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西迪亞洞悉聖經(上冊)
-
-
熏陶他們。羅馬人派加拉太王阿敏塔斯去征服他們,可是他還沒完成使命就死了。公元前25年,皮西迪亞併入了羅馬的加拉太行省,公元前6年,羅馬在這一帶的殖民地駐軍,監視人民。這些殖民地由安提阿管轄,安提阿靠近皮西迪亞跟弗里吉亞接壤的邊境。(見安提阿2)公元74年,皮西迪亞的南部跟潘菲利亞和呂基亞合併為一個羅馬行省;北部仍舊隸屬加拉太行省,直至使徒時代以後才併入一個叫皮西迪亞的新行省裡。
使徒保羅在第一次傳道旅程中穿越皮西迪亞,他從近岸的潘菲利亞攀過山頭來到皮西迪亞的安提阿。(徒13:13,14)回程時,也穿越皮西迪亞。(徒14:21,24)這一帶山區江河洶湧,強盜橫行,也許由於這個緣故,保羅後來在書信中說自己歷經「江河的危險、強盜的危險」。(林後11:26)
-
-
琵珥洞悉聖經(上冊)
-
-
琵珥
(Peor)
巴勒王要求先知巴蘭咒詛以色列人,他帶巴蘭到幾個有利的地點觀看以色列人,第三個地點是「琵珥山頂,俯瞰耶示曼」。(民23:28)巴蘭從那裡能看見以色列人的帳幕分布在山下的摩押平原上。(民22:1;24:2)
有些人認為琵珥是伯琵珥的簡稱。(申4:46)可是,伯琵珥顯然是個城鎮,是呂便部族所分得的土地的一部分。(書13:15,16,20)因此,另一些人認為琵珥是一座山峰,而伯琵珥城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城坐落在琵珥山的山坡上。琵珥和伯琵珥的異教徒看來都崇拜「琵珥山的巴力神」。(民25:1-3,18;31:16;書22:17)琵珥山更可能是這種墮落崇拜的中心。(見巴力4;琵珥山的巴力神)
巴蘭首先被帶到巴末巴力,然後到「比斯迦山頂」,最後到「琵珥山頂」。(民22:41;23:14,28)巴蘭所走的方向是從南到北,這表明琵珥在比斯迦和尼波山北面。根據公元3,4世紀的優西比烏斯和哲羅姆的記載,有人提出琵珥山是哈斯班溪谷邊的一座山峰。(見伯琵珥)
-
-
琵珥山的巴力神洞悉聖經(上冊)
-
-
琵珥山的巴力神
(Baal of Peor)
摩押人和米甸人在琵珥山崇拜的地方神。(民25:1,3,6)有人認為琵珥山的巴力神其實就是基抹,因為基抹是摩押人的主神。(民21:29)一般來說,巴力崇拜離不開縱慾的特色,所以崇拜琵珥山巴力神的儀式肯定也少不了猥褻淫蕩的特色。以色列人住在摩押平原的什亭時,崇拜巴力的摩押女子引誘他們行淫和拜偶像。(民25:1-18;申4:3;詩106:28;何9:10;啟2:14)
以色列人跪拜琵珥山的巴力神,犯了大罪,結果耶和華降下災殃,擊殺了很多以色列人。由於民數記25:9和哥林多前書10:8的數字看來有點出入,實際有多少人死於這場災殃卻是一個問號。看來,直接死於災殃的人共2萬3000人,但另有1000個「首領」或頭目被以色列的審判官處死,然後被懸掛示眾。(民25:4,5;見巴力4)
-
-
漂洗場洞悉聖經(上冊)
-
-
漂洗場
(Laundryman’s Field)
看來是靠近耶路撒冷城的一個地方,漂洗工人在這裡工作。
以賽亞和兒子施亞雅述要到「漂洗場的大路」旁見亞哈斯王。後來,西拿基立的使者也來到這個地方。(王下18:17;賽7:3;36:2)這條「漂洗場的大路」顯然位於城外,不過離城並不遠,所以城牆上的人能聽見西拿基立的使者所說的譏嘲話。(王下18:18,26,27;賽36:1,2)
聖經提到「漂洗場的大路」時提及「引水道」,這不可能是指希西家的隧道,因為在亞哈斯的日子這條隧道還沒有修築。因此,經文所說的引水道看來是指穿過汲淪溪谷,下到大衛城南端的一條水道。漂洗場可能位於溪谷的這個部分或者再往南稍遠之處,靠近據稱是隱羅結故址的地方。
-
-
漂洗工人洞悉聖經(上冊)
-
-
漂洗工人
-
-
貧窮洞悉聖經(上冊)
-
-
貧窮
(Poor)
缺乏財物或生活必需品,也指靈性貧乏的可憐狀況。
貧窮是自古已有的難題。歷代以來,窮人的數目一般都比富人多。有一次,耶穌接受了別人慷慨的饋贈後,談到一個冷酷的事實,就是貧窮難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