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愛的精神
你要提出建議嗎?需要施行責備,糾正或管教嗎?那末何不以愛的精神施行呢?這的確是一種最好的方法;它會使你和鄰人建立良好關係而且有更好的效果。這裡所說的「愛」的意思並非指兩性之間羅曼蒂克的愛情而是指基於原則的愛,一種為上帝的道聖經所推薦的不自私的愛。——馬可福音12:30,31。
愛之所以有效的原因之一是「愛是……恩慈的。」(哥林多前書13:4)恩慈的含義很廣,它是愛的明顯表示;我們對愛都有一種本能的渴望,正如對食物一樣。既然人類遺傳的趨向是自私的,許多人都抱著懷疑的態度而站在自衛的狀態。假如你所說的和所行的都抱著仁慈的態度,這便可使他們解除武裝而和善起來。一句簡單的「請」便包含著仁慈;因此你可以留意到聖經裡的人物長常常用這個字,正如你可以在《新世界譯本》裡看到。——創世記13:8;出埃及記5:3;民數記10:31;申命記3:25。
另外一個解釋為什麼憑著愛的精神做事是最好方法的原因便是「愛是恆久忍耐。」忍耐的意思是願意寬容某些東西;不急於放棄。你應憑著愛的精神嘗試以各種方法說明你的意思,特別是當應付別人的弱點。當時的情況也非常困難或使你煩惱,但由於忍耐或寬容,你會更加成功,同時也使別人好過一點。——哥林多前書13:4。
也許你希望幫助一些看來遭遇困難的人,或是你想在工作和崇拜方面作一項建議,但恐怕會遭人拒絕。不錯,你可能會這樣,但你若憑著愛的精神如此行便可以減少被人拒絕的可能性。為什麼呢?因為,正如聖經跟著告訴我們,「愛……是不自誇,」它「不張狂。」它向人提出幫助時不會懷著這種態度:「待我來指示你!」但卻出之以溫文,謙卑的態度。這會使別人容易接納你的建議或幫助。
運用愛的精神之所以是最好的方法也因為愛「不輕易發怒。」你要施行糾正嗎?提出譴責嗎?若是的話請勿以一種憤怒的態度施行,正如一個母親在美國的一間超級市場中以最高聲尖叫說:「閉起嘴來,否則我便打碎你的頭!」這無疑不是憑著愛的精神了!——哥林多前書13:5。
和這位母親相反的是一位父親(另一個真人真事),他仁慈而嚴肅地告訴他的小女孩不要在敘會所的崇拜節目完畢之後跑來跑去,並且警告她若不聽話就會受到責打。不久之後,她又周圍亂跑,因此她父親吩咐她坐定在椅子上等候回家。抵家之後父親將她抱在膝上仁慈地問她曾否記得不聽話時將會遭遇什麼。不錯,她記得,但她哀求父親赦免,並答應以後不再違命。但父親問她,「你對一個不守諾言的人有何感想呢?你是否想你父親也做一個這樣的人呢?」她於是看出除了接受一頓責打之外別無他途。但跟著在她眼淚乾了之後她走到父親身邊伸出手臂來擁抱他說:「爸爸,我愛你!」無可置疑地,憑著愛的精神而非在憤怒中行施懲罰乃是最好的方法。
特別在配偶彼此相處時,無論在說話,行事方面都表現仁愛,仁慈,忍耐和自制是非常重要的。人們通常著重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別人但卻忽略了「怎樣」說。聖經勸告作丈夫的要表現體貼,意識到妻子是較弱的器皿,一種較細緻纖幼的器皿而予以適當的尊重。你會感激妻子對你和兒女的仁慈,因此也以仁慈和溫柔待她。——彼得前書3:7。
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表明憑著愛的精神作事的智慧,但沒有比在基督徒的傳道工作上如此行更為重要。在耶穌基督的所有門徒中,無疑使徒保羅是在使人成為基督徒方面最有效的教師之一,他便是憑著愛的精神而行。正如他所說,「[我]對他們存心溫柔,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他們,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他以溫柔對待他所幫助的人。難怪他能夠建立一個又一個的小組。——帖撒羅尼迦前書2:7,8。
這也許可以說明為什麼許多時結果子最多的傳道員不是學問特別高的人而是表現最不自私,並且像使徒保羅一樣對他們所幫助的人具有溫柔的感情而把自己貢獻出來的人。
能夠在這方面幫助你的是同情的體貼,那便是說,把自己和別人易地而處想想,你想別人怎樣向你提出建議呢?你想別人怎樣向你指出錯處呢?粗魯地,莽撞地,無禮地,倨傲地嗎?當然不!聖經再次給我們很好的勸告:「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