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波尼度洞悉聖經(上冊)
-
-
一些稜柱記載了拿波尼度向月神的禱告,他在禱告中提到自己和長子伯沙撒。(《舊約時期的文獻》,D.W.托馬斯編,1962,73頁)一篇銘文顯示,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委任伯沙撒在巴比倫作王,他則率軍遠征阿拉伯的提瑪,終於攻下這個地方。這篇銘文還顯示,拿波尼度沉迷於月神崇拜,沒有前往巴比倫慶祝新年,以致得罪了國民。《拿波尼度編年史》這份文獻說,拿波尼度在位第七年、第九年、第十年和第十一年,他都在提瑪城。這幾個年份的文獻裡都有這麼一句話:「王沒有到巴比倫[參加尼桑努月的典禮];尼波神(像)沒有到巴比倫,彼勒神(像)沒有(從埃薩吉拉寺)出來(參加遊行),[新年慶典給遺忘了]。」(《古代近東文獻》,306頁)由於文獻有些部分已毀壞了,其他年份的記載也殘缺不全。
關於提瑪城這個沙漠綠洲,文獻記述:「他修繕這座城,(在那裡)建造[宮殿],跟蘇安娜(巴比倫)的宮殿一樣。」(《古代近東文獻》,313頁)看來拿波尼度在提瑪建造王宮。其他文獻顯示,駱駝商隊把物資從巴比倫尼亞運送到那裡。拿波尼度雖然沒有放棄一國之君的地位,卻把巴比倫的管治權交給伯沙撒。提瑪城是古代商隊的交會點,商隊經這些路線從阿拉伯運送黃金和香料。因此,拿波尼度不願離開這座城,可能是出於經濟利益或戰略位置等因素。有人還提出,拿波尼度認為通過兒子管理巴比倫,在政治上有其好處。此外,提瑪氣候宜人、月神崇拜在阿拉伯盛行等,都可能成為拿波尼度偏愛提瑪的原因。
至於拿波尼度在位第十二年到最後一年期間的活動,相關的歷史資料不多。拿波尼度預料居魯士大帝會率領米底亞-波斯聯軍入侵巴比倫,於是跟呂底亞王國和埃及結盟。《拿波尼度編年史》表明,米底亞-波斯聯軍攻打巴比倫那年,拿波尼度回到巴比倫。當時人們正在慶祝新年,巴比倫尼亞的各神祇都被抬進這城。關於居魯士的挺進,這部編年史說,居魯士在俄庇斯取得勝利後,接著攻取西巴爾(巴比倫以北約60公里[37英里]),「拿波尼度出逃」。文獻接著記述米底亞-波斯聯軍攻佔巴比倫,並說拿波尼度返回巴比倫時就被俘擄了。(《古代近東文獻》,306頁)公元前3世紀的巴比倫祭司貝羅索斯記述,拿波尼度曾跟居魯士的軍隊交戰,卻敗下陣來。拿波尼度逃到博爾西帕(位於巴比倫西南偏南),巴比倫覆亡之後,他向居魯士投降,被流放到卡曼尼亞(位於波斯南部)去。這個記載跟但以理書第5章一致,聖經的但以理書表明巴比倫陷落時,伯沙撒是執政王。
但以理書第5章雖然沒有直接提到拿波尼度,但值得留意的是,但以理書只記載了巴比倫陷落之前的幾件事,至於巴比倫帝國覆亡當晚的情形,更只用了寥寥數語。不過,但以理書5:7,16,29看來暗示拿波尼度的統治地位,因為伯沙撒應許要使但以理在國內位列第三,這表明拿波尼度位列第一,伯沙撒位列第二。因此,多爾蒂教授評論說:「但以理書第5章完全沒有提及拿波尼度,這跟事實是相符的,因為拿波尼度看來跟古巴魯[居魯士軍隊的首領]進城時所發生的事沒有關係。」(《拿波尼度和伯沙撒》,195-196頁;另見73,170,181頁;見但5:1,Rbi8 腳注)
-
-
拿波尼度洞悉聖經(上冊)
-
-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這部編年史很明顯提到伯沙撒。雖然伯沙撒這名字沒有出現,但史密斯在《巴比倫的歷史文獻:巴比倫的陷落》(倫敦,1924,100頁)一書中根據編年史後部分的內容(第2欄,第5,10,19,23行)指出,第1欄第8行顯示拿波尼度把王權交給伯沙撒,讓他與自己共同執政。編年史中反覆說「王儲在阿卡得[巴比倫尼亞]」,而拿波尼度則在提瑪(位於阿拉伯)。雖然《拿波尼度編年史》沒有提到伯沙撒的名字和他的死亡,但這不該令人質疑但以理受啟示所寫的記載的真實性。但以理書第5章很生動地記述巴比倫陷落的經過,當中伯沙撒的名字出現了八次,並以伯沙撒之死為結束。在另一方面,研究楔形文字的專家承認,《拿波尼度編年史》過於簡短,況且,正如上文所說,這份文獻的寫作目的是要貶損拿波尼度,而不是要記述詳盡的歷史。R.P.多爾蒂在《拿波尼度與伯沙撒》(第200頁)一書中指出:「聖經的記載可說更勝一籌,因為 其中提到伯沙撒的名字。」(楷體本書所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