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分社來信
    月報1980年 | 6月
    • 分社來信

      親愛的王國傳道員:

      「上帝的愛」區務大會正在迅速臨近,無疑你們都已作了安排前往參加。我們現在便應當安排假期,使我們能夠參加1980年七月廿四至廿七日整整四天的大會。我們可以肯定屆時我們必定會獲得很多合時的有益訓示。

      我們不但想參加這個大會,同時也想幫助感興趣的人參加。我們若在每週與他們主持完聖經研究之後對他們談及這個大會,這樣行無疑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加強他們對大會的體會。我們想所有感興趣的人都來參加以加深他們對上帝的愛的認識。

      在差不多所有的小組中我們都見到一兩個傳道員離開真理。你的小組裡有這樣的事發生嗎?當然,我們想盡力幫助這些人恢復靈性的健康。有時我們能夠成功,但有時對方卻沒有反應。我們必須在這件事上保持平衡而不要讓少數幾個離開真理的人的行動困擾我們。我們自己不想變成消極和總是思念這些失敗的例子。反之,我們應當保持積極而想及小組裡有許多充滿愛心的忠心弟兄姊妹不顧一切壓力繼續保持堅定的信心。收穫的工作仍然在進行中,仍然有新人被召集進來。讓我們全力參加這件收穫的工作而『滿心喜樂』。——申16:15。

      另一個服務年度又行將結束了。我們可以感覺欣慰在這年我們得到很大的祝福;我們也有進一步的增加,雖然增加的數目不像以前那麼大。但我們應當記得的大事是,我們仍然找著許多綿羊,

  • 我們是「得人的漁夫」嗎?
    月報1980年 | 6月
    • 我們是「得人的漁夫」嗎?

      1.請想像一下在耶穌和使徒的日子一群漁夫在整夜打魚之後返回岸上。他們工作得很辛苦,要再三放下漁網和將網到的魚扯起來。他們時常要逆風划船,而這是很吃力的工作。但他們的緊密合作卻帶來了報酬。他們網到了很多魚,現在他們可以將魚拿到市場上售賣。他們渡過了一段富於刺激但卻報酬豐富的時光。不久這些男子便會回家歇息。但是他們會再次出海找尋新的漁獲。

      2.耶穌的使徒當中有好幾個,也許有七個,是以打漁為業的人。其中四個,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曾是工作上的夥伴。(太4:18,21)他們合作得很好而養成了彼此間的互賴。他們必須如此行才能在他們的行業上成功。難怪耶穌揀選了這樣的人作「得人的漁夫」。今日我們是否以同樣的方式為耶和華效勞呢?我們最好問問自己是否也有資格在主的指揮之下作「得人的漁夫」。

      3.雖然牧養的工作主要落在少數人身上,基督所有的跟從者都應當成為「得人的漁夫」。(太4:19,《新譯》)怎樣成為漁夫呢?藉著從事傳道工作,同時找出配得的人參加在耶和華督導之下進行的分別工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是否準備好盡力以最有效的方式從事得人如得魚的工作?我們與小組研經班通力合作,幫助別人在打漁的工作上養成良好效能,或讓其他熟練的漁夫幫助我們從事教人和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使我們也能夠得著「漁獲」嗎?我們若在自己的打漁工作上需要幫助,無疑可以在我們的漁夫同工中獲得所需的幫助。

      4.當然,在有些地區中「打漁」的成績很好,而通常我們在這些地區中作見證的次數亦較為頻繁。在另一方面,我們應當將所有地區每年至少做過一次。不論我們是否可以立即得著「漁獲」,我們均有責任要繼續在所有水域中撒下漁網。(路5:1-11)正如一個成功的漁夫會保持樂觀,並且從工作尋得真正的滿足,我們也不應當很容易便灰心;反之我們會繼續找尋機會『得人如得魚一般』。

      5.談到機會,請想想那些在不久之前參加受難紀念的人。有許多今年參加的人在以前已參加過,並且對真理和耶和華的組織略有所知。但是我們可以怎樣幫助這些人在靈性上繼續進步呢?

      6.我們最好記得,在今日主持一切『打漁』工作的偉大漁夫知道得很清楚要得著漁獲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他不斷稱讚我們,並且為了我們參加打漁工作而賜給我們豐盛的獎賞。我們每個人若都盡力而為,經常撥出時間從事打漁工作,並且繼續激發每條「上釣」的「魚」的興趣,我們便可以期望耶和華繼續指引和祝福我們的努力。

  • 將你心裡所充滿的說出來
    月報1980年 | 6月
    • 將你心裡所充滿的說出來

      1.「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6:45)這句智慧的話出自耶穌之口;這對於一切想贏得我們的上帝和造物主耶和華嘉許的人應當有很深長的影響。今日人類每日均面對生活上的種種難題,這些難題可以妨礙人產生標明人是主耶穌的門徒的各種善工。一般人的心受四周環境的影響而變成剛硬,正如古代埃及的法老『硬起心來』與上帝作對一般。

      2.上帝的道和其中的真理所具有的醫治力量曾使許多剛硬的心軟下來。聖經的記載甚至報導,在上帝降下第十場災殃之後,有一大群「外族人」與以色列人一同離開埃及。看來他們的心被耶和華所顯示的能力所軟化。(出12:38,《當代聖經》)但是我們又如何呢?我們心裡所存的善有促使我們產生一些造福我們自己和與我們交往的人的善行來嗎?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心裡存有善而能夠將其說出來造益別人呢?

      3.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我今日像在我初次獲悉耶和華通過耶穌所帶來的救恩及開始與耶和華的百姓交往時一樣快樂嗎?到公元96年,以弗所的基督徒小組已失去了他們在當初所具有的愛心,結果他們受到嚴厲的責備。——啟2:4。

      4.對於繼續研讀耶和華的道,我現在像我在最初獲悉上帝的偉大應許時一樣關心嗎?使徒保羅吩咐提摩太要不斷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訓。(提前4:16)這樣行包括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