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全書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約於公元485-490年,卡西奧多魯斯在現今意大利南端卡拉布里亞的一個富裕家庭裡出生。當時意大利正處於一段動盪不安的時期,意大利半島先被哥特人佔領,後又被拜占廷所吞併。卡西奧多魯斯大約六七十歲的時候,在老家卡拉布里亞的斯奎拉切附近創立了維瓦留姆修道院暨圖書館。
小心翼翼的聖經編者
卡西奧多魯斯最關注的,是要使聖經流傳下來。歷史家彼得·布朗寫道:「卡西奧多魯斯認為,應當動用所有拉丁語著作,使聖經得以流傳下來。以往演繹、抄寫古典文獻所用的一切工具,現在都該用來解釋和複製聖經。拉丁文化好比新近形成的星系,以整體來說,它是繞著上帝話語這個龐大太陽運行的。」
為了校勘整部聖經,卡西奧多魯斯募集了一批翻譯員和語法學家到維瓦留姆修道院,並親自督導整個艱巨的編纂過程。只有幾個學者被派參與這件工作。這些學者奉命不得隨意修改未經證實的手民之誤。要是碰到語法上的疑難,他們就以古聖經抄本作為評定的權威,而不是以公認的拉丁語文本作為取捨的尺度。卡西奧多魯斯囑咐他們:「語法上的特點……必須予以保留,因為一部向來以上帝啟示為人所知的文本,是不能隨便加以竄改的。……即使從拉丁語的規範看來有點外國腔,我們仍有必要保留聖經的表達方式、比喻和習用語,就像保留希伯來語的專有名詞一樣。」——《劍橋聖經歷史》。
《格蘭迪奧爾冊式抄本》
維瓦留姆修院的抄經士受命複製至少三部不同的拉丁語聖經版本。其中一部合共九冊,很可能包含公元2世紀末面世的古拉丁語文本。第二部版本包含哲羅姆在公元5世紀初完成的拉丁語《通俗譯本》。第三部版本是《格蘭迪奧爾冊式抄本》(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大型抄本」),內容取自三部聖經文本。最後兩個版本是把聖經各書湊合起來,編為一冊的聖經全書。
看來卡西奧多魯斯是頭一個編製拉丁語聖經全書的人,他把這些聖經全書a稱為《彙編》。卡西奧多魯斯無疑看出,把聖經各書合為一冊,就不用翻閱幾份書卷了。這的確節省時間,而且實用得多。
從意大利南部到不列顛群島
卡西奧多魯斯死後不久(很可能約在公元583年),《格蘭迪奧爾冊式抄本》開始落入不同的人手中。那時,據稱維瓦留姆圖書館的部分藏書,已被搬到羅馬的拉特蘭圖書館去。公元678年,盎格魯撒克遜修院院長切奧爾費里思從羅馬返國時,把這部抄本帶到不列顛群島去。於是這部抄本成為了現今英國諾森布里亞的威爾茅斯市,和賈羅市兩個修院的藏書。當時這兩個修院都是由切奧爾費里思負責管理的。
卡西奧多魯斯的聖經全書使用方便,切奧爾費里思和其他修士必然很喜歡它。因此,僅在幾十年內,他們編製了另外三部合為一冊的聖經全書。目前僅存的是一部名為《阿米亞蒂努斯冊式抄本》的巨型手抄本。它共有2060頁犢皮紙,每頁的大小約為51厘米長,33厘米寬。連封面,它的厚度是25厘米,重約34公斤。它是現存最古老的拉丁語聖經全書。19世紀著名聖經學者芬頓·霍特在1887年認出這部抄本。霍特說:「甚至在現代人看來,這部驚人的[抄本]也足以叫人懍然生畏。」
回到意大利去
卡西奧多魯斯授命編製的《格蘭迪奧爾冊式抄本》的原作現已失傳,
-
-
聖經全書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格蘭迪奧爾冊式抄本》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從卡西奧多魯斯的日子以來,抄寫員和印刷商都越來越喜歡合為一冊的聖經。直到今天,聖經全書由於更易翻閱,結果使更多人得以從聖經在他們生活上所發揮的力量得益。——希伯來書4:12。
-
-
聖經全書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第29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格蘭迪奧爾冊式抄本》的流傳歷程
維瓦留姆修院
羅馬
賈羅
威爾茅斯
-