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從耶穌的腳蹤是一項挑戰守望台1988年 | 8月1日
-
-
跟從耶穌的腳蹤是一項挑戰
「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21。
1,2.(甲)什麼可以是一項真正的挑戰?為什麼基督徒對這件事深感興趣?(乙)這裡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你曾在沙灘或蓋雪的田上行走,發覺在你以前行過的人所留下的足跡使你著迷嗎?你也許甚至選出一對足跡來,試圖跟從它們,使你自己的步伐與它們完全一樣嗎?若是如此,你無疑發現這樣行絕不容易。事實上,緊緊跟從另一個人的腳蹤——不論實際地抑或以比喻的方式如此行——是一項真正的挑戰。可是,我們既自稱為基督徒,就表示我們願意緊緊跟從基督的腳蹤而行。
2 你願意作出所需的努力,以求成功地接受這項挑戰嗎?不但如此,你決心不顧代價如此行嗎?若然,充分了解跟從實際腳蹤的困難可以使你在跟從基督比喻的腳蹤方面更為成功。
學會遵從
3.為什麼跟從另一個人的腳蹤可能在起初看來不自然?
3 人人都有自己的步行方式。例如每步的距離便因人而異,落腳的角度亦然。一個人的腳趾可能筆直向前,或以某個角度朝內或朝外,而且一隻腳的傾斜角度可能比另一隻腳更顯著。你看出這一項挑戰嗎?若要緊緊跟隨另一個人的腳蹤,你就必須使你自己的腳步距離和落腳位置與他的一致。起初這樣行可能看來不自然,但卻是必需的。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辦法。
4.為什麼跟從耶穌的腳蹤特別是一項挑戰?
4 比喻上說來,基督的行事方式在與他同時代的人當中是獨特的;唯有他是個十全十美、『從沒有犯罪』的人。(哥林多後書5:21)既然人生來就是不完美的罪人,跟從耶穌的腳蹤而行並不是他們正常的行事方式。保羅提醒哥林多的基督徒這件事實,說:「因為你們仍然屬於肉體。既然在你們當中有嫉妒和紛爭,你們還不是屬肉體,像人一樣行事嗎?」嫉妒和紛爭的傾向——「屬肉體的行為」——對不完美的人說來是正常的,但耶穌卻憑著愛心行事,而愛是「不嫉妒,……不輕易被人激怒」的。因此跟從基督的腳蹤而行會比跟從一個像我們自己一樣不完美的人的腳蹤而行形成一項更大的挑戰。——哥林多前書3:3;13:4,5;加拉太書5:19,20,《新世》;也可參看以弗所書5:2,8。
5,6.(甲)為什麼有許多人未能跟從耶穌的腳蹤,以致保羅提出什麼勸告?(乙)今日世上的人怎樣正受到鼓勵跟從基督的腳蹤而行?這為他們帶來什麼結果?
5 除了不完美之外,不認識上帝的旨意也可以阻止人跟從基督的腳蹤而行。因此保羅勸戒以弗所的基督徒「行事為人不要再像教外人,存著虛妄的意念。他們的心思昏昧,因為自己無知,心裡剛硬,就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了。」——以弗所書4:17,18,《新譯》。
6 藉著宣揚王國的工作,今日一般人正受到勸勉不要順著正常的方式行事,對上帝的旨意蒙昧無知,心思昏暗,心裡剛硬而一味追求無益的目標。反之他們受到鼓勵要遵從基督所立的完美榜樣,「在行事上與他合一」,藉此「把一切的心意奪回來,順服基督」。(歌羅西書2:6,7,《新世》;哥林多後書10:5,《新譯》)願意接受這項挑戰的人能夠養成穩定的信心。他們一旦習慣了按照基督的方式行事,跟從他的腳蹤就變得越來越容易了。
7.我們獲得什麼保證,跟從耶穌的腳蹤雖然不容易,卻是可以做得到的?
7 這並不是說跟從基督的腳蹤總是很容易。完美的人和不完美的人之間有很大差別。因此不完美的人必須作出很大改變才能試圖跟從一個完美的榜樣。也許由於遺傳或環境的緣故,有些人在符合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方面比別人遭遇更大困難。但是耶和華向我們提出保證,凡是真正願意作出努力的人都能夠如此行。使徒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也可參看哥林多後書4:7;12:9。)對所有基督徒說來,情形均是如此。
密切留意
8,9.(甲)為什麼跟從別人的腳蹤而行需要我們集中注意,聚精匯神?(乙)聽從聖經的什麼勸告可以防止我們偏離耶穌所行的正道?
8 我們若不仔細留意自己的腳步,就無法跟從實際的足跡。我們若分散視線——將目光集中在周遭的事或其他的事上——就遲早必然會踏錯腳步。除非我們聚精匯神,密切留意,不然便會偏離所應當跟從的足跡。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覺,特別是有突然的噪聲或其他出乎意外的事使我們分散精神的話。——可參閱約伯記18:10,11。
9 在比喻的意義上,跟從耶穌腳蹤的人情形也一樣。耶穌曾警告門徒要密切留意自己,以免讓「貪食醉酒和生活的掛慮壓住[他]們的心。」(路加福音21:34,《新譯》)撒但利用這些日常的分心之事使我們的目光不再注視著基督的足跡。他很敏於利用各種出乎意料的環境,例如反對、患病或經濟打擊等,乘其不備攻擊我們。我們若不想「隨流失去」,就必須「更加密切的注意所聽過的道理」,換句話說,要比以前更將目光緊緊注視著基督的腳蹤。——希伯來書2:1,《新譯》;也可參看約翰一書2:15-17。
不要偏離正道
10.(甲)若有幾組不同的腳印彼此交叉,便有什麼危險存在?(乙)在屬靈的意義上,為什麼跟從錯誤的腳蹤可以導致嚴重後果?
10 在一個擁擠的沙灘上,潮濕的沙上可能有好幾組不同的腳印,有些腳印也許與我們所跟從的一組交叉。許多組不同的腳印可能至少在表面上看來頗相似。但我們卻必須肯定自己所跟從的是對的一組,不然就會被帶往錯誤的方向了。在屬靈的意義上,這可以招致嚴重的後果。跟從一些也許看來是對的,但其實卻不然的腳蹤是十分危險的事,正如箴言提出警告說:「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16:25。
11.保羅向早期的基督徒提出什麼警告?他在這方面為今日的什麼人立下榜樣?
11 由於這個非常實在的危險,保羅覺得有對早期教會中的弟兄發出警告的必要:「我很驚奇,你們這麼快就離開了藉著基督的恩呼召你們的那一位,去歸向別的福音。……有些攪擾你們的人,想把基督的福音改變了。但無論是[誰]……如果傳給你們的和我們以前傳給你們的福音不同,他就該受咒詛。」(加拉太書1:6-9,《新譯》)今日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跟從保羅的榜樣,警告我們提防變節背教者或假弟兄;這些人彷彿留下錯誤的腳印一般。真正的基督徒絕不想偏離基督按照上帝的指示擺在他們前頭的正路。——詩篇44:18。
12.(甲)提摩太後書1:13怎樣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被誘跟從錯誤的腳蹤?(乙)『另一種福音』有什麼特色?
12 我們若密切留意基督的腳蹤的各項特色,就可以避免被誘誤入歧途。對耶穌、對他的教訓和基督徒會眾操作的方式具有確切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看出什麼是「純正話語的規模」,從而保護我們不致被那些「把基督的福音改變了」的人所誘。(提摩太後書1:13)其他所謂的「福音」——實際上是假冒的腳印——與真理的規模格格不入。這些「福音」改變了真理的模式而使其看來模糊不清。它們非但沒有澄清基本的聖經真理和原則,反而與之有所抵觸。它們並沒有鼓勵我們在耶和華的工作上更加活躍,反之它們慫恿人緩慢下來。它們的信息並不是積極的,非但沒有為耶和華的聖名和組織增光,反而消極地一味吹毛求疵。這些無疑絕不是我們所希望跟從的足跡。
保持適當的步調
13.跟從別人的腳蹤一事怎樣牽涉到步調?
13 我們行走時,腳步的幅度部分由行走的速度所決定。以一般而言,行得越快,腳步的幅度便越大;行得越慢,腳步的幅度便越短。因此,我們若調整自己的步調,使之與另一個人的一致,就較易於跟從他實際的腳步。照樣,我們若要成功地跟從我們的領袖耶穌基督比喻性的腳步,就必須與他的步調一致。
14.(甲)我們可能以什麼方式與耶穌步調不一致?(乙)為什麼試圖搶在『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之先是不智的?
14 與基督步調不一致可以指兩件事中之一:我們若非試圖走得快一點而搶在『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階級(耶穌用來成就耶和華的旨意的工具)之先,不然就是在跟從這『僕人』的指揮方面緩慢落後。(馬太福音24:45-47)至於第一種情形,一個例子是以往有些基督徒覺得我們必須在教義或組織方面作出若干改變或精煉,他們對此感覺不耐。由於他們覺得事情進行得不夠快,他們遂感覺不滿,於是從耶和華的百姓中退出。這是多麼不智!他們多麼短視,因為使他們感覺不滿的事時常在後來終於改變了——在耶和華所指定的適當時間。——箴言19:2;傳道書7:8,9。
15.大衛王和耶穌本人怎樣在保持適當步調方面立下好榜樣?
15 明智之舉是等候耶和華去採取行動而非試圖自行決定各事應當以什麼速度發生。在這方面,古代的大衛王立下正確的榜樣。他拒絕設謀推翻掃羅王以期在耶和華將王位賜給他的適當時間來到之前便攫取王權。(撒母耳記上24:1-15)照樣,「大衛的子孫」耶穌意識到他必須等到適當的時候才能完全接管屬天的王權。他深知以下這項對他適用的預告:「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因此,有一次一群猶太人試圖「要來強逼他作王,」耶穌便迅速避開。(馬太福音21:9;詩篇110:1;約翰福音6:15)30多年後,據希伯來書10:12,13說,耶穌仍然等待接獲他的王權。事實上,他等了差不多19個世紀才在上帝的王國於1914年建立時被立為合法的君王。
16.(甲)請舉例說明我們可能怎樣行得比應當的速度較慢。(乙)耶和華表現忍耐的目的何在?我們應當怎樣避免辜負他的忍耐?
16 可是,未能保持適當的步調也可以意味到緩慢下來而落後。例如,上帝的道若表示我們必須在生活上作出若干改變,我們是否毫不遲疑地採取行動呢?抑或我們辯稱,既然上帝十分忍耐,我們可以等到稍後的時間才作出改變,希望屆時這樣行會較為容易一點?誠然,耶和華十分忍耐。但他的忍耐並不是要容許我們遲遲不作出所需的調整。反之,「其實他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滅亡,卻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9,15,《新譯》)因此,效法詩篇執筆者無疑好得多,他說:「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並不遲延。」——詩篇119:60。
17.保持適當的步調與宣揚王國的工作有什麼關係?這促使我們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17 緩慢落後也可能牽涉到宣揚王國的工作。據馬太福音25章說,目前耶穌正在審判人類,將綿羊與山羊分別出來。以大部分而言,這件工作藉著宣揚「王國的好消息」而成就。(馬太福音24:14,《新世》;25:31-33;啟示錄14:6,7)上帝指定用來成就這件分別工作的時間必然相當有限。(馬太福音24:34)隨著可用的時間已所餘無幾,我們能夠期望耶穌加速工作的進行。他這樣行乃是要實現上帝的旨意,後者論及召集的工作時應許說:「我耶和華要按定期速成這事。」(以賽亞書60:22)既然我們緊緊跟從上帝愛子的腳蹤,要作上帝的同工,我們有加速宣揚王國的步調,達到我們的實際環境和聖經責任所容許的程度嗎?組外傳道工作報告顯示,數百萬的耶和華見證人正如此行!
避免過度自信,要克服灰心
18.為什麼人可能成為過度自信?聖經怎樣警告我們提防這種危險?
18 我們堅忍不拔地跟從另一個人的腳蹤越久,便會越習慣於他的行走方式。可是,我們若變成自滿,就遲早必定會踏錯腳步了。因此,當我們努力跟從耶穌比喻性的腳蹤之際,我們必須體會到有變成過度自信,粗心大意,倚賴自己的力量和才幹的危險;我們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學會了以耶穌完美的方式行事。路加福音22:54-62所載彼得的經歷是個合時的警告。這也強調哥林多前書10:12的話所言不虛;這節經文說:「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19.(甲)每個基督徒均不時遭遇什麼事?(雅各書3:2)(乙)我們對保羅在羅馬書7:19,24所說的話應當懷有什麼看法?
19 由於不完美,每個基督徒都會不時走錯腳步。錯誤可能很微小,以致別人差不多不察覺。我們也可能如此顯著地沒有達到上帝的標準,以致人人都留意到。無論情形如何,我們記得保羅所作的忠實承認均會給我們很大安慰:「我願意行的善,我沒有去行;我不願意作的惡,我倒去作了。我這個人真是苦啊!」(羅馬書7:19,24,《新譯》)當然,我們不應當把這段話視作行差踏錯的藉口。反之,這段話可以鼓勵一切與自己的不完美奮力爭鬥的忠心基督徒,幫助他們堅忍不拔地努力應付跟從耶穌的完美腳蹤而行的挑戰。
20.(甲)箴言24:16怎樣幫助我們繼續參與永生的賽程?(乙)我們應當決心怎樣行?
20 箴言24:16說:「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在永生的賽程中,沒有人應當覺得必須退出。賽程好像需要耐力的馬拉松長跑而非一百碼的短跑。參加短跑的人若僅稍為踏錯一步,便可能失去得勝的機會。另一方面,馬拉松長跑者即使失足跌倒,卻有時間起來完成賽程。因此,若有某些個人的差錯使你感到「我這個人真是苦啊!」要記得你仍然有時間復原。你仍然有機會在步伐上與你的領袖耶穌基督恢復一致。你並沒有感覺絕望的理由!也沒有理由要半途而廢!反之,要決心憑著上帝的幫助,成功地應付『緊緊跟隨耶穌腳蹤』的挑戰。——彼得前書2:21。
-
-
一群跟從耶穌腳蹤的人守望台1988年 | 8月1日
-
-
一群跟從耶穌腳蹤的人
「我們[豈]沒有順著同一的靈而行麼?[豈]沒有跟著同一的腳蹤麼?」——哥林多後書12:18,《呂譯》。
1.為什麼要認出耶和華見證人時常並非難事?
「以一個群體而言,他們彬彬有禮、做事負責、學業良好。其他群體就不是這樣了。」美國一間小學的校長這樣說。他談及什麼人呢?在他的學校裡讀書的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女。的確,許多人留意到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兒女時常在若干方面彼此相似。隨著時間過去,別人可以看得越來越清楚耶和華見證人在信仰和行為方面表現傑出的團結。因此見證人並不難辨認。
2.早期基督教會的一個特徵是什麼?保羅怎樣論及這件事?
2 在這個毫不團結的世界裡,耶和華見證人的團結的確異乎尋常。但我們若記住,見證人都努力跟從耶穌的腳蹤,就不難了解這種情形了。(彼得前書2:21)這樣的團結也是第一世紀基督徒的特徵。有一次保羅勸勉哥林多的會眾說:「弟兄們,我憑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要同心,在你們中間不要分黨,只要在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上團結起來。」(哥林多前書1:10,《新譯》)保羅也在上帝感示之下提出勸告怎樣處理一些不願與基督徒保持團結的人。——可參閱羅馬書16:17;帖撒羅尼迦後書3:6。
3,4.保羅怎樣描述在他與提多之間的團結?這種團結以什麼為基礎?
3 大約在公元55年,保羅派提多到哥林多去協助收集給猶太貧窮弟兄的捐款,很可能也同時看看當地的會眾對保羅的勸告有什麼反應。後來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時提及提多在不久前所作的探訪,然後問道:「提多何曾佔了你們的便宜呢?我們沒有順著同一的靈而行麼?沒有跟著同一的腳蹤麼?」(哥林多後書12:18,《呂譯》)保羅所說的「順著同一的靈而行」和「跟著同一的腳蹤」是什麼意思呢?
4 他所指的是在他和提多之間的團結而言。提多有時是保羅的週遊同伴;由於這緣故,他無疑從保羅獲得很多教益。但是存在於兩者之間的團結卻基於一件較此有力得多的事。這是基於他們與耶和華的良好關係以及由於他們兩者都跟從基督的腳蹤的緣故。事實上,提多效法保羅,正如保羅效法基督一般。(路加福音6:40;哥林多前書11:1)因此他們都順著耶穌的靈及跟從他的腳蹤而行。
5.我們可以對今日一般效法保羅和提多的榜樣,「順著同一的靈」及「跟著同一的腳蹤」的人懷有什麼期望?
5 既然,20世紀的基督徒像保羅和提多一樣順著同一的靈和跟著同一的腳蹤而行,他們能夠享有卓越不凡的團結自不足為怪。事實上,一般名義上的基督徒彼此之間的分裂不和表明他們只是冒名的基督徒而已。他們根本沒有遵照他們自稱跟從的領袖的腳蹤而行。(路加福音11:17)在真正的基督徒和名義上的基督徒之間,這種顯著的分別可以從各方面看出來。我們在這裡只提及四方面。
尊重血的神聖
6,7.(甲)『跟從耶穌的腳蹤而行』牽涉到對血懷有什麼正確的看法?(乙)耶和華見證人和今日其他拒絕接受輸血的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6 在大約公元49年,第一世紀會眾的治理機構寄出一封信去回答這個問題:非猶太籍的基督徒應當遵守摩西的律法嗎?信中這樣說:「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使徒行傳15:28,29)請留意『不可少的事』包括禁戒血在內。跟從耶穌的腳蹤而行意味到不以口或其他任何方式將血吸進身體裡。
7 在基督教國裡,一般人由於輸血而肆意違反這條原則。誠然,近年來有些人意識到輸血對健康所造成的危險,於是根據醫藥上的理由拒絕接受輸血。特別是鑒於許多人從輸血染上愛滋病,這種情形更使許多人對輸血懷有戒心。但是誰由於尊重上帝的律法而堅持血是神聖的,並且以一群人而言都這樣行呢?一個病人若反對接受輸血,醫生會自動認為他是什麼人呢?醫生豈不是通常說:『你必然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嗎?
8.意大利的一位見證人怎樣由於決心在這方面緊守上帝的律法而得福?
8 安東妮雅泰住在意大利。她在大約八年前患了重病,血球計算低到危險的地步,以致醫生們堅稱她需要接受輸血才能挽救她的生命。她拒絕如此行。在這件事上她受到醫生和親屬的反對。甚至她的兩個幼年兒子也懇求她說:「媽媽,你若真的愛我們,就接受輸血吧。」但是安東妮雅泰決心要保持忠貞。值得慶幸的是,她並沒有死去。可是她的情形仍然十分嚴重,以致一個醫生說:「我們無法解釋她何以仍然活著。」但是一旦醫生對她施行一種她並不反對的治療,她復原得如此迅速,以致另一位醫生評論說:「我簡直無法相信——你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復原的,即使是我們整天替你輸血也不可能。」目前她是個經常先驅,她的兩個兒子,現今一個十二歲,一個十四歲,在真理方面均有良好進步。安東妮雅泰勇敢地緊守「不可少的事」——尊重血的神聖。所有耶和華見證人都懷有同一的看法,緊緊跟隨耶穌的腳蹤而行。
道德高尚
9.跟從耶穌的腳蹤還牽涉到其他什麼『不可少的事』?不遵守這個條件的人有什麼遭遇?
9 第一世紀治理機構的信所強調的另一件『不可少的事』是「禁戒……姦淫。」保羅在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進一步論及這件事說:「無論是行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同性戀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哥林多前書6:9,10,《新譯》)基督徒幫助許多渴望事奉耶和華的人革除這些不潔的行為。甚至小組的成員若落入這樣的陷阱中,也受到幫助去潔淨自己,悔改歸正。(雅各書5:13-15)但是若有基督徒行這種污穢的事,而且不肯悔改,聖經的一項率直規定便適用了。保羅在上帝感示之下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5:11,13。
10,11.(甲)誰必須對基督教國道德標準的低落負責?為什麼?(乙)菲律賓一個男子的經驗可以怎樣說明以一群人而言,耶和華見證人緊守崇高的道德標準?
10 雖然聖經的教訓十分清晰,性不道德卻在基督教國裡大為流行。由於教士們蓄意沖淡上帝的標準,他們必須對這種情形負責;那些僅是在口頭上尊重聖經的標準,但卻沒有無畏地在自己的會眾中加以執行的人亦然。然而在這方面,耶和華見證人以一個群體而言也跟從耶穌的腳蹤。
11 請想想菲律賓的荷西。他在17歲時已經以好事生非及濫賭聞名。他時常縱酒,過著不道德的生活,並且時常由於偷竊而坐牢。後來他遇見耶和華見證人。他說:「研讀聖經將我的一生完全改變了。我不再喝酒吸煙,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現在我良心清白,只有一個妻子。我也贏得了鄰人的尊重。他們以前將我稱為『壞蛋荷西』和『惡鬼荷西』。現在他們卻將我稱為『耶和華的見證人荷西』。我的兒子和姪兒在小組裡是助理僕人,我目前則是個長老和經常先驅。」荷西和數百萬其他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均跟從耶穌的腳蹤而行,在道德上保持清白。
嚴守中立
12.耶穌在約翰福音第17章所載的禱告中強調真正基督徒所懷的什麼態度?
12 耶穌與門徒在一起的最後一晚作了一個悠長的禱告,他在其中提及他的門徒會『跟從他的腳蹤而行』的另一種方式。他論及門徒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這意味到基督徒是中立的。他們絕不參與政治或國家的鬥爭,反之他們告訴別人上帝的王國才是世界種種難題的唯一解決方法。——馬太福音6:9,10;約翰福音18:36。
13,14.(甲)在嚴守中立一事上,基督教國怎樣與耶和華見證人大異其趣?(乙)日本一位見證人在政治上嚴守中立怎樣使整個弟兄團體得益?
13 基督教國的大部分信徒均已忘記了中立的原則;對他們來說,國籍通常比宗教的會籍更為重要。報紙專欄作家羅伊科(Mike Royko)指出,「基督徒」從不「介意與其他的基督徒爭戰,」然後補充說:「他們若不願彼此爭戰,歐洲大部分最劇烈的戰爭就根本不會發生了。」耶和華見證人在戰爭期間嚴守基督徒的中立,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是身為耶穌基督的跟從者,他們在社會及政治爭論上也嚴守中立。這樣,沒有什麼事情能破壞他們在普世異乎尋常的團結一致。——彼得前書2:17。
14 嚴守中立有時為他們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例如,在日本北部的津輕區,一般人將選舉看得非常認真。但是當地政府財政部的副主任鈴木卻為了良心的緣故拒絕參與市長重新選舉的運動。結果他被貶至渠務部的一個較低職位。可是,一年之後,市長因為貪污被逮捕而免職。當地選出新的市長。他聽聞鈴木被貶黜一事,便將他擢升到一個相當高的行政職位,結果為鈴木的基督徒弟兄帶來了裨益。怎會如此呢?鈴木解釋說,通常除了體育事件之外,私人團體很難獲准租用體育館舉行聚會。但由於他目前的職位,「耶和華能夠任用我」——我們引用鈴木自己的話——「去租用這些體育館舉行了三次區務大會和四次環務大會。」他的結論是:「只要我們保持忠心,耶和華便會打開機會,以我們想像不到的方式任用我們。」
在家庭裡
15.在家庭關係方面,耶穌怎樣立下模範讓門徒跟從?
15 基督徒也在另一方面『跟從耶穌的腳蹤,』那便是在家庭裡。聖經將耶穌的榜樣立為家庭關係的模範,說:「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弗所書5:21-25。
16,17.(甲)在家庭關係方面,基督教國有些什麼惡劣的情形存在?(乙)正如巴西一對夫婦的經驗表明,唯獨怎樣家庭關係才會有所改善?
16 今日基督教國大部分人均將這項勸告視若無睹,結果境內充滿了破碎的家庭。家庭分裂十分常見,親子兩代之間的衝突時常十分嚴重。幾年前一位心理學教授指出,「家庭正在分崩離析中。」兒童心理學家、婚姻顧問和精神病學家力圖維繫大受威脅的家庭,但只獲得頗有限的成功。可是耶和華見證人卻盡力將聖經原則付諸實行,因此在家庭關係上以優於一般人見稱。
17 例如,巴西一位名叫阿爾底瑪的男子是個軍事警察中尉,他的家庭裡有很多難題。他的妻子捨他而去,並且要與他分居。他開始縱酒,甚至試圖自殺。後來,他有些是耶和華見證人的親屬對他談及聖經。他很喜歡所聽到的資料,於是開始研究聖經。他留意到耶和華見證人以嚴守中立見稱;他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與聖經的教訓一致,於是要求退役。阿爾底瑪將所學到的聖經原則付諸實行,結果他和妻子得以解決婚姻上的難題。今日他們兩人都跟從耶穌的腳蹤,以經常先驅的身分一起事奉耶和華。
憑著愛心表現順服
18.(甲)今日耶和華見證人為什麼在靈性上得福?(乙)以賽亞書2:2-4怎樣正在現今獲得應驗?
18 顯然耶和華見證人團結一致地順著耶穌基督的靈及跟從他的腳蹤而行。以個別及以一個群體而言,他們均由於這樣行而在靈性上得益不淺。(詩篇133:1-3)有很顯著的證據表明上帝祝福他們,結果促使大群心地忠實的人按照以賽亞書2:2-4的預言而行。僅在過去五年,總共有98萬7,828人採取獻身的必需步驟,然後接受水浸禮。耶和華仁愛地沒有限制有多少人能夠在『大災難』臨到之前採取這個步驟。——啟示錄7:9,14。
19.(甲)事奉耶和華可以帶來什麼具體的裨益?我們對這些裨益應當懷有什麼看法?(乙)我們服從耶和華的誡命的基本原因是什麼?
19 正如上述幾個經驗表明,上帝的子民所享有的屬靈福分時常同時帶來具體的裨益。例如,由於不吸煙、道德清白、尊重血的神聖,他們得以避免染上某些疾病。或者由於按照真理而生活,他們能夠在經濟、社會或家庭方面得益不淺。任何這種具體的裨益,我們均可以視之為來自耶和華的祝福,而且足以證明耶和華的律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是即使我們能夠獲得許多實際的裨益,這件事本身並非我們服從上帝律法的主要原因。真正基督徒服從耶和華是因為他們愛他,由於他配受他們的崇拜,由於遵行他的旨意乃是天經地義。(約翰一書5:2,3;啟示錄4:11)在另一方面,撒但卻聲稱人事奉上帝僅是為了要得自私利益的緣故。——可參看約伯記1:9-11;2:4,5。
20.今日耶和華見證人怎樣與古代三位忠心的希伯來見證人順著同一的靈而行?
20 現代的耶和華見證人與但以理日子三個忠心的年輕希伯來見證人順著同一的靈而行。這些青年人受到國王的恐嚇,要將他們投入一個烈火熊熊的窯裡,他們說:「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阿,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書3:17,18)不論會立即獲得什麼具體的裨益或招致什麼後果,耶和華見證人會繼續緊緊跟從耶穌的腳蹤而行,深知他們必定可以在上帝的新世界裡贏得永生!作為一群團結一致的人,他們決心不論有什麼事發生均繼續「順著同一的靈」及「跟著同一的腳蹤」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