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人——變成怎樣了
    警醒!1981年 | 5月8日
    • 最重要的是,人需要愛。他們需要愛人和被愛。人沒有愛便會內心枯萎。在身體方面受到良好照顧的嬰兒若不受人所愛便會阻礙發育甚至夭折。成年人的愛若被剝奪便會感到寂寞和意氣消沉。「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言18:14)愛是凡事包容和凡事忍耐的;缺乏了愛,大部分的生活會變成難以忍受和無法忍耐。(哥林多前書13:7)在這多難的時代,我們聽到有許多東西短缺,但地上最大的短缺莫如愛心。精神科醫生聲稱今日大多數精神病的背境是愛的缺乏。

      我們在找尋關於「什麼可以解釋人們的所作所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又進入另一步驟。人在被造時所賦予的欲求若不獲得滿足就會有麻煩發生。一輛汽車是設計成有若干需要的。需要不獲滿足,汽車就開不動。需要若是部分滿足,汽車也許開得動,但開動得勉強。人也一樣。第一對人類被造成有若干品性需要滿足,今日的人也具有同樣的品性。當這些欲求不獲滿足,或僅是部分滿足時,這副奇妙的屬人機器便變成性能不佳。有時甚至橫衝直撞和做出不可思議的殘酷事情來。

      歪曲的品格是人類品性受到屈曲和彎曲的表現,正如彎鏡把人體反映成彎曲古怪一般。我們仍然具有公平、愛、智慧、能力和其他多項的上帝品性,可是由於不完美以致操作起來未能彼此平衡。在這些品性方面,人已經失卻平衡了。

  • 人——何以會這樣行事
    警醒!1981年 | 5月8日
    • 人——何以會這樣行事

      是遺傳所致?是環境使然?自由選擇?抑或我們其實並不了了?

      「是我的遺傳所致!」有人為他的敗行辯護說。不錯,得自祖先的身心特性或遺傳會影響人的行為。聖經對這點表示同意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

      「環境使我這樣!」另一犯錯者抗辯。環境也是因素之一。聖經說:「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同時,「不要自欺,不良交往破壞有用的習慣。」——箴言13:20;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

      遺傳特性和環境薰陶兩者都是模鑄個人性格的有力因素。可是,對行為所負的責任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