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道就是真理」
巴比倫何時使耶路撒冷荒涼
世俗歷史家通常將公元前586年訂為耶路撒冷淪於荒涼的正確日期。那末,為什麼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卻說這件事發生於公元前607年呢?這是由於見證人堅信聖經論及耶路撒冷荒涼期間的記載是正確的。
聖經指定猶大及耶路撒冷荒涼期間為七十年。在描述巴比倫人征服耶路撒冷之後,歷代志下36:21報導說:「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耶和華會通過耶利米先知宣告:「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耶利米書25:11。
這段時期真的是七十個足年嗎?不錯,先知但以理論到耶路撒冷荒涼時期行將終結時曾清楚表明這點,說:「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但以理書9:2)請留意但以理在這裡所說的荒涼「年數」是七十年。倘若這七十年是個象徵性或誇張的數目,他自然不會如此說。
撒迦利亞書也提出附加的證據。我們讀到:「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撒迦利亞書7:5;1:12)這句問話甚至舉出特定的月份,無疑足以證明荒涼時期是七十個足年。
古代猶太人將荒涼時期視為實際的七十年,並相信猶大全境均陷於荒涼;這從猶太歷史家約西佛斯的著作可以見之。他所著的《猶太人古史》一書第十卷第九章七節告訴我們:「猶大和耶路撒冷全境及聖殿,繼續荒涼達七十年。」
當以色列人重返猶大和耶路撒冷時,荒涼便結束了。一般學者均同意巴比倫城在公元前539年十月五或六日為古列所攻陷。聖經在歷代志下36:21-23和以斯拉記3:1-3說古列下令釋放猶太人歸回故土;記錄顯示猶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十月初旬返抵故鄉而結束了七十年的荒涼。因此,耶路撒冷必定在此之前七十年,即公元前607年,遭受毀滅。
企圖以聖經的記述來遷就公元前586年這個日期的種種說法都不能令人滿意。這樣的企圖沒有一種能與聖經論及耶路撒冷和猶大荒涼七十年的記載一致。
公元前586年這個日子是根據所謂「托勒密法規」而定的,這法規聲稱巴比倫王朝一共延續了87年,始於尼布普拉沙而終於公元前539年的拿布尼德斯朝代。根據這項『法規』,曾有五位國王相繼統治,即尼布普拉沙(21年),尼布甲尼撒(43年),以法米路達(2年),尼利格里沙(4年)和拿布尼德斯(17年)。按照每個統治者的在位年數,耶路撒冷的荒涼始於尼布甲尼撒王的第十八年(從「即位年」算起便是第十九年),即公元前586年的秋天。——列王紀下25:8;耶利米書52:29。
但是托勒密法規可靠到什麼程度呢?泰利教授在他所著的《希伯來諸王的神祕數字》一書中寫道:
「托勒密法規主要是為了天文學而非歷史學的目的而編成。國此無論是巴比倫或波斯的統治者,這法規都沒有提供完全的名單,也沒有提供他們登基的正確月份或日子。反之法規是用來將當時某些天文學資料納入一項大致的年代綱要中的方法。凡是統治未滿一年和未經一年之始的國王,法規都略而不提」(楷書本刊自排)。
因此托勒密法規的目的使人沒有可能將其用來訂出正確的日期。這項法規所提供的諸王統治年數也不甚正確。例如,雖然托勒密聲稱以法米路達僅統治了兩年,許多歷史家卻鑑定他統治了十二年。同時,誰也不能確定這段時期僅有五個國王統治。例如在波士比亞發現的一批巴比倫王名字便是沒有在其他地方登載的。
可是,有人也許會問,古代天文學泥板「VAT4956」號所載,尼布甲尼撒統治的第三十七年豈不是與托勒密法規所說的一年完全相同嗎?
我們應該記得,佐證的來源應該具有可靠性的標誌。「VAT4956」具有這種標誌嗎?並不。這項文獻並不是原作,並且含有許多遺漏之處。其中有些詞語甚至現在還沒有人明白。文中出現兩次『希一比』的記號(意即「中斷,塗毀」)。因此抄寫者也承認這是抄自斷簡殘篇的。
即使該項天文學文獻與原作並無出入,我們仍不能確定原作所含歷史資料的正確性。正如托勒密利用古代諸王統治年數(如他們所暗示)作為部署天文學資料的骨幹,「VAT4956」的抄寫者也可能為了與當時受人接受的年代表一致而加插『尼布甲尼撒第三十七年』這句話。德國學者紐基布爾和韋特納(「VAT4956」的翻譯者)也承認抄寫者顯然會改變句語以符合當時流行的略書方法。但是抄寫者並不首尾一貫,也不力求精確。因此他很容易加插其他資料以符他的目的。其實托勒密法規和「VAT4956」兩者也許都是以同一基本來源為根據的。他們可能犯了同一的錯誤。
與托勒密法規及「VAT4956」正相反,耶利米、撒迦利亞、但以理和歷代志下的執筆者一致證明猶大和耶路撒冷荒涼了七卡年。這些記錄的數千部古代手抄本均刊載著同一的資料。由於托勒密法規和「VAT4956」含有這麼多難題,接納它們其實比接納聖經的記載需要更大的信心。聖經明確地指出,巴比倫人使耶路撒冷成為荒涼乃是在公元前607年。a
[腳注]
a 若要更詳盡的資料,請參閱《助人了解聖經的工具》一書(英文)327,331,339,3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