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代人大利烏」是誰?守望台1972年 | 12月1日
-
-
的總督,他的下屬可能稱他為王。」——《瑪代人大利烏》,第31-33頁。
與上述一致地,有些學者可能以為大利烏是最高統治者古列的一個下屬,是統治迦勒底國的總督。懷著這種主張的人指出聖經說大流士「取了迦勒底國」及被「立為迦勒底國的王」,聲稱這證明他的確是一位最高統治者的下屬。——但以理書5:31;9:1。
雖然這種主張有可能,我們卻無法將其視為定論。歷史記載沒有告訴我們古巴魯的國籍及家系,所以我們沒有根據斷言。古巴魯是個「瑪代人」及「亞哈隨魯的兒子。」它們沒有像但以理書6:6-9一樣指出他甚至有權下旨宣布在三十日的期內,向任何神或人禱告而非向他祈禱乃是違法之舉。再者,聖經看來表示大利烏的統治時間相當短,在他之後古列接著統治巴比倫。(但以理書6:28;9:1;歷代志下36:20-23)根據楔形文字的碑銘,古巴魯任職卻達十四年之久。
目前我們無法確知瑪代人大利烏是誰其實並不令人感覺意外。在近東出土的數以萬計的楔形文字泥版顯示古代的歷史記載仍含有各種不同的漏洞和空白。歷史家希羅多德、讚諾芬、提西阿斯及貝羅薩斯的記載(約西弗斯所引證的)均各有不同,並且在關於古列的統治及在巴比倫滅亡前後發生之事的各點上彼此有若干衝突。
但以理書提出世俗歷史之所以缺乏關於大利烏的資料的另一個有力原因。大利烏器重但以理,並命令國中所有人在『但以理的上帝面前恐懼』;這無疑使勢力強大的巴比倫僧侶大為不滿及憤恨,而當時的文士是在僧侶指揮之下記錄歷史的。所以,如果大利烏的統治時間相當短,關於他的記載在後來被竄改及刪減並不出奇。那個時期的歷史常有這樣的遭遇。甚至在我們今日有些國家仍如此行。
瑪代人大利烏的歷史當然無須依靠俗世典籍去證實。聖經歷史的可靠屢次由額外的發現加以證明;這與時常彼此衝突的世俗歷史記載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正如亞述學家D.J.偉斯曼論及但以理關於大利烏的記載說:「……這段記述具有真實歷史寫作的所有跡象,既然許多歷史記錄均缺乏關於這段時期的記載,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拒絕接受聖經的這段歷史記載。」——《新聖經辭典》,第293頁。
-
-
他們正紛紛脫離教會守望台1972年 | 12月1日
-
-
他們正紛紛脫離教會
今日許多人正紛紛脫離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包括一些真正熱愛公義的人在內。這些人不但因為在各教會中見到許多偽善而深感不安,同時也很渴望認識聖經的真理。這些誠懇的人當中,有許多正與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研讀聖經。他們也很樂於將自己所學得的美好知識告訴別人。
● 在印度的施爾朗,一個大學生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後來他回到自己的村莊去。他在那裡築了一間王國聚會所而開始舉行經常的聚會。不久之前施爾朗的一位耶和華見證人前往該村莊。令他大感驚奇地,有十八個人與那以前的大學生聚集起來。他們對聖經深感興趣而提出許多問題。其中有十二個人已脫離了當地的路德會。這群人也包括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他以前曾在路德會作傳道人達十六年之久。他離開教會使他失去了維持生活的職業,但是他充滿喜樂地說:「我已經逃出了大巴比倫,現今我在上帝的組織裡了。」
● 在印度的另一個村莊裡,村民興建了一間新教堂,耶和華見證人則築了一間簡樸的王國聚會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