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社來信月報1980年 | 4月
-
-
報名,而你覺得你仍然可以參加的話,現在報名尚未太遲。你小組的長老會很樂於協助你如此行。
我們很高興與你們所有親愛的弟兄姊妹並肩工作。讓我們繼續祈求耶和華祝福這件工作,使許多像綿羊般的人在今後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謹此向各位致溫暖的友愛。
你們在香港分社的弟兄
-
-
對信徒一家的人行善月報1980年 | 4月
-
-
對信徒一家的人行善
1.你留意到小組裡弟兄姊妹在靈性和身體上的需要嗎?你有考慮過你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嗎?你有能力設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嗎?(箴3:27)抑或你通常將這些事交給別人照料?
2.具備資格的弟兄意識到別人的需要,並且設法在錯誤傾向使人在靈性上陷入困難之前便予以協助;這樣行是多麼好的事。對一個明智的人來說,來自聖經的一項仁慈提醒時常便足以使他們幡然悔悟了。
我們可以怎樣行
3.有些具備屬靈資格的弟兄對王國聚會所有些青年人,特別是一些並非來自認識真理的家庭的青年人,表現慈父般的關懷;藉此他們幫助這些青年人避免少年所時常經歷的難題。這樣行遠好過等到別人遭遇難題之後才幫助他們應付。
4.保羅在加拉太書6:2寫道:「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保羅提及「基督的律法」,這使我們想起耶穌在約翰福音13:34,35所說的話,指出他的門徒會彼此相愛。若是可能,幫助小組中的弟兄減輕他們的負擔會對他們有莫大的鼓勵。
5.我們每個人最好個別地用幾分鐘想想,我們知道在自己的小組,或者在自己的研經班中,有些什麼人是我們可以幫助的嗎?我們有上門探訪他們,或邀請他們探訪我們嗎?一位環務監督探訪一個有相當時間沒有參加傳道工作的姊妹,他發覺這位姊妹其實想出來傳道,但只是需要協助而已。她獲得所需的協助,結果在該週便參加傳道工作。你可以想像她多麼高興有人關心她,甚至在該週較後的時候邀請她吃一頓飯。
甚至些少努力也有所幫助
6.我們能夠予人多少幫助其實並不重要,反之,真正重要的乃是我們對人表現關懷。一張問候卡,一次探訪,一個邀請,打一個電話,或者在電話上與別人分享當日的經文,在對方的身體或靈性需要方面予以援手——這一切都對人有所幫助。
7.有些姊妹發覺她們有時可以為別人看顧小孩,使別人可以出外傳道。有些則不怕麻煩地前往帶別人參加聚會或出外傳道。有些人能夠探訪病了或入院留醫的人。當這樣行時,要留下一些富於鼓勵的東西與別人分享——一個經驗或一個聖經思想,例如詩篇55:22或41:3。這樣的思想可以強化別人的信心。再者,我們人人都可以為別人代禱,特別是我們察覺到別人有難題,但卻不知道我們能夠給予什麼幫助的話。
8.早期基督徒在慷慨好客方面所立的榜樣是值得我們效法的。這可以強化我們的信心和加強彼此之間友愛的聯繫。保羅強調這種美好的品質,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6:9,10。
-
-
保持互相幫助的精神月報1980年 | 4月
-
-
保持互相幫助的精神
1.聖經表明上帝的僕人很久以來即已喜歡結伴從事上帝的工作。當耶穌派出70個門徒在他之先前往各城傳道時,耶穌將他們兩人一隊地派出去。(路10:1)當保羅開始他的傳道旅行時,他攜同提摩太作他的助手。(徒16:1-3)所羅門也看出人對同伴的需要,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4:9)這並不是說我們在宣揚好消息時不應當單獨工作。反之,這話的意思只是,在工作上與一個同伴一起可以帶來許多裨益,並且可以互相幫助。我們可以怎樣在今日的小組裡保持這種精神呢?
你能夠分享
2.你覺得不好意思與別人討論你可以怎樣改善傳道工作的各方面,或甚至覺得這是一件可羞的事嗎?你是否覺得因為你是個聖經的教師,或因為你認識真理已有相當時日,就無法從與別人一起工作得益呢?請想想亞波羅的事例。聖經說他「很有口才,擅長講解聖經。」可是亞居拉和百基拉卻「把他接來,把上帝的道更準確的向他講解。」亞波羅並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從亞居拉和百基拉學習更多的真理。他也沒有拒絕這種幫助,覺得他已經「在會堂裡放膽講論」上帝的道而無需再增加他的知識。反之,他接受別人的幫助;後來他到亞該亞去,「對那些蒙恩信主的人幫助很多。」雖然這項記載並非直接指組外傳道而言,這無疑表明我們在互相幫助方面所應表現的精神。——徒18:24-28。
3.一個人可能擅長於分派書刊,但卻在作回訪方面有困難。另一個人可能長於作回訪,但卻在作初次的探訪時感覺困難。聖經所提倡的精神是:「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聖經鼓勵具有不同恩賜的人一同從事組外傳道及彼此學習。
通過小組研經班
4.去年九月至今年一月的《王國服務月報》提出許多良好的建議,論及我們可以怎樣一同工作而互相得益。(研經班主持人最好翻溫這些資料以便通過小組研經班的安排將其實施出來。)你若想改善你所作的公開傳道,何不利用這項良好的安排呢?你只需向研經班主持人或服務監督說明你的願望便行了。或者你若喜歡,亦可以向一位在你想改善的方面成績良好的傳道員請教,約定時間一同工作。
5.我們在經驗和能力方面並不完全相等;因此,小組裡若有些人在你想改善的方面特別擅長,你大可以把握機會請他們予以幫助。(林前12:29,30)藉著這樣的幫助、愛心和善工,你可以獲得很多的喜樂。——來10:24。
-
-
宣揚好消息——對別人表現個人的關注(第二部)月報1980年 | 4月
-
-
宣揚好消息——對別人表現個人的關注(第二部)
1.一對夫婦回想與他們研讀聖經的弟兄。弟兄只受過小學教育,但他與之研讀的男子卻受過高等教育。這對夫婦說:「他那謙卑但卻誠懇和友愛的態度。他對我們的關注,使我們大受感動,因此我們同意他與我們研讀。」為什麼這位弟兄雖然教育程度有限,卻能夠幫助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他的妻子認識真理呢?因為他對後者表現誠懇的個人關注。
2.有些人說:「我覺得很難在別人門口對別人說話,因為我沒有什麼經驗。」你可能也有這樣的感覺。可是,對別人的誠懇關懷可以幫助你打動他們。
3.當你遇到別人提出你覺得很難回答的異議或問題時,你怎樣行呢?由於你誠懇地渴望幫助你與之談話的人,你可以在後來作些研究工夫,留意一些支持你的論據的經文或查閱一下『聖經討論話題』中有關的題目之下所列出的經文。不錯,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對別人表現個人的關注。
4.藉著提出問題而非獨佔談話,你表明你關心屋主的想法。有些問題是請別人提出意見(你相信上帝會干預人類的事務嗎?),另一些是引導性的問題(你認為今日家庭所面對的最大難題是什麼?),有些甚至是假設的問題(你若有能力,你會怎樣行以改變世界的情形?)。我們可以有效地運用這幾種問題以求進一步了解對方的思想。
5.可是,我們提出問題之後若不停下來傾聽別人的答案,提出問題就不會有什麼意義了。要留意對方所說的話,為他設身處地著想;要設法了解他的觀點。這表明你懷有體貼的同情心,關懷他的福利而渴望予以幫助。既然頭腦思想的速度比說話的速度快許多,在對方說話時,我們有時間分析他所說的話,作出結論及決定你會怎樣反應。
6.當你作答的時候來到時,要設法找尋一些你能夠同意屋主之點。要避免在所用的措詞方面表示他剛才所說的話在你眼中沒有什麼價值。反之,你反應的方式應當表示你體會獲悉屋主的觀點。同時要幫助他看出王國信息的價值以及他需要進一步認識這信息。
7.你若找著有興趣的人,在告辭之後要進一步想及這個人。要在逐戶傳道記錄上作適當的筆記,記下對方的姓名和所討論的題目。要作準備回去探訪這人,藉此表明你關心他和他的永久福利。(可6:34)在這些事上貫徹始終是好的;要祈求耶和華祝福你所作的努力。——約一3:22。
8.耶和華及耶穌對我們表現個人的關注,垂聽我們的禱告,赦免我們的罪,賜給我們靈性所需及鑒察我們的內心。我們也希望在向人傳講好消息時對別人表現同樣的關注。
-
-
十二月份工作報告月報1980年 | 4月
-
-
十二月份工作報告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傳道員 小時 回訪 研究 雜誌
特別 33 128.5 59.4 7.8 146.5
先驅 40 91.9 43.9 4.6 104.9
輔先 86 63.1 28.4 2.4 78.8
傳道員 663 15.9 6.7 0.8 22.6
總和 822
十二月份的成績如何?
我們有一個極好的報告。傳道員數目達到822人的新高峰,除了上述數字之外,傳道員一共分派了3,899本精裝書,30,796本雜誌,作了10,633個回訪及主持了1,155個聖經研究。這意味到弟兄們繼續對別人表現仁愛的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