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萬軍之耶和華」挺身援救!
    守望台1981年 | 5月15日
    • 為念。無論他受到仇敵怎樣的攻擊,這絕對無法使他放棄或忘懷他那施行拯救的旨意。至於以公義為鎧甲,他披上這件貼身的鎧甲表明他對公義的熱愛是無懈可擊的。敵人對他的神治旨意所作的任何攻擊均無法扼殺他對公義的衷心愛戴。

      12 正如經上寫著:「他是磐石,他的作為完全,他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上帝,又公義又正直。」(申命記32:4)他會「照他的應許」奮勇作戰,直至「有義居在其中」的「新天新地」完全建立為止。——彼得後書3:13。

      13.(甲)耶和華「以報仇為衣服」表示什麼?(乙)他「以熱心為外袍」表示什麼?

      13 耶和華會以復仇者的身份作戰。由於這緣故,聖經將他描述為「以報仇為衣服」。他在地上的見證人奉命要『宣告……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以賽亞書61:1,2)他「以熱心為外袍」意味到他的熱心會推使他勇往向前,但不是狂熱地而是尊嚴地如此行,正如在古代,「外袍」使穿這件衣服的人有尊嚴的外表一般。他的仇敵曾對那些忠貞不二地維護他的王國權益的人極盡虐待之能事,他必定會按照他們的暴行報應他們。甚至像「海島」般細小、孤立的組織也會受到適當的報應。

      14.(甲)耶和華的光榮勝利會對地上的居民有什麼影響?(乙)為什麼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耶和華在哈米吉多頓大獲全勝?

      14 由於他將要發動的榮耀戰爭,地上的居民從東至西,從日出至日落之處,均必須敬畏他。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他大獲全勝。「因為[他]好像急流的河水沖來,是耶和華之[靈]所[推動]的。」(以賽亞書59:19)情形會像巴拉士師和底波拉的日子一般,當時耶和華使「基順河」突然山洪爆發,將耶賓王的元帥西西拉手下的大軍沖去。(士師記4:7,13;5:21)在哈米吉多頓『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中,正如啟示錄19:11-21透露,他會以他那作王統治的愛子耶穌基督為他的元帥。在這場戰爭中,耶和華那強有力的靈會證明比屆時地上所存儲或爆發的一切原子或核子彈更為強大。

      救贖主與他的約

      15.耶和華通過以賽亞屢次宣佈自己是誰的救贖主?

      15 「萬軍之耶和華」再三宣佈自己是他的選民——以賽亞自己便屬於這個民族——的救贖者或高艾爾(希伯來文Go·elʹ)。他通過以賽亞對這個含有預表性的民族說:「『你這蟲雅各和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耶和華說,『我必幫助你;你的救贖主就是以色列的聖者。』」又說:「雅各阿,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阿,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耶和華你們的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因你們的緣故,我們已經打發人到巴比倫去,[使監獄的門閂落下]。』」——以賽亞書41:14;43:1,10-14;44:6,24;48:17;49:26;54:5,8;60:16;63:16。

      16.使徒保羅在什麼地方引用以賽亞書59:20,21的一部份?他將這個預言的完全應驗與什麼事的完成相提並論?

      16 耶穌基督死亡、復活和升天之後大約二十三年,使徒保羅引用以賽亞書59:20,21的一部份,指出這已在基督徒的時代獲得應驗了。他評論說:「如經上所記:『拯救者必從錫安出來,除掉雅各家的不敬虔的心;我除去他們罪惡的時候,就與他們立這樣的約。』」(羅馬書11:26,27,《新譯》)使徒保羅表示,這個預言會在將來——當耶穌基督手下的王國階級的全部成員,十四萬四千人,均已完全召集起來時——完全獲得應驗。這些乃是屬於實體的以色列人,屬靈的以色列人;他們與耶和華上帝定立了新約。他們好像一棵象徵性的橄欖樹上數目固定的枝子一般。(羅馬書11:17-26)上帝使這個預言獲得最後應驗的時候已來到了!

      17.屬靈以色列人的餘民在什麼時候將自己賣為奴僕?救贖主來到什麼地方拯救他們?

      17 像以賽亞日子的以色列人一樣,屬靈的以色列人由於錯誤的行為將自己賣了給人,結果受到偽宗教世界帝國——大巴比倫——及其俗世情人的奴役。(列王紀下17:17;列王紀上21:20,25)這件事的一個顯著例證發生於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使被囚的屬靈以色列人得以恢復自由,毫無約束和坦然無懼地事奉真正的上帝,上帝必須為他們興起一位救贖主。這位救贖主的確已興起,他便是耶和華自己。憑著這項合時的行動,他將他們拯救出來以便為他服務。既然在以賽亞的日子錫安是國家首都耶路撒冷群山中最雄峻的一個,耶和華必須來到屬於實體的錫安將王國階級拯救出來。(啟示錄14:1;以賽亞書24:23;52:7)屬靈以色列人的餘民雖一度得罪了耶和華,他們在獲得拯救之後卻改過自新而不再與大巴比倫有任何關係。——啟示錄18:4。

      18.在這方面,耶和華任用誰作他的代表?聖經描述這一位從事什麼爭戰?

      18 耶和華在他的活動上任用愛子耶穌基督作為代表或「立約的使者」。(瑪拉基書3:1)身為更大的古列,耶穌基督首先將屬靈以色列人的餘民,然後將他們的同伴,從大巴比倫釋放出來。(以賽亞書44:28至45:7)聖經在啟示錄19:11-21將耶穌描述為在哈米吉多頓『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中』直接作戰的一位。

      19.耶和華為了造益屬靈的以色列餘民而與更大的以賽亞耶穌基督所立的「約」有些什麼規定?

      19 身為更大的以賽亞,基督便是預言所提及的先知;耶和華通過他與得救的屬靈以色列餘民立約。這個約相當於以賽亞書59:21所提出的應許:「『我加給你的靈,傳給你的話,必不離你的口,也不離你後裔與你後裔之後裔的口,從今直到永遠,』這是耶和華說的。」——可參閱使徒行傳3:22,23。

      20.耶和華的靈作用在更大的以賽亞身上至什麼程度?今日什麼證明耶和華的話並沒有從他賜給耶穌基督的「後裔」口中除去?

      20 以賽亞先知和他所生的「後裔」早已不在世上了。可是,更大的以賽亞,耶穌基督,卻成為天上上帝右邊一位不朽的靈體而繼續生存。耶和華的靈在他身上大大發揮作用。(以賽亞書61:1-3;路加福音4:16-21)除此之外,耶和華將他的「話」放在他口中,使他可以特別向全地宣告。他將這些話放在耶和華賜給他的屬靈「後裔」的口中。這結果使關於上帝那業已建立的王國的好消息得以傳遍天下。——馬太福音24:14。

      21.(甲)自1935年以來,誰將現今的信息放置在自己口中?(乙)在什麼時候「萬軍之耶和華」必須挺身援救他的百姓?這會洗雪他自己而證明他是什麼?

      21 自從1935年以來,一「大群人」成為屬靈以色列的餘民的同伴。他們接納了王國的信息,並且以口大聲向人宣揚這個好消息;此外他們也向人發出上帝行將對他的仇敵復仇的警告。(啟示錄7:9-17)這些仇敵仍然妄圖扼殺王國的信息。由於無法如此行,老羞成怒的仇敵會對所有忠貞地擁護上帝的基督王國的人發動最後的攻擊。屆時「萬軍之耶和華」無疑比以前更需挺身援救他的百姓。他會藉著他所立的元帥,「萬王之王」耶穌基督,如此行。因此,「萬軍之耶和華」啊,願你早日來臨,並且願你藉著基督所獲得的光榮勝利永垂青史而為你帶來永遠的洗雪,證明你乃是全宇宙獨一無二的主宰!

  • 耶穌熟知傳音原理
    守望台1981年 | 5月15日
    • 耶穌熟知傳音原理

      奧古斯特·雷雅士(Auguste Raes)所著的《音響絕緣與建築物之傳音性》(Isolation Sonore et Acoustique Architecturale)一書有一章論及露天演講一事。在「傳福音」的標題下的資料饒有趣味:

      「福音的記載說:『耶穌就上去,請他[西門]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從船上教訓眾人。』——路加福音5:3。

      「沒有任何證據表示自從這些事件發生以來,革尼撒勒湖岸的斜坡曾經歷任何可察覺的改變。因此讓我們將這些經文應用在目前湖岸最常見的地形之上。……

      「這個地方擁有對傳聲最有利的一切因素。首先,所有聽眾均能夠看見講者而聽見直接的聲音。由於地形的傾斜,距離講者越遠的人便坐在岸上越高的位置。其次,湖水平靜的表面是最佳的反射器。受到反射的聲波跟從一條與直接聲響十分接近的弧形軌道……清晰度不致受到任何影響,而且聲音受到六個分貝的擴大。這個反射器位於聲音擴散的方向,即位於講者之前。

      「最後,在此我們有一個例子足以證明一項實用的原則:講者不可太接近聽眾。」

      當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仍設於紐約上州之際,教導公眾演講術的導師常以實例說明這些原理;他時常隔著一個池塘對坐在池塘對岸一個圓形劇場中的學生說話。

  • 為戰爭憂慮?
    守望台1981年 | 5月15日
    • 為戰爭憂慮?

      美國政府採取了一些很少人知道的步驟,顯示該國政府正深為未來擔憂。例如聯邦緊急意外管理處據報會將該處為應付緊急意外而存儲的雅片鹽數量增加一倍。據《新聞週刊》雜誌報導,存儲額外的止痛藥是因為「國防專家們估計一場核子戰爭的餘生者所需這種藥品的數量遠超過當局以前的估計。」除此之外,美國陸軍部宣佈已通知國內二十萬名退伍軍官和兵士(六十歲以下的)他們在危機發生期間可能隨時被召入伍。紐約《時報》評論說,「在和平時期,退休的軍人以前從未需要隨時準備動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