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6 5/8 19-20頁
  • 要有自知之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要有自知之明
  • 警醒!1976
  • 相似資料
  • 富於生產力的基督徒表現敬虔的滿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你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要求合理,快樂隨著你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 真正的快樂取捨在乎你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5/8 19-20頁

要有自知之明

你會企圖以雙手舉起一塊十噸重的大石嗎?或是,你會試圖念熟一套三十冊的百科全書嗎?當然,這兩種努力都不合實際。我們都敏於承認我們在身體上和智力上的限制——至少在論及如此巨大的工作時要承認這點。

但是,在每日生活的其他事上承認自己的能力限度卻不是時時都容易辦到。事實上,很多人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學習認識他們自己的能力限度。然而,除非一個人如此做,否則他便不能夠獲得真正的滿足和快樂。

舉例來說,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對休息和睡眠的需要可能與他人的需要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些成年人每夜有六小時或更少的睡眠便足夠了,然而其他的人卻要有九小時或更多的睡眠。但是,無論我們個人有怎樣的需要,獲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確是明智之舉。否則我們便會感覺精力消退或變成精神緊張,而且覺得甚至日常的活動都相當困難和令人厭惡。

同樣地,不是每個人吃受別人賞識的食物時都有暢快的感覺。各人所需的食物數量也有差異。所以,在這些和其他的事上,如果我們認識自己的需要和照料自己,而不是僅因為別人做某些事我們便跟著做,這才是審慎的途徑。只有這樣行我們才能從生活中獲得樂趣。

至於個人的才能,我們都有很多機會加以發展,而且可以向別人學習,但事實仍然是,並非每個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有過人之長。這件事實對你有什麼影響呢?例如,你所熟識的一位朋友可能是個優秀的音樂家,而你卻不是。聽見他演奏實在是一件樂事對嗎?但是,如果你不能媲美你朋友的音樂技能,你有沒有理由因此便感到心灰意冷呢?事實上,甚至在上帝聖靈的指引之下,早期的基督教會中也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同樣的事。——哥林多前書12:27-31。

其實,由於不是人人都擅長於同一件事,這使我們更有理由要體會和尊重我們的同胞。我們可以從一位技術精良的木匠或石匠,裁縫或廚師,或一位優秀的音樂家的工作獲得樂趣而表示謝意,雖然我們自己不能做到他們能夠做的同一件事。我們若對他人優良的品質和技能懷有適當的尊重,生活會是多麼豐富和令人滿足。

相反地,如果我們在不斷企圖越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外,我們便可能損害自己的健康,以致將更大的限制加於自己身上。我們可以用有時發生在野心勃勃的人身上的事作為例子。由於決心致富,一個人可能多年拼命工作,但到頭來發覺將自己的健康毀了。也許現在他有能力購買美酒佳肴。然而,正如聖經所說:「上帝使他不能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傳道書6:1,2)。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物質的東西而驅策自己到患病的地步,他又怎能有真正的知足和快樂呢?

一位像剛才所描述的人忽視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人的生活應該有屬靈的一方面。若要得到真正的快樂、滿意和知足,人需要與上帝具有正當的關係。一位作家說,「無論何處何時,從起初直至現今,人都覺得不能自禁地要投靠一些他相信比自己更高和更有能力的東西。這件事實證明宗教是天賦的,而且應該受到科學的承認……看見人普遍地尋求和相信一位至高者應該使我們懷有敬畏、驚奇和崇敬的心。」(《人並非巍然獨存》,克里西·摩里遜著)所以,學會有自知之明的一個重要步驟應該是獲得上帝的知識而將其應用在生活上。耶穌基督說得不錯:「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

一個真正學會有自知之明的人看出正如他需要食物和休息,他也有靈性的需要。因此他不會容許對物質的追求扼殺屬靈的事務。一個這樣的人會同意耶穌所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15)。愛好屬靈事物的人可以證明使徒保羅的話是何等真實和充滿智慧:「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6-8。

你能夠藉著跟隨這樣的一條這樣的途徑而尋得滿足嗎?誠然,各人的個別需要有異,耶和華上帝並非不覺察到這一點。他知道他的崇拜者各有所長。上帝並不希望他們完全相同或在事奉他方面有同一的成就,使徒保羅「比眾使徒格外勞苦。」(哥林多前書15:9,10)顯然地,他有良好的智力,充沛的身體精力和不受家庭責任所纏擾。別人也許因為各種責任,健康的限制或類似的事而不能做同量的工作,上帝對每個人有什麼要求呢?他要每個人都真正愛他,忠心和盡力地遵行上帝的旨意。——以弗所書6:5,6;路加福音10:26-28。

所以,雖然我們的能力限制,我們仍能夠事奉上帝而贏得他的嘉許。但是,有時我們仍然需要作出額外的努力以求與耶和華上帝保持良好的關係。例如有一位六十歲的人希望受浸象徵他對上帝的獻身,但他需要坐在輪椅上接受水浸禮才能達到這目的,另一位耶和華見證人在一九七四年患癌病身亡之前曾多年患病而面臨很多考驗,然而,當他變成局部殘廢之後,他幫助建造一間供崇拜之用的王國聚會所。其後,當他因為病情嚴重而不得不留在家裡時,他仍參加小組的神治傳道訓練班,方法是藉著錄下他的聖經演講,然後在聚會中再次放出。這位生病的基督徒也找到方法向別人傳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他的精神如此旺盛,以致探病者往往評論說他造就他們過於他們造就他。

因此,學習有自知之明包括若干重要的因素。這包括承認我們的能力限度以及好好照料自己。特別重要的是,認識我們靈性的需要,和甚至作出額外的努力以求與造物主保持正當的關係。不錯,這樣的途徑必定會帶來最大的滿意、知足和快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