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一種帶來快樂的生活方式
    守望台1976年 | 5月1日
    •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使人和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馬太福音5:3-12

      在讀到這番話時,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多麼怪異的快樂祕訣!耶穌告訴人一種帶來真正和持久快樂的生活方式,這話一點也不假。舉例來說,請看看九「福」中的第一個。

      你是否「認識自己靈性上的需要」呢?(《新世》)有些曾與耶和華見證人讀過聖經的人士,卻由於某些理由而停止研讀。他們有沒有由於改變初衷而尋得快樂呢?他們是否把所學到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呢?抑或他們現在從所學的感到「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呢?(希伯來書4:12)事實上,其中有不少人當他們重返這個舊世界及試圖與其再打成一片時,發覺由於所學得的聖經真理使他們感到格格不相入。因此,他們之中有很多努力回頭,再與耶和華見證人交往,並且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你若知道有多少耶和華見證人有過以上經驗,尤其在較年輕的人之間為然,這很可能會使你感到驚奇。他們在認識上帝的道的真理上略有所得,或是自幼在真理中長大,後來也許到了青少年時期,他們採取了獨立自主之途。他們有些弄到吸毒、販毒、生活放蕩、儀容衣著有如嬉皮士的地步,這僅使他們備嘗挫折而已。他們獲得若干興奮及刺激,卻沒有真正快樂。後來他們再和以前對他們有幫助和鼓勵的朋友取得接觸。他們於是「感到靈性上的需要」。結果他們痛改前非而潔淨自己。現在你見到他們——清潔,熱誠,精神抖擻及和藹可親——你無法想像他們竟有過如此腐敗的背境。他們不再感到不自然,卻歡樂地在基督徒小組中彼此交往,對他們之所以被造的目的深懷體會。他們復得快樂。

      耶穌的傳道演講論及九「福」中的第一種,向我們表明此乃從真正快樂之源得益的基本方法。那些意識自己需要屬靈引導的人會力求與耶和華締結關係。由於這種關係逐漸加深,他們遂成為上帝的朋友,並且深感內心的安寧及快樂,而這是他人所不能奪去的。(約翰福音14:27)其他的八「福」則主要指出使人更親近上帝的品質,如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清心,和睦,及在逼迫下表現忍耐等。

      可是,這九「福」僅是耶穌登山寶訓的引言而已,全部教訓則記載於馬太福音5:3至馬太福音7:27。整個傳道演講均與快樂這個問題有直接的關係。隨著這個引言之後,耶穌清楚表明什麼是我們的任務,若實踐它便有助於自己及別人獲得快樂,他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13-16)正如鹽具有防腐作用,我們所傳的好消息亦能保存性命。我們若藉著言語及榜樣「讓我們的光照在人前」,我們會多麼快樂!

      耶穌然後繼續作了一連串的比較,以這話開始:「你聽見有話說」。(馬太福音5:21,27,33,38)在這些比較中,他說明身為他的真正門徒,過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越徹底則越得益。他也論及基督徒的責任,與上帝通過摩西給以色列人的律法要求作一比較。基督徒甚至要愛仇敵,並且要培養上帝對全人類所表示的同樣不自私的愛,藉此表明他們完全,像他們的天父是完全的一般。這的確可以保證人得到快樂,幫助他們與「快樂的上帝」相似。——馬太福音5:43-48;提摩太前書1:11,《新世》。

      登山寶訓的其餘部份,向我們表明如何與耶和華親近。我們做到這點,部份是藉著避免表面誇張的虔誠,尤其要避免為「地上的財寶」而憂慮,甚至為衣食憂慮也不可。憂慮與快樂是不能同時並存的。「不要為明天憂慮」,耶穌說,卻要「[繼續]……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1-34。

      正如在上文提及的,還有一些條件要做到。這種生活方式並非自暴自棄的闊大之途;這並不會導至快樂卻會引至滅亡。反之,耶穌繼續說:「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很多人不願意付出代價以成為真正不自私,克制個人慾望而全心順服創造主的旨意。耶和華的確「配得榮耀尊貴權柄」。——啟示錄4:11。

      當然我們不能買得耶和華的嘉許,強要他以快樂報答我們。唯獨藉著耶和華的恩典我們有罪的人類才得以獻身給他而為他所接納,從而與他締結蒙他嘉許的關係。他藉著犧牲自己的愛子作為贖價而使這事得以成就。(提摩太前書2:3-6)耶和華安排了一切豐盛的靈糧、啟迪及其他令人暢快的供應,然後他發出仁慈的邀請:「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就必得活。」——以賽亞書55:1-3。

      這就是帶來快樂生活方式!

  • 柔緩的誕生
    守望台1976年 | 5月1日
    • 柔緩的誕生

      據法國產科醫生,腓特烈勒布意說,如果嬰兒進入這個世界時一面踢腳,一面哭喊,這會有損於嬰兒感情上的健康,他認為哭喊是由於恐懼而發出的。勒布意所著的《柔緩的出生》一書指出,刺目的光,嘈吵的聲音、雙腳突然被扯,屁股受到大力拍打,這一切都使一個剛脫離子宮的保護而出來的新生嬰兒大為震驚。他提議在產房內應該保持完全的肅靜,同時,除了一盞小燈之外,應該沒有其他的燈光。當嬰兒一開始出來的時候,最好容許嬰兒在母親的腹部躺臥幾分鐘。據說這樣做會使嬰兒容易些適應新的環境,臍帶能夠供應所需的氧氣,直至新生的嬰兒開始正常的呼吸而不需慣常的拍打之助,然後割斷臍帶,隨著將嬰兒在相當於體溫的水裡輕輕洗過。據稱這樣出生的嬰兒不但鬆弛,甚至有時面帶笑容。當然,在這些事上的意見往往分歧。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