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傷心的人
當你面對一位正死去了親人而悲痛逾恆的朋友時,你會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呢?你極想以一些言語和行動來減輕他的悲哀,並表示你的同情,但卻力不從心,使你更感難過的是,你知道他期望你會作一點表示。
你如何才能有效地安慰這樣的人呢?給予他人安慰首先需要有機巧,深刻的洞察力,真誠的體貼同情或親切的同感。在看到你哀傷的朋友時,切勿假裝根本沒有任何事發生的樣子。這會使他覺得你並不關心他。而另一個極端表現出過分強烈的感傷亦於事無濟,反而會增加你朋友的悲傷。不需要表示過激的感情和太豐富的同情,而是要有一種莊重鎮靜的態度,連同誠摯的愛心和仁慈,這樣才最能使那受悲傷打擊者的心情得到大大的慰藉。不過在這種場合中我們可以說些什麼呢?
你可以說:「我聽聞你的(妻子,兒子,或是其他的親人)不幸的消息,我要你知道我亦分擔你的哀傷。」然後,與其沉溺在悲傷的情緒中,何不談起一些你曾與死者生前同享過快樂的經驗呢?這會使你朋友的腦中不再老是想到死亡的傷痛而是充滿歡快的回憶。
一個人在悲傷中通常感覺到無助和孤單。因此你要給他保證其他的人都十分關懷他。體恤及仁慈的光輝能將他心中突來的煩惱和傷痛烏雲驅散。舉例說,何不給予他一些實際的幫助呢?你可以表示出樂意為他做任何必需的差使,替他做些工作,或在他料理某些急務時,替他照顧孩子。他會對你的仁慈感到衷誠的感謝。
我們大家都會由真正朋友的陪伴而得到鼓勵,不是嗎?這種情誼會使傷心的人非常感激。給予他這種情誼吧!他會有很多額外的工作,譬如要照料安葬的事項,法律的手續等等。所以你若邀請他到你家裡來吃一餐飯,豈不是表現出一種適宜的友情嗎?這會使他減省了做一餐飯的工夫,因此減輕了他繁重的工作擔子。再者帶他換換環境和與他談論一些鼓舞性的話都會給予他真正的安慰。或者,為什麼不陪同你悲傷的朋友駕車到郊外鄉村一遊,在自然界愉快的氣氛下散步或是到某處遠足一次呢?這會使他有機會享受你的友情和避開沉溺在喪親的沉痛情緒中。當然以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來說,他有額外的機會可以邀請一位剛遭喪親之痛的傳道員同工一共參加傳道工作。分擔將上帝王國宣講給他人的快樂活動乃是增加力量和安慰的一項大來源並可減輕愁悶。
上帝的道誠然供給了我們最好的慰藉。人所可能表露的愛心和同情或可使痛苦暫時緩和,但他們卻不能像聖經一樣使人有希望會再與失去的親人重聚。(約翰福音5:28,29)因此那些熟悉聖經的人最能安慰傷心的人,正如使徒保羅寫道:「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3,4。
既然如此當一個熟悉上帝的安慰之書的人聽到別人告訴他剛有一位親人死去時,他應該怎麼辦呢?譬如,一個正在探訪別人的耶和華見證人基督徒傳道員在聽到這種話時是否應當以之為該離去的提示而感覺在別人守喪的期間不宜於講論上帝的道呢?固然聖經說「靜默有時」,但通常說來,我們並沒有理由認為悲傷的時候乃是該沉默的時候。(傳道書3:7)反之,若說得合宜得體的話這豈不正是一個最適當的時機從上帝的道裡向他們提出安慰嗎?大多數的人在憂傷之際豈不是比在平常更渴望慰藉而不是等到哀傷之情已平復之後才需要安慰嗎?
在另一方面,一個親人若剛好在那一日死去,則或許最好等待到悲傷的最初波瀾平靜下來之後才去給喪親者一些造就性的安慰。不過,當時的情形若看來適宜的話,我們可以立即表示對這種情況甚了解,然後機巧地提出耶穌也曾探訪他那去世的朋友拉撒路的傷心家人作為比較。我們也可以指出我們的主怎樣具有真正能安慰那家人的東西——以上帝的聖靈力量復活了拉撒路。那一次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11:21-45)我們若表現信心,我們也可以懷有同樣的希望。試想一下,生活在人類會復活得生而非衰病死亡的時候是多麼的神奇!若想成功而有效地將聖經勉勵性的話告訴那傷心喪親者,祕訣乃是把他悲哀的心情轉移到上帝的道中的信息之上。
所以不要躊躇不前而忽略了這種表現基督徒愛心的工作!告訴那些傷心的人你衷心的感受。告訴他們造物主自己所賜給人的安慰;這乃是持久的慰藉,不錯,亦是永恆的安慰,因為它指出了在將來懷有信心的人類會再度與那些有機會在上帝的新規制中復活的死者重聚。在新的事物制度中一切哀傷悲痛都不會再有。——啟示錄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