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進入打開的大門嗎?守望台1977年 | 12月1日
-
-
;希伯來書13:17)他們對於所受的任命克盡厥職。週遊的監督特別應當如此。小組有權期望他們是虛懷若谷的屬靈的人。——可參閱路加福音12:48。
17.為什麼我們可以說野心勃勃、關心地位的人其實尚未開始追求監督的職分?
17 很顯然地,只想享有名望地位而不肯像奴僕一樣為人服務的人根本沒有資格作小組的僕人或長老。他們尚未開始『追求監督的職分』。何以如此呢?因為他們並非真正愛慕這職分所牽涉到的「善工」。——提摩太前書3:1。
18.(甲)一切與神聖服務有關的機會都需要人怎樣行?為什麼?(乙)我們若樂於將上帝賦予我們的才幹能力盡量加以運用,我們便可以期望什麼?
18 對耶穌基督的門徒所打開的機會並不是享有受世人豔羨的名望與地位。反之這一切機會都需要他們作出不自私的衷誠努力和分擔艱巨的工作。這是很合理的,因為耶和華上帝與他的愛子在工作方面立下了供我們效法的完美榜樣。耶穌基督說:「我父作工直到現在,我也作工。」(約翰福音5:17,《新譯》)願我們人人都這樣行,樂於將上帝賦予我們的才幹能力盡量加以運用。我們若這樣行,我們的一生便會充滿喜樂和滿足;我們可以有把握地期望贏得耶和華的祝福。使徒保羅對希伯來人所說的話使我們獲得莫大的鼓勵:「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希伯來書6:10-12。
-
-
哀悼和喪禮——為誰而作守望台1977年 | 12月1日
-
-
哀悼和喪禮——為誰而作
有人說得不錯:「沒有任何已知的人類部族……不經過任何儀式或典禮便將死者拋出去。相反地,沒有任何動物會埋葬死去的同類。」「人是具有自我意識和死亡意識的唯一生物。」a——參閱創世記23:3,4。
在俄國出生的同時代科學家杜辛斯基的這句話幫助人明白所羅門王何以在三千多年前已勸人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不錯,由於我們的確具有自我意識和死亡意識,人類通常會為逝世的朋友、信徒同工或親族安排某種儀式的葬禮。——傳道書7:2。
所羅門說往遭喪之家去較好,這是否意味到基督徒前往任何遭喪之家去安慰生者是合宜和適當的事呢?對所有死去的人一律表示哀傷是否適當?上帝的道聖經對此有什麼說法?
聖經給予我們許多為死者舉哀的例證。雅各和以掃因父親以撒逝世而哀傷是理所當然的。雅各也因以為愛子約瑟被野獸所殺而傷心不已。族長雅各本身逝世時許多人為之舉哀,不但是他自己的家族,甚至埃及人亦然。以色列人為了他們的領袖摩西之死而深感哀傷。約西亞王雖因不智地發動戰爭而死於沙場,耶利米和一切猶太人均因失去賢君而哀悼。後來,許多人因拉撒路、耶穌基督、司提反和其他的人之死而傷心。——創世記27:41;37:34,35;50:1-14;申命記34:8;歷代志下35:24,25;路加福音24:15-24;約翰福音11:17-44;使徒行傳8:2;9:36-42。
可是,關於聖經所載的特別舉哀事例,有一點是值得留意的。那便是所有備受哀悼的人都是敬畏耶和華的人,或是生者所深深尊敬的戚屬。但有些死者卻沒有人為其致哀。例如,聖經沒有暗示挪亞及其家人會對洪水所毀滅的惡人和強暴的世代表示哀傷,也沒有提及羅得曾悼念在所多瑪和蛾摩拉被毀滅的惡人。當法老及其大軍在紅海溺斃時,摩西和他的百姓不但沒有為之哀悼,反而高唱勝利之歌。——出埃及記15:1-21參閱耶利米書22:18,19。
那末,在這些例證中,上帝的僕人何以不哀悼那些已死的人呢?因為這些人是被耶和華上帝處決的。哀悼他們等於譴責耶和華所作的公義處決為不當。因此而耶利米受命不要對變節不忠的以色列人遭受災難表示悲哀。在啟示錄一書中我們讀到大巴比倫僅受她的政治和商業情人所悼念,天上眾生卻因她的毀滅而歡欣。——耶利米書15:4-7;啟示錄18:9-20。
因此,很適當地,當大衛王為他那野心勃勃、不忠和不道德的兒子押沙龍之死而哭泣傷心時,大衛的元帥約押向他提出譴責。(撒母耳記下19:1-8)可是,在另一方面,當大衛哀悼不忠的掃羅王時,卻沒有為此受到譴責。(撒母耳記下1:17-27)何以故呢?因為掃羅王是耶和華所膏立的。大衛哀悼這個人是因為他忠於掃羅的受膏地位。(可參閱《守望台》(英文)1938年十月一日刊)此外,大衛也不願有人懷疑他因仇敵之死而幸災樂禍。——箴言24:17。
聖經所載的這一切事都是為了使我們在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末期獲得教訓、督導和安慰而寫下的。(羅馬書15:4;哥林多前書10:11)在不久的將來,這個世代會看到預告的「大災難」為現行的邪惡制度帶來末日。(馬太福音24:21)屆時在生還的耶和華忠僕當中沒有一人會為惡人的毀滅而哀傷。反之,他們會感到歡欣,正如摩西和他的百姓為法老及其大軍遭受毀滅而歡欣鼓舞一般。
在我們這時代的哀傷
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又如何呢?當我們聽到災禍的消息,例如嚴重的意外、地震、颱風或海嘯而使多人喪生時,我們應有什麼態度?毫無疑問,出於人類的同情心,我們會對死難者,特別是傷心的生還者,表示同情,雖然他們也許並非愛好公義的人。此外,他們並不是因作惡而被耶和華所處決。因此當親戚、熟人或與我們有業務來往的人逝世時,基督徒通常會仁慈地對生存的家人提出誠懇的安慰。
當一位忠心的受膏基督徒逝世時,雖然我們確信他已被接升天,我們也對他致哀。我們畢竟會懷念他,但我們卻不會像那些毫無希望的人一般傷心。(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5)我們也為那些懷有屬地希望的人之死而致哀,雖然我們可以按理期望這些人會獲得較早的復活。正如耶穌清楚表明,「所有在墳墓裡的人」均會復活。——約翰福音5:28,29;可參閱使徒行傳24:15;啟示錄20:13。
為什麼要舉行喪禮或記念儀式
有些人認為喪禮的目的是要頌揚死者以求「生榮死哀」。但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呢?請記得耶和華上帝容許以色列國為拿答和亞比戶之死而哀哭;亞倫這兩個兒子為了獻上凡火而喪生,雖然他們的家人被禁止為其舉哀。——利未記10:1-7。
喪禮也不能說是為死者飾終的聖禮。不錯,基督教國大多數教會成員均認為未經教會儀式而埋葬死者是不當的。是故羅馬天主教遂為此備有各種彌撒,其中包括為死者祝福及聲稱超渡煉獄裡的「靈魂」。但這些儀式均不受聖經所支持,因為上帝的道清楚表明死者是沒有知覺的,他們會在這種情況下等候復活。——傳道書9:5,10。
那末為什麼為死者舉行喪禮及記念儀式呢?有很多良好的理由,首先,這是一件安慰遭喪之家的事。基督徒受命要安慰一切傷心的人,包括遭喪之家在內。(以賽亞書61:1,2;哥林多後書1:3-5)死亡通常會造成哀傷。因此,聆聽一個關於耶和華的各種偉大品質的討論,特別是論及他的愛心如何促使他以自己的兒子為贖價,使人類能有永生的希望。的確令人深感安慰。除了個人親自致唁之外,到場參加記念儀式也會為遭喪者帶來安慰。
在這種場合我們也可以為聖經真理作一見證。參加喪禮的人通常是鄰人、朋友、有業務來往的人士和戚屬,他們也許不是信徒。但他們卻可以從喪禮或記念儀式的演講得益,因為在演講中講者會提出聖經的見解,例如死者的情況,人何以會死和復活的希望等。由於能夠達成這等美好目的,一個基督徒傳道員看來可以放心為見證人的不信親戚主持喪禮——即使這人是在極度沮喪或神經錯亂時輕生的。基督徒同工可以藉參加喪禮為遭喪的見證人帶來安慰。
喪禮所能達成的另一良好目的是使人想起所羅門的話,他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2)事實上死亡使我們有理由反省生命的短促。它也幫助我們體會到生命是一項祝福。在死亡中是沒有知覺、沒有感受、沒有溝通、沒有喜樂、沒有成就的。
古代有些民族視葬禮為極度憂傷的事,因為它象徵失敗。因此葬禮要在夜間舉行。雖然基督徒對於遭喪不像那些沒有希望的人一般傷心,可是在參加喪禮或記念儀式、往喪家或殯儀館致唁時,卻不應表示歡樂或戲笑,彷彿在遠足或參加宴會一般。因為凡事都有定期,而死亡卻不是歡笑的時候。——傳道書3:1,4。
再者,當喪禮是為一位耶和華的忠僕舉行時,我們大可以利用這個場合提及死者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