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布尼德斯編年史所作的見證守望台1971年 | 11月15日
-
-
拿布尼德斯編年史所作的見證
巴比倫城堅如金城湯池,它的突然傾倒的確驚動古代的世界。征服者古列大帝使流經這城的幼發拉底河改道。然後他的軍隊衝過河床,擁過渡頭沒有鎖上的閘門,出其不意地佔取了這個城。巴比倫在一夜之間傾倒,結束了閃族霸權的世紀而應驗了耶和華透過他的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所說的話。——以賽亞書44:27;45:1,2;耶利米書50:38;51:30-32。
聖經研究者很關心這件事發生的日期。這是因為聖經所提及的其他許多事的發生日期可以決定於他們在巴比倫傾倒之前或之後的若干年發生。
《拿布尼德斯編年史》(又名為「古列拿布尼德斯編年史」及「古列編年史碑」)雖然很簡略,但是它含有關於巴比倫傾倒的現存最完全的楔形文記錄。這塊殘破的泥板最闊部分及其長度約為五吋半。根據書寫的形式,學者認為這塊泥板可能屬於塞留薛時期(公元前312-65年)的文物。但是歷史家宣稱這塊碑大概是一份較早期文獻的抄本。由於它有意壓低拿布尼德斯以歌頌古列,有人以為這塊碑是一位波斯文士的作品,甚至稱之為「波私人的宣傳」。無論怎樣,這個「間接的日期」被認定是可靠的。
根據《拿布尼德斯編年史》的記載,古列在以他念月[九月至十月]在奧比斯攻擊巴比倫軍。這塊碑繼續記載:「十四日薛柏不戰被擒。拿布尼德斯逃亡。十六日,古堤暗省長哥比利亞斯與古列的軍隊不戰而勝,直搗巴比倫。其後拿布尼德斯在逃返巴比倫時被捕。」——《古代近東史》,雅各·B·普列察出版,第306頁。
所謂古列軍「不戰」而直搗巴比倫大概是指未曾經過一次例行的交戰而言。這與耶利米的預言吻合。「巴比倫的勇士止息爭戰。」——耶利米書51:30。
但是拿布尼德斯編年史有提供根據確立發生這件事的那一年嗎?沒有,這塊碑表示巴比倫在以他念月十六日(相當于公元前539年[朱理安歷]十月11/12日或[格利哥里歷]十月5/6日。)落在古列軍之手,而所提及的拿布尼德斯「七年」(歷史家認為這年相當于公元前539年)是由翻譯者加插入去的。沒有現存的楔形文泥版早於拿布尼德斯七年。有人相信巴比倫一定在這一年傾倒,若不是這塊泥版部分被蝕去,這些字會於現在殘破的位置上出現的。(同時請留意猶太歷史家約西弗斯[引證巴比倫僧侶相羅薩斯(公元前第三世紀)的記載]報導古列在拿布尼德斯在位第七年佔了巴比倫。——Against Apion,第一冊,20段。
同時其他典籍,包括托勒密經,均指定公元前539年為巴比倫傾倒的日期。例如,古代歷史家即如戴奧特拉斯等均指出古列作波斯王第一年相當於第55屆奧林匹克第一年(公元前506/59年),而古列末年相當於第62屆奧林匹克第二年(公元前531或30年)。(大約由七月一日至次年六月三十日計作奧林匹克的一年。)楔形文泥版提及古列統治巴比倫九年。這與他開始統治巴比倫的公認日期,公元前539年,相吻合。
雖然這個年份不見於《拿布尼德斯編年史》,可是有充分的證據使我們接受公元前539年為巴比倫傾倒的日期。當然,這件事並不減低《拿布尼德斯編年史》在鑒定歷史大事發生之時間方面的價值。其實這塊碑仍然具有相當價值的,因為它提供有關巴比倫傾覆的方式的顯著證據。同時由於這塊碑指出巴比倫城傾倒時,拿布尼德斯不在巴比倫,這說明了聖經沒有提及他的名字的原因。可是聖經卻有暗示他的存在,聖經指出伯沙撒將但以理提升到國中第三位,第一位是拿布尼德斯,第二位是伯沙撒。——但以理書5:16。
-
-
勸勉基列第五十屆學生尋求智慧守望台1971年 | 11月15日
-
-
勸勉基列第五十屆學生尋求智慧
「你們當中誰有智慧和了解呢?」《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五十屆的五十個學生在今年三月七日星期日參加畢業典禮時聽到一位講者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
畢業典禮在紐約市昆士區的耶和華見證人大會禮堂舉行。從上午十時直至下午五時與會的1,999個人對外面的大雨絲毫不覺。
早上節目的主題集中於聖經執筆者雅各(3:13-18)和大衛王(詩篇139)所說的話之上。守望台社的社長諾爾指出從上而來的智慧由基督徒的工作表現出來,但是這種工作必須與良好的行為相輔而行,因為這種智慧「先是清潔」。清潔和純淨特別在道德方面,乃是首要的條件。若沒有這種美德,一個人的工作就在上帝眼中毫無價值了。即使如此,這種智慧亦不會自命不凡,反之它會虛弱懷古。諾爾社長警惕學生務要提防因有知識而變成狂妄倨傲。
因此,講者接著指出,新的海外傳道員抵達工作地區時不應該以為因為自己剛從學校畢業就有資格指揮較早的海外傳道員或在小組裡任監督之職的當地成熟弟兄。他們不應該炫耀自己的學識,反之應該謙虛地聽從有經驗的海外傳道員的勸告。他們應該留意努力學習怎樣以最有效的方法幫助當地居民了解上帝的道。他們若具有智慧便會將精神集中於他們的首要工作之上;這樣他們便不會將注意力分散在無益的事上了。——箴言17:24,16:9。
守望台社的董事韓素爾勸勉畢業生他們若想明智地繼續致力於海外傳道工作就必須保持堅強的信心。他們可以期望這樣的信心發揮很大的功效,正如使徒保羅在聖經的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所強調一般。
未來的海外傳道員也從副社長法蘭茲的話獲得很大鼓勵。他指出科學智慧的一件事實,即在宇宙各部分均產生作用的重力定律。然後他指出耶和華的聖靈是一股遠較強大和無遠不屆的力量。我們可以放心這股力量在最僻遠孤立的地區也可以像在我們自己家鄉的基督徒弟兄中間一樣發揮作用。
法蘭茲引用大衛在詩篇第139篇所說的話:「我若在陰間下榻,你[耶和華]也在那裡。」(詩篇139:8)因此,耶穌基督手下的海外傳道員不應該害怕死在工作地區裡,或覺得必須在死前回到親人身邊。因為「上帝能夠以他的聖靈伸過墳墓裡將你復活!」「可是」,法蘭茲在結論中指出,「你們到工作地區去不是要死而是要活——活著向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使他們也可以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