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2 8/15 501-504頁
  • 過一種獻身的生活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過一種獻身的生活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上帝和基督的基督徒奴僕
  • 跟從人的想法而妥協的危險
  • 上帝要人甘心樂意
  • 專心一意信賴上帝
  • 浸禮表明信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為什麼你要獻身給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 受浸——信心的表現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8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守》72 8/15 501-504頁

過一種獻身的生活

許多人曾聲稱他們已獻身給上帝。但問題僅是作了獻身便算數嗎?抑或我們應該更關心的是要過一種獻身的生活呢?你若是個基督徒,你可以令其他具有聖經知識的人士衷心承認你真的是一位獻了身的人嗎?

我們有時會說某個人,例如一位醫生,是一個「獻身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是否僅指他畢業於醫學院和執業行醫呢?抑或意味到他已有資格掛牌而自稱是醫生?不。我們的意思是說他埋頭苦幹,專心致力於解除人類的疾苦。他心無旁鶩,不讓任何事情嚴重地干擾他的醫生職業和工作。

使徒彼得論及基督徒浸禮的意思「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21)因此一個人在受浸時並不是好像來到上帝面前說,『我將要成為你的僕人。』不,他是以一個懇求者的身分來到上帝面前。他曾有一個壞的良心,但現在他懇求上帝接納他,並賜給他一個無虧的良心,使他得以成為潔淨;他希望藉此上帝會讓他事奉他。他誠懇地懊悔以往的罪行而改轅易轍。他於是受浸,而上帝則根據基督所作的犧牲和自己的應許接納他。

現在浸禮已舉行過了,問題是,他會證明自己的確獻了身給上帝嗎?既已改過自新,他會緊緊跟隨上帝之道所規劃的途徑而不逸出軌道嗎?若然,他便證明自己確已獻身給上帝。他真的是一個「獻了身的人」。

因此,一個人不能僅是指著他轉離俗世的途徑而毅然浸禮的時候說,『我已是上帝手下一位獻了身的僕人。』反之,他必須採取一條全心效忠的途徑。他的全部生活方式必須表明他正在每日事奉上帝。他的朋友談論到他時必須能像耶穌的門徒論到耶穌時所說,『他為耶和華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翰福音2:17。

不論你實際過著怎樣的生活,上帝既在你受浸時已接納你的懇求,他便認為你有責任緊守你所作的信心誓言。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馬太福音5:37。

上帝和基督的基督徒奴僕

使徒彼得告訴在公元33年五旬節受浸的猶太人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你已受了浸嗎?若然你便表明你正在擺脫「這彎曲的世代」以及其中種種道德敗壞的行為和國家主義;這些惡事會使這個世代在將臨的大災難中遭受毀滅。(使徒行傳2:40)你已成為上帝和主耶穌基督的奴僕。這究竟意味到什麼呢?——帖撒羅尼迦前書1:9。

耶穌基督曾以比喻說明基督徒的地位,說:「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裡回來,就對他說,『你快坐下來吃飯』呢?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麼?」——路加福音17:7,8。

奴僕雖然有自己的主意,可是在主人之下就必須控制自己的主意而遵行主人的旨意。在當前的環境之下,服從某條命令可能對他個人稍有不便。這甚至可能使他想找「罅隙」或捷徑而不遵照主人的指示。可是他這樣行便無法不違反他主人的旨意了。

因此,問題不是基督徒,上帝的奴僕,想做什麼。當你面臨一項選擇,或計劃採取一項行動時,你是否想到你想作什麼決定嗎?抑或你首先考慮那一條途徑會贏得你主人的嘉許嗎?

你的生活是否以你與耶和華的關係為中心呢?抑或以你自行建立的生活模式為中心?你是否等到問題發生時才加以決定?抑或現在便作出堅強的決定,然後使生活與所作的決定一致,以便在難題發生時有力量應付?

很不幸地,有些自稱獻了身給上帝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好像他們的生命是屬於自己的,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隨意行事。可是使徒保羅說:「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6:19,20。

對於那些獨斷獨行而不首先考慮他們的主人上帝所說的人,耶穌的同母弟雅各的話正適用在他們身上:「你們只當說;『主[耶和華]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雅各書4:13-15。

跟從人的想法而妥協的危險

許多時一個人作計劃不是出於自願的。他決定一種行徑往往是為勢所迫。可是他在作出這種決定時也許跟從人的想法而不是跟從上帝的想法,並以這種想法找尋藉口為所選擇的行徑辯護。

彼得曾經不自覺地跟從人的想法,以致成為一個與基督作對的「撒但」。他企圖使耶穌行走一條較易的途徑而違背他父的旨意。耶穌於是嚴詞斥責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2,23。

一個人也許遇到朋友勸他吸食毒品。他們甚至會強迫他說:「試一點吧」。他是否有權,若他願意的話,試試這些毒品是怎麼樣的,或敷衍一下朋友呢?不,因為他的主人絕不贊成這件事,事實上,主人明令吩咐他要『潔淨自己,除去身體和[心靈]的一切污穢,而且『務要保持神志健全』而這正是麻醉藥所嚴重破壞的。——哥林多後書7:1;彼得前書5:8,《新世》。

一個人也許被國家主義所迫,要他在對上帝的效忠和事奉上作出妥協。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勸他採取一條似是而非的途徑以逃避某種刑罰;藉著似是而非的論據,他可能在心裡為自己辯護。看來這樣行比上帝所指示的守正不阿的途徑較為便利。

在巴比倫有三位希伯來青年曾面臨這種情況。當國王下令要他們向金像下拜時,他們答道:「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教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書3:16-18。

請留意這幾個人並沒有認為有某種方法可以服從王命及仍然繼續事奉上帝。他們也沒有爭辯、策劃或希望國王派他們擔任若干與此計劃有關,但卻不用他們直接參與崇拜儀式的其他責任。反之,這幾位忠心的人希望清楚表明他們在任何方面都不支持國王的計劃。

這三位希伯來人沒有進行商討或詢問別人有沒有妥協的餘地。他們毫不猶疑地表示他們的獻身是徹底而毫無討價餘地的;他們一開始就回答尼布甲尼撒說「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上帝的僕人深知愛是使上帝的教會保持團結的基本品質。(歌羅西書3:14)基督徒已經『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他們不肯舉刀自相殘殺,也不再學習戰爭。因此他們拒絕參加任何與愛心相反的事,他們對世上的爭鬥和戰爭保持中立。——以賽亞書2:4。

同時請留意使徒們被猶太統治者禁止傳道時所作的直捷了當答話。他們坦率地回答:「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以及「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使徒行傳4:19,20;5:29)他們絕不肯自願放棄事奉上帝的自由,也不同意讓從統治者決定他們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可以說話,或限制他們全力執行主人所吩咐的命令。

上帝要人甘心樂意

我們不應以為上帝會阻止一個人行走他所決定的途徑。上帝並不會強迫任何人服從他。可是,他會打開一條路,使信靠他的人能夠忍受任何試探。「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這條出路既不是「捷徑」,也不是藉著任何妥協。但耶和華會賜力量給那些採取勇敢而堅定的立場的人。

耶和華容許個人採取所選擇的途徑其實是他考驗人的忠誠的方法之一。人有其自由意志。他所行的途徑若破壞了基督徒的中立,他便否認上帝是他的主人了;他離開了上帝和他的組織。他所過的無疑不是獻身的生活。小組不會將這個人公開驅逐出會。反之他自行引退而與小組斷絕關係。他曾一度從這個「彎曲的世代」得救,但現在他以行動表明他寧願返回其中。

這樣的人也許以為他可以任意進出。其實不然,小組並不歡迎一個否認上帝的至尊地位及不再作他奴僕的人。上帝在小組中還會有什麼位置給他呢?(哥林多前書12:24,25)因此小組若給他一個蒙嘉許的地位,那便無異助長他的不服從,甚至必須為此分擔他的罪咎了。——請參閱哥林多後書6:14;提摩太前書5:22。

我們不能期望小組改變原則。反之,犯錯的個人必需改過自新而從錯誤的觀點、不良的行動及交往完全改變過來。在上帝的組織未完全接納這人之前,他必須提出幡然覺悟和革面洗心的證據,經過一段時期的證明才能恢復過一種獻身的生活。

專心一意信賴上帝

當壓力臨到時有些人變得十分恐懼,他們害怕的不是仇敵或人本身,而是為世界的經濟制度擔心;這些人害怕失去職業或財產,或甚至須要入獄以致無法養活家人。可是真正獻了身的人會跟從獻身給天上主人的途徑。他會仰賴上帝照顧他手下忠心的僕人。

使徒保羅便跟從這條表現信心的途徑。在成為基督徒之前,他擁有許多屬世的權利。可是他棄之如敝屣,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腓立比書3:7-9。

因此基督徒若把持不定,或採取「折衷辦法」而認為這尚未至於完全逸出服從上帝的軌外,這都不是真正過著獻身的生活。他若想獲得永生的獎賞便應該像保羅一樣行,保羅寫道:「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哥林多前書9:26,27。

一個人若跟從這條專心一意的正直途徑,他便會十分快樂。他會『使眾人看出他的長進來』,於是認識他的人均能夠說:「這真是一位獻了身的人。」——提摩太前書4: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