知外,聖經也顯示還有許多人擔任這個神聖的職務。(王上18:4;代下36:15,16)
十二部族王國
公元前的年份
掃羅開始作王統治十二部族(40年)
先知:撒母耳
大祭司:亞希雅,亞希米勒
1117
大衛出生
1107
撒母耳寫成士師記
約1100
撒母耳寫成路得記
約1090
撒母耳記上寫成
約1078
大衛在希伯崙開始作猶大王(40年)
先知:拿單,迦得,撒督
大祭司:亞比亞他
1077
大衛作王統治全以色列;以耶路撒冷為國都
1070
迦得和拿單寫成撒母耳記下
約1040
所羅門開始作王(40年)
先知:拿單,亞希雅,伊多
大祭司:亞比亞他,撒督
1037
所羅門動工建造聖殿
1034
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的聖殿落成
1027
所羅門寫成雅歌
約1020
所羅門寫成傳道書
1000前
猶大國
公元前的年份
以色列國
羅波安開始作王(17年);王國一分為二
先知:示瑪雅,伊多
997
耶羅波安開始作王,統治北方的十部族,看來初期定都示劍,後來在得撒(22年)
先知:亞希雅
埃及王示撒入侵猶大,搶掠耶路撒冷聖殿的財物
993
亞比雅(亞比央)開始作王(3年)
先知:伊多
980
亞撒顯然開始作王(41年),但他在位第一年卻由公元前977年算起
先知:亞撒利雅,俄德,哈拿尼
978
約976
拿答開始作王(2年)
約975
巴沙殺了拿答,然後開始作王(24年)
先知:耶戶(哈拿尼的兒子)
埃塞俄比亞人謝拉率領大軍攻打猶大
967
約952
以拉開始作王(2年)
約951
將領心利殺了以拉後作王(7天)
約951
元帥暗利開始作王(12年)
約951
提比尼開始作王,統治部分國民,國家進一步分裂
約947
暗利鎮壓了提比尼,全權統治以色列國
約945
暗利買下撒馬利亞山,並在山上建造他的國都
約940
亞哈開始作王(22年)
先知:以利亞,米該雅
約沙法顯然開始作王(25年),但他在位的第一年卻從公元前936年算起
先知:耶戶(哈拿尼的兒子),以利以謝,雅哈悉
大祭司:亞瑪利雅
937
約920
亞哈的兒子亞哈謝「作王」(2年);當時他父親顯然還在世;
亞哈謝作王的年數可以從大約公元前919年算起
先知:以利亞
約沙法的兒子約蘭在某方面跟父親一起執政
約919
約917
亞哈的兒子約蘭開始全權統治以色列國(12年);但至少有一節經文透露,他的兄弟亞哈謝(死後沒有子嗣)短暫的在位時期也可能算作他的
先知:以利沙
約蘭正式跟約沙法一起執政,約蘭作王的日子可以從當時算起(8年)
先知:以利亞
913
約沙法去世,約蘭全權統治
約911
約蘭的兒子亞哈謝開始作王(1年),雖然可能在公元前907年左右已被膏立為王
大祭司:耶何耶大
約906
亞他利雅篡奪王位(6年)
約905
將軍耶戶殺了約蘭然後開始作王(28年);但看來他作王的年數從大約公元前904年算起
先知:以利沙
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開始作王(40年)
大祭司:耶何耶大
898
876
約哈斯開始作王(17年)
約862
約阿施顯然跟父親約哈斯一起作王
約859
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開始全權統治以色列國(16年)
先知:以利沙
亞瑪謝開始作王(29年)
858
以色列王約阿施俘擄亞瑪謝,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搶掠聖殿的財物
858後
約844
耶羅波安二世開始作王(41年)
先知:約拿,何西阿,阿摩司
約拿書寫成
烏西雅(亞撒利雅)開始作王(52年)
先知:何西阿,約珥(?),以賽亞
大祭司:亞撒利雅(II)
829
約珥書可能寫成
約820
烏西雅在某種意義上「作王」,可能不再受耶羅波安二世牽制
約818
阿摩司書寫成
約804
約803
撒迦利亞在某種意義上開始「作王」,但顯然直到大約公元前792年(6個月後)大權才完全在握
約791
沙龍殺了撒迦利亞,然後作王(1個月)
約791
米拿現殺了沙龍,然後開始作王,但看來他作王的年數從大約公元前790年算起(10年)
約780
比加轄開始作王(2年)
約778
比加殺了比加轄,然後開始作王(20年)
先知:俄德
約坦開始作王(16年)
先知:彌迦,何西阿,以賽亞
777
亞哈斯顯然開始作王(16年),但他在位的第一年卻從公元前761年算起
先知:彌迦,何西阿,以賽亞
大祭司:烏利雅(?)
762
亞哈斯顯然開始向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三世進貢
約759
約758
何細亞殺了比加,然後接替他開始「作王」,但看來到了大約公元前748年,才大權在握,或可能在當時得到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三世支持(9年)
希西家顯然開始作王(29年),但他在位的第一年卻從公元前745年算起
先知:彌迦,何西阿,以賽亞
大祭司:亞撒利雅(II或III)
746
745後
何西阿書寫成
742
亞述軍隊開始圍攻撒馬利亞
740
亞述入侵撒馬利亞,征服以色列;北方王國滅亡
西拿基立入侵猶大
732
以賽亞書寫成
732後
彌迦書寫成
717前
箴言編撰成書
約717
瑪拿西開始作王(55年)
716
亞們開始作王(2年)
661
約西亞開始作王(31年)
先知:西番雅,耶利米,女先知戶勒大
大祭司:希勒家
659
西番雅書寫成
648前
那鴻書寫成
632前
約哈斯作王(3個月)
628
約雅敬開始作王,向埃及進貢(11年)
先知:哈巴谷(?),耶利米
628
哈巴谷書可能寫成
約628
尼布甲尼撒二世命約雅敬向巴比倫進貢
620
約雅斤開始作王(3個月零10日)
618
尼布甲尼撒二世擄走一批猶太人和搶掠聖殿的財物,帶回巴比倫
617
西底家開始作王(11年)
先知:耶利米,以西結
大祭司:西萊雅
617
尼布甲尼撒二世再度入侵猶大;開始圍攻耶路撒冷
609
聖曆四月九日,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攻破
607
聖曆五月十日,耶路撒冷和聖殿被焚毀
607
大約在聖曆七月中,最後一批猶太人逃離猶大地
607
耶利米寫下耶利米哀歌
607
俄巴底亞書寫成
約607
注:撒馬利亞被攻陷後,十部族以色列國的國民被擄去。但國土不是完全荒涼,正如公元前607年耶路撒冷被焚毀後,猶大地也不是完全荒涼。亞述王將不同民族從巴比倫、古特、亞瓦、哈馬、西法瓦音遷居到以色列的不同城鎮。他們的後代,在公元前537年猶太人重返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仍然住在以色列的城鎮。(王下17:6,24;拉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