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勸勉基列第五十屆學生尋求智慧
    守望台1971年 | 11月15日
    • 所有五十位學生都有資格獲得文憑。他們排隊上台領取文憑之際,他們也接獲工作的委派。他們一共被派往十九個國家。當第5,000位畢業生——一位來自奧國而被派往臺灣的年輕弟兄——領取文憑時,他受到聽眾的熱烈喝彩。

      下午輪到學生擔任節目以娛聽眾。第一個節目包括來自八個國家的歌曲。然後學生演出一個他們排練了幾個星期的戲劇,劇名叫做「耶和華祝福忠貞的人」。這齣戲劇將注意力集中於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之上,一方面強調上帝的新規則已近在眼前,同時鼓勵人忠於耶和華而保持道德清白。鑒於今日世上的道德淪亡,這無疑是極好的勸告。

      基列學校現在設於紐約市布洛克林,原本在1943年創立,目的是要訓練一些樂意而有能力的耶和華見證人到海外傳道。抵達海外的工作地區之後,這些傳道員會由守望台社供給食宿,但是他們卻絕不像基督教國的許多傳教士一樣養尊處優,無所事事。

      從基列畢業的海外傳道員將宣揚王國的工作擴展到全球各地。1943年美國境外只有53,839個傳道員,但是到1970年這個數目已增至1,094,510人了。耶穌的確說得很對:「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馬太福音11:19,腳注。

  • 讀者來函
    守望台1971年 | 11月15日
    • 讀者來函

      ● 以弗所書4:6所說,上帝「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有什麼意義?——美國E.R.君問。

      請讀上下文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使徒保羅是寫給基督教會,論及上帝在他們中間所帶來的團結的。保羅希望教會分子認識及體會他們與上帝和基督之間的真正關係。他在這裡並未提及世上一般人。

      保羅論到「一個身體」,受著同樣的水浸禮,接受同樣的靈,和他們有「一主」,基督耶穌。——以弗所書4:4,5;馬太福音28:19,20;哥林多前書12:13。

      使徒繼續說他們只有「一上帝」;他們並不是以許多方式分別事奉別神(像他們成為基督徒之前所為一般)。——加拉太書4:8;以弗所書2:1-3。

      耶和華是受膏者的基督教會的「一父」,因為他已通過他的聖靈生了他們為兒子。他們現在屬靈上是「上帝的兒女」,有希望與「長兄」,主耶穌基督一同成為屬天的後嗣。上帝既是他們的父,既然是「超乎眾人之上」了。(以弗所書4:6)他們既是他的兒女,也完全順服他的旨意和指導。——羅馬書8:16;希伯來書2:11;約翰一書3:1,2。

      耶和華,這位團結的基督徒家庭的父親,是「貫乎眾人之中」的——那便是,使教會團結起來:上帝組成教會作為他的榮耀。(以弗所書3:21)耶和華在創造和指導教會方面甚至甚至在天使面前表現了他深奧的智慧。在寫給以弗所人的同一封信中,保羅論及他的任務是「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上帝裡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這個教會也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是抵抗世上一切虛假教訓的堡壘,且被任用來宣揚上帝的彌賽亞王國的好消息。上帝的確通過教會而成就這一切事。——以弗所書3:9,10;提摩太前書3:15。

      耶和華在基督教會「眾人之內」是以他的靈運行於其中各分子之內,完成各項功能。每個分子既是「身體」的一部分,都為了整個身體的益處而受著聖靈所推動,以造就身體,因為「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哥林多前書12:6,7)此外,基督教會也是「永生上帝的殿」,上帝住在其中,正如以弗所書所提示:「你們也靠他[基督]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哥林多後書6:16;以弗所書2:21,22。

      在啟示錄二十一章,聖城新耶路撒冷,偉大的屬天聖殿,在異象中顯現。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顯明住在其中。這個屬天聖殿,總數由144,000「活石」組成,每一部分都與永世君王及他的不死的兒子團結一致,時常有上帝「超乎其上,貫乎其中和住在其內。」因為他們在上帝的彌賽亞王國擔任公義的君王和祭司的職務。——以弗所書1:10;彼得前書2:5;提摩太前書1:17;6:16;啟示錄20:6。

      ● 使徒保羅是十二使徒之一嗎?

      證據顯示,雖然保羅是耶穌基督的使徒,聖經並沒有表示他是「十二使徒」之一。

      「使徒」一字的希臘原文是「亞坡史托勞斯」意即「受差遣者」。《韋恩氏新約字義字典》在「使徒」標題下附注:「保羅雖然曾見過主耶穌,哥林多前書9:1;15:8都沒有說他『列在』『一直』與基督在地上傳道的十二使徒中,因此根據彼得在使徒行傳1:22所述的必須資格,他尚未合格地列在其中。保羅是直接受主自己在升天之後所任命,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

      加略人猶大是耶穌所揀選的原本十二使徒之一。(馬太福音10:2-5;路加福音6:13-16)可是他變成盜匪,後來更變成賣主者,出賣耶穌而最後自殺收場,脫離了十一名忠心使徒。——約翰福音12:4-6;18:1-5。

      基督死後,在公元33年五旬節之前,使徒彼得在基督徒敘會中提出要有人補充猶大的缺,那是根據詩篇109:8的預言。「於是他們[顯然是男性基督徒]選舉兩個人,就是那叫作巴撒巴又稱呼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敘集的基督徒於是禱告,求問耶和華指明補充者。然後「眾人為他們[二人]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使徒行傳1:15-26。

      正如雅各的十二個兒子作為血統上以色列建立的根基,而預表到屬靈以色列的十二根基(建立在主要根基,耶穌基督上)在五旬節時聚集一起建立基督教會。當大約有120名門徒在五旬節那天聚集在一處樓上時,他們期望著接受聖靈的浸禮,因為耶穌在是日之前升天時已經告訴他們不必等待「多日」。(使徒行傳1:5,8)那時基督教會開始建立,就在這天便有大約3,000人建立在這根基上。現在上層構造既已開始便不必再立根基。因此看來上帝不會空出猶大的職缺以等待掃羅(保羅)的改信。上帝顯然作用在當時聚集的門徒的禱告上。因此搖籤顯示耶和華揀選了馬提亞。——箴言16:33。

      馬提亞後來有表現使徒的資格嗎?聖經記載表明使徒們除了其他恩賜之外,還有力量傳達聖靈神奇恩賜。(使徒行傳8:14-18;10:44)倘若馬提亞不是真正為上帝所揀選,他便會在眾人面前顯出沒有這種能力。但聖經沒有說過馬提亞在這方面的短缺。

      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不久,在保羅改信之前,「十二使徒」處理一些事情,包括供給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