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實洞悉聖經(上冊)
-
-
雖然阿拉伯也有古實人,但聖經所說的古實大多指非洲這個地方。只要上下文清楚顯示是指非洲,譯者就會把「古實」翻作「埃塞俄比亞」。「古實」或「埃塞俄比亞」通常跟埃及(賽20:3-5;43:3;耶46:7-9)和利比亞(代下12:2,3;但11:43;鴻3:9)一併提及。以賽亞書11:11舉出了尼羅河三角洲以南的古代地區名稱:「埃及」(或稱「米連」,在這裡指下埃及),「巴特羅」(上埃及),以及「古實」(努比亞-埃塞俄比亞)。以西結書29:10說,埃及地「從密多到色弗尼,直到埃塞俄比亞[古實]疆界」,都要荒涼。可見,古實或古埃塞俄比亞看來在色弗尼(現代的阿斯旺)以外,考古發掘也證實古實南部也許遠至喀土穆。因此,古實的範圍包括現代的蘇丹以及現代埃及最南部的地方。學者認為,「埃塞俄比亞[古實]河」指在喀土穆交匯的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還包括阿特巴拉河,這河在第五瀑布南部匯入尼羅河。(番3:10)
「埃塞俄比亞人附近的阿拉伯人[Ku·shimʹ庫欣]」(代下21:16)很可能指住在阿拉伯半島西南沿岸的阿拉伯部族,他們所在位置隔著紅海面對非洲。
古實地大都是乾旱的沙漠地帶。「埃塞俄比亞的河流一帶」被描述為「有飛蟲嗡嗡作響之地」。(賽18:1)這也許指飛進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的大群蝗蟲,但有些人說是蚊子,也有一些人指出「嗡嗡作響」的希伯來語(tsela·tsalʹ采拉察)發音像奧羅莫人(居住在現今埃塞俄比亞的含米特人)給舌蠅起的名字(tsaltsalya)。古實地出產象牙、烏木、金子、寶石、鐵和香料,聖經提到「埃塞俄比亞的商人」(賽45:14)以及「古實的黃玉」(伯28:19)。
後期歷史 大約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古實或埃塞俄比亞受埃及統治,這種情況維持了五百年左右。奉埃及法老之命管轄這個地區的總督,有「古實王子」的封號。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接近尾聲時,埃塞俄比亞顯然擺脫了埃及的轄制。埃塞俄比亞先在尼羅河第四瀑布附近的納帕塔建都,後來遷都喀土穆東北偏北約210公里(130英里)的麥羅埃。
羅波安在位第五年(公元前993),埃塞俄比亞人跟隨法老示撒的軍隊攻打猶大。(代下12:2,3)後來,亞撒王第十年(約公元前967),埃塞俄比亞人謝拉率領一百萬大軍進攻猶大,卻在瑪利沙全軍覆沒。(代下14:1,9-15;16:8)
世俗歷史顯示,在公元前8世紀晚期,埃塞俄比亞征服埃及,並統治埃及60年。這件事發生在「第二十五個(埃塞俄比亞)王朝」期間,其中一個君王是塔哈卡,在聖經裡叫特哈加。西拿基立的軍隊進攻猶大時(公元前732),特哈加王向亞述發動戰爭。但是,根據亞述的銘刻,特哈加在伊利提基被打敗。(王下19:9;賽37:8,9)
亞述王以撒哈頓和亞述巴尼拔在位期間,先後進攻埃及。亞述巴尼拔(約公元前684)摧毀上埃及的底比斯(在鴻3:8-10叫挪阿蒙),徹底征服埃及,也結束了埃塞俄比亞在尼羅河流域的統治。這樣,大約半個世紀前以賽亞先知所說的預言就應驗了。(賽20:3-6)
公元前625年,在迦基米施的戰役中,埃塞俄比亞的軍隊聯同法老尼哥的軍隊一起作戰,卻敗在尼布甲尼撒手上。(耶46:2,9)後來,尼布甲尼撒進攻埃及(可能在公元前588年),使古實「痛苦不堪」,「叫自信的埃塞俄比亞人[古實]顫抖」。(結29:19;30:4-9)
波斯王岡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在法老薩姆提克三世的日子征服埃及,於是埃塞俄比亞也受波斯統治。因此,亞哈隨魯(薛西斯一世)統治的版圖可以說是「從印度直到埃塞俄比亞[古實]」。(斯1:1;8:9)薛西斯在一個銘刻上所說的話證實了這點,他說:「我統治的國家,除了波斯之外,我還統治……印度……(和)古實。」(《古代近東文獻》,316頁)
聖經的預言說,被擄的猶大人要從遠方例如古實,回到故土。(賽11:11,12;另見番3:10)但以理預告,「在終結的時期」,好戰的「北方王」使埃塞俄比亞人和利比亞人追隨「他的腳蹤」,意思是服從他的指揮。(但11:40-43)埃塞俄比亞(古實)也是「瑪歌革地的歌革」的軍團成員,這個邪惡軍團猛烈攻擊耶和華在「末後之年」聚集的人。(結38:2-5,8)不過,詩篇執筆者也預告古實好的一面,說古實和列王一起帶禮物來獻給上帝。(詩68: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