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對被開除的人保持平衡的觀點
    守望台1975年 | 2月1日
    • 助理僕人,只要他仍然受小組分子所尊重,他的行動並不會使他失去他所持有的職位。當然,想返家的兒女若仍然繼續耽於使他們招致開除處分的不道德行為,父親若容許可以在靈性上染污家人的害群分子返回家裡,他就顯然沒有好好照料家人的靈性福利了。這使人有理由懷疑他是否有資格在小組裡擔任任何負有責任的職位。——提摩太前書3:4,5,12。

      21.誰有權決定與被開除而不住在家裡的親屬作多大程度的交往?唯獨在什麼時候事情才牽涉到小組的長老?

      21 至於被小組開除,但卻不住在家裡的家人(不是未成年的兒女),每個家庭必須自行決定他們會與這樣的人作多大程度的交往。這不是小組的長老可以代他們決定的事。長老所關心的是,小組一旦將其中像「麵酵」一般的不潔分子除去之後,小組即不再與這樣的人作屬靈的交往,以免讓「麵酵」。再次滲入小組裡。因此一個被開除的人若前往探視兒女或孫兒,而他的家人容許他進入基督徒的家裡,這並不是長老所關心的事。這樣的人有權探視自己的親屬和兒孫。與此類似地,兒女若為了孝敬父母而前往探視被開除的父母,看看後者是否健康或有無任何需要,這項行動本身並不算是屬靈的親密交往。

      22.除了未成年的兒女之外,為什麼還有其他被開除的家人也可能被接回家裡居住?這個決定必須由誰去作?

      22 在有些事例上,被開除的父母因年老或體弱而需人照顧,兒女可能覺得最好將父母接回家裡以便履行兒女的義務。此外,有些基督徒有兒女被小組開除,雖然兒女已經成年,父母卻可能因為兒女有嚴重的健康難題,在意外事件中受傷或經濟十分困難而決定將其接回家中居住。這些人道的決定必須由基督徒家庭自行去作;只要沒有證據顯示腐化的影響再次滲入小組裡,長老就無需加以干預。

      23.在什麼情況之下基督徒有理由不讓家人進入他們家裡探訪他們?

      23 可是,一個被開除的人若利用親屬關係試圖進行約翰二書7-11所描述的活動,他的基督徒親屬就有理由拒絕讓他進入屋內;他們可以告訴這人因為他的探訪志在鼓吹錯誤的信仰或行為,所以他並不受歡迎。——猶大書3,4;可參看申命記13:6-8。

      24.若不牽涉到親屬的關係,小組的分子應該明智地讓誰帶頭幫助被開除的人復元?

      24 若不牽涉到親屬的關係,小組的分子最好體會到,在勸勉和幫助被開除的人復元方面,讓身為羊群牧者的長老們負主要責任乃是明智之舉。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說來,這些被開除的人像回頭的浪子一般「相離還遠,」他們卻有想改過自新的表示。有時長老可能覺得某些人能夠幫助被開除的人復元,也許由於他們在最初曾幫助被開除者認識聖經的真理。

      平衡觀點的裨益

      25.(甲)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對被開除的人保持平衡的觀點?(乙)小組怎樣將一個人『交給撒但,以便將肉體消滅,靈性得以保全』,正如哥林多前書5:5所說一般?

      25 我們若謹守聖經的教訓,不妄圖貶低其中所說的話,也不擅自增添其意思,我們便可以對被開除的人保持平衡的看法。我們會將開除的理由謹記在心:為了使小組保持潔淨,不受腐化影響所污染而得以繼續蒙上帝嘉許。這種「麵酵」會使「全團,」整個小組,均在靈性上「發起來。」因此藉著將不肯悔改的犯過者逐出組外,交給撒但所控制的世界,小組在實際上有如將屬肉體的犯罪影響自其中間消滅;這樣的目的乃是要將小組的「靈,」小組最顯著的展望、感覺和動機,保全下來。——哥林多前書5:5,《新世》。

      26.(甲)平衡觀點會使小組的分子將什麼反映出來?這可以怎樣對一些想重返組織的人具有十分有益和鼓勵性的影響?(乙)長老可能覺得應該對小組地區裡某些被開除的人怎樣行?

      26 同時,具有平衡的觀點可以使我們不斷和諧一致地將我們那又公義又慈悲的天父的神聖品質反映出來。被開除的人若衷心渴望重返上帝的組織,他們沒有理由因為不知道他們的努力會受到怎樣接待而躊躇。他們無需害怕會受到冷酷無情或漠不關心的拒絕。反之他們會看出他們的情形並非毫無希望,而且小組的長老會樂於向他們解釋清楚他們需要怎樣行才能在上帝百姓的組織裡恢復蒙嘉許的地位而再次享有其中的一切裨益。長老若有充分理由相信小組地區裡有些被開除的人不知道這種安排,他們可以通知這些人。

      27.(甲)想在小組裡恢復蒙嘉許的地位的人必須怎樣行?(乙)為什麼想重返組織的人應該受到感動表現這種品質而採取必需的步,使上帝在天上和地上的家庭均歡欣鼓舞?

      27 誠然,若想在小組裡恢復蒙嘉許的地位,被開除的人必須表現真正的謙卑才行。(以賽亞書57:15;雅各書4:8-10)但這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再者,鑑於上帝向人表示善意和容忍的『悅納之時』僅剩下這麼短的時間了,他們無疑不應該讓自驕之心阻止他們歸向天父,以求與他恢復良好關係及再次與他的屬靈兒女或未來兒女的快樂大家庭作親密的交往。(哥林多前書6:1,2)反之他們會深深感激上帝作了這麼仁慈的安排去赦免他們的罪及幫助他們復元;他們可以清楚看出『他的恩慈正引導他們悔改。』——羅馬書2:4。

  • 從死去已久的動物屍骸中取得蜜吃
    守望台1975年 | 2月1日
    • 從死去已久的動物屍骸中取得蜜吃

      ■ 聖經在士師記14:8,9敘述參孫從一隻獅子的屍骸中取得蜜糖來吃;有些人對這段聖經記載表示懷疑。一隻死去的獅子怎能變成一個蜂巢呢?澳洲墨爾缽《時代報》的一位讀者提出這個問題,後來在該報的「自然學家日記」一欄中獲得以下的答覆。作者H.A.林賽說:

      「我所能提出的唯一解釋是,這件事看來的確是實情。巴勒斯坦在過去和現今均很缺乏中空的樹幹供野蜂作築巢之所,結果野蜂遂利用石隙,岩洞和甚至地上的洞築巢。

      「這個地區氣候十分乾燥,尤其以夏天為然;任何外皮堅韌的動物屍骸若沒有埋葬起來,不久便會成為一副有韌皮緊張於其中的骨骼。由於找不著更好的地點,野蜂會揀選骸骨的胸腔作為築巢之處。

      「這並非僅是理論,因為我能引述一個類似的事例。南澳洲的布波羅偉是一片廣闊無樹的平原,其上長滿紫花苜蓿。這種植物在夏季甚宜於供野蜂製蜜。

      「1927年我在紫花苜蓿之南的一個小山上漫步時見到一隻在數月前死去的馬的屍骸。當時它已成為一副蒙著乾皮的骨骼。起初我以為有一群蒼蠅在它左右飛翔,後來卻發現牠們原來是蜜蜂。結果我得以像參孫在三千多年前所為一般;我從築於一個死去已久的動物屍骸中的蜂巢取得蜜來吃。」——1960年十一月廿一日,17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