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轉變的非洲的慷慨精神警醒!1979年 | 4月8日
-
-
居住在市中心區,尤其是接近主要巴士站的人,會遭遇更多難題。地點方便促使許多人在進膳時間前來享受慷慨招待。一位非洲主人很難說聲「不!」有些人為了解決破財難題,不得不悄悄地離家外出,使別人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甚至鄉村的風氣也在轉變中。過路的陌生人許多時證明是賊匪。有些村民承認,當陌生人行近時他們藏好食物,只供應出售的東西。有時在熱帶森林中,駕車人士發現有大樹阻塞著,司機在下車視察障礙物時,留意到附近有一群村民,準備為移開大樹討價,可是,汽車通過之後,大樹又被移回路上,村民再向打算過路的人取利。因此,在多處僻遠地方,陌生人再也享受不到傳統的慷慨。他們必須準備付錢,有時甚至付出巨款。
慷慨精神在消逝中嗎?
慷慨精神也像其他富於人情味的品質一般,在世上許多地方消失,包括非洲在內。這乃是聖經預言在現行事物制度末期徵象的一部分,據聖經所說,在末期,普世有許多人會變成「專顧自己,貪愛錢財……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愛良善。」(提摩太後書3:1-3)這種普遍的自私和不信任的精神有在非洲消滅了慷慨嗎?
在有些例子上雖是如此,但對非洲大多數的人則不然。在轉變中的非洲仍然有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十分重視慷慨精神。同時,有許多人不論老幼均由於受過聖經教育而愈來愈表現慷慨。聖經教訓鼓勵人要慷慨,例如:「監督必須……樂意接待遠人。」「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提摩太前書3:2;希伯來書13:2;彼得前書4:9)可是,基督徒絕不應在別人慷慨上佔便宜。反之,他必須服從受感示的教訓:「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箴言25:17。
許多非洲人從聖經的鼓勵獲得協助,不顧今日世界的欠缺友誼而繼續表現慷慨精神。相信聖經的人有很好的理由去這樣行,因為他們知道上帝行將引進一個新的事物制度。——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5。
-
-
與眾不同的導師警醒!1979年 | 4月8日
-
-
與眾不同的導師
要回顧歷史上一段特別時期並把握其中的「精神」——生活在當時的人的感受和態度——並非易事。為了幫助我們了解耶穌與他當日的其他教師有何不同,我們可以看看猶太教法師們的觀點。有很多對以色列國懷持一種極端高傲的看法,教導人「在創造宇宙之前,上帝心目中已有以色列國存在」。他們也極力強調對習俗的知識,並且對於他們身為亞伯拉罕後代的血統甚感自豪。聖經學者爾達舒明說:「對外邦人的一切行事方式、見解和交往深感厭惡和輕視;對律法條文的崇拜;自以為義;血統的自傲心以及更甚的知識的自驕」這一切促使他們「與一個自稱為彌賽亞,一個與他們自己和他們本身的理想截然不同的人勢不兩立。」
這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何以甚至沒有學問的人也可以領悟到耶穌的教訓和猶太教法師們教訓之間的分別。正如馬太所說:「眾人都稀奇[耶穌]的教訓,因為他的教訓……不像他們的文士。」——馬太福音7: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