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仁慈吸引像綿羊一般純良的人守望台1962年 | 2月1日
-
-
使徒保羅曾在表現仁慈方面努力效法上帝和耶穌基督:「我們……在他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既是這樣待你們,不但願意將上帝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我們向你們信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有你們作見證,也有上帝作見證。」——帖撒羅尼迦前書2:7,8,10。
基督徒的仁慈有一種吸引人的力量。為什麼呢?因為它並不僅是一種外表的虛飾,反之乃是真愛的一種表現,而全人類都正渴望獲得愛。因此聖經告訴我們上帝並非藉著永刑的恐嚇而是藉著他的恩慈引領我們悔改。——羅馬書2:4。
在我們今日,飽受欺壓,流離困苦而無人看顧的人甚至比耶穌的時代更多。我們都享有尋找,餵養和安慰這些人的權利。若想在這件工作上獲得成功,我們需要對耶和華上帝和他的旨意具有正確的知識,並且對事奉他的工作懷有真正的熱誠;此外我們還需要精神,體力和時間。但我們亦需要仁慈的品質,否則我們便反會把我們想幫助的人嚇走了。我們若沒有仁慈的品質便會變成魯莽,笨拙,無禮,粗魯,嚴酷而暴躁。在身體上或靈性上有病的人尤其需要我們以溫和仁慈的方式對待。
當然,世上許多需要人幫助的「綿羊」並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才能找到援助,他們中間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所處的困境。為了表現仁慈我們必須出去尋找這些像綿羊一般純良的人,好像牧人尋找一隻迷失的羊一樣。這意思便是說我們需要逐家逐戶和在街頭巷角上時時刻刻留意搜尋需要人幫助的綿羊。一旦找著他們以後,讓我們忠心而仁慈地為他們服務以便將他們吸引到好牧人那裡去。我們應該效法保羅的榜樣,正如他效法耶穌基督,而基督又效法耶和華上帝一樣。
-
-
佛教青年響應先驅傳道員的呼召守望台1962年 | 2月1日
-
-
佛教青年響應先驅傳道員的呼召
今日先驅傳道員的需要仍然很大,所以各地都不斷有許多人踴躍響應這個號召。不久之前有一位生長於佛教家庭的馬來亞青年參加了耶和華見證人的區務大會;雖然當時他還未開始研讀聖經,他卻跟著別人一起出外傳道。在返回故鄉之後,他開始十分用功研讀聖經,並且表示想受浸以便能夠參加先驅傳道員的工作。不久他的祖父死了;第一個考驗便在他參加祖父的喪禮時來到。照馬來亞的習俗,死者所有的親戚都要向死者的棺木跪拜。但是這位弟兄卻拒絕這樣行。他的立場使大家感覺非常奇怪,因為在場的其他幾位「基督徒」親戚都一樣跪拜,唯獨他一個人是例外。他的父親於是在盛怒之下把他趕出家庭。被趕出家庭之後,有人曾介紹一份工作給他做,但是他婉拒了;反之他向社方申請作假期先驅傳道員,直至他有資格作經常的先驅傳道員為止。他在從事假期先驅傳道員工作期內的平均成績怎樣呢?110小時,四十個回訪和五個家庭聖經研究。——1961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家庭神治教育的好結果守望台1962年 | 2月1日
-
-
家庭神治教育的好結果
有一位姐妹和她的兩個兒子在一次逐戶傳道工作中偶然來到她的兩個兒子就讀的那家學校的校長家裡。這位校長極力稱讚這兩個孩子的好行為。當時有一個別家學校的校長太太在場,她插嘴問道:「你用什麼方法使他們這麼聽話呢?在現今這些日子中,這確是不尋常的。」姐妹在回答時指出,這乃是良好的家庭神治教育的結果,這包括每日和兒女討論經文和在品行上以聖經的原則教導兒女。——1961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