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是不偏心的」「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
第9章
「上帝是不偏心的」
耶穌的門徒開始向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傳道
1-3.彼得看見什麼異象?為什麼我們要了解其中的含意?
公元36年秋,在約帕這個港口城市裡,彼得在一所近海的房子的平頂上禱告,和暖的陽光照在他身上。他客居在這所房子裡已有好幾天了。房子的主人叫西門,是個皮匠。不是每個猶太人都願意跟這個行業的人住在一起的。a既然彼得願意住在西門的家裡,這或多或少顯示出他對人沒有偏見。不過,關於不偏待人,彼得將要從耶和華那裡學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2 彼得在禱告期間出了神,看見一個異象。任何一個猶太人看了這個異象都會感到不安。他看見有個東西從天而降,好像一塊布,裡面有各種被法典定為不潔的動物。有聲音吩咐彼得把這些動物宰了吃,彼得回應說:「我從沒吃過污穢不潔的東西。」那個聲音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告訴他:「上帝視為潔淨的,你不可以再視為污穢。」(使徒行傳10:14-16)這個異象讓彼得很迷惑,但不久他就明白了。
3 彼得看到的異象有什麼含意呢?了解這個異象的含意十分重要,因為異象蘊含著一項很深刻的真理,說明了耶和華怎樣看人。我們真基督徒必須學會用上帝的觀點看人,才能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為了明白彼得所見異象的含意,讓我們看看與此相關的事。這些事確實激動人心。
「常常向上帝懇切祈求」(使徒行傳10:1-8)
4,5.哥尼流是誰?他禱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4 彼得怎麼也想不到,就在前一天,在約帕以北約50公里的凱撒里亞,有個叫哥尼流的人也看見來自上帝的異象。哥尼流是羅馬軍隊中的一位百夫長,「為人虔誠」。b「他一家都敬畏上帝」,可見他在照顧家人方面也是個好榜樣。哥尼流沒有歸信猶太教,他是個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不過,他很憐恤貧困的猶太人,樂意在物質上給他們幫助。他誠心敬奉上帝,「常常向上帝懇切祈求」。(使徒行傳10:2)
5 下午三點左右,哥尼流在禱告時看見一個異象,在異象中天使對他說:「你的禱告,上帝已經聽見了。你常常接濟窮人,他也看到了。」(使徒行傳10:4)哥尼流按照天使的指示派人請使徒彼得來。對這個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來說,一扇一直關著的「大門」即將打開——他將要聽到有關救恩的信息。
6,7.(甲)請舉例說明,人要是誠心尋求關於上帝的真理,上帝就會回應他們的禱告。(乙)從這些事,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6 今天要是有人誠心尋求關於上帝的真理,上帝也會回應他們的禱告嗎?不妨看看以下事例。在阿爾巴尼亞,有位女士收下一本《守望台》,其中有篇文章是關於教養兒女的。c她對上門探訪的耶和華見證人說:「真讓人不敢相信!我剛才還在向上帝禱告,求他幫我教導女兒,他就派你來了!這篇文章正是我需要的!」這個女士和她女兒都開始學習聖經,後來她的丈夫也開始學習。
7 這只是個別事件嗎?當然不是!類似的事在全球各地經常出現,實在不可能純屬巧合!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第一,人誠心尋求耶和華,上帝就會回應他們的禱告。(列王紀上8:41-43;詩篇65:2)第二,我們的傳道工作有天使支持。(啟示錄14:6,7)
「彼得不知道自己看見的異象是什麼意思」(使徒行傳10:9-23上)
8,9.上帝通過神聖力量向彼得透露了什麼?彼得有什麼反應?
8 彼得還在房頂上,對異象的含意感到「困惑」,就在這個時候,哥尼流派來的人到了。(使徒行傳10:17)既然彼得三次都說他不會吃法典定為不潔的食物,那麼他會願意跟這些人到外族人的家裡去嗎?關於這點,上帝通過神聖力量以某種方式讓彼得看出他的旨意。彼得聽見有聲音說:「看,有三個人來找你了。下樓跟他們走吧,一點也不用猶豫,因為是我派他們來的。」(使徒行傳10:19,20)彼得所見的異象,無疑使他比較容易順從神聖力量的指引。
9 彼得知道了哥尼流派人找他原來是上帝指示的,就邀請那幾個外族人進屋,「款待他們」。(使徒行傳10:23上)使徒彼得順從神聖力量,調整了自己的觀點,好順應上帝旨意的新發展。
10.耶和華一向怎樣引導他的子民?我們該問問自己什麼問題?
10 耶和華一向逐步引導他的子民,直到今天。(箴言4:18)他通過神聖力量指引「忠信睿智的奴隸」。(馬太福音24:45)有時,忠信的奴隸會修正對上帝話語的理解,或調整組織的某些程序。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對這樣的改進有什麼感覺呢?在這些事上,我有沒有順從上帝神聖力量的引導?」
彼得「吩咐他們……受浸」(使徒行傳10:23下-48)
11,12.彼得抵達凱撒里亞後做了什麼事?他領會到什麼道理?
11 彼得在看到異象後的第二天,就動身往凱撒里亞去,同行的有九個人,包括哥尼流派來的三個信使和約帕的「六位[猶太裔]弟兄」。(使徒行傳11:12)當時哥尼流正恭候彼得,而且把親朋好友都叫來了,他們顯然都是外族人。(使徒行傳10:24)彼得抵達凱撒里亞後,做了一件他以往絕不會做的事:進入一個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的家!彼得解釋說:「你們很清楚,猶太人無論跟外族人來往,還是拜訪外族人,都是違反猶太人法律的。可是上帝已經對我說,不可以把任何人視為污穢不潔。」(使徒行傳10:28)現在彼得終於領會到,之前看見的異象不是要告訴他不該禁戒某類食物,而是要告訴他不該「把任何人[包括外族人]視為污穢不潔」。
哥尼流已經在恭候他們,而且把親朋好友都叫來了——使徒行傳10:24
12 在場的人熱切期待著聽彼得講話。哥尼流說:「現在我們都在上帝面前,想要聽耶和華吩咐你說的一切。」(使徒行傳10:33)想想看,要是你聽見一個想學習聖經的人這樣說,你會有什麼感覺!接著,彼得就開口說出這句振奮人心的話:「現在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做對的事,他都接納。」(使徒行傳10:34,35)彼得領會到,上帝怎樣看一個人並不取決於這人的種族、國籍或其他外在因素。於是,彼得就為耶穌作見證,講述耶穌的傳道工作、死亡和復活。
13,14.(甲)公元36年哥尼流和其他外族人的歸信有什麼重大意義?(乙)為什麼我們不該以貌取人?
13 接著,一件前所未有的事發生了——「彼得還在講話的時候」,神聖力量就降在這些「外族人」身上。(使徒行傳10:44,45)這是聖經唯一一次記載神聖力量在人受浸以前就傾注下來。彼得看出人領受神聖力量是受上帝認可的明證,於是「吩咐他們[在場的外族人]……受浸」。(使徒行傳10:48)當時是公元36年,這些外族人的歸信,標誌著上帝特別眷顧猶太人的時期已經結束。(但以理書9:24-27)彼得帶頭向外族人作見證,用了第三把(也是最後一把)「王國的鑰匙」。(馬太福音16:19)這把鑰匙為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打開機會之門,讓他們成為受神聖力量任命的基督徒。
14 今天,我們作為王國宣揚者都明白「上帝是不偏心的」。(羅馬書2:11)他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得救」。(提摩太前書2:4)所以,我們絕不該以貌取人。我們的任務是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這意味著我們要向所有人傳道,不管他們屬於什麼種族或國家,有什麼樣的外表或宗教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