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受耶和華所教的人享有上帝的和平
    守望台1987年 | 9月15日
    • 受耶和華所教的兒女

      8.誰是最先藉著耶穌基督與上帝享有這種和好關係的人?

      8 誰由於受耶和華所教及聽從他的命令而享有這樣的和平呢?聖經的答案將我們的注意首先引到組成屬靈以色列的人身上。加拉太書6:16論及他們說:「所有照這準則而行的人,願平安憐憫臨到他們,就是臨到上帝的以色列。」(《新譯》)這些便是蒙上帝揀選與耶穌基督一同享有屬天生命的14萬4000人。——啟示錄14:1。

      9.與屬靈的以色列享有和平一事有密切關係的「行為準則」是什麼?

      9 在公元第一世紀,屬靈以色列階級的成員獲悉一項基本的真理,一項與他們享有和平一事有直接關係的行為準則。他們明白這項行為準則是至為重要的事。在超過1500年的一段時期中,耶和華運用摩西律法去預示未來的美事。但在基督犧牲生命作為祭物之後,摩西律法的規條便不再具有約束性了。(希伯來書10:1;羅馬書6:14)我們從耶路撒冷基督徒的治理機構對割禮問題所作的決定可以清楚看出這件事實。(使徒行傳15:5,28,29)這件事在保羅寫給加拉太人的信中再次受到強調。摩西律法所預表的美事已經生效了。耶和華耐心地將他通過基督所表現的恩典的重大含意深印在基督的受膏門徒的腦中和心上。藉著對這項安排懷具信心,行事與之一致,他們能夠享有有罪的人在以前從未能享有的和平。——加拉太書3:24,25;6:16,18。

      10.(甲)屬靈的以色列體驗到以賽亞書54:13的什麼應許的實現?(乙)耶和華管教他們怎樣是使他們享有和平的一個因素?

      10 屬靈以色列階級的成員正經歷到以賽亞書54:13的偉大應許的實現。上帝在這節經文裡對他那與妻子相若、由忠貞的靈體受造物所構成的組織說:「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當然,上帝首要的兒子是耶穌基督本身,這個兒子在耶穌於公元29年受聖靈所膏時成為彌賽亞。但耶和華屬天的「女人」還有更多的兒子——14萬4,000個其他的兒子,這些人成為創世記3:15所預告的後裔的次要成員。耶和華應許他會作所有這些兒子的偉大導師。他教導他們認識關於他自己和他的旨意的真理。他告訴他們應當怎樣事奉他。有時他由於這些人沒有聽從他的道而不得不施以管教,而管教可能頗難於忍受。但是他們卻謙卑地承認自己需要接受管教,毅然作出所需的改變,於是這種管教便產生了良好的結果——「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7,11;詩篇85:8。

  • 受耶和華所教的人享有上帝的和平
    守望台1987年 | 9月15日
    • 15.耶穌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時,耶和華教導他未來的兒子認識什麼與和平有重大關係的事?

      15 這幫助我們體會到耶穌在約翰福音6:45-47所說的話。當時他對一些並不承認他是彌賽亞的猶太人說話,而這些人正在議論他。但是耶穌論及他的門徒說:「在先知書上[以賽亞書54:13]寫著說:『他們都要蒙上帝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上帝來的,他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這些門徒接受了耶和華對他們所施的教導。他們受到吸引而歸附耶穌。雖然後來有些人拒絕接受耶穌的教訓而捨棄他,這些門徒卻留下來。正如彼得說:「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約翰福音6:69)由於他們對耶穌基督懷具信心,他們能夠與耶和華上帝締結和好的關係;這種關係為他們帶來了穩確的永生希望。

      16.(甲)從公元33年的五旬節開始,耶穌的跟從者怎樣從上帝藉著基督所作的安排得益?(乙)在此之後,他們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16 從公元33年的五旬節開始,基督將自己所獻的祭物的裨益應用在他的忠心門徒身上。這樣,保羅在羅馬書5:1所寫的話便對他們實現了:「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所有這些人生來便是亞當的後裔。既然是罪人,他們遂與上帝疏遠。他們各人所行的任何善工均無法抵消他們從遺傳得來的罪。但憑著耶和華的額外恩典,他接受了耶穌為亞當的後裔所犧牲的完美屬人的生命作為祭物。於是一切對這項安排懷具信心的人現在就能夠被視為公義,上帝可以將他們收納為兒子而賜予屬天生命的希望。(以弗所書1:5-7)但他們還需要具備其他條件嗎?不錯,他們必須按耶和華的方式行事。他們不再習以為常地犯罪了。反之他們意識到自己所具有的公義地位乃是由於上帝藉著基督對他們表現額外恩典的緣故。正如聖經說,他們『藉著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