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工人傳道員
    守望台1981年 | 9月15日
    • 保羅對希臘亞該亞哥林多地方的小組寫道:「服事的職分[英文,ministry]有許多種,卻是同一位主。」(哥林多前書12:5,《新譯》)與這件事實一致地,從公元33年的五旬節開始,得了榮耀的耶穌基督將一些人賜給他在地上的教會作為恩賜,例如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人、教師等。為了什麼目的呢?「為的是要裝備聖徒,去承擔聖工[實際的意思是,傳道職分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4:7-12,《新譯》)最後,使徒保羅對耶路撒冷希伯來基督徒小組的所有成員寫道:「因為上帝並不是不公義,以致忘記了你們的工作,和你們為他的名所表現的愛心,就是你們以前服事[英文ministered]聖徒,現在還是服事他們。」(希伯來書6:10,《新譯》)藉此所有人都致力於一項蒙耶和華上帝嘉許的傳道職分。

      關於世俗工作

      5.(甲)與基督教國職業性的教士的生活方式相反,按照聖經規定說來的傳道員可以用部分時間從事世俗工作嗎?(乙)「明尼斯特」一字什麼時候開始在聖經譯本中出現?

      5 耶和華見證人的組織中獻了身、受了浸的成員按照聖經說來是傳道員,但這並不意味到他們過一種奢侈安逸的生活。基督教國各教派的職業教士們的生活可能使許多人產生這種印象,但是根據上帝所感示的聖經,這種情形是不應當有的。可是,按照聖經的意義說來是「傳道員」的人可能以部分時間從事世俗工作。事實上,甚至耶穌基督也在30歲之前是拿撒勒城的一個木匠!他在30歲的時候將全部時間用來致力於上帝的靈膏他去執行的傳道職分。我們不知道耶穌是否曾說拉丁語和運用拉丁文的「明尼斯特」一詞。但是當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被譯成羅馬帝國的拉丁文時,「明尼斯特」一字出現在這部譯本中。

      6.(甲)根據這個字在拉丁文或希臘文中字根的意義,「明尼斯特」含有什麼意思?(乙)既然如此,保羅怎能『以之為榮』?

      6 既然「明尼斯特」一字來自拉丁文的形容詞明納斯(minus),意即「次於」,作「明尼斯特」的意思基本上說來是要作一個「身份或行事次於別人的人」(拉丁文quod minus est)。與此相當的希臘字戴亞告努斯含有類似的意思。據稱這個字來自戴亞(di·aʹ,意即「穿過」)和告尼斯(konis,意即「塵土」)兩個部分。對一個希臘人來說,這個字是指一個僕僕風塵、供別人差使或為別人服務的人。可是,雖然希臘字的原意是指一個卑微的人,使徒保羅在運用這個名詞時卻說:「我以我的傳道職分為榮。」(羅馬書11:13,《新世》)藉著緊守崗位,至死不渝,他證明了他對這項職分的尊重。

      7.(甲)傳道員不向人收取費用是否貶低了宣揚王國信息的傳道職分?(乙)王國傳道員對任何必需的世俗工作懷有什麼看法?

      7 保羅熱心執行傳道的職分並非為了榮耀自己的緣故。他這樣行並沒有向從他聽見「好消息」的人索取任何代價。但是他義務向人傳道絕非貶低了傳道職分的尊嚴。接受「好消息」的人雖然無需為「好消息」付出金錢的代價,他們仍然需要「計算花費」以求造益自己。保羅覺得他蒙上帝將如此榮耀的「好消息」託付給他是一項莫大的光榮。世上薪酬最豐富的職業也不足與這項傳道職分比較。今日耶和華見證人效法使徒保羅的榜樣。怎樣效法呢?藉著不從宣揚上帝王國信息的傳道職分謀求個人的物質利益或世俗利益。他們認為把王國信息當作商品去利用,僅視之為謀得寫意生活的工具是不對的。他們也許必須從事若干世俗工作,但對他們說來這僅是居於次位的副業。王國傳道職分是值得他們為之作出犧牲的一件事!

      8.保羅抵達羅馬之後怎樣繼續『以他的傳道職分為榮』?

      8 當使徒保羅最後抵達羅馬與當地的小組取得聯絡時,他繼續做他在若干年前寫給他們的信中說他所做的事:『以他的傳道職分為榮。』既然他當時是個受捆綁的囚犯,他怎能繼續以傳道職分為榮呢?他的忠心同伴路加醫生告訴我們:「我們到了羅馬,保羅獲准獨自與看守他的士兵居住。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都到了,保羅[就對他們說話]……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都接待,並且放膽的傳講上帝的國,教導有關主耶穌基督有關的事,沒有受到什麼禁止。」——使徒行傳28:16-31,《新譯》;以弗所書6:20。

      9.保羅被囚和被囚的原因在羅馬為人所知達到什麼程度?該城的基督徒對這件事懷有什麼感覺?

      9 保羅在冤屈被囚之際所從事的這項活動導致了什麼結果呢?他告訴我們:「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反而使福音更加興旺了,以致宮裡的衛隊和其餘的人,都知道我是為了基督才受捆鎖的;而且大多數主內的弟兄,因我所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毫無恐懼,更勇敢的傳講上帝的道。」「眾聖徒,特別是凱撒家裡的人,都問候你們。」——腓立比書1:12-14;4:22,《新譯》。

      現今便是使傳道職分發揚光大的時候

      10.耶和華手下獻了身的忠心百姓的餘民在什麼時候響應呼召離開偽宗教的世界帝國?

      10 耶和華見證人已響應上帝的呼召從偽宗教的世界帝國大巴比倫中出來。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巴比倫與當時作戰的列國合謀將限制加於耶和華上帝手下獻了身、受了浸的百姓身上。這發展到甚至他們組織總部的領導分子也被投入獄中的地步。但在戰後的1919年,他們獲得舒解和釋放。當時他們看出需要將自己重新組織起來以便執行聖經所預言的在普世宣揚「這王國的好消息」的偉大工作。——馬太福音24:14,《新世》。

      11.(甲)餘民的成員在1919年舉行大會時以什麼方式揭發大巴比倫的罪過?(乙)他們歡呼迎接什麼等待已久的時期?與此一致地,他們開始發行什麼雜誌?

      11 餘民隨即著手將自己重新組織起來以便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在普世宣揚「這王國的好消息」。有鑑於此,他們在1919年9月於美國俄亥俄州的杉樹角舉行了一個大會。他們在大會中公開揭發大巴比倫是當時列國提議建立的國際聯盟的支持者,而基督新教的教士們將這個組織譽為「上帝的王國在地上的政治表現」。與會者歡呼迎接基督所統治的上帝屬天王國行將帶來的「黃金時代」。正如在大會中宣告,1919年10月有一份新的雜誌開始發行作為《守望台》的姊妹雜誌,這本雜誌稱為《黃金時代》。後來,由於全人類越來越需要安慰,雜誌的名字改為《安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本雜誌的名字進一步改為《儆醒!》。

      12.(甲)餘民採納什麼新的名字以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傳道員身分?(乙)這一切對他們的王國傳道工作有什麼影響?

      12 這一切使那些宣揚上帝業已建立的王國的傳道員面目一新。他們在1931年擺脫了大巴比倫繼續加於他們身上的各種帶有羞辱性質的名稱,因為當時他們採納了一個基於聖經預言的名字,即耶和華見證人。(以賽亞書43:10-12)這使他們在大巴比倫及其政治恩主面前有一個新的名稱。他們毅然將以前由於與大巴比倫接觸而受到染污的宗教袍服脫去,這無疑是他們的上帝耶和華所喜悅的。他們在他眼中獲得了一個新的形像。比喻地說來,這彷彿受膏的餘民穿上了適合他們的祭司職分的『華美衣服』一般。(撒迦利亞書3:4,5)這進一步顯揚和榮耀他們對上帝執行的傳道職分。

      13.(甲)從1935年開始,有什麼進一步的證據表明餘民已復得上帝的喜悅?(乙)屬於「大群人」階級的人與餘民一起怎樣執行他們的傳道職分?

      13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任何可見的證據表明受膏的餘民已復得上帝的喜悅嗎?的確有,因為有一「大群」誠心尋求獨一永活的真神的人開始與數目較少的『王族祭司』的餘民聯絡交往。(彼得前書2:9)自1935年的春季以來,這種情形特別顯著。當時有一個大會在美都華盛頓舉行。在5月31日,守望台社的社長作了一個題名為「大群人」的主要演講。演講以啟示錄7:9-15為根據。次日有840人受浸以象徵他們獻身給耶和華上帝。這些受浸的人當中大部分均懷有「大群人」所懷的希望,期望在基督王國治下的地上樂園裡生活。他們深知這意味到他們要與受膏的餘民一同以耶和華上帝的傳道員的身分從事逐戶傳道活動。他們也開始『以自己的傳道職分為榮』。

      14.雖然屬於「大群人」階級的人在大多數事例上均無法以全時從事宣揚王國的工作,他們卻由於獻了身給上帝及受過含有象徵性的浸禮而負有什麼義務?

      14 時至今日已有千千萬萬與綿羊相若的人與受膏的餘民一同執行宣揚王國的傳道職分。並非所有這些人均能夠將全部時間用在傳道工作上而成為全時的傳道員,作賓雪法尼亞州守望台聖經書社的週遊代表或在守望台社的分社辦事處任職。屬地的義務使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必須以大部分時間或相當多的時間從事世俗工作。可是,由於他們以受浸象徵自己獻了身給上帝,他們必須成為他的傳道員以努力為他的王國服務。

      15.這些人怎樣發覺他們的處境與使徒保羅在哥林多的處境類似?

      15 他們發覺自己的處境與使徒保羅的類似。有一年半的時間保羅在哥林多與一個名叫亞居拉的猶太籍信徒一同從事製帳篷的工作。(使徒行傳18:1-11)今日有些人可能將保羅列為「經常的傳道員」。

      16.當保羅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暫時在米利都停留時,他怎樣論及自己所從事的世俗工作?

      16 我們也記得保羅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在小亞細亞的海港米利都暫時停留時所說的一段話。他在那裡將以弗所小組的長老或監督召來見他。除了其他事之外,他對他們說:「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停的帶著眼淚勸戒你們各人。……我從來沒有貪圖任何人的金銀或衣服。我這兩隻手,供應了我和同伴的需要,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以身作則,你們必須照樣辛勞,扶助較弱的人,並且記念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1-35,《新譯》。

      17.(甲)保羅有時從事世俗工作一事有貶低他的傳道職分嗎?他這樣行的目的何在?(乙)關於當時其他獻了身的基督徒是否工人傳道員,我們可以說些什麼?聖殿的什麼侍從足以表明這點?

      17 保羅雖然暫時從事世俗工作以賺錢維持生活,卻沒有因此就貶低他的王國傳道職分,他如此行是要使他的傳道教人工作不致成為他的聽者和學生的負擔。這樣,他其實使他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不致被人指責為謀利的手段。(哥林多前書9:13-18)在這件事上他所做的其實正如他所說的一般:「我以我的傳道職分為榮。」(羅馬書11:13,《新世》)他是個自足自給的工人傳道員,這證明他在王國傳道職分上懷有不自私的純正動機。在他許多獻了身的同工中,大部分均是工人傳道員,其中有些甚至是非基督徒主人的奴僕。(使徒行傳18:1-4;羅馬書16:3-5)必需的世俗工作並沒有貶低王國傳道職分,因為我們必須記得,在以色列人的摩西律法的約之下,利未人除了每年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節期之外每半年僅以一週的時間在耶路撒冷的聖殿服務,其餘的時間他們居住在國內各地的利未人城中,並且要工作維持家人的生活。所以他們也是工人傳道員。

      18.(甲)耶和華見證人當中的這些工人傳道員有權享有政府授予大巴比倫的教士們的各種權利嗎?(乙)這些工人傳道員怎樣在從事世俗工作之際『榮耀他們的傳道職分』?

      18 因為耶和華手下許多獻了身、受了浸的見證人發覺他們必須或有義務以大部分時間從事世俗工作,這並不意味到或表明他們不是上帝手下真正的傳道員;他們無疑有權享有政府賦予大巴比倫的宗教從業員的各項權利。雖然他們是工人傳道員,他們卻將上帝王國的權益置於其他一切事務之先。由於他們努力宣揚上帝的王國,甚至逐戶如此行,他們的確是王國傳道員;他們的地位並不低於俗世政府中的政治官員。藉著為俗世的雇主作品質精良、值得稱讚的工作,這些工人傳道員間接地『榮耀他們的傳道職分』而為我們所事奉的上帝增光。

      19.(甲)環境若改變而容許工人傳道員如此行,他們會盡力怎樣行?(乙)不論耶和華手下每個獻了身、受了浸的見證人能夠用多少時間直接為王國服務,他們均會怎樣行?

      19 不用說,如果環境改變而容許這些工人傳道員以全時從事宣揚王國的傳道工作,他們會欣然盡力執行傳講上帝的道的傳道職分。無論如何,不論我們能夠將全部時間抑或只能將部分時間直接用來推廣上帝那現已建立起來的基督王國的權益,讓我們都努力不懈地『以我們的傳道職分為榮』。

  • 讀者來函
    守望台1981年 | 9月15日
    • 讀者來函

      ● 使徒保羅在希伯來書12:22,23(《現代中文譯本》)談及「達到完全的義人的靈」。這些義人是指保羅在希伯來書第11章所談及的忠心人物嗎?

      有人認為這段話所指的是基督之前直至施洗約翰的忠心人士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新的見解。1931年8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在248和249頁審慎地提出這個意見,而這個見解流傳了許多年之久。在這節經文裡,「人」一字並沒有在原本的希臘文經文裡出現。由於這緣故,《新世界譯本》說,「成為完美的義者的屬靈生命。」——可參閱英文的《耶路撒冷聖經》、《顯明新約》、《羅德漢譯本》、《威斯特譯本》、《王國隔行對照譯本》。

      希伯來書11:8-10論及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並且指出亞伯拉罕離開迦勒底的吾珥城,他和以撒及雅各過著遊牧生活,直至雅各在他兒子約瑟的日子遷往埃及為止。因此在這段時期中他們並沒有在一個像城市般的地方定居。希伯來文聖經中沒有任何經節說上帝應許賜給這三個人一個「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這乃是保羅對事情所作的評論。無疑他的話是指上帝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所建立的政府而言;在這個政府之下,上述三位族長會在地上生活,並且在基督千年統治的末了獲致屬人的完美。——加拉太書3:16。

      上帝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裔從埃及帶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