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第11章

      「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

      在應付別人的敵意和冷淡反應方面,保羅樹立了榜樣

      根據使徒行傳13:1-52

      1,2.巴拿巴和掃羅即將踏上的旅程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的工作對使徒行傳1:8預言的應驗有什麼幫助?

      對安提阿的會眾來說,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日子。這一天,上帝用神聖力量從當地的所有先知和導師中選出巴拿巴和掃羅來,派他們把王國的好消息傳到遠方。a(使徒行傳13:1,2)誠然,以往也有符合資格的男子被派到遠方去,但他們所去的是基督教已經扎根的地方。(使徒行傳8:14;11:22)而這次巴拿巴、掃羅和助手約翰(別名馬可)所去的,是大多數人都沒聽過上帝王國好消息的地方。

      2 大約十四年前,耶穌曾對門徒說,他們必在耶路撒冷、整個猶地亞、撒馬利亞,一直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做他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8)委任巴拿巴和掃羅到遠方傳道,會使耶穌的預言加速應驗!b

      「選出」他們去做「一件工作」(使徒行傳13:1-12)

      3.為什麼1世紀的人要遠行並不容易?

      3 今天,多虧有汽車和飛機這樣的發明,人們只用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去很遠的地方。但1世紀可不是這樣。當時,陸上的往來主要靠走路,而且往往要跋山涉水,走一天大概只有30公里,卻足以讓人精疲力竭!c巴拿巴和掃羅肯定很期待執行新任務,但也很清楚自己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和犧牲。(馬太福音16:24)

      徒步遠行

      在古代,要遠行的話,走陸路往往比水路時間更長、更勞累,而且花費可能也更大。不過,很多地方必須靠步行才能抵達。

      遠行的人一天可以走大約30公里。在旅途上,他可能要忍受日曬雨淋、熱浪寒風,還可能會被強盜攔劫。使徒保羅曾說,他「時常遠行,歷經江河的危險、強盜的危險」。(哥林多後書11:26)

      羅馬帝國境內,道路四通八達。在一些主要的道路上,遠行的人每走大約一天的路程,就可以找到一家客店。客店與客店之間有一些小店鋪,旅客可以在這些地方買到日常用品。當時的作家說這些客店和店鋪又髒又擠、悶熱潮濕、滿是跳蚤。這些地方名聲很壞,進進出出的大多是社會的下九流。客店老闆往往會向旅客漫天要價和提供賣淫服務。

      當然,基督徒會儘可能不在這樣的地方落腳。可是,他們途經的地方要是沒有親友接待,就可能別無選擇了。

      4.(甲)巴拿巴和掃羅是怎麼選出來的?弟兄們對此有什麼反應?(乙)我們可以怎樣支持會眾裡有職責的弟兄?

      4 為什麼上帝通過神聖力量「選出」巴拿巴和掃羅來做這項工作呢?(使徒行傳13:2)聖經沒有說。但我們很清楚這兩個男子確實是在上帝的指引下選出來的。沒有跡象顯示安提阿的先知和導師曾表示反對。相反,他們對此全力支持。弟兄們沒有嫉妒,而是「禁食禱告,把手放在巴拿巴和掃羅身上委任他們,然後送他們走了」,想必巴拿巴和掃羅都深受鼓舞!(使徒行傳13:3)今天我們也該支持會眾裡有職責的人,包括受委任做監督的人。我們不該因他們得到某些職責就嫉妒他們,倒該「因他們的工作格外敬重他們,愛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5:13)

      5.要在塞浦路斯島上作見證,巴拿巴和掃羅就得怎樣做?

      5 巴拿巴和掃羅走到安提阿附近的塞琉西亞港後,就乘船往大約200公里外的塞浦路斯島去。d巴拿巴是土生土長的塞浦路斯人,他肯定很想把王國的好消息帶給家鄉的人。他們毫不拖延,一到塞浦路斯島東岸的薩拉米斯城,就立刻「在猶太人的各個會堂裡宣講上帝的話語」。e(使徒行傳13:5)巴拿巴和掃羅從塞浦路斯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很可能在沿途的主要城鎮都向人作見證。他們走過的路程可能長達160公里!

      猶太會堂

      譯作「會堂」的希臘語詞字面意思是「聚集」,指的是聚集起來的一群猶太人或猶太會眾,後來也指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或建築物。

      據稱猶太人在被流放到巴比倫的70年間,或是在這段時期剛結束時,建立了一些會堂。猶太會堂是施教、崇拜、宣讀聖經和提出勸告的地方。在1世紀,巴勒斯坦的每個鎮都有一個會堂。在較大的城市裡,會堂不止一個,比如耶路撒冷就有好幾個猶太會堂。

      流放到巴比倫的時期結束後,並非所有猶太人都返回巴勒斯坦。許多猶太人為了做買賣就到其他國家去了。早在公元前5世紀,猶太人已遍布波斯帝國的127個省。(以斯帖記1:1;3:8)後來,地中海沿岸各城也出現了猶太社區。猶太人散居各地,他們到哪裡定居,就在哪裡設立會堂。

      每逢安息日,猶太人都會在會堂裡宣讀並解釋摩西法典。宣讀的人站在一個高於地面的平台上,平台的前面和左右兩邊有許多座位。任何敬奉上帝的猶太男子都可以在會堂裡宣讀法典、傳道和提出勸告。

      6,7.(甲)士求·保羅是誰?為什麼巴耶穌要阻止他接受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乙)掃羅怎樣應付巴耶穌的反對?

      6 1世紀的塞浦路斯充斥著錯誤的崇拜。巴拿巴和掃羅在西岸的帕福斯所經歷的事,讓人更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他們在那裡遇見「一個叫巴耶穌的猶太人。那個人是巫師,也是假先知,跟行省總督士求·保羅關係密切。行省總督是個聰明人」。f在1世紀,很多有學問的羅馬人要做重大決定時,會向巫師或占星術士求助,甚至像士求·保羅這樣的「聰明人」也不例外。不過,士求·保羅對上帝王國的信息也很感興趣,「非常渴望聽到上帝的話語」。巴耶穌為此大感不安。巴耶穌也以自己的別名「以呂馬」為人所知,以呂馬就是「巫師」的意思。(使徒行傳13:6-8)

      7 巴耶穌敵視上帝王國的信息。事實上,他唯有成功「阻止行省總督接受這個信仰」,才能保住地位繼續做士求·保羅的謀士。(使徒行傳13:8)但掃羅絕不會任憑這個宮廷術士令士求·保羅對真理失去興趣。掃羅怎樣做呢?聖經說:「掃羅,也叫保羅,充滿神聖力量,直視著他,說:『你這個魔鬼之子,滿腦子都是欺詐和惡念。你這個與正義為敵的人,怎麼敢歪曲耶和華正確的道理?看!耶和華下手打擊你了,他要使你瞎眼,看不見陽光一段時間。』頓時,濃霧和黑暗籠罩他,他四處摸索,找人給他領路。」g這個奇跡產生了什麼效果呢?「行省總督看見發生的事就成了信徒,對學到的關於耶和華的事驚嘆不已。」(使徒行傳13:9-12)

      一個弟兄拿著打開的聖經,在法官面前為真理辯護。

      我們像保羅一樣不怕反對,勇敢地捍衛真理

      8.今天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保羅的勇氣?

      8 保羅沒有被巴耶穌嚇倒。同樣,即使反對者要破壞對好消息感興趣的人的信心,我們也不該退縮。當然,我們的話應該「總是仁慈體貼,彷彿用鹽調味」。(歌羅西書4:6)但同時,我們不該僅僅為了避免衝突,就不再盡力幫助感興趣的人認識耶和華。我們也不該畏縮,不揭露錯誤的宗教,因為錯誤的宗教就像巴耶穌一樣,不斷「歪曲耶和華正確的道理」。(使徒行傳13:10)願我們都效法保羅,勇敢無畏地宣揚真理,用真理吸引心地正直的人。即使有時上帝給我們的支持不像給保羅的那樣明顯,我們也可以確信,耶和華會用神聖力量吸引配得的人接受真理。(約翰福音6:44)

      「鼓勵大家的話」(使徒行傳13:13-43)

      9.保羅和巴拿巴為今日帶領會眾的人樹立了什麼好榜樣?

      9 這幾個基督徒男子從帕福斯開船,到約250公里外小亞細亞沿岸的佩爾吉去,當時情況顯然有了一些改變。使徒行傳13:13把他們一行人描述為「保羅和同伴」,這個措辭暗示現在他們的行動由保羅帶領。沒有跡象顯示巴拿巴為此嫉妒保羅,相反,他繼續跟保羅並肩執行上帝的旨意。保羅和巴拿巴為今日帶領會眾的人樹立了好榜樣。基督徒不會爭權奪勢,而會謹記耶穌的話:「你們全都是弟兄。」耶穌還說:「誰抬高自己,就會被貶低;誰謙卑下來,就會被抬高。」(馬太福音23:8,12)

      10.從佩爾吉到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是怎樣的一段路?

      10 到了佩爾吉,馬可就離開保羅和巴拿巴,回耶路撒冷去了。聖經沒有解釋他為什麼突然離去。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前行,從佩爾吉走到皮西迪亞的安提阿,這個城位於加拉太行省。這段路並不好走,因為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海拔大約有1100米,不但山路險峻,而且常有山賊出沒。這還不止,保羅當時很可能生了病。h

      11,12.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保羅怎樣引起會堂裡聽眾的興趣?

      11 保羅和巴拿巴到了皮西迪亞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了會堂。聖經說:「有人把法典和先知書宣讀出來以後,會堂主管們叫人去對他們說:『弟兄們,你們有什麼鼓勵大家的話,就請說吧。』」(使徒行傳13:15)於是保羅就站起來講話。

      12 保羅開口對聽眾說:「在座的以色列人和其他敬畏上帝的人。」(使徒行傳13:16)聽眾中既有猶太人,也有歸信猶太教的人。他們並不認識耶穌在上帝旨意中的地位,保羅怎樣引起他們對這件事的興趣呢?首先,保羅概述了猶太民族的歷史。他指出他們的祖先「僑居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使他們成為強大的民族」,到他們從埃及獲釋之後,上帝又怎樣「在曠野一直容忍他們」達40年之久。保羅還敘述了以色列人怎樣佔領迦南,以及耶和華怎樣「把土地分給他們做產業」。(使徒行傳13:17-19)有些人認為,當時保羅可能間接提到某些剛才宣讀過的經文(宣讀聖經是安息日的慣例)。如果是這樣,這就是保羅「對什麼人……就做什麼人」的一個例子。(哥林多前書9:22)

      13.我們可以怎樣打動對方的心,引起他對真理的興趣?

      13 我們傳道時也該努力引起別人對真理的興趣。比如說,我們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宗教背景,就比較容易選擇他會感興趣的話題。我們也可以引用對方熟悉的經文,請他親自看看自己的聖經怎麼說,這個方法也許會很有效。要花點心思看看怎樣才能打動對方的心,引起他對真理的興趣。

      14.(甲)保羅怎樣講解有關耶穌的好消息?他向聽眾發出什麼警告?(乙)民眾對保羅的話有什麼反應?

      14 接著,保羅談到上帝「使以色列人的救主從大衛的子孫中出現,他就是耶穌」,而施浸者約翰是為耶穌開路的。之後,保羅描述耶穌怎樣被殺,又怎樣從死裡復活。(使徒行傳13:20-37)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向你們傳講的,就是上帝會因耶穌而寬恕你們的罪……把所有相信的人都視為無罪。」然後,使徒保羅警告聽眾:「所以你們要小心,免得先知書上的話說中你們:『你們這些愛嘲笑的人,看看我在你們的時代做的一件事。這件事即使有人向你們詳述,你們也絕不會相信。』」聽眾對保羅的話有很好的反應。聖經說:「民眾懇求他們下一個安息日再來講解這些事。」會堂的聚會結束後,「許多猶太人和歸信猶太教的人跟著保羅和巴拿巴」,想繼續聽他們講話。(使徒行傳13:38-43)

      「現在我們就要去向外族人傳講這個信息」(使徒行傳13:44-52)

      15.保羅講話後的下一個安息日發生了什麼事?

      15 下一個安息日,「幾乎全城的人」都聚集起來,要聽保羅講話。但有些猶太人為此很不高興,還「用惡毒的話反駁保羅」。保羅和巴拿巴勇敢地對這些人說:「本來上帝的話語必須先傳給你們,但既然你們不肯接受,表明自己不配得到永遠的生命,現在我們就要去向外族人傳講這個信息。其實耶和華曾經吩咐我們說:『我已經委任你做列國的光,讓你把關於得救的信息傳到大地的盡頭。』」(使徒行傳13:44-47;以賽亞書49:6)

      保羅和巴拿巴被反對他們的人趕出皮西迪亞的安提阿。

      猶太人慫恿人迫害保羅和巴拿巴,門徒仍然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使徒行傳13:50-52

      16.猶太人對保羅和巴拿巴那番嚴厲的話有什麼反應?保羅和巴拿巴怎樣應付反對?

      16 那些願意聆聽的外族人則很高興,「有正確的態度而可以得到永遠生命的人,都成了信徒」。(使徒行傳13:48)耶和華的話語不久就傳遍全境。然而,有些猶太人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保羅和巴拿巴對他們說,雖然上帝的話語先傳給他們,他們卻棄絕了彌賽亞,因此將要受到上帝的審判。猶太人於是煽動城內有名望的婦女和顯貴,「慫恿人迫害保羅和巴拿巴,把他們趕出了那一帶」。保羅和巴拿巴怎樣應付這種情勢呢?於是兩人「拍掉腳上的塵土,然後到以哥念去」。基督教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是不是就走到盡頭了呢?當然不是!留在那裡的門徒「仍然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使徒行傳13:50-52)

      17-19.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效法保羅和巴拿巴?為什麼我們這樣做就能滿心喜樂?

      17 在應付反對方面,這兩位忠心的基督徒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即使世上的顯貴名流試圖阻止我們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我們也不會停止傳道。另一方面,由於那些安提阿人不肯接受保羅和巴拿巴所傳的信息,兩人「拍掉腳上的塵土」。這個動作不是表示他們在生氣,而是表示不管那些人將來會有什麼遭遇,他們也無須負責。這兩位被派到遠方傳道的基督徒深知,他們無法控制別人的反應,卻可以決定自己是否繼續傳道。於是他們就到以哥念去,繼續傳道!

      18 留在安提阿的門徒又怎樣呢?誠然,當地人對他們充滿敵意,但他們的喜樂並不取決於別人是否有良好的反應。耶穌說過真正有福的,就是那些「聽見上帝的話語又遵守的人」。(路加福音11:28)皮西迪亞安提阿的基督徒決心做的正是這樣的人。

      19 願我們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時刻謹記自己有責任傳講王國的好消息。別人接不接受這個信息,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如果別人對我們所傳的信息反應冷淡,我們就該效法1世紀門徒的態度。我們只要珍視真理,接受神聖力量的引導,那麼即使受到反對,也能像他們一樣滿心喜樂。(加拉太書5:18,22)

      巴拿巴——「安慰之子」

      在耶路撒冷會眾成立初期,會眾中有一位負責督導的弟兄,叫做約瑟,是個在塞浦路斯出生的利未人。使徒們為他起了一個別名,叫「巴拿巴」,就是「安慰之子」的意思。(使徒行傳4:36)巴拿巴人如其名。信徒有什麼需要,巴拿巴總會迅速伸出援手。

      巴拿巴捐出兩袋錢。

      公元33年五旬節,耶路撒冷有3000人受浸成為基督徒。看來其中許多人是遠道而來慶祝節期的,但他們逗留的時間比預期的長。因此,會眾必須籌集物資,幫助這一大群新信徒。於是巴拿巴賣了一塊地,把所得的錢都慷慨地捐出來,讓使徒分配。(使徒行傳4:32-37)

      巴拿巴是個成熟的基督徒監督,非常樂意協助信徒。大數城的掃羅(即保羅)剛成為基督徒時,其他門徒仍然很怕他,因為他從前迫害基督徒,臭名遠播,而幫助他脫離這個困境的正是巴拿巴。(使徒行傳9:26,27)後來有一次,保羅嚴厲地責備巴拿巴和彼得,提醒他們猶太裔基督徒跟外族基督徒該怎樣彼此相待,巴拿巴謙卑地接受糾正。(加拉太書2:9,11-14)上述幾個例子表明,巴拿巴的確是「安慰之子」。

      a 請看第86頁附欄「巴拿巴——『安慰之子』」。

      b 那時,遠至敘利亞的安提阿(耶路撒冷以北大約550公里)已有會眾了。

      c 請看第87頁附欄「徒步遠行」。

      d 在1世紀,要是風向理想,一艘船航行150公里大約需要一天;要是風向不理想,花的時間就會長得多。

      e 請看第89頁附欄「猶太會堂」。

      f 塞浦路斯受羅馬元老院管轄,當地行政長官的頭銜是「行省總督」。

      g 此後,掃羅一直以「保羅」為名。有些人認為他使用這個羅馬名字是為了向士求·保羅表示敬意。但掃羅離開塞浦路斯後繼續使用這個名字,可見他使用「保羅」這個名字是另有原因的——也許是因為他是「為列國的人服務的使徒」,所以決定自此使用一個他從小就有的羅馬名字;也許是因為希伯來語名字「掃羅」在希臘語中的讀音跟一個含意不好的希臘語詞很相近。(羅馬書11:13)

      h 幾年後,保羅在寫給加拉太人的信中說:「當初是因為我生病了,我才第一次有機會向你們宣揚好消息。」(加拉太書4:13)

  • 「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憑著耶和華賜的權力勇敢地傳道」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第12章

      「憑著耶和華賜的權力勇敢地傳道」

      保羅和巴拿巴為人謙卑,勇敢無畏,堅忍不拔

      根據使徒行傳14:1-28

      1,2.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遇到什麼事?

      路司得一片沸騰。有個生來就跛腳的人被兩個陌生人治好了,現在高興得跳了起來。群眾驚訝不已,認定這兩人是神明。宙斯的祭司為兩人拿來花冠,又牽來哞哞叫的公牛,預備宰了獻祭。那兩人卻大聲制止群眾,撕裂外衣,跳進人群中,懇請這些人不要崇拜他們,最後好不容易才制止了群眾。這兩個人就是保羅和巴拿巴。

      2 後來,有些猶太裔反對者從皮西迪亞的安提阿和以哥念來到,惡毒地誹謗保羅和巴拿巴。反對者毒害了路司得人的思想,這些一度想崇拜保羅的群眾現在反過來圍攻保羅,用石頭把他打得不省人事。他們泄憤後,就把遍體鱗傷的保羅拖到城門外,以為他死了。

      3.本章會探討什麼問題?

      3 為什麼會發生這麼戲劇性的事呢?巴拿巴和保羅遇上善變的路司得人,這段記載可以讓現在宣揚王國好消息的人學到什麼呢?巴拿巴和保羅堅忍不拔地履行職務,「憑著耶和華賜的權力勇敢地傳道」,基督徒長老可以怎樣效法上帝的這兩位忠僕呢?(使徒行傳14:3)

      一大群人成了信徒(使徒行傳14:1-7)

      4,5.為什麼保羅和巴拿巴來到以哥念?在那裡有什麼事發生?

      4 不久前,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有一些猶太裔反對者給保羅和巴拿巴製造麻煩,使他們被驅逐出城。儘管這樣,兩人並不灰心,只是「拍掉腳上的塵土」,讓城裡不響應真理的居民自己承擔責任。(使徒行傳13:50-52;馬太福音10:14)保羅和巴拿巴平靜地離去,讓那些反對者自己向上帝交帳。(使徒行傳18:5,6;20:26)他們保持喜樂,繼續他們的傳道之旅,執行到各地傳道的使命。兩人往東南方走了約150公里,來到位於托羅斯山脈和蘇丹山脈之間的肥沃高原。

      5 保羅和巴拿巴首先在以哥念停留。以哥念是羅馬的加拉太行省的一個重要城市,深受希臘文化影響。a城裡有些很有勢力的猶太人,還有許多歸信猶太教的外族人。保羅和巴拿巴像往常一樣,進了猶太人的會堂傳道。(使徒行傳13:5,14)結果,「一大群猶太人和希臘人成了信徒。」(使徒行傳14:1)

      以哥念——弗里吉亞人的城

      以哥念位於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高原上,是敘利亞跟羅馬、希臘和羅馬行省亞細亞通商的必經之地。

      在以哥念,人們崇拜弗里吉亞的繁殖女神西布莉,他們的某些宗教習俗是古希臘人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公元前65年,這個城開始受羅馬人統治。到了1世紀,以哥念已經是個商業繁榮、農業發達的大城。雖然以哥念有不少很有影響力的猶太人,但這個城看來保留了希臘文化特色。事實上,使徒行傳提到,住在當地的既有猶太人,也有希臘人。(使徒行傳14:1)

      以哥念在加拉太的利考尼亞和弗里吉亞的邊界。有些古代作家,例如西塞羅和斯特拉博,說以哥念是利考尼亞的一座城。從地理角度看,以哥念確實位於利考尼亞地區,這個地區的居民都說「利考尼亞語」。然而使徒行傳並沒有把以哥念算作利考尼亞的一部分。(使徒行傳14:1-6,11)由於這緣故,有些批評家認為使徒行傳所說的不準確。不過,考古學家在1910年於以哥念發現的銘刻顯示,在保羅和巴拿巴到訪當地以後,有兩百年之久,以哥念的居民都是說弗里吉亞語的。使徒行傳的執筆者沒有把以哥念視為利考尼亞的一個城,他的做法無可非議。

      6.為什麼保羅和巴拿巴的教導這麼有效?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們?

      6 為什麼保羅和巴拿巴的教導這麼有效呢?原因是,保羅具有豐富的聖經知識,對其中的智慧有很深的認識,能夠熟練地引述歷史、預言和摩西法典來證明耶穌就是上帝承諾的彌賽亞。(使徒行傳13:15-31;26:22,23)巴拿巴說的話則令人備受關懷。(使徒行傳4:36,37;9:27;11:23,24)他們都沒有依靠自己的聰明,而是「憑著耶和華賜的權力」說話。你在傳道工作上可以怎樣效法他們呢?方法是:透徹領會上帝的話語;選用最能打動人心的經文;儘量使聽你傳道的人得到安慰;教導時總以耶和華的話語為權威,而不是倚靠個人的智慧。

      7.(甲)人們對上帝王國好消息有什麼反應?(乙)如果你的家庭因為你服從這個好消息而分裂,你該謹記什麼?

      7 但是,並非所有以哥念人都喜歡聽保羅和巴拿巴所傳的信息。路加接著寫道:「不信的猶太人卻煽動外族人反對弟兄們。」保羅和巴拿巴看出有必要留在當地為王國好消息辯護,於是「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勇敢地傳道」。結果,「城裡的人分成了兩派,有的支持猶太人,有的支持使徒」。(使徒行傳14:2-4)今天的情形也類似。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對某些人來說是團結的力量,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分裂的起因。(馬太福音10:34-36)如果你的家庭因為你服從這個好消息而分裂,你該謹記,家人反對往往是因為聽信了毫無根據的謠傳或蓄意的誹謗,但你的好行為能使謠言不攻自破,也許最終能使家人的態度軟化下來。(彼得前書2:12;3:1,2)

      8.為什麼保羅和巴拿巴離開以哥念?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8 後來,在以哥念的反對者企圖拿石頭打死保羅和巴拿巴。兩人知道了,就決定轉移到別的地區作見證。(使徒行傳14:5-7)今天,王國宣揚者也像他們一樣謹慎。要是別人用言語攻擊我們,我們仍會放膽傳道。(腓立比書1:7;彼得前書3:13-15)要是別人試圖用暴力傷害我們,我們就不會逞強,以免不必要地危害到自己或弟兄姐妹的性命。(箴言22:3)

      「希望你們崇拜真神」(使徒行傳14:8-19)

      9,10.路司得在哪裡?當地的居民是怎樣的?

      9 接著保羅和巴拿巴到路司得去。路司得是羅馬殖民地,位於以哥念西南面約30公里處。路司得跟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有很緊密的聯繫,但當地猶太人的勢力卻不像安提阿那麼大。路司得的居民很可能會說希臘語,但母語是利考尼亞語。也許城裡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保羅和巴拿巴就在公眾場所開始傳道。彼得曾在耶路撒冷治好一個生來有殘疾的人,由於那個奇跡,有一大群人成了信徒。(使徒行傳3:1-10)保羅在路司得也治好一個生來就跛腳的人,可是這個奇跡卻帶來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使徒行傳14:8-10)

      10 正如本章的開頭所說,那個跛腳的人跳起來,開始走路,崇拜假神的居民看見了,誤以為神明降臨,就稱巴拿巴為宙斯(眾神之主),稱保羅為赫耳墨斯(宙斯之子,眾神的代言者)。(請看第97頁附欄「路司得與崇拜宙斯和赫耳墨斯的信眾」)然而,巴拿巴和保羅決心讓群眾知道,他們並不是神,而是奉獨一的真神耶和華的名說話,他們施行奇跡的力量也是來自耶和華的。(使徒行傳14:11-14)

      路司得與崇拜宙斯和赫耳墨斯的信眾

      路司得坐落在一個偏僻的山谷裡,遠離公路。凱撒奧古斯都把這個城定為羅馬殖民地,命名為盧司得。駐守當地的部隊負責保衛加拉太行省,以免這個地區受山區部落攻擊。路司得是以羅馬傳統的城市管理方式來管治的,而城中的官員都有個拉丁語的頭銜。儘管這樣,路司得還是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地方特色,當地文化的利考尼亞色彩比羅馬色彩更濃。事實上,使徒行傳提到,路司得人是說利考尼亞語的。

      在路司得的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銘刻提到「宙斯的祭司」,還挖掘出了一個赫耳墨斯神像。另外,他們在那裡也發現了一個用來供奉宙斯和赫耳墨斯的祭壇。

      羅馬詩人奧維德(公元前43年至公元17年)記錄了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有助於我們了解使徒行傳的一些記載。奧維德寫道,羅馬的神朱庇特和墨丘利(即希臘的宙斯和赫耳墨斯)喬裝下凡來到弗里吉亞山區,要尋找一些願意接待他們的人。他們敲了一千戶人家的門,但每一戶都把他們拒之門外,只有一對身居陋室的老夫婦願意接待他們,這對夫婦名叫腓利門和博西斯。後來,宙斯和赫耳墨斯把老夫婦的房子變成一座由黃金和大理石建成的殿宇,讓老夫婦做祭司和女祭司,又把那些拒他們於門外的人的房子通通毀掉。《在希臘和羅馬背景下的使徒行傳》說:「路司得的居民可能記得這個傳說,因此當他們目睹保羅和巴拿巴治好了跛腳的人,就想獻祭給兩人以示歡迎。」

      保羅和巴拿巴拒絕路司得居民的崇拜。這群人一邊奏樂一邊準備獻祭,還在保羅和巴拿巴面前下拜。

      希望你們不再做這些沒有價值的事,希望你們崇拜真神,就是造了天、地、海以及其中萬物的上帝——使徒行傳14:15

      11-13.(甲)保羅和巴拿巴對路司得的居民說了些什麼?(乙)從保羅和巴拿巴所說的話,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11 儘管當時群情洶湧,保羅和巴拿巴仍設法打動群眾的心。通過路加記述的這件事,我們能看出向不相信聖經的人傳道的一個有效方法。請注意保羅和巴拿巴說了些什麼去打動聽眾:「各位,為什麼這樣做呢?我們也不過是人,跟你們一樣軟弱。我們向你們宣揚好消息,就是希望你們不再做這些沒有價值的事,希望你們崇拜真神,就是造了天、地、海以及其中萬物的上帝。以往,他雖然容許萬國各行其道,卻同時做了很多美好的事,為自己作證,例如從天降雨,賜下豐收的時節,讓你們吃飽喝足,滿心歡喜。」(使徒行傳14:15-17)

      12 這些話的確發人深省,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呢?其中一點是:保羅和巴拿巴並沒有自以為比聽眾優越。他們沒有抬高自己,倒謙卑地承認自己跟這些聽眾一樣是有弱點的。誠然,保羅和巴拿巴都領受了神聖力量,擺脫了錯誤的宗教思想,還蒙上帝賜福,有希望跟基督一起做君王,但他們清楚知道,這些路司得人一旦服從基督,也可以得到同樣的恩賜。

      13 我們會怎樣看那些聽我們傳道的人呢?在我們眼中,他們跟我們都是平等的嗎?我們幫助別人認識聖經真理時,是不是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不想受人吹捧?在這方面,查爾斯·泰茲·羅素為我們樹立了榜樣。19世紀末20世紀初,羅素弟兄在傳道工作上帶頭,他的教導能力出類拔萃,但他寫道:「我們不想因自己或自己寫的東西而受人崇敬,也不想被稱為牧師或拉比。」羅素弟兄反映出保羅和巴拿巴的謙卑態度。同樣,我們傳道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受到表揚,而是為了幫助人歸附真神。

      14-16.從保羅和巴拿巴對路司得人所說的話,我們還可以學到哪兩點?

      14 我們從保羅和巴拿巴的話學到的另一點是:他們懂得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跟以哥念的猶太人和歸信者不同的是,路司得的居民對聖經以及上帝跟以色列人之間的事幾乎一無所知。不過,聽保羅和巴拿巴講話的人都出身於農業社會,而路司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因此上帝的恩賜,比如豐收的時節,足以讓這些聽眾看出造物主的種種品格。保羅和巴拿巴就以這點作為基礎跟聽眾推理。(羅馬書1:19,20)

      15 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嗎?農夫可以在不同的田裡撒一樣的種子,但撒種之前,他必須用不同的方法來預備好土壤。有些土地已經很鬆軟,適宜播種;有些土地則需要耕耘,才能播種。同樣,我們向來都是撒一樣的「種子」——上帝話語所含的王國信息。要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懂得因人制宜,就要設法了解別人的生活狀況和宗教背景,然後酌情調整自己傳講王國信息的方式。(路加福音8:11,15)

      16 這個跟保羅、巴拿巴和路司得人有關的記載,還可以讓我們學到第三點:不管我們怎樣努力,所撒的種子有時還是會被奪去,或者落在岩石地上。(馬太福音13:18-21)即使這樣,也不必灰心沮喪。事情就像保羅後來提醒羅馬基督徒的一樣,「我們人人[包括每個聽見我們講解聖經的人]都要為自己的事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12)

      「把這些長老託付給……耶和華」(使徒行傳14:20-28)

      17.離開特庇後,保羅和巴拿巴去了哪裡?為什麼?

      17 路司得的群眾以為保羅死了,就把他拖出城外。但門徒圍住他的時候,他站了起來,到城裡找了一個可以安身的地方過了一夜。第二天,保羅和巴拿巴起程前往100公里外的特庇去。這是一段艱險的旅程,對剛剛被人用石頭打過的保羅來說,可想而知要忍受多少痛楚。但他和巴拿巴堅忍不拔,到了特庇之後「幫助許多人成為門徒」。接著,他們非但沒有走近道返回敘利亞的安提阿——他們展開傳道之旅的出發地,反而「回到路司得、以哥念、[皮西迪亞的]安提阿」。為什麼呢?為了「使那裡的門徒更加堅強,鼓勵他們持守信仰」。(使徒行傳14:20-22)保羅和巴拿巴樹立的榜樣實在令人欽佩!他們先求會眾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方便舒適。今天,特派傳道員和從事探訪工作的監督也表現出這樣的精神。

      18.一個弟兄是怎樣受委任做長老的?

      18 保羅和巴拿巴不但用言行鼓勵門徒,還「在各群會眾裡委任長老」。雖然保羅和巴拿巴踏上這次傳道旅程本來就是上帝通過神聖力量指引的,但他們還是禁食禱告後,才把這些長老託付給耶和華。(使徒行傳13:1-4;14:23)今天的做法也類似。在推薦一個弟兄擔任長老之前,本地的長老團會禱告並仔細考慮他是否符合聖經所說的資格。(提摩太前書3:1-10,12,13;提多書1:5-9;雅各書3:17,18;彼得前書5:2,3)長老團主要考慮的不是這個弟兄做基督徒已有多久,而是他的言行和聲譽如何,藉此看看神聖力量在他的生活中發揮了多大的作用。一個弟兄是否勝任牧養上帝羊群的工作,要看他是否符合聖經就監督所定的資格。(加拉太書5:22,23)分區監督有權委任受推薦的弟兄做長老。(參看提摩太前書5:22)

      19.長老知道他們必須為什麼事向上帝交帳?他們怎樣效法保羅和巴拿巴?

      19 受委任做長老的弟兄都知道,他們要為照料會眾這件事向上帝交帳。(希伯來書13:17)長老都在傳道工作上帶頭,就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他們用言語鼓勵弟兄姐妹,並甘願先求會眾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方便舒適。(腓立比書2:3,4)

      20.讀到弟兄們忠信地為耶和華工作,我們有什麼感想?

      20 最後,保羅和巴拿巴回到了出發地敘利亞的安提阿,告訴大家「上帝通過他們做的許多事,說上帝怎樣向外族人打開了歸信之門」。(使徒行傳14:27)讀到這些基督徒弟兄怎樣忠信地為耶和華工作,看到他們怎樣蒙耶和華賜福而取得工作成果,我們都深受鼓舞,決心繼續「憑著耶和華賜的權力勇敢地傳道」!

      a 請看第96頁附欄「以哥念——弗里吉亞人的城」。

  • 「憑著耶和華賜的權力勇敢地傳道」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