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可以在死後為你的罪償付代價嗎?
    守望台1964年 | 5月1日
    • 上帝的道從沒有表明人的命運若非在天堂享永福便是在火中被煎熬得遍身起泡,反之乃是生與死的抉擇。耶和華是仁愛而公正的。永生乃是他的恩賜之一。如果人不感激地領受這項恩賜,耶和華並不會使他受苦。人只是得不著永生的生命而已。當亞當表明他不感激賞識永生時,上帝並沒有告訴他說他會為此到煉獄或火獄去,也沒有提出亞當有任何昇到天上的希望。他很明白地對亞當說:「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正如使徒保羅很清楚地指出:「罪的工價乃是死。」——創世記3:19;羅馬書6:23。

      但是也許有人會反對說,「那末,例如聖經裡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他舉目而望,在陰間受苦,』『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等的話又應該怎樣解釋呢?這些豈不是與以上所說的正相反嗎?」一點也不。聖經既是上帝的道便絕不能亦不會自相矛盾。我們偶而都會用比喻性或象徵性的話來表達意思,這些話若硬要按著字面的意思來解釋便不通了,聖經的執筆者亦然。我們只需把題目考察一下並將這些話的上下文看清楚一點,我們便知道它們是不能照其字面的意思去解釋的。——馬可福音9:48;路加福音16:23;啟示錄21:8。

      聖經的見證是明確,合理而公正的。在死後藉著受苦而為自己贖罪的思想是屬於異教而不是屬於聖經的道裡。人以死亡來償付他的罪。不錯,「罪的工作乃是死。」——羅馬書6:23。

      參考資料

      1 1957年Time,Inc.,The World‵s Great Religions,第90頁。

      2 1910年版Harvard Classics,45卷,第701-704頁。

      3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第11版,22卷,第660頁。

      4 1952年10月26日刊的Our Sunday Visitor.

      5 1958年11月1日刊的America,第135,136頁。

      6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第9版,20卷,第120頁。

      7 Ibid.,第121頁。

  • 原始的土人亦愛慕真理
    守望台1964年 | 5月1日
    • 原始的土人亦愛慕真理

      厄瓜多爾有一位希巴羅族(Jibaro)的印第安人弟兄,自小就與家人離散,他在本工作年度的最後一個月決定作假期先驅傳道工作,同時趁此機會尋找他的家人。他乘獨木舟旅行了六日,遠離「文明」地區而終於抵達他的出生地。在中途他的獨木舟翻了,除了他手中緊執著的錢袋之外其餘一切均失掉。在找尋家人時,他尋著他的叔叔,當地的管理人。這地方以前曾有「福音傳教士」及天主教神父來探訪過。但是人們對耶和華的旨意毫無認識。於是每晚這位弟兄以「樂園」書為課本主持一個聖經研究班,他將課程內容用希巴羅語譯出講解。他的同族人聽到好消息均大為振奮。他們想強迫他留下,但是他解釋他必須回去將他的妻子和六個孩子接來。他的叔叔逐准許他離去,但叮囑他說:「我命令你要盡快回來。同時我會招集全族人為你造一間屋,開墾一塊田地並為你耕種好。你回來的時候一切都會準備妥當,——但是不要一去不返,把我們留在黑暗裡;我們需要你的幫助。」現在這位弟兄正在售賣他的房屋及一切財物以便能夠回去這個半開化的蠻荒地帶向一群尚過著原始生活的人傳道。——1963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