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袱,行李洞悉聖經(上冊)
-
-
包袱,行李
(Luggage)
希伯來語keliʹ(凱利)的用法很廣泛,有時譯作「包袱」「行李」或「物件」。這個希伯來語名詞的基本意思可能是「容納之物,容器」。(見兵器,盔甲)
行軍、旅行、離家參加集會的人都得帶一些必需的行李或物件。(撒上10:21,22;17:22;25:9-13)大衛在以色列定了規矩,上陣作戰的人應該和留下來看守物件的人平分戰利品。(撒上30:21-25)
上帝通過耶利米先知預告,埃及必被巴比倫攻陷,所以吩咐埃及「收拾行李,等候被擄」,做好流亡的準備。(耶46:13,19)以西結在大白天拿著「被擄時所用的包袱」離開自己的房子,用這種戲劇手法象徵耶路撒冷人將被擄到巴比倫去。(結12:1-4,7-11)
-
-
包皮洞悉聖經(上冊)
-
-
包皮
見割禮
-
-
包頭巾洞悉聖經(上冊)
-
-
包頭巾
-
-
保存遺體洞悉聖經(上冊)
-
-
保存遺體
(Embalming)
為達到防腐的效果,用馨香油等香料處理(人或動物)屍身的過程。這個習俗如果不是發源於埃及,也肯定很早就在埃及流行。用古埃及或其他防腐方法保存下來的乾屍,叫木乃伊。除了埃及人之外,其他古老民族,比如亞述人,波斯人以及西徐亞人也習慣用香料保存遺體。
雅各和約瑟遺體的防腐處理 關於用香料保存遺體,聖經明確提到的事例只有兩個,地點都在埃及。雅各在埃及去世後,他的兒子約瑟為他哀哭,並「吩咐手下的醫生用香料保存他父親的遺體,醫生就用香料保存以色列(即雅各)的遺體。他們足足花了四十天,因為照慣例用香料保存遺體,就得花這麼多天。埃及人又為他哀哭七十天」。(創50:2,3)約瑟自己活到110歲,他死後「人用香料保存他的遺體,放進棺材裡,留在埃及」。(創50:26)在雅各的事例上,人用香料保存他的遺體,顯然是要做短期防腐,好把他的遺體送回應許之地安葬。約瑟則可能因為身份地位比較特殊,所以有這樣的安排。(創49:29-32;50:13,24,25;出13:18,19;書24:32)
根據希羅多德,埃及人為屍體做防腐處理,是把屍身浸入天然鈉鹼裡七十 天。可是,聖經中有關埃及醫生用香料保存雅各遺體的記載其實要早得多,而經文說他們「花了四十 天,因為照慣例用香料保存遺體,就得花這麼多天。埃及人又為他哀哭七十天」。(創50:3)對於創世記50:3跟希羅多德的說法為什麼有出入,學者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一個是:四十天也許不包括把屍體浸入鈉鹼的時間;另一個可能就是希羅多德說錯了。一位後期的希臘歷史家(公元前1世紀)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指出,埃及人為屍體做防腐的過程要三十多天。(《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第1卷,91章,5,6節)當然,另一個可能是:埃及人還用其他屍體防腐方法,有別於這兩個歷史家所說的。況且,歷史時代不同,說不定屍體防腐的方法也各異,所需的時間也有差別。
希伯來人和基督徒的葬禮 在巴勒斯坦一帶出土的骸骨大都腐蝕得很嚴重,顯示希伯來人並沒有為屍體做防腐的習慣(即使有,也不像埃及人那樣是為了長期保存遺體而做的)。早期的基督徒也一樣,即使他們用香料薰屍身,目的也不是為了永久保存死者的遺體。敬奉真神的希伯來人和真基督徒十分明白,無論是人是獸,都難免一死,死後都歸回塵土。(傳3:18-20;結18:4)在聖經裡,有關用香料保存遺體的記載少之又少,足以說明這個做法在希伯來人和早期基督徒當中並不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