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耶和華垂聽禱告的上帝
    守望台1970年 | 2月15日
    • 所描述的情形。這為一切與屬天的政府協調一致的人帶來多大的喜樂和安慰,使他們感覺到這政府與他們多麼接近!請也留意約翰每次談及這個城,他同時也在感示下提及這城的降臨。為了強調這件事,他一共提及了三次。第一次是在他將基督對非拉鐵非小組中「得勝的」人所作的應許記錄下來時:「我又要將……我上帝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上帝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寫在他上面。」(啟示錄3:12;21:2,10)在此之後基督接著對老底嘉小組發出他的信息,在其中我們可以見到他所用的另一個比喻。這是個屬於個人性質的比喻,所指的不是上帝的居所而是你自己的居所。

      21.(甲)耶穌在啟示錄3:19,20提出什麼忠告和作了一個什麼比喻?(乙)我們可以怎樣藉著響應耶穌所提及的敲門而得益?

      21 老底嘉小組陷於一種多麼惡劣的情況!它不冷不熱而行將被主吐出口外。可是基督卻對這小組中凡是樂意聆聽的人提出一個友善的警告和勸勉:「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現在請留意耶穌接著所說的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3:19,20)不,他並非吩咐你敲他家的門,而你無法知道他的邀請含有什麼意思。反之,他將自己形容為站在你的門外敲你的門。這是一幅多麼令人驚奇的圖畫!請想像一下你獨自在家正打算進晚餐。忽然你聽見敲門的聲音,並聽見訪者宣佈自己是誰。原來是主耶穌自己!當然,你會立即請他進來。你不用擔心家裡有沒有足夠的食物,因為你知道他來的目的並不是要將你家裡的存糧吃得一乾二淨。反之,你知道他來訪的真正目的是要帶來一桌豐盛的屬靈筵席去造就你,並且讓你有機會在親切友好的家庭氣氛中享受與他的寶貴交誼。耶穌在地上時有時接受邀請到別人家裡進晚膳,例如在拉撒路和後者的姐妹家裡;當時他豈不是也以這種方式造益別人嗎?——路加福音10:38-42。

      22.獻身怎樣牽涉到一項雙邊的邀請?這會帶來什麼祝福?

      22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個比喻表明我們的獻身牽涉到一項雙邊的邀請。首先耶和華通過基督耶穌邀請你將自己毫無保留地完全呈獻給他。然後基督耶穌為他的天父和他自己向你發言,鼓勵你邀請他進入你的屋裡、你的腦中,心裡和整個生活中。為了什麼目的呢?他要你讓他在你腦中和心裡靜寂的深處對你說話。他以什麼方式如此行呢?藉著他天父的道和組織,那便是說,在聚會中及與上帝的百姓交往時。這也意味到,當你熱切地聆聽之際,耶和華的靈會運行在你身上。在這樣的氣氛之下,禱告無疑不會是一件難事或受到阻礙,正如你在聚會中與弟兄姐妹交往絕不是難事一般。

      23.關於牧養的工作,我們在這裡見到謙卑的一個什麼好教訓?

      23 不但如此,在這方面含有關於真正謙虛的一個多麼傑出的教訓。甚至復活了的主耶穌也沒有要求我們快點將門打開讓他進來。反之他將自己形容為站在門外耐心地敲門等待,看看你是否樂意聆聽和響應。當耶穌在地上時,他說自己「心裡柔和謙卑。」他仍然是如此。在這方面他為我們立下了一個好榜樣。近幾年來,主要由耶和華見證人小組裡的僕人和監督們所擔任的牧養工作受到很大的強調。這些人有責任探訪耶和華手下所有的小羊,特別留意任何有病或迷途的羊。在作這些探訪時,僕人們須要多麼小心懷有耶穌在比喻中所論及的那種純正動機,並且表現同一的友善、謙卑的精神。——馬太福音11:29;18:12-14;希伯來書13:8。

      24.這同一的教訓怎樣對所有的耶和華見證人均適用?

      24 可是,所有的耶和華見證人都可以將同一的教訓謹記在心。我們所做的探訪別人的工作,從第一次探訪開始,均帶有牧養的性質。我們正尋找像綿羊般馴良的人。我們實際「站在門外叩門。」不錯,我們覺得有義務要繼續作這種探訪;但是,雖然有許多人對此漠不關心或未能表現綿羊般的態度,我們卻永不應該,不論實際地或比喻性地,將腳放進別人門裡,堅要把我們的信息告訴他們。我們不能要求別人聆聽或讓我們進去。反之我們應該讓別人知道我們在那裡,並且以誠懇、友善的態度及「溫柔敬畏的心」表明我們的動機是純正的。——啟示錄3:20;彼得前書3:15。

      25.真正的謙卑可以怎樣進一步幫助我們?

      25 最後,在我們對「聽禱告的主」祈求時,這個謙卑的教訓也會對我們大有幫助。一個真正謙卑的頭腦和心靈使我們能夠隨時「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確信我們必定會蒙垂聽和恩待並在適當的時間獲得所需的幫助。——希伯來書4:16。

  • 忍耐和恆心
    守望台1970年 | 2月15日
    • 忍耐和恆心

      以下的經驗表明我們在傳道工作上須要表現忍耐和恆心。比利時有一個弟兄在做逐戶傳道時敲了一家人的門,裡面傳出震耳欲聾的噪聲——來自一架開盡了的電唱機。音樂播放得如此大聲,以致弟兄幾經艱難才將聖經的信息向那開門的十四歲少女講清楚。可是他卻徵得她的同意在下星期回去探訪她。當他回去探訪時,開門的是一個十七歲的青年。這青年獲悉弟兄探訪的目的和聽完他所作的傳道演講之後遂接受了弟兄所介紹的書刊。弟兄遂約定時間回去探訪他以解答他的問題及與他的妹妹作進一步討論。到下次探訪時,他所遇到的不是那兩兄妹而是他們的母親!她表示沒有興趣,但是她同意讓弟兄回去探訪他的兒女。到下個星期,他遇到這家的另一個人——當時只有一個七歲的孩子在屋裡。雖然看來很奇怪,到下個星期他遇到這家的第五個人——父親!他沒有興趣,但是這弟兄沒有就此罷休,他仍然懷著希望再回去探訪。這次他的忍耐和恆心獲得酬報了——他再見到那十七歲的青年。他們遂建立了聖經研究。在以後的探訪中,首先那年青的妹妹,然後他的母親,繼而他那七歲的弟弟,最後他的父親,都參加了這個聖經研究。這弟兄大約在兩年前首次探訪這家人。今日這個青年,他的妹妹和母親均受了浸;他的妹妹己參加假期先驅傳道工作,他自己則在面對該撒的要求時證明了他的忠誠。他的父親亦繼續有進步。這都是由於弟兄表現忍耐和恆心所造成的結果。——《1969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