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明智地運用物質資財
    警醒!1979年 | 10月8日
    • 什麼聖經原則能幫助這個或其他不願量入為出而致負債的人呢?聖經告訴我們:「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箴言22:7)「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馬書13:8)「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路加福音14:28-30。

      一個人若能事前加以分析,看看自己能否負起一項特殊的經濟責任的確是明智途徑。否則,便如聖經所說,這個人可能成為債主的奴僕。他可能無力清償欠債。「凡事不可虧欠人」無疑會好得多!

      家境不豐的人應該特別留意勿把收入耗在購買不必要的東西上。既然他們付不起在經濟上預算錯誤的代價,便最好跟從聖經鼓勵,勤奮儉樸和明智地購物。(參閱箴言31:14,15)請留意反其道而行的人有什麼遭遇。

      有些貧窮的人雖然可以步行,但短程的來往也要的士代步。他們以長途電話代替寫信。他們也許把多量金錢消耗在冷飲、餅乾、調味食品、果醬、糖果、加工食物和包裝膳食之上。很可悲地,愛好快速、即食的飯餐會對家庭預算和家人健康有不利影響。由於缺乏適當的營養,孩子也許時常生病。

      在巴西,有些窮等人家購買多杯以百分之200利潤出售的酸奶。請想想,主婦若在家中製造酸奶會節省多少!有些家庭擁有一小塊土地,但從不種植什麼。有人讓香蕉、椰子和橙在地上自行腐爛,卻從商人購買這些東西。有人用錢去買下蟲藥而任令木瓜在園裡腐爛。可是,在熱帶,木瓜乃是最佳下蟲藥。

      相反地,請考慮一下一位應用聖經原則的兩子之父的例證。這位巴西人學懂了以有限收入去維持一個四口之家。他在屠宰後的翌日以較低的價格購買肉食。在收市之前不久,他去街市購買果蔬。既然開攤檔的人急於賣清貨物,他遂能以極低價錢買到食物。果蔬的看相雖不及早市的鮮明,但仍然有益和新鮮的。藉著明智地購物,這人僅付出別人所付的三分一價錢便獲得同等的食物。

      同時,請考慮布魯士的例證,他是身材修長的已婚男子。在加拿大大蕭條時代,他每天工作10小時,一週工作六天。每週薪金僅得12美元。可是,他卻以儉樸方法使一家飽足。他的家人有適當的住所,豐衣足食。他的收入即使在1930年代也算是低微的,他怎能使收支平衡呢?

      方法是按照耶穌基督示範的原則而生活。當耶穌以食物餵飽5,000人時,他教訓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約翰福音6:12)布魯士親自應用這項原則,並吩咐他快樂的家人將之謹記在心。他促使家人留意耶穌所說關於管家因浪費失職的比喻以強化他的精打細算的教訓。(路加福音16:1,2)結果,這家人從不浪費食物、衣服、傢具、熱力或電力等,他們善於管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聖經在以金錢助人方面的言論也使許多人避免經濟難題。有些人為了感情關係,借錢給人不要擔保,或甚至為人作保,他們往往因此遭受損失或遭遇嚴重的經濟難題。因此,他們若在生活上與聖經的警告一致便會大大得益,聖經警告說:「為外人作保的,必受虧損。」(箴言11:15)「在鄰舍面前擊掌作保,乃是無知的人。」(箴言17:18)此外,對於那些不負責任、懶惰、有勝任愉快的工作也不肯去做的人不應予以經濟上的援助。聖經的規例是「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另一方面,聖經的確鼓勵人向真正貧乏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弗所書4:28。

      若有更多人知道和留意聖經關於理財的原則豈不帶來很大裨益嗎?這的確能協助他們獲得飽足。

  • 知足常樂
    警醒!1979年 | 10月8日
    • 知足常樂

      「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用許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