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什麼報答耶和華?守望台1973年 | 11月15日
-
-
隨後我們獲悉有許多其他的人都有過失望和挫折人生的經驗,但是現在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因前頭的展望,生活在一個公義的新事物制度裡的展望,而感到興奮。(彼得後書3:13)我們發覺他們經常到王國聚會所參加其中所舉行的聚會。這些聚會的每一個都是為了增進我們對上帝及其拯救安排的認識而設的。這種交往與我們以前在俗世社會及宗教圈子裡所作的交往有天壤之別!我們無疑有許多理由想報答那慷慨地把這一切美事賜給我們的上帝。
在這種與其他懷具感激之心的人所作的愉快交往中,我們有權利協助這群人達到他們的目的和參與他們的活動。由於我們有分享用王國聚會所的設備,我們關心到維持這些地方需要若干費用。我們毋須跟隨基督教國裡許多教堂的習慣有人在我們面前傳遞捐款盤或派捐款封包給我們。我們知道我們毋須向人募捐才能推廣宇宙的偉大的工作。是的,我們了解到真正的基督徒反對用乞求、勸誘和強逼的方法勉強別人捐獻。我們留意到小組的負責人清楚知道這種乞求是與基督教的精神和原則背道而馳的。
當然,我們需要對這件事懷有切合實際的看法。維持王國聚會所,供應暖氣、燈光及其他使之宜於推行聖經教育工作的設備是需要若干費用的。小組的長老會不時將小組所需的費用及各人樂意分擔開銷的機會通知會眾;但是他們不會指定每人須捐多少,也不會勉強任何人,反之每個捐者均樂意量力而為。每個王國聚會所設有一個並不引人注目的捐款箱讓人捐獻。這項安排絕不帶有募捐的意味。唯有樂意的捐輸才為耶和華和他的基督徒僕人所悅納。——哥林多後書9:7。
過了相當時候,我們認識到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工作擴展到遍佈全球208個國家地區的程度;我們獲悉他們將王國信息傳到這些國家地區裡,訓練海外傳道員,派遣他們到這些國家幫助那裡的人在當地的居民中執行這項善工——這是一件多麼龐大的工作。我們知道這一切均需要費用。這促使我們各人問問自己:即使我不能離開我的家鄉,我怎樣可以更積極地參與這項全球性的龐大活動呢?
我們可以很快尋得答案。我們很高興獲知我們可以將對這項偉大的救生工作作個人的支持,把捐款寄給守望台分社以協助推行耶和華見證人在我們本國的活動。例如居住在香港或台灣的人,我們知道捐款可寄往守望台聖經書社,香港九龍太子道312號三樓或106臺北市雲和街99巷5號。
過了相當時間我們會進一步留意到我們能夠以微薄的力量報答耶和華的其他重要方法。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在這個舊事物制度未於大災難中遭遇末日之前,在現今這段緊急時期中親身參加偉大的傳道及教人工作以成就上帝的旨意,尋找和照顧一大群像綿羊般馴良的人。(以西結書34:11)藉著經常參加王國聚會所的聚會,我們獲得訓練去從事這件工作,同時與其他懷有感激之心的人交往也對我們有莫大的鼓勵作用。學習從事耶穌基督在一千九百年前與他門徒同做的工作是何等的樂事!認識到在這麼晚的時候人們還有機會跟從主耶穌的腳蹤是多麼令人興奮!
我們若回顧以往,想想耶和華怎樣引導我們,慷慨地賜給我們這麼多的恩惠,我們能夠抑制內心的感激之情嗎?我們能夠設法忘記他所有的恩慈,老是想著自己過去的困難而怨天尤人嗎?絕不能。反之我們可以與上帝所感示的詩人一同說:「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網羅裡逃脫。網羅破裂,我們逃脫了。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詩篇124:7,8)『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將我們從無神的空虛生活,從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所招致的種種挫折,不錯,從『纏繞人的死亡繩索』中拯救出來,因為他豈不是藉著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永生的希望嗎?
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出,對上帝表示感激的正確方法就是現在向我們所遇到的所有人歌頌上帝,讓他們知道我們所得到的祝福及對將來的新展望。讓我們與他們分享耶和華的良善。我們白白的得來;讓我們也白白的分給其他需要的人。當我們將自己和資財貢獻出來時,我們可以確信耶和華會喜悅我們在回答「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這個問題方面所盡的棉力。——詩篇116:12。
-
-
迅速響應真理守望台1973年 | 11月15日
-
-
迅速響應真理
東德有一個讀中學的十六歲女孩子得以認識真理。她研究聖經僅三個月便了解到上帝要求我們對他作專一的效忠,因此真正的基督徒不再學習戰事。她於是請老師准她以良心緣故免受軍訓。教師高聲斥罵她,但是甚至作了兩小時的討論之後,教師仍然無法改變她的主意。然後她申請退出共產黨青年組織,這證明是個更大的考驗。他們與她談論幾小時,建議給她良好的社會地位,並保薦她到醫學院攻讀,使她將來可以成為獸醫。他們也派她的朋友試圖說服她放棄她的新信仰。後來學校將她的請辭書的摘要貼在學校的佈告版上讓同學對此發表意見。但是所有這些壓力都不能夠使她放棄她的立場。今年他們終於解除她的學籍,理由是「她在社會上的不活躍使學校無法忍受」。現在她已參加傳道,並期望在不久受浸。
傳道員所報告的另一個典型例子表明王國信息正怎樣獲得迅速的響應。她與一個少婦研究聖經,後者很快便將所學到的美事告訴同事。有一個少婦表現若干興趣,而想參加研究,但是見證人認為最好先對她認識清楚一點才讓她參加,於是建議到她家裡探訪。這婦人提出一些藉口。但是後來姐妹獲悉這婦人的丈夫也感興趣。現在她應該怎樣行呢?姐妹請丈夫向這對夫婦所住的地區作見證。他發覺這家人很感興趣,遂與他們建立聖經研究。但是不久他們對上帝和聖經的信心受到考驗。他們剛讀到真理書第二章,這婦人的胞姐便來探訪他們。她與他們沒有見面已有幾年。但是她的目的是要制止他們繼續研究聖經。她的努力是徒然的。數日後有一個警察來找他們,質問誰與他們研究聖經,那人住在那裡。他向他們指出這種研究是不合法的。但這一切阻礙只加增了這對夫婦的興趣。他們從研究中學到那些想阻止他們研究的鄰人和朋友都不能給他們永生。再者,這婦人有另一個同事和後者的丈夫也表示感興趣。見證人第二次探訪便與他們建立了聖經研究。——《1971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