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對老人有什麼看法?
    警醒!1980年 | 6月8日
    • 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這種精神便是策動那位12歲男孩為兩位老婦的行人路作鏟雪善舉的精神。他是一位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子,自幼已受聖經原則訓練出敬虔的態度。他的父親教導他成為上帝的僕人,包括對上帝的信仰兼作種種善工。——雅各書2:26。

      經濟上的幫助

      若干地方的政府機構對老人提供經濟上的協助,利用這些協助是好的。

      有時外界的協助是不足或不存在的。那末,長成的兒女對自己衰老的父母甚至祖父母特別負有什麼經濟上的義務呢?在這件重要的事上,上帝的道說: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兒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悅納的。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例如年老的父母或祖父母],更是如此。」——提摩太前書5:4,8。

      若說人不應負起贍養父母的責任是絕不合理的。兒女在許多方面要受父母照顧。他們有18至20年或更多的時間要依靠父母供應衣、食、住、教育和金錢。包括在幼弱的嬰孩時期和有病時的照顧。那末,兒女在長成時負起照顧老年父母的責任會是不對的嗎?

      當然,有時老人若病不能興,就無法予以所需的協助。這樣就讓他們入住特別照顧老人的療養院為佳。此舉若是必需,兒女就應該勤於探望,在療養院裡終其餘生並不是愉快的事。

      人類的命運是否僅包括逐漸衰老,纏綿病榻,無法從事以往所喜歡的活動而最後以死亡為結束呢?

  • 《儆醒!》救了她的命
    警醒!1980年 | 6月8日
    • 《儆醒!》救了她的命

      「我願意把一位對你們的努力深為感激的人的經驗與你們分享,」美國路易士安那州一位王國傳道員寫道。「這人是一位殘廢老婦,她接受了二月八日的《儆醒!》,其中有幾篇文章是討論關於心臟的。她住在郊區,她兒子住宅後面一輛房屋車裡,她雖然令人驚異地能夠獨立生活,但她的家人沒有來看視她已將近一星期了。我在和她談話時留意到她呼吸迫速,面色蒼白,但她堅稱這是有人和她傾談的興奮所致。

      「一星期過去了,我對她無法忘懷,忍不住回去看她。可是,當我去到時,發覺她的房屋車上了鎖,內裡昏黑。我打電話給兩間醫院,結果在加強護理病房找到了她。她見了我十分高興,並解釋當我上次離去之後她開始閱讀《儆醒!》,發覺自己的不適正是那本雜誌所描述的心臟病發作的徵象。她請前來探視的兒子把她送往醫院,因此心臟病發作時已有專家在場護理。

      「當醫院允准探病者逗留較久時,我帶給她一本《真理》書,我們一起研讀。她熱心地接受所學的知識。

      「我知道這種知識已挽救了她肉體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也許它能拯救她屬靈的生命。」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