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要去!使人作門徒守望台1981年 | 9月1日
-
-
接著的問題(次標題),只要屋主的時間容許,便繼續討論下去。何不試試這個方法呢?經常對耶和華作這種「神聖服務」為你所帶來的喜樂和敬虔的滿足會令你感覺驚奇。——啟示錄7:15。
年輕的基督徒,要策馬上陣
16.什麼經文表明這件事也牽涉到年輕的基督徒?
16 所有基督徒,不論老幼,都有責任要『作見證直到地極』。含有預言性的詩篇110篇論及基督說:
「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獻上]自己。你的[青年人]多如清晨的甘露。」(詩篇110:2,3)
另一篇與彌賽亞有關的詩篇談及一些與基督的新婦作伴的「童女」。(詩篇45:13,14)這兩段經文均對受膏的餘民和「大群人」適用,而後者實際將你們「少年人」和「童女」包括在內。因此你也必須『甘心獻上自己』而成為受膏的新婦階級仍然存留在地上的餘民的忠心『同伴』;指揮「馬兵」攻擊撒但的宗教世界帝國的「四個使者」便象徵這些餘民。——啟示錄9:15-19;21:2,9。
17.有許多優秀的青年男女正怎樣作「神聖的服務」?
17 有許多這樣的青年男女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布洛克林總部及世界各地的97個分社中作「神聖的服務」。他們甘心樂意地執行各種直接與準備及運輸象徵性的「馬」有關的工作。這些象徵性的「馬」乃是含有與「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有關的審判信息的書刊,這些書刊同時也提出予人安慰的真理,「報告耶和華的恩年」。(以賽亞書61:1,2)所有這些甘心樂意的人不但致力於準備「馬」供組外傳道之用,同時也參加實際的組外傳道工作而廣泛地使用這些「馬」,特別是雜誌。
18.(甲)其他年輕的基督徒怎樣證明自己是餘民的熱心同伴?(乙)君王和他的「弟兄」對他們的熱心懷有什麼看法?
18 其他年輕的基督徒也『甘心獻出自己』而成為受膏餘民的熱心同伴;他們成為「先驅」傳道員,意味到他們每年至少用1,000小時從事公開的見證工作。這一切年輕的基督徒的熱心大受君王耶穌基督和他在地上的受膏「弟兄」所賞識。——可參閱馬太福音25:34-40。
19.其他所有的年輕基督徒均獲得什麼鼓勵?
19 但是在耶和華的百姓的小組中還有數以千計的其他「少年人」和「童女」。你『在基督掌權的日子甘心地獻上自己』嗎?抑或你讓象徵性的「馬」在你的房裡堆積起來或留在你的見證袋中?要將「馬」送上前線!要在你放學之後,一週中間的假日(若有這種安排的話)、週末和年中的其他假期參加組外傳道活動。輔助先驅服務使你有極好的機會『甘心獻上自己』而對上帝作「神聖的服務」。在基督徒的見證工作中,分發雜誌的工作是對你們青年人特別適合的一項活動。這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而且可以產生很好的結果。
積極作見證,直至末日來臨
20,21.(甲)基督將什麼任務授予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和生活在「末世」的人?(乙)一位歷史教授的評論表明什麼?(丙)在這方面耶和華見證人怎樣運用雜誌?
20 耶穌對早期的基督徒說:『你們要作我的見證,直到地極。』(使徒行傳1:8)他也對生活在「末世」或世界「末期」的基督徒預言說:「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便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新世》;但以理書12:4;提摩太後書3:1。
21 極力反對早期基督徒的猶太大祭司抱憾地承認說:「看,你們卻把你們的道理傳遍了耶路撒冷。」(使徒行傳5:28,《新譯》)歷史教授查爾士·伯萊頓(Charles Braden)在他所著的《這些人也相信》一書中寫道:「耶和華見證人所從事的見證工作實際遍及全球。……我們的確可以說,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宗教團體在傳播王國的好消息方面比耶和華見證人更熱心和堅忍不拔。」雖然受膏的餘民在1919年只有幾千人,他們卻接受了這項挑戰。藉著聖靈的「能力」和「大群」數目日增的同伴之助,他們『所從事的見證工作的確實際遍及全球。』從1919年至1980年,這些基督徒分發了超過47億本《守望台》及其姊妹雜誌(《黃金時代》;《安慰》;現在的《儆醒!》)。
22.事實表明什麼?因此我們所有人均獲得鼓勵怎樣行?
22 在以往和現今,這兩份優良的基督徒雜誌在作見證直至地極和『使萬民作基督的門徒』方面繼續是一項重要的工具。(馬太福音28:19,20)事實表明還有很多見證工作需要完成。因此,你們一切忠心的基督徒見證人,要策「馬」上陣!要繼續將『戰馬』送上「前線」!願耶和華在今後的日子繼續祝福我們盡量運用《守望台》和《儆醒!》這兩份雜誌。
-
-
治療寂寞的良方守望台1981年 | 9月1日
-
-
治療寂寞的良方
《破碎的心:寂寞的醫藥後果》一書的作者詹姆士·凌治(James J. Lynch)最近接受訪問時評論寂寞的一些解決方法:「我的解決方法非常基本。我們知道這些方法已有數千年之久,而且它們是每種大宗教均提倡的。基本說來,你若想尋得愛,你自己就必須付出愛。這聽起來像老套,但卻是千真萬確的。……信不信由你,有時解決方法簡單到只是養一隻寵物。寵物生意之成為一門億萬金元的生意並非由於人們脾氣古怪的緣故。反之這能夠滿足一些深刻的生物學需要。對一些患冠狀血管病離院之後獨居的病人所作的研究透露,養有寵物的人活得比那些沒有寵物作伴的人較久。我也認為我們應當破除所謂『獨立的人』的神話。有健康的倚賴,也有不健康的倚賴,但沒有人從生物學上說來是完全獨立的。有許多人若聽見任何人承認自己需要另一個人,便會加以抨擊,這實在是一件不幸的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1980年六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