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怎會如此?守望台1973年 | 3月15日
-
-
而走入歧途的人,後者結果『所行的一切義都不被上帝或他的代表記念。』(以西結書18:24)在審判的日子——無論是在「大災難」之前,其間或之後——這人的慈悲行為均會對他大有幫助。「因為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希伯來書6:10。
大衛的例子說明這件事。倘若上帝僅憑大衛對赫人烏利亞及其妻所做的惡事去看大衛,耶和華無疑沒有理由對大衛表現任何憐憫。但是耶和華知道這種行為絕非大衛的本性;事實上,大衛是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大衛的忠貞記錄以及他內心的慈悲無疑促使耶和華在當時對他表現憐憫,雖然大衛並沒有逃過來自上帝的責罰。
約伯在他的所謂朋友的猛烈指控之下問道:「他[上帝]察問,我怎樣回答呢?」約伯的腦海裡想到什麼事呢?
約伯前後的話表明他知道耶和華會非常關心他是否一個真正有同情心、恩慈及緊守忠誠的人。(約伯記31:13-22,29-32;請參考詩篇37:21-26)同時請留意由於門徒阿尼色弗對保羅表現仁慈,保羅禱告祈求主使這人和他的家人「在那日得[耶和華]的憐憫。」——提摩太後書1:16-18。
所以,上帝有理由對那些有憐恤人的良好記錄的人表現憐憫。當他們在上帝面前受審時,他們的慈悲行為使他有適當理由慷慨地將贖價的恩典應用在他們身上。事實上這種憐憫能夠向他們可能受到不利判決的威脅『誇勝。』(雅各書2:13)他們以同情心待別人,耶和華亦以同情心待他們。
在小組裡作長老的人無疑會竭力忠心地以耶和華的觀點和方式對待他們的弟兄姐妹。他們會記得他們要向羊群的牧長「交帳。」(希伯來書13:17;彼得前書5:2-4)在作審判者時,他們不會忽視那些可能一時行差踏錯,後來卻衷心悔改表示想繼續行走忠心途徑的基督徒在以往以憐憫待人的良好記錄。
不錯,我們所有人都有真正的理由渴望我們的「帳」提出一項富於憐憫的記錄,因為「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
-
宗教會議的結果守望台1973年 | 3月15日
-
-
宗教會議的結果
◆ 前年羅馬天主教在羅馬召開的主教會議有什麼成果呢?《時代》雜誌說:「這個會議的確一無所成,絕無興革。」保守派的思想仍然佔優勢。《新聞雜誌》也評論說:「對一個期待中的世界說來,教廷的膠著狀態似乎是令人不解的。也許隨著普世天主教徒的漠不關心,去年秋天主教們有所作為或沒有作為均不會引起什麼興趣,大多數的主教也許仍然聽命於教皇,可是聽從教皇或主教的教士已愈來愈少了——許多平信徒已開始誰也不聽從……那神祕的基督之體看來已患著神經崩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